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23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分为有室性心律失常(A组,23例)和无室性心律失常(B组,212例),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病程≥15年、心功能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40%、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阻断时间≥140 min、主动脉瓣置换术和术后24‐h循环不稳定( P<0.01或P<0.05)。结论患者病程、心脏病变严重程度、围术期及术后处理均影响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早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护理经验,以提高手术护理质量。方法:对43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患者,采用呼吸循环支持治疗及药物治疗。结果:术后并发低心排3例,1例术后13 d因纵隔感染死亡,其余患者经24~72 h度过危重期转出ICU病房。结论:加强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早期ICU护理治疗,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增加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死亡率的因素,为降低早期死亡率和提高手术效果提供一定参考及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3年于本院行心脏瓣膜置换及成形术的1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各因素与术后早期死亡的关系,并采用χ^2检验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瓣膜置换手术后早期死亡率的相关因素包括术前体重≥70kg、术前左心房内径≥70mm、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120min,OR值即Exp(B)分别为0.014、34.722、52-318.P〈0.05。结论左心房扩张明显、肥胖患者、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过长均增加瓣膜置换手术早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我院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后早期监护的临床效能,探讨早期监护重点。方法前瞻性搜集统计我院重症监护室2006年3月至2011年5月共179例风心瓣膜病患者资料,所有患者被分为重症心脏瓣膜病组与对照组,为前者实施以并发症预测为主的个体化监护方案,比较两组的早期重症监护质量。结果本研究中重症心脏瓣膜病89例,重症瓣膜病患者需要手术处理的瓣膜有多于对照组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前者更多患者需要进行血栓清除术(P〈0.05)。重症瓣膜病患者的术中转流时间、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5),且该类患者的呼吸支持时间、ICU监护时间明显延长(P〈0.05)。相关关系分析指出,术中转流、阻断、总手术时间会影响重症瓣膜病患者呼吸支持时间(P〈0.05)。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的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明显低于术后值,术前的舒张末容积指数明显高于术后值,三者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20.2%,术后早期病死率10.1%。结论经过初步探索,我院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早期监护临床路径体现出了良好的效绩,但如何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快速康复;如何建立优质高效临床路径,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基于的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脑卒中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PCT、CRP预测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安阳市人民医院重症脑卒中手术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肺部感染分为非感染组(n=255)及感染组(n=65),收集全部入选全部病例基线资料、疾病方面因素、手术情况、临床给药情况、侵入性操作等,基于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剖析重症脑卒中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且提出防治措施。结果 基于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75岁、入院时GCS评分≥9分、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72 h、院外转入、前期使用抗生素、术后3 d PCT≥2.5 ng/L、术后3 d CRP≥15.0 mg/L、静脉全麻是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CT预测术后感染诊断效能灵敏度为99.13%,特异度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83.33%,较CRP诊断效能高(P<0.05)。结论 重症脑卒中患者术后感染是由多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26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术后监护与治疗经验,探讨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成功率的措施。方法为26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替换术,术后采用ICU监护病房常规有创、无创监测,人工机械通气及各种药物治疗。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发生各种并发症83例(31%),死亡6例(2.61%),其中低心排血综合征8例(死亡3例),左心室破裂1例(死亡),严重心律失常40例(死亡1例),肾功能衰竭5例(死亡1例),肝功能衰竭1例(死亡),呼吸功能衰竭8例,术后出血二次开胸16例,心包积液5例。结论加强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替换术后的监护与治疗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就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术后监护与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5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瓣膜替换术,其后给予患者术后监护与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50例患者术后进行监护与治疗,其中15例患者在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2例患者死亡。15例患者中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死亡1例),恶性心律失常6例,呼吸衰竭3例,肾功能衰竭2例(死亡1例),肝功能衰竭1例。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替换术后,加强术后监护与治疗,可以使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瘤行全弓置换术后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主动脉夹层行全弓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2组一般及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死亡24例,病死率15.79%。2组的年龄、体质指数、术中出血、术中输血、术后24h输血、术后肾功能不全、多器官功能衰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大、体质指数高、存在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全弓置换术后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体质指数高、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全弓置换术后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前情况、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等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16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详细统计围术期发生的并发症,对术前及围术期可能与并发症有关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216例瓣膜置换手术中,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二尖瓣置换组和主动脉瓣置换组。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二尖瓣与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前心功能Ⅳ级,术中心脏阻断时间≥110min,体外循环时间≥150min,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过长≥24h等是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双瓣膜置换术,术前心功能差,术中阻断主动脉时间过长,体外循环时间过长,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过长等是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围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郭林  吴小妹 《中国药房》2014,(18):1677-1679
目的:分析胃部及结直肠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为下阶段前瞻性研究病例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2012年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胃部及结直肠手术患者830例作为调查对象。将发生SSI的患者列为感染组,未发生SSI的患者为非感染组,从患者因素、手术因素、抗菌药物使用因素、检验指标因素等方面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比较两组患者各观察项目的差异性,选择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筛选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胃部及结直肠手术部位发生SSI的患者为104例,感染率为12.53%。感染发生于术后314 d,平均感染时间为(6.31±4.52)d。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6个因素与SSI有关,分别是糖尿病、术前住院时间≥7 d、引流管时间≥4 d、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高密度脂蛋白(HDL)<1.03mmol/L、白蛋白(ALB)<35 g/L。经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术前住院时间≥7 d、ALB<35 g/L、HDL<1.03 mmol/L,这4个因素对SSI发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术前住院时间≥7 d、ALB<35 g/L、HDL<1.03 mmol/L为胃部及结直肠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寇党培  边卫  王准  韩建阁 《天津医药》2011,39(6):566-567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0月~2010年1月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1660例患者,ASAⅡ-Ⅳ级,根据术后24h内是否发生ARF,分为2组:ARF组与非ARF组(NARF组),其中ARF组78例,NARF组1582例。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组间比较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ARF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β2-微球蛋白高于正常值、术中体外循环时间长和术后长时间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与术后早期并发ARF有关(p<0.05)。结论: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术前血β2-微球蛋白高于正常值、术中体外循环时间长和术后长时间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是术后早期并发ARF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谵妄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年龄≥65岁、住院期间发生谵妄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期年龄≥65岁的住院患者40例为对照组,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谵妄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临床特点.结果 研究显示,低氧、机械通气、睡眠障碍、疼痛、电解质紊乱、低血压、重症监护室治疗≥24 h是发生谵妄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两种以上疾病同时存在时谵妄发生的风险增加.结论 老年患者谵妄发生风险高,综合医院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谵妄与多重因素相关,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上疾病时风险明显增加,早期识别、控制危险因素、药物治疗是治疗谵妄的有效措施,尽早处理,多数患者可以改善,临床医生对高风险患者及低觉醒型谵妄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3.
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7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施行瓣膜替换术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改善心功能,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注意心功能与心律失常监护,加强抗凝治疗宣教等。结果死亡6例,其中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5例,心室颤动治疗无效死亡1例,死亡率7.69%。随访53例,平均随访2.5年,死亡5例。结论注重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术前护理,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术后严密监护,可提高护理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王滨  贾明  刘楠  万久贺  周啸  罗智敏  闫晓蕾  周晔  贾士杰 《河北医药》2013,35(11):1632-1634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术后早期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468例脑卒中史患者行OPCAB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早期有无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分成2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种危险因素与该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术后定义为手术完成入住ICU期间,早期急性脑血管意外定义为术后48h内发生。结果 468例OPCAB手术且术前有脑卒中病史的患者术后早期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52例(11.1%),其中脑梗死39例,脑出血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1例。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及病死率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OR=6.338,95%CI:2.283~21.019)、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35%(OR=2.737,95%CI:1.267~6.389)、术后急性心肌梗死(OR=3.656,95%CI:1.933~6.894)、术后房颤(OR=3.104,95%CI:1.135~8.016)与术后低血压(OR=4.173,95%CI:1.836~9.707)是脑卒中患者OPCAB术后早期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行OPCAB术后早期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高。术前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35%、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术后房颤及术后低血压是脑卒中患者OPCAB术后早期再发急性脑血管意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提供参考。方法:对2021年1月—2022年1月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50例患者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18例(12.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和未发生感染性眼内炎患者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术中玻璃体溢出、手术时间≥10 min、手术切口位置为透明角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性别、住院时间、体质量指数、合并高血压、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合并糖尿病、年龄≥70岁、手术时间≥10 min、手术过程中发生玻璃体溢出、手术切口位置为透明角膜是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合并糖尿病、年龄≥70岁、手术时间≥10 min、手术过程中发生玻璃体溢出、手术切口位置为透明角膜是术后并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收集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年龄≥70岁的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282例。记录每例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从手术开始到术后连续48hHolter监测,记录术中情况及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选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得出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63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22.3%;其中各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心肌缺血13.1%、房颤6%、Lown氏分级Ⅳ级以上的室性早搏4.3%、心绞痛1.1%、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0.4%;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相关的5个危险因素分别为:糖尿病[OR值2.348,95%可信区间为(1.128,4.887),P=0.022]、冠心病[OR值2.848,95%可信区间为(1.147,7.070),P=0.024]、术前ST缺血改变[OR值2.803,95%可信区间为(1.057,7.430,P=0.038]、术中失血量≥1500ml[OR值4.389,95%可信区间为(1.288,14.961),P=0.018]、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OR值3.062,95%可信区间为(1.244,7.539),P=0.015]。结论围术期心血管事件中,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最高,且多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糖尿病、冠心病、术前ST缺血改变、术中失血量≥1500ml、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5个因素为老年患者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护理经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方法对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2002年6月至2009年6月20例重症瓣膜病手术患者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死亡4例,占20%。其中2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死于室性心律失常,1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结论术前心功能的改善、严密的术后监护及适时的健康教育是帮助患者顺利渡过危险期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有力措施,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膜腔镜手术患者350例,年龄≥18岁, ASA分级1级或Ⅱ级,手术类型为普外科或妇科腹腔镜手术。根据患者术毕或术后第1周是否发生,将其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记录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性别、合并疾病、手术体位、气腹针穿刺次数、手术时间、气腹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的危险因素。结果350例患者中8例因手术原因中转开腹手术,术后1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4 h、气腹压≥20 mmHg、头高脚低位为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时间≥4 h、气腹压≥20 mmHg、头高脚低位为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抗感染药学》2019,(11):1904-1906
目的:探究心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策。方法:抽取2016年8月—2018年9月间收治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218例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18例患者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35例占16.06%;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0岁和有糖尿病史、Ⅱ~Ⅲ类手术切口、手术持续时间≥3 h、术中失血≥1 500 m L、住院天数≥20 d、引流留置时间≥5 d、术前2 h内使用抗生素和伴有恶性肿瘤是心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年龄和有糖尿病史、切口类型等均是引起心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因素,临床需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以控制手术部位感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临床效果和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以某院82例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出现危险因素的原因。结果:住院期间,82例患者中有2例死亡,有4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而其中危险因素则包括高龄、病程较长、术前心功能分级较高、术前非窦性心率、术前作心功能低下、双瓣膜置换术和体外循环时间较长等,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脏瓣膜病实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临床积极预防并发症,减轻对患者的影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