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心血管造影对体静脉连接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71例经手术证实的体静脉连接异常患儿的心血管造影。结果左上腔静脉残存共190例,其中左上腔静脉回流入冠状窦171例,左上腔静脉回流入左房9例,左上腔静脉经无顶冠状窦回流入左房10例;右上腔静脉缺如3例;下腔静脉异常连接42例,其中40例为下腔静脉中断伴奇静脉回流,1例为下腔静脉回流入左房,1例为双下腔静脉。无名静脉异常共136例。结论体静脉连接异常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中并不少见,先心病术前通过心血管造影了解体静脉的连接关系对手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心血管成像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纵隔静脉异常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存在纵隔静脉异常的先心病患者62例,男39例,女23例,年龄17天~29岁.使用Siemens双源CT扫描机扫描,运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方法,重点观察上腔静脉、头臂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肺静脉及冠状静脉等有无异常.结果 62例中共存在纵隔静脉异常63处(其中1例同时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和半奇静脉异常),DSCT均正确诊断,可分为6类:永存左上腔静脉29处,24处经冠状静脉窦汇入右心房,4处直接汇入左心房,1处双上腔静脉分别汇入单心房;左头臂静脉异常15处,包括:主动脉弓下左头臂静脉12处、无名动脉后左头臂静脉1处、食管后左头臂静脉1处、左头臂静脉分为上下2支1处;肺静脉畸形引流15处,包括完全型11处和部分型4处;肺静脉曲张1处,为室问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无顶冠状静脉窦2处,均为法洛四联症患者;下腔静脉中断并半奇静脉扩张、异常引流入永存左上腔静脉1处.结论 DSCT在先心病纵隔静脉异常的诊断及术前评估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和相关畸形的产前MRI表现及MRI诊断价值.方法:12例孕妇,孕龄21~35周.产前常规行超声检查后24~48 h内行MR检查,采用快速平衡稳态采集(FIESTA)序列或平衡稳态梯度回波(B-FFE)序列、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和非门控动态FIESTA电影序列或实时B-FFE序列,行胎儿颅脑胸腹部常规及胸部重点冠状面、矢状面及横断面扫描、心脏长短轴扫描,将产前MRI、US表现与出生后影像表现、手术或尸解结果对照.结果:12例永存左上腔静脉全部为双侧上腔静脉,其中l例存在桥静脉.在合并相关异常方面其中10例合并心脏畸形、1例合并羊水过少、1例无合并异常.10例合并心脏畸形中4例合并心外异常.对于永存左上腔静脉产前MRI全部准确诊断,产前US准确诊断5例、漏诊7例.对于合并10例心脏畸形,产前MRI准确诊断7例、误诊1例、漏诊2例;产前US准确诊断7例、误诊2例、漏诊1例.结论:产前MRI能准确诊断永存左上腔静脉,对其合并的相关心内异常诊断准确性不如产前超声,对合并的心外异常诊断准确性优于超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右上腔静脉缺如及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 手术治疗2例,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矫治术。1例采用左上腔静脉直接插管法,1例采用心内冠状静脉窦插管法。结果 2例均治愈,远期无心律失常发生。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中,左上腔静脉合并右上腔静脉缺如非常少见,认识不足,是造成漏诊的主要原因。术中应根据情况酌情处理,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一定要注意对冠状静脉窦口的保护及左上腔静脉引流的通畅。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弓左侧先天性静脉异常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41例主动脉弓左侧先天性静脉变异的CT表及鉴别诊断。方法:所有患者均有CT平扫,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5例另做MRI或超声检查确诊,6例做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和表面遮盖法三维重建。结果:永存在上腔静脉24例,其中双上腔静脉23例,永存左上腔静脉并右上腔静脉缺如1例,异常左头臂静脉11例,其中6例合并主动脉畸形;左上叶的部分异常肺静脉引流4例,其中1例并双上腔静脉畸形;左头臂静脉与奇静脉异常连接2例,它们的共同表现是在主动态弓可见圆形或类圆形结影,但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血管行程,可加以区别。结论:熟悉这些少见的先天性异常有助于避免误诊,高质量的DT增强扫描这些先天性异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循环系统     
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病儿具永存左上腔静脉,其术前确诊对心外科医生是重要的。例如心外科手术时,体外循环可经由左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而带来麻烦。文内报告的4例血管造影于左心房下缘出现切迹者,都有永存左侧上腔静脉经冠状窦向右心房还流。作者以图解说明形成心房切迹的可能的胎生及解剖学机制。McManus 氏(1941)将左上腔静脉分为以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主动脉弓左侧静脉变异的CT影像特征,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避免误诊漏诊。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CT共同诊断的18例主动脉弓左侧静脉变异的CT图像。结果 心上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左上肺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永存左上腔静脉11例,主动脉弓下左头臂静脉2例,食管后左头臂静脉1例。结论 主动脉弓左侧异常血管断面是心上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左上肺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永存左上腔静脉、主动脉弓下左头臂静脉、食管后左头臂静脉的共同CT征象,不同的是血管走行,通过此征象可以提高CT对主动脉弓旁先天静脉畸形的诊断水平,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8.
男性 ,5 8岁 ,缺血性扩张性心肌病患者 ,心功能NYHA 级 ,LVEF2 7%~ 35 % ,阵发性心房纤颤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QRS1 5 0~ 1 60 m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76mm,E、A峰融合 ,二尖瓣轻度返流 ,经临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评估后植入右房双心室三腔起搏器 ( ela公司 Talent TM MSP 31 3)。穿刺左锁骨下静脉 ,经冠状静脉窦电极导引 ,通过左心室引导导管行冠状窦 ( CS)造影后 ,选择左心静脉分支(左室后侧枝 )植入左心室起搏电极 ( ela公司UC2 8D单极电极 ) ,测定起搏参数符合要求后 ,再分别植入右心室 ( Medtronic Capsure SP40 2 4…  相似文献   

9.
双心房起搏术是治疗阵发性房颤(proxysmalatrialfibrillation,PAF)的手段之一,但冠状窦电极脱位是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最近我院遇到的一例,现报道如下。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6岁,因PAF药物治疗无效入院,心电监护显示:PAF,窦性心动过缓,P波0.12秒有切迹。入院后行双心房起搏安装术,冠状窦电极(Medtronic,SP2188,)采用左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术中电生理检查发现心房刺激120次/分时房室结出现文氏传导,遂安装三腔起搏器,各电极到位后(图1)测得起搏参数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在诊断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经我院诊断最后确诊的永存左上腔静脉胎儿的超声图像,总结不同类型的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的超声特点。结果 23例永存左上腔静脉胎儿在出生后经新生儿心脏超声证实。其中10例合并内脏反位,6例单纯PLSVC,10例合并其他畸形(包括1例合并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1例左室发育不全,1例二尖瓣闭锁,2例右位主动脉弓,2例室间隔缺损,1例合并Dandy-Walker畸形,1例肾积水,1例单脐动脉)。漏诊1例。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对诊断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具有重要的价值,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室电极导线植入在不同冠状静脉分支血管与左室起搏部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因心力衰竭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留取的左前斜45°及右前斜30°冠状静脉逆行造影影像,按冠状静脉分支走向将植入血管分为心大静脉、左室前侧静脉、左室侧静脉、左室后静脉、心中静脉。右前斜30°将左室起搏部位三等分为心尖部起搏、左室中部起搏和基底部起搏,并将心尖部起搏归类为左室心尖部组(n=22),左室中部和基底部起搏共同归类为左室非心尖部组(n=90)。分析两组植入冠状静脉各分支情况。结果 112例患者左室电极所植入各冠状静脉分支分别为心大静脉2例(1.8%)、左室前侧静脉9例(8.0%)、左室侧静脉85例(75.9%)、左室后静脉14例(12.5%)、心中静脉2例(1.8%)。其中,左室心尖组植入左室前侧静脉1例(4.5%)、左室侧静脉13例(59.1%)、左室后静脉8例(36.4%);左室非心尖组植入心大静脉2例(2.2%)、左室前侧静脉8例(8.9%)、左室侧静脉72例(80.0%)、左室后静脉6例(6.7%)、心中静脉2例(2.2%)。电极导线植入后静脉分支位于心尖部比例高达57.1%(8/14),植入侧静脉分支位于心尖部的比例仅15.3%(13/85);非心尖部起搏的患者植入靶血管大多数分布在左室侧静脉、左室前侧静脉。结论左室单极或双极电极导线植入左室后静脉更容易起搏心尖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床旁快速起搏的方法。方法 采用Seldinger法穿刺右颈内静脉经鞘管插入顶端球囊飘浮电极导管直至右室起搏。结果 共2 5例在床旁无X线指引下迅速达到有效起搏,插入时间为5 10min(平均8min)。结论 采用Seldinger法穿刺右颈内静脉,沿鞘管送入顶端球囊飘浮电极导管,可在床边不需X线指引,安全快速地进行右心室起搏  相似文献   

13.
左房主静脉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体静脉异常,常见于二尖瓣闭锁、主动脉闭锁或狭窄所致的左心梗阻性异常。作者报道首例Fallot四联症伴左房主静脉。男性,4岁8个月。心电图显示室上性传导异常,Ⅱ、Ⅲ和aVF导联P波倒置。胸片表现靴形心和肺血管纹理变细。血管造影诊断为Fallot四联症、右位主动脉弓和异位左锁骨下动脉。心导管术导管未能通过无名静脉,显示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心肺分流术下进行心内修补,包括关闭室间隔,经瓣环补片技术扩大右室流出道。术中未见心房异构,未找  相似文献   

14.
经中央或外周静脉可将长导管放置到病人中央静脉系统,直至右心房及腔静脉交界处。传统上外科医生、麻醉师、心脏病专家及最近更多的介入放射专家使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三种方法在三个不同时期对15例左侧房室旁道进患者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这三种方法是;(1)在三维透视下对接导管电极的立体定位消融法;(2)左房室环直接标测定位消融法;(3)单导管标测消融法。尽管15例病人均消融成功,但后两种方法的总操作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明显短于第一种方法(P<0.01)。因此,作者认为在左侧房室旁道的射频导管消融中,(1)以冠状窦导管精确标测后、或一律在旁道电位指引下以多平面透视良好对接冠状窦靶电极与大头消融电极进行消融的方法操作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长、无效消融次数多且标测和消融不直观,不宜推广使用;(2)在冠状窦大致定位方向的指引下,以大头电极直接精确标测定位左房室环旁道并进行消融的方法操作简单、省时、直观、有效,可作为常规消融方法;(3)单导管标测和消融技术应限制在有丰富操作经验的导管班子中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用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术经静脉途经对起搏器电极导线拔除的效果。方法 对3支植入时间分别为15年、9年、半年的电极导管用不同类型的锁定钢丝进行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法拔除,采用上腔静脉途经对2支起搏器电极导线进行拔除和下腔静脉途径拔除1支电极导线。结果 2支电极导线完整拔出,1支顶端电极残留,无并发症及术后无感染。结论 对植入的起搏器电极导线采用静脉途径拔除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7.
笔者对4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功过速患者进行了射频消私治疗,其结果均获成功。平均试放电4~14次,功效25~30W,释放电能时间30~60秒。平均手术时间5.5(4~7)小时。笔者认为,精确地旁道定位是消融成功的关键。对于冠状静脉走行异常,冠状窦电极不能达到理想深度的患者,可在其走行的延长线上试放电消融治疗。也可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左上腔静脉永存(LSVC)是由于在胎儿发育早期阶段静脉窦发育异常.LSCV是一种罕见的体静脉连接异常,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为0.3%,而在心脏植入起搏器患者中发生率为0.47%[1].在这种情况下,起搏器植入(PMI)是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  相似文献   

19.
作者应用DSA方法研究可疑中心静脉内的导管闭塞。作者向导管内推注60%泛影葡胺,以1—2帧/秒获取影象。作者见到甚至在部分导管内血栓形成时也可注入足够的造影剂使导管在DSA图象上显示。作者指出,Hickman-Broviac导管闭塞的发生率为8~25%,血栓性静脉炎或静脉血栓形成率为2~8%。恰当地证实导管的通畅性常被几种因素干扰:难以通过部分闭塞的导管注入足够的造影剂满意显示导管;即使导管通畅但注入造影剂少时可很快被稀释;观察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通常需用大量造影剂,这对反复静脉穿刺或以往因化疗而没有良好静脉进路的病人是困难的。DSA具有其固有分辨力,有助于克服这些困难。可通过导管了解其通畅情况,也可以  相似文献   

20.
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PLSVC)是由左前主干静脉退化失败所致,是上腔静脉最常见的畸形,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胸腔静脉异常,总患病率为0.35%~0.5%[1-3]。PLSVC伴右上腔静脉缺如(absent right superior vena cava,ARSVC)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静脉畸形,称为孤立性PLSVC,发生率为0.09%~0.13%[3]。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儿童孤立性PLSVC,早期诊断为窄QRS波心动过速,经心脏电生理检查明确诊断为房室结功能异常,完全性房室分离伴交界性自主节律、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