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过敏性紫癜血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D-二聚体的水平及其与HSP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胶体金标法测定86例HSP患儿血D-二聚体水平,并按有无消化道出血和肾脏损害分为三组,分别比较D-二聚体阳性率。结果HSP病例中伴消化道出血及肾脏损害患者较均无二者损害患者,其D-二聚体阳性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肾脏损害组尤为显著升高(P〈0.01)。结论D-二聚体的测定能早期、快速、准确的判断HSP患儿体内的高凝状态程度,对减轻并发症,缩短病程,防止复发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变化对不同血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0月收治的不同血栓性疾病老年患者50例纳入观察组,同期行健康体检老年人5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浆D-二聚体、FDP水平和异常增高的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过敏性紫癜、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脑梗死、静脉血栓形成、肝硬化、肺栓塞、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FDP水平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各种血栓性疾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异常增高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脑梗死、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异常增高阳性率高于其他血栓疾病。观察组的FDP水平异常增高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脑梗死、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FDP水平异常增高阳性率高于其他血栓疾病。结论 老年人群血浆D-二聚体、FDP水平呈现不同程度上升,表明D-二聚体、FDP在老年人群中更为敏感。其中对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脑梗死、急性粒细胞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测定对肝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希森美康公司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72例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和72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血浆FDP和D-二聚体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FDP及D-二聚体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8.590 8、8.000 0,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纤溶系统功能异常,血浆FDP和D-二聚体的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纤溶功能状况和病情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复方丹参辅佐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及对体内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对5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钙剂、维生素C、扑尔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复方丹参辅佐治疗,治疗前、治疗后测定血浆D-二聚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75.0%,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D-二聚体值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联用丹参辅佐治疗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D-二聚体的水平,有效地逆转HSP患儿的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5.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止血分子标记物D-二聚体(D—D)的变化,探讨其在HSP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将40例HSP患儿根据临床有无肾脏损害分为肾炎组和非肾炎组,并以20例正常儿童作对照组。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两组患儿在发病初期,血浆D-D水平均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这种变化在肾炎组更为明显。恢复期,两组患儿血浆D-D水平均显著下降,较发病初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SP患儿存在高凝状态,具有肾炎表现者则更具此倾向。通过对此指标的检测,可以更好的了解HSP的病理基础,有助于血栓前状态的诊断及判断预后,并为临床采取抗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朝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4):91-9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所选患者均度过急性期(发病72h内)和恢复期(治疗2周后)。同时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共30例为对照组。对所选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抽取静脉血检测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的急性期FDP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恢复期FD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的急性期FDP、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急性脑梗死的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FDP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急性脑梗死的发生、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及观察疗效,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卫生院儿科住院的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均有皮肤紫癜,41.7%有关节症状,38.3%有消化道症状,继发肾脏损害者占25%.结论 儿童过敏性紫癜可造成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应予提高认识,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8.
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附1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128例恶性肿瘤患者(包括宫颈癌、食道癌、肠癌、肺癌、胃癌、卵巢癌)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D-二聚体。结果恶性肿瘤组及各分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不同恶性肿瘤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浆D-二聚体有助于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9.
赵秀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3288-3289
目的通过D-二聚体检测与临床病症的紧密结合,对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D-二聚体异常值进行分析。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住院的所有患者共计7 230例进行血浆D-二聚体分析。结果 ICU患者的D-二聚体阳性率最高,占36.23%,阳性标本达危急值占13%,骨科患者阳性率占18.90%,阳性标本达危急值的占33%,肿瘤科患者阳性率占18.41%,阳性标本达危急值的占13%。结论因各病区病种的分布不同,阳性率有所不同,D-二聚体对该院多病区的患者均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46例活动期SLE患者(研究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与缓解期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组比较,对研究组的40例SLE患者进行抗心磷脂抗体(ACA)检测.结果 SL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结果,活动期患者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及健康对照组(P 〈 0.01),并且与SLAM得分呈正相关(r = 0.530,P 〈 0.01);缓解期患者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伴有和不伴有血栓形成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0例SLE患者ACA阳性率为55.0%,ACA阳性和阴性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伴有和不伴有血栓形成SLE患者AC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SLE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能够反应疾病活跃性,联合ACA阳性率检测可判断SLE患者血液高凝与纤溶状态,并且可作为SLE患者并发血栓形成趋势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的检测在儿童过敏性紫癜继发肾损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100例过敏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出现肾损伤将其分为40例紫癜性肾炎(HSPN组)、60例普通型过敏紫癜(HSP组),另外选择3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三组儿童血FIB、D-D和FDP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在FIB、D-D和FDP阳性率方面,HSP组、HSPN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组和HSPN组FIB、D-D、FDP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SPN组FIB、D-D、FDP浓度与HSP组比较,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SPN组血FIB和D-D、FDP呈显著正相关(r=0.553 P=0.000;r=-0.358,P=0.003).结论 继发性纤溶可能参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肾损伤过程,检测FIB、D-D和FDP对临床合理应用抗凝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检测D-二聚体在静脉血栓症临床诊断中的实用性。方法本组对396例患者采用希森美康CA1500凝血分析系统,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结果本组396例患者,阳性23例,占5.8%;阴性373例,占94.2%。结论对于可疑静脉血栓症进行D-二聚体检测,阳性者提示存在静脉血栓症,可进一步进行影像学检查;阴性者则可排除DVT和PTE,减少不必要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血栓患者静脉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ACL TOP 700全自动血凝仪,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测定90例血栓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D-二聚体值.结果:血栓患者组D-二聚体阳性率为92.2%;对照组中D-二聚体阳性率为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以高度的敏感性和阴性预示能力,在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的排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及溶栓治疗监测等方面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栓调节蛋白在紫癜性肾炎患儿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紫癜性肾炎患儿160例,其中有69例合并有肾脏损害,作为过敏性紫癜肾炎组,其余91例不伴有肾脏损害患儿作为对照组,同时选择本院健康体检患儿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测定血清血栓调节蛋白.结果 三组血清血栓调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级血清血栓调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测定血清血栓调节蛋白有助于了解过敏性紫癜患儿肾脏损害情况和肾脏损害程度,血栓调节蛋白水平越高,肾脏损害越严重.  相似文献   

15.
黄宁  柳卫芳  毕正 《河北医药》2010,32(16):2191-219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监测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9例,手术前后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测定患者FDP、D-二聚体及Hcy水平。结果 59例患者按术后发生血栓患者18例,未发生血栓患者41例。未发生血栓患者血浆FDP、D-二聚体及Hcy含量手术前后未发现显著改变(P〉0.05)。发生血栓患者术前血浆FDP、D-二聚体及Hcy含量,与未发生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4d血浆FDP、D-二聚体及Hcy含量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浆FDP、D-二聚体及Hcy水平增加,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危险性也大幅度增加,血浆FDP、D-二聚体及Hcy高水平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贾利敏 《河北医药》2010,32(2):189-190
目的探讨评价血浆D-聚体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SYSMEXCA-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28例可疑为DVT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聚体水平。结果128例疑似DVT患者中有23例患者血浆D-聚体含量〈临界值,105例患者血浆D-聚体含量≥临界值,后者经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为DVT患者61例,D-聚体检测DVT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分别为100%、52.17%、58.1%、100%。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可以作为DVT诊断的首选排除试验,血浆D-二聚体检测具有快速、阳性率高、经济、无创、可动态监测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检验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尿微量白蛋白、血清Cystatin C及VEGF水平在儿童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及健康对照组患儿各50例,分别测定尿微量白蛋白、血清Cystatin C及VEGF水平;探讨其与肾脏损害的相关性。结果紫癜性肾炎组尿微量白蛋白、血清Cystatin及VEGF水平均高于过敏性紫癜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与血清Cystatin C、血肌酐及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分析呈正相关关系;肾活检显示,血浆VEGF水平与肾脏病理损害、血管损害呈正相关(r分别为0.712、0.658,P〈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血清Cystatin C及VEGF可以作为早期检测儿童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FDP、AT3、CRP四项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免疫比浊法对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D-二聚体、FDP、AT3、CRP测定,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FDP浓度增高26例(47.3%),D-二聚体浓度增高43例(78.2%),AT3浓度降低30例(54.6%),CRP浓度增高46(83.6%)。四项测定均与健康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D-二聚体、FDP、AT3、CRP的测定,可作为辅助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方法以Clauss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定量水平。分别检测125例乙型肝炎患者及68例正常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乙型肝炎患者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定量水平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呈现不同程度的继发性纤溶,提示联合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检测能反映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受损的凝血变化,对预后的判断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测定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检测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AMI患者60例(AMI组)和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分别对其进行血浆D-二聚体测定,比较2组D-二聚体水平。根据D-二聚体水平(以D-二聚体正常值上限的2倍为界限),将AMI患者分为D-二聚体明显升高亚组和D-二聚体轻度升高亚组,观察比较2亚组患者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AMI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0.65±0.21)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19±0.16)mg/L(P<0.05)。D-二聚体明显升高亚组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1.6%明显高于D-二聚体轻度升高亚组的9.1%(P<0.05)。结论 AMI患者检测D-二聚体对于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