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三维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三维CT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体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曲面重建方式进行重建,显示方法:采用椎间孔内口、外口、轴位显示及斜位重建,观察颈椎骨质增生及神经根走行情况。结果 12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发现狭窄的椎间孔421个,其中81.3%位于C5-6、C6-7。椎间孔狭窄的原因包括钩突关节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椎体肥大、小关节突骨质增生或错位。结论 三维CT能立体多角度地展现椎间孔的形状及其相邻结构的解剖关系,能较容易地断定病变的程度和范围,是一种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维CT对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三维CT技术检查86例CSM,观察颈椎骨质增生和椎管的病理改变,测量椎管矢状径及Pavlov比率,评价椎管狭窄的程度。结果67·4%有颈椎椎体骨质增生,61·2%有钩突关节,27·9%有小关节突有骨质增生,39·5%有颈椎生理曲度改变。三维CT对脊髓型颈椎病椎管狭窄的病因表现为椎间盘突出77例(89·5%)、椎体后部缘骨质增生62例(72·1%)、黄韧带肥厚褶皱34例(39·5%)、后纵韧带钙化14例(16·3%)、小关节突骨质增生16例(18·6%)、椎板增厚15例(17·4%)、椎体滑脱10例(11·6%)。结论三维CT能对CSM作出准确、全面的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20例颈椎病患者影像学资料,提高诊疗水平。方法选择120例颈椎病患者的病历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和CT检查,85例行MRI检查。结果行X线平片检查表现为交感神经型颈椎而CT显示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15例;表现为脊髓型颈椎病而CT表现为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或硬膜囊、脊髓受压、变形、移位的有18例;表现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而CT表现为神经根受压/移位12例、食管型颈椎病9例;表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而CT表现为钩突肥大和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横突孔变/b/分隔的有12例、混合型颈椎病54例。结论CT、MRI检查对于诊断用X线平片诊断较困难的颈椎病患者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手术治疗混合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型颈椎病常合并有颈椎管狭窄。为使前路手术治疗以脊髓型为主混合型颈椎病,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减压更有效,作者设计了前路广泛减压技术。采用无震动技术于受累椎体前方“开窗”,切除其后方骨赘,突出的椎间盘或骨化的后纵韧带,充分扩大狭窄的椎管;切除增生肥大的钩椎关节以扩大椎间孔,切除横突孔的前内侧壁和束缚椎动脉的纤维组织以松解椎动脉;同时,自体髂骨块嵌入植骨于手术骨窗中。1987年以来,手术治疗42例患  相似文献   

5.
《中国骨伤》2012,(9):793
以下是有关颈椎病的选择题,有单选题和多选题。请选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卡中。1.下列有关钩椎关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可限制颈椎侧方滑动B.钩椎关节构成椎间孔的后壁C.钩椎关节增生肥大可挤压神经根或侧方毗邻的椎动脉D.又称Luschka关节E.钩椎关节各椎体的钩突其倾斜度完全一样2.下列哪些是有关颈椎管的正确描述:A.一般在C4水平最窄B.椎管的中矢径如果<13mm,则为发育性椎管狭窄C.椎管的中矢径比椎体的中矢径,若<0.75则为发育性椎管狭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在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44例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单侧神经根压迫症状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的23例患者为A组,单纯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的21例患者为B组。引起椎间孔狭窄的原因:椎间盘突出、钩椎关节骨赘形成、关节突增生。神经根症状主要表现为单侧上肢疼痛、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和反射减弱。A组手术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关节突内侧缘切除范围均小于等于50%;B组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20~36个月,平均28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计算两组髓性症状术后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性症状术后临床效果评价:A组优18例,良3例,一般2例;B组优7例,良3例,一般9例,差2例。结论对合并有单侧神经根型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7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根盛 《中国骨伤》2000,13(3):158-158
颈椎病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现将 1994~ 1996年我院收治的症状较重的 75例颈椎病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75例 :男 ,36例 ,女 39例。年龄最大 6 8岁 ,最小 2 0岁。本组神经根型 45例、颈型 12例 ,椎动脉型 13例 ,脊髓型1例 ,混合型 4例。 75例均摄了颈椎正侧位片 ,其中 95 %的患者均有颈椎病不同程度的特征性改变 ,如生理弧度变直或后突椎体骨质增生 ,椎间隙变窄 ,钩椎关节增生变尖 ,项韧带钙化等。 75例中有 45例作过CT检查 ,均显示颈椎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其中 15例显示颈椎间盘不同程度的膨出和突出。 1例有明显颈髓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SCT)血管造影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3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全部进行MSCT血管造影,利用三维后处理技术,观察椎动脉及颈椎骨性结构.结果 30例全部完成CTA.26例发现椎动脉异常,包括椎动脉走形迂曲,一侧椎动脉发育细小,颈椎钩突关节增生,横突孔狭窄,椎小关节退变.结论 MSCT血管造影及三维后处理技术应用可以清晰显示椎动脉及颈椎骨性解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神经根型颈椎病常合并因钩突和关节突增生导致的骨性椎间孔狭窄,同时伴有软性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从而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肌力减退等神经根性损害表现。对于合并骨性颈椎间孔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目前手术方式的选择仍有一定争议,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的目的在于从前方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的同时能一定程度撑开椎间隙的高度,增大椎间孔的面积,从而达到间接减压的目的,但椎间融合牺牲了椎间活动度,加速了邻近节段退变。近年来,后路椎间孔切开术是治疗颈椎间孔狭窄的常见手术方式,但同时解决椎间孔前方和后方骨性压迫的技术鲜有报道。2017年5月~2018年7月云南省德宏州中医医院骨科采用全内镜下椎间孔环形减压技术治疗13例伴骨性颈椎间孔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的原因,选择合理的减压方式。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8月,我院共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78例,其中56例为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所致的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前VAS评分为8.99±1.01分(7~10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为41.15±7.12分(37~49分)。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判断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的原因分为3组:单纯椎间盘压迫,14例(A组);单纯骨性压迫,22例(B组);混合压迫(椎间盘+骨性压迫),20例(C组)。A组切除椎间盘至钩椎关节,适当扩大椎间孔,取出突出髓核;B、C组切除椎间盘至钩椎关节后,将钩突基底部内侧磨平,充分显露钩突后部、上位椎体后下角及钩椎关节间隙,刮除上位椎体后下角及部分增生的钩突。减压后均行椎间植骨内固定。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患者术前颈椎双斜位X线片上病变节段的双侧椎间孔面积,将健侧与患侧的椎间孔面积进行对比。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NDI,同时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3组患者术前健侧椎间孔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的患侧椎间孔面积均较A组明显狭窄(P0.05);B组和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的患侧椎间孔面积均较各自的对侧椎间孔面积明显狭窄(P0.05);而A组患侧椎间孔面积较对侧无明显狭窄(P0.05)。3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B、C组与A组相比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较长(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组患者均无神经症状加重、感染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7.2±8.9个月(12~52个月),3组术前VAS评分和ND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分析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孔内神经根受压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减压手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