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邱声艳 《当代医学》2022,28(6):46-49
目的 探究狼疮性肾炎患者应用环磷酰胺联合霉酚酸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62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泼尼松+环磷酰胺+霉酚酸酯治疗,对照组给予泼尼松+环磷酰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肾功能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5%(P<0.05)。治疗后,观察组IgA、IgG、IgM、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CRP、CysC及TGF-β1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胃肠道不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感染及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狼疮性肾炎患者应用环磷酰胺联合霉酚酸酯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免疫功能、肾功能及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张世杰 《中外医疗》2016,(12):27-29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采用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分别联合激素治疗的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霉酚酸酯联合激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缓解率、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缓解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蛋白尿为(1.01±0.62)g/L,低于对照组的(1.75±0.55)g/L,血清白蛋白和补体C3分别为(37.88±5.41)g/L、(1.25±0.26)g/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低于对照组的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狼疮性肾炎患者采用霉酚酸酯联合激素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霉酚酸酯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LN)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对肾脏病理改变的影响研究,探讨MMF治疗LN的适应证。方法:37例患者均经临床和肾活检确定为活动性Ⅳ型LN,其中13例经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疗法(简称CYC)治疗作为对照组,另24例患者接受激素联合霉酚酸酯(MMF)治疗作为实验组,两组患者病情相似,随访〉16个月。MMF组及CYC组中分别在治疗3~6个月时进行重复肾活检。结果:①临床疗效:治疗6个月时MMF组尿蛋白及尿RBC下降程度大于CYC组。②肾脏病理改变:重复肾活检显示MMF组肾组织急性指数(AI)下降程度大于CYC组,MMF组肾小球细胞浸润、免疫复合物沉积、血管袢坏死、袢内血栓均消失.细胞性或细胞纤维性新月体及间质活动性血管炎病变显著减少,而CYC组仍有较多患者遗留上述病变。结论:激素联合MMF控制Ⅳ型LN活动的疗效及逆转肾血管病变的作用强于CYC,适合应用于血管坏死性病变的Ⅳ型LN患者。  相似文献   

4.
霉酚酸酯治疗狼疮性肾炎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霉酚酸酯 (MMF)治疗狼疮性肾炎 (特别是Ⅲ和Ⅳ型 )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91例狼疮性肾炎患者 ,67例行肾活检 (其中Ⅲ型狼疮性肾炎 2 0例 ,Ⅳ型狼疮性肾炎 47例 )。将患者分为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CYC)联合治疗组 (CYC组 ) 1 5例、糖皮质激素和MMF联合治疗组 (MMF组 ) 76例 ,治疗时间 6个月 ,CYC用量为1 g/月 ;MMF前 3月 1 .5g/d ,后 3月 1 .0 g/d ,应用 6个月。定期了解尿改变、肾脏功能、血清免疫学指标并记录副作用。结果 :①MMF的疗效 :应用 6个月后 2 4h尿蛋白量明显低于用药前 (P <0 .0 1 )和同期CYC组 (P <0 .0 5) ;尿红细胞减少 50 %的例数为 59例 ,显著高于CYC组 (P <0 .0 5) ;MMF可明显降低狼疮性肾炎患者血尿素氮和肌酐的水平 ;②MMF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免疫学的影响 :MMF治疗 6个月后 ,血清IgG水平降低 ,C3、C4 水平升高。MMF治疗 1 2周后 ,抗ds DNA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CYC组。③MMF副作用 :主要为感染 (8例 )、胃肠道反应 (8例 )等。结论 :应用MMF是治疗狼疮性肾炎 (特别是Ⅲ、Ⅳ型 )有效的方法 ,其副作用较小 ,安全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顽固性难治性狼疮性肾炎28例霉酚酸酯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顽固性难治性狼疮性肾炎(LN)在加用或改用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治疗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28例顽固性难治性LN,10例对激素和(或)常规免疫抑制剂为不适应证,18例使用传统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和(或)大剂量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不能奏效,改用MMF和(或)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MMF剂量0.5~1.5g/d,治疗时间3~12个月。结果全部病例疗效明显,尿蛋白由(4.86±3.24)g/d下降至(0.56±0.43)g/d,血清白蛋白由(26.4±6.8)g/d上升至(36.6±5.2)g/d。3例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血清肌酐下降,特异性较高的双链DNA抗体(ds-DNA)由(43.8±17.2)%下降至(12.1±15.3)%。结论顽固性难治性LN当不能采用传统治疗手段或采用传统激素冲击治疗和(或)大剂量CTX冲击治疗而效果不佳者,使用MMF取得显著疗效。患者虽无体细胞的改变,但出现的病毒感染及真菌感染可能需要加以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6.
激素联合霉酚酸酯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激素加霉酚酸酯(MMF)与激素加环磷酰胺(CTX)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40例临床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的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激素加霉酚酸酯20例,霉酚酸酯1.5g/d,口服,6个月后逐渐减量,并口服强的松每日0.8mg/kg,12周后逐渐减量维持10mg/d,共2年。对照组20例,强的松口服同治疗组,环磷酰胺1.0g加入0.9%氯化钠250ml中静点,每月1次,共6次;3个月后再1次,共2次;6个月再1次,共2年。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1例。对照组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1例。两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组血常规、肝功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降低、肝功酶升高。结论:霉酚酸酯联合激素和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前者并发症少,副作用轻。  相似文献   

7.
张荣厚  张建伟 《重庆医学》2012,41(29):3107-3109
目的回顾性分析该院近年来激素联合标准环磷酰胺(CTX)及激素联合霉酚酸酯(MMF)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LN)病例,对两方案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查阅2002~2009年LN(病理分型为Ⅳ型)病例,按标准筛选出使用激素联合CTX和激素联合MMF方案治疗的病例,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CTX与MMF均能显著降低LN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P<0.05),升高血浆清蛋白(P<0.01),HGB(P<0.01),改善免疫指标,补体C3、C4显著升高(P<0.01),改善肾功能,均有显著性差异。缓解率:MMF组94%,CTX组96%。在不良反应方面,本研究显示两药的感染的发生都很常见,但MMF的胃肠道反应、月经紊乱和闭经方面的发生率显著少于CTX。结论在治疗效果方面,MMF与CTX治疗效果相当,在安全性方面,MMF总体的不良反应比环磷酰胺轻。  相似文献   

8.
霉酚酸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和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 (MMF)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NS)和狼疮性肾炎 (L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1例NS和 5例LN患者 ,对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复发 ,改用MMF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 ,每个月测定 2 4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常规、肝、肾功能 ,LN患者加测血清抗核抗体 (ANA)、抗双链DNA抗体 (A dsDNA)、补体C3。结果 NS组 ,2 4h尿蛋白定量从治疗前的 (5 .60± 0 5 )g d下降到 (2 3 7± 0 7)g d ,(P <0 0 1) ,血清白蛋白从治疗前的 (2 1 7± 1 3 )g L升高到 (3 5 3± 1 7)g L ,(P <0 0 0 1) ;LN组 4例ANA、A dsDNA转阴、补体C3上升到正常水平 ,其中 2例尿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恢复正常 ,另 2例尿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未完全恢复。两组各 2例重复肾活检 ,NS组 2例中 1例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复合物沉积减少 ,1例FSGS者硬化肾小球增多 ;LN组 2例肾小球活动性病变显著减轻。结论 MMF对于难治性NS和LN ,经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无效者 ,约 70 %~ 80 %有较好疗效 ,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霉酚酸酯(MMF)与环磷酰胺(CTX)静脉冲击疗法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LN)的近期疗效及对肾脏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28例患者均经临床和肾活检确诊为Ⅳ型LN,随机分为2组,MMF治疗组用糖皮质激素联合MMF(1.0~1.5g·d-1)治疗;CTX组用糖皮质激素联合CTX治疗。结果:治疗12个月时MMF组蛋白尿及血尿下降程度大于CTX组。尿蛋白下降和尿红细胞减少超过基础值50%者,MMF组分别为78.6%和92.9%,CTX组分别为42.9%和57.1%。MMF组降低ANA及ds-DNA抗体的作用优于CTX组。治疗4~7个月时重复肾活检显示,MMF治疗组肾组织学活动性指数(AI)下降程度大于CTX组,MMF治疗组AI由16.9±6.4降至3.5±1.6,CTX组AI由15.2±3.8降至6.4±1.2。MMF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TX组。结论:激素联合MMF控制Ⅳ型LN的疗效优于CTX且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前瞻性观察激素联合霉酚酸酯(MMF)和环磷酰胺(CYC)(多靶点组)诱导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传统的激素联合环磷酰胺静脉冲击疗法(IVCY组)进行比较.方法 50例经肾活检确诊为Ⅲ型、Ⅳ型、Ⅴ型、Ⅲ+Ⅴ型和Ⅳ+Ⅴ型的LN患者随机分为多靶点组(n=25) 和传统的IVCY组(n=25),两组患者均使用口服泼尼松1 mg/kg开始并逐渐减量.在多靶点组中MMF的剂量为1 g/d,MMF血药浓度(MPA-AuC0-12h)目标值为20~30 mg·h/L;CYC剂量为每2周0.6 g静脉滴注,共6次.IVCY组中CYC剂量为每月1次静脉滴注1.0 g,共6次.诱导治疗疗程6个月.疗效观察的主要指标为完全缓解率,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多靶点组与IVCY组的基线特征与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靶点组在诱导3个月时(44.0% vs 16.0%, P<0.05) 和6个月时(72.0% vs 44.0%, P<0.05) 的完全缓解率均显著高于IVCY组.对于Ⅳ+Ⅴ型LN,多靶点组的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IVCY组(70.0% vs 25.0%, P<0.05).多靶点组达到完全缓解所用时间显著短于IVCY组[(17.55±9.53)周 vs (24.13±9.92)周,P<0.05].诱导6个月时多靶点组的24 h尿蛋白下降幅度显著大于IVCY组 [(86.8±20.9)% vs (66.7±30.5)%,P<0.01].多靶点组与IVCY组总不良反应相当(28.0% vs 52.0%, P>0.05),其中多靶点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8%) 和感染(12%),IVCY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16%)、感染(16%)、脱发(8%)和月经紊乱(8%),两组患者无一例死亡.结论 激素联合MMF与CYC组成的多靶点疗法治疗LN疗效优于传统CYC单药疗法,尤其对Ⅴ+Ⅳ型LN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多靶点组在早期诱导缓解LN疗效显著.多靶点疗法的临床疗效和对远期预后的影响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和长期随访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杜娟丽  王汉民  连耀国  于艳  陈威  刘晓渭 《医学争鸣》2006,27(20):1901-1903
目的: 观察吗替麦考酚酯(MMF)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对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复发的42例LN患者,采用MMF联合泼尼松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 6, 12 mo后的临床疗效及病情活动指标的变化. 结果: ① 42例患者应用MMF联合泼尼松治疗3 mo后,有14例(33%)完全缓解,10例(24%)部分缓解;治疗6 mo后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分别为38%(16例)及26%(11例);治疗12 mo后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分别为50%(21例)及31%(13例),总有效率为81%. ②治疗3 mo后24h尿蛋白、尿IL-6、血C反应蛋白、血沉和抗dsDNA抗体、抗核抗体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并随治疗时间延长进一步下降;而血白蛋白、补体C3在治疗3 mo后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并随治疗时间延长进一步升高. ③ MMF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和耐受性好. 结论: MMF联合泼尼松能明显缓解难治性LN的病情活动指标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治疗狼疮性肾炎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肾活检证实的20例狼疮性肾炎,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MMF治疗。MMF初始剂量1.0~1.5g/d,治疗时间321个月,平均(10.9±6.2)个月。结果MMF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从治疗前的平均5.55g下降至1.54g;d清白蛋白治疗前平均26.87g升至39g;6/8例肾功能不全患者3个月内Scr恢复正常;d清自身抗体产生明显减少,补体上升,其中ANA转阴率3个月达63%,6个月达81%;抗ds-DNA由治疗前23.77IU/ml下降至9.19IU/ml;2例重复活检,肾小球活动性病变明显减轻。MMF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偶有白细胞减少、感染、带状疱疹等。结论MMF对于各型狼疮性肾炎,尤其是Ⅳ型重症狼疮,经传统治疗无效者均有较好疗效,且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小剂量激素合并霉酚酸酯 (MMF)治疗狼疮性肾炎 (LN)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2例不同病理类型的LN患者中 ,有 2 9例治疗前进行肾穿刺活检。给予小剂量激素 (泼尼松 <0 .5mg·kg-1·d-1)合并MMF(1.5 g/d)治疗 ,持续 6个月 ,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本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6 2 .5 %。各病理类型中有效的病例数分别为 :Ⅲ型LN 2 /2例 ,Ⅳ型LN 13/2 1例 ,Ⅴ型LN 4 /6例 ;未作肾穿刺活检组为 3/3例。 7例次 (2 1.8% )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小剂量激素合并MMF对LN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激素联合霉酚酸酯(MMF)与环磷酰胺(CTX)治疗Ⅱ、Ⅲ级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肾穿刺肾脏病理活检确诊为Ⅱ或Ⅲ级的接受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的HSPN患儿45例,按照治疗措施分为MMF组15例和CTX组30例。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3、6、9、12个月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血尿素氮等指标,观察临床表现变化,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6、9个月时MMF组24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低于CT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MF组治疗1、3个月尿蛋白转阴比例分别为46.7%(7/15)和86.7%(13/15),高于CTX组的16.7%(5/30)和56.7%(17/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6个月时MMF组血尿缓解率分别为60.0%(9/15)和73.3%(11/15),明显高于CTX组的23.3%(7/30)和40.0%(1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时MMF组血清白蛋白明显高于CT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1、3、6、9、12个月时总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6、9个月时MMF组完全缓解率均明显高于CT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MF组出现胃肠道反应及上呼吸道感染各1例;CTX组出现胃肠道反应4例,上呼吸道感染1例,白细胞下降、肝损害、脱发各3例。结论激素联合MMF治疗Ⅱ、Ⅲ级HSPN患儿的近期疗效优于CTX,能更快速地缓解血尿、降低蛋白尿、升高血清白蛋白,达到临床完全缓解,且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肝损害等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吗替麦考酚酯(MMF)与环磷酰胺(CTX)联合激素治疗V型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肾活检诊断为V型活动期LN患者3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口服MMF和CTX静脉冲击治疗,同时均联合标准剂量的泼尼松治疗。比较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经诱导治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MMF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CTX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且MMF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CTX组。结论:MMF治疗V型病变的LN疗效明显优于CTX治疗,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与间断性环磷酰胺(CTX)静脉冲击疗法对活性狼疮肾炎(LN)的诱导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27例活动性LN患者分组,12例予MMF1.0-1.5g/d为口服 治疗(MMF组),15例行间断性CTX冲击治疗(0.75-1.0g/m^2,CTX组)两组均联合服用泼尼松,两组治疗前一般情况相似,治疗期6个月,随访相关指标并监测伴随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作重复肾活检。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身狼疮活动均明显受到控制,MMF组在尿蛋白下降,贫血改善,肾功能改善及抑制自身抗体程度方面均比CTX组更为明显,MMF组中9例重复肾活检示肾脏病理均有明显改善,CTX组中有2例重复肾活检示肾脏病理改善不佳,MM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TX组,结论:MMF联合激素在LN诱导治疗中比CTX冲击联合激素疗效更为突出,且伴随的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7.
项金华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5):428-430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与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治疗狼疮性肾炎效果比较。方法5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霉酚酸酯1.5~2.0g/d。对照组静脉滴注环磷酰胺1g/月或0.2g静脉推注隔日1次,总量6~8g。两组均联合中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常规检测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患者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C3、C4、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和尿素氮,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均有显著疗效。治疗1个月后两组间ANA和dsDNA抗体阳性率、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和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两组C3和C4值均降低,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复发3例(12%),对照组复发11例(44%)(P<0.05)。对照组有4例出现肺部感染;2例肝损害;2例白细胞降低,脱发1例,其中2例因副作用停止治疗。治疗组2例出现腹痛、恶心等胃肠道反应;1例腹泻;未见明显肝损害,无停止治疗者。结论MMF与CTX均对狼疮性肾炎有良效,但MMF长期使用效果更明显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Lupus nephritis (LN)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manifestations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substantial improvements in LN treatment over the last decade,the outcome remains unoptimistic in a considerable percentage of patients.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izoribine (MZR),a novel selective inhibitor of inosine monophosphate dehydrogenase,as induction treatment for active LN in comparison with 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 and intravenous cyclophosphamide (CYC).Methods Ninety patients with active LN were observed.Thirty patients were given MZR orally at the dose of 300 mg every other day.Thirty patients took MMF at 2 g per day in two divided doses.Thirty patients received CYC intravenously 0.5 g every 2 weeks.Therapeutic effects and adverse events (AEs) were evaluated at the end of 24-week treatment.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followed by Dunn's test was appli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among the groups.For comparing categorical data between two groups,χ^2 test was employed.Results Early responses at week 12 were achieved by 73.3%,90.0%,and 96.7% in MZR,MMF,and CYC groups,respectively.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mplete remission rates (22.7%,24.0%,and 25.0%,respectively) or overall response rates (68.2%,72.0%,and 75.0%,respectively) among the three groups at week 24.The most prominent drop-down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scores was observed in MMF or CYC group,and the decline of 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 scores in MZR or MMF group was more prominent than that in the CYC group at week 12.Serum complement 3 (C3) or C4 levels were elevated in all groups after the treatments.CYC was more effective in inhibiting anti-double-stranded DNA antibody,while MZR was more effective in inhibiting antinuclear antibody.The incidences of AEs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CYC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MZR or MMF (24.2% for CYC v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