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弱视儿童血清几种无机元素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容斌 《广西医学》2009,31(1):62-63
目的探讨弱视与血清元素的关系。方法对60例弱视儿童进行了血清元素Zn、Fe、Cu、Ca、Mn、Se含量的检测,并与60例正常儿童比较。结果弱视儿童血清Zn、Se含量显著降低,而Ca、Mn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e、Cu含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元素Zn、Se含量降低可能是儿童弱视发生的原因之一,及时纠正有望降低弱视儿童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儿童发锌含量与弱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锌与弱视的关系.方法: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200例3~14岁儿童进行微量元素发锌含量测定.结果:(1)弱视组发锌均值为76.93ppm,明显低于对照组发锌均值119.73ppm,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单眼和双眼弱视发锌含量比较,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无显著差异性(P>0.05).(3)弱视程度与发锌含量比较,三者之间发锌值无递增或递减现象,经统计学处理,三者之间的相互差异也无显著意义(P>0.05).(4)弱视组中不同屈光度的发锌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弱视眼患者发锌含量明显低下,支持缺锌是儿童弱视发生的因素之一.但单眼或双眼弱视,不同弱视程度及弱视眼患者不同屈光度的比较发锌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即儿童弱视与其发锌含量并不呈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3.
高学习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108-109
目的检测单纯性肥胖儿童体内7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探讨其与单纯性肥胖的关联。方法在十堰地区选择85例单纯性肥胖学龄前儿童作为观察组,另选85例正常体重学龄前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儿童全血铁、钙、锌、镁、铜、铅、硒含量。结果观察组在全血Fe、Zn、Cu、Ph、Se含量及Cu/Zn比值方面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Zn、Se相对缺乏、Ph量过高及Cu/Zn比值降低是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相关因素。结论单纯性肥胖学龄前儿童体内普遍存在微量元素紊乱,微量元素稳态失调在其脂代谢紊乱发生中可能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儿童弱视与微量元素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弱视与微量元素关系.方法对弱视儿童258名和视力正常的儿童120名的头发及血液进行微量元素锌、铁、铜的检验.结果微量元素锌、铜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微量元素铁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微量元素的变化与弱视可能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发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甦 《四川医学》2011,32(2):251-252
目的探讨儿童头发中微量元素含量水平与反复呼吸道感染(RRI)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34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头发中Zn、Fe、Ca和Cu的含量,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组儿童发中Zn含量明显低于健康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示头发中微量元素Zn含量水平低的小儿易患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时使用锌剂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同时检测儿童指尖血与血清5种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Cu,Zn,Ca,Mg,Fe)进行比较,以了解二者的差异。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40例O—14岁儿童同时采集指尖血和静脉血分离血清,用BH53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5种微量元素(Cu,Zn,Ca,Mg,Fe)。结果:指尖血铜与血清铜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尖血与血清锌、钙、镁、铁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儿童指尖血与血清五种微量元素,其锌、钙、镁、铁(Zn,Ca,Mg,Fe)相关性较差,测定全血及血清五种微量元素临床意义各有不同。实验室应该测定大样本正常人群以确立本地区指尖血与血清五种微量元素各自的正常参范围。指导临床医生有针对性地治疗儿童微量元素缺乏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十堰市城区3000例学龄前儿童体内7种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铅、镉)的情况,为防治环境污染、积极补充各种微量元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十堰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儿科门诊及城区幼儿园自愿进行该测试的学龄前儿童手指血3000例,采用BH 5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测试体内铜、锌、钙、镁、铁5种元素浓度,使用BH2100型钨舟元素分析仪测试体内铅、镉浓度,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地区儿童血中微量元素经统计学分析,不同年龄组间铜、膈、铅含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不同年龄组间锌、钙、铁、镁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000例学龄前儿童血中铜、镉含量全部在正常范围,钙、镁的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锌、铁的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锌、钙、镁、铁缺乏检出率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铅中毒率在2~4岁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地区儿童锌、钙、镁、铁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乏,血铅有上升趋势,需严密关注。尽量在科学的监测下进行微量元素的补充,并要预防儿童铅中毒。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西宁地区(0-14)岁农民工子女血微量元素检测结果与年龄的关系特点。方法:测定2012年1月—2012年3月来我院健康查体的农民工儿童按不同年龄段分为5组共982例,查末梢血微量元素包括锌(Zn)、铁(Fe)、钙(Ca)、铅(Pb)、镁(Mg)、铜(Cu)进行分析。结果:西宁地区(0-14)岁农民工子女6种微量元素中末梢血微量元素锌(Zn)、铁(Fe)、钙(Ca)、铅(Pb)、镁(Mg)、铜(Cu),在不同的年龄段有统计学意义,铜的含量在(0-6)月组和(7-12)月组无显著差异,其余各年龄段均存在差异[1];镁在(0-6)月、(7-12)月、(1-3)岁、(4-6)岁组含量分布较稳定,但与(7-14)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缺乏率最高的是锌、铁,其次是钙的缺乏,铜、镁含量基本不缺乏,铅含量增高。结论:为了促进这一特定人群儿童的健康成长,应及时合理适量补充微量元素,定期监测微量元素含量,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笔者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60例小儿皮肤血管瘤患儿和30例正常对照儿童头发中微量元素铜锌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患病组发铜含量高于对照组,发锌含量低于对照组,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不同病型或病程血管瘤患儿发铜锌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提示小儿体内高铜值和(或)低锌值可能是小儿皮肤血管瘤的发病诱因,而不是继发性改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仝桃玲 《中原医刊》2011,(13):66-67
目的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用北京博晖BH5100型五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分别检测89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惠儿(观察组)及76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血锌、钙、铁、铅、铜的含量,并进行对照。结果反复呼吸道感染组患儿血锌和血铁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元素异常与反复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视力低常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分布特征。 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进行检查,确诊为视力低常且排除器质性眼病的100例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屈光不正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1)屈光不正年龄分布:100例视力低常学龄前儿童共检出屈光不正85例,3岁组50例(58.82%)、4岁组20例(23.53%)、5岁组10例(11.76%)、6岁组5例(5.88%);不同年龄的儿童屈光不正、远视、近视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年龄组儿童混合散光指标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弱视分布特征:100例视力低常学龄前儿童中共检出弱视50例(50.00%),屈光不正性弱视22例(44.00%)、屈光参差性弱视18例(36.00%)、斜视性弱视10例(20.00%),各年龄组弱视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屈光类型分布:85例屈光不正儿童中,远视性屈光不正52例(61.18%)、近视性屈光不正22例(25.88%),混合散光11例(12.94%);(4)屈光程度分布:85例屈光不正儿童中,轻度屈光不正者60例(70.59%),中度21例(24.71%),重度4例(4.71%)。 结论 视力低常的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主要发生在低龄儿童,随着年龄增加,屈光不正的发生率逐渐下降,屈光不正类型主要为远视性屈光不正,屈光不正程度主要为轻度,视力低常的学龄前儿童屈光检查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及不同程度弱视对立体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对银川市27所幼儿园儿童进行弱视筛查,确诊的229名(335眼)弱视儿童利用Titmus进行立体视功能检查,从不同类型及不同程度弱视对立体视功能的影响进统计学分析。结果绝大多数弱视儿童有不同程度的立体视,但立体视锐度未达到正常水平,异常立体视者占82.09%。不同类型弱视患儿斜视性弱视的立体视觉最差,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立体视较好(P〈0.01),不同程度患儿轻度弱视的立体视功能较好,重度弱视的立体视功能较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弱视儿童立体视功能明显低于立体视正常值。  相似文献   

13.
广西河池地区787例1~3岁幼儿静脉血中6种元素含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广西河池地区787例1~3岁幼儿静脉血中6种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787例幼儿锌、铜、铁、钙、镁、铅6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血钙均值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其他5种元素的均值都低于正常值。男性幼儿血锌、铜、铁、钙、镁均值高于女性幼儿(P<0.01)。锌、铅在各民族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4种元素分布的民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池地区1~3岁幼儿锌、铜、铁、镁含量偏低与饮食结构有关,铅含量偏高与居住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反复性呼吸道感染(RRI)患儿头发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状况。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头发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RRI患儿头发中钙和锌元素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别均具有显著性的意义(均P<0.05),RRI组镁、铁、铜、钠、锰、钾和铅的含量与对照组之间的判别无显著性的意义(均P>0.05);RRI组外周血中CD3^ 、CD4^ 、CD4^ /CD8^ 、CD16^ CD56^ 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RRI患者外周血中CD3^ CD8^ 和CD3-CD19^ 细胞的比例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别无显著性的意义(均P>0.05)。结论:RRI患者头发中钙和锌的含量降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调,临床治疗须提高RRI患者的免疫功能,合理补钙和补锌对于防治RRI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邵华  李婷 《吉林医学》2009,30(21):2661-2662
目的:探讨服用低苯丙氨酸饮食的苯丙酮尿症(PKU)患儿微量元素的变化情况,研究控制饮食与微量元素缺乏的关系,为进一步完善PKU患儿的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微量元素。结果:PKU患儿血Zn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Ca、Mg、Cu、Fe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低苯丙氨酸饮食的PKU患儿应及时补充各种微量元素,保证体内正常的元素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墨玉县、和田县60岁以上维吾尔族老人血清微量元素水平。方法采集和田地区423名维吾尔族老人外周血,以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血清铁(Fe)、铜(Cu)、锌(Zn)元素含量,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组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结果和田地区老人血清Zn、Fe含量高于成人血清微量元素正常参考值。和田地区3个县老人血清Fe、Cu含量存在地区差别(P<0.05),其中洛浦县老人血清Fe含量高于墨玉县(P<0.05);洛浦县、墨玉县老人血清Cu含量低于和田县(P<0.05);和田地区3个县老人血清Zn含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老人血清Fe、Cu、Zn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和田地区不同年龄组老人血清Zn、Cu含量存在差别(P<0.05),其中60~69岁组血清Cu、Zn含量低于80~岁组(P<0.05),70~79岁组老人血清Zn含量低于80~8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老人血清Fe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和田地区维吾尔族老人血清Fe、Zn微量元素含量水平较高,可能与该地区老人健康长寿有关。  相似文献   

17.
屈光参差性弱视Brodmann17、18、19区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level dependent-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技术,探索屈光参差性弱视对不同级别大脑视觉皮层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5 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集10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及8例正常志愿者枕叶视皮层兴趣区BOLD-fMRI数据,比较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弱视眼与对侧眼,及弱视眼屈光矫正前后皮层神经元活动范围的不同,并与正常组对比,分析其改变特点及机制.结果弱视眼皮层神经元的活动范围在Brodmann17、18、19区均明显小于对侧眼.弱视眼矫正屈光不正后皮层活动水平明显增高,激活范围明显增大.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矫正屈光不正可部分提高弱视眼所属视觉皮层的活动能力,但其应高级别纹周皮层、纹旁皮层及低级别纹状皮层仍存在明显的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8.
蔡立标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9):58-58,63
目的了解少儿智力、发育、营养与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铅、镉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BH5100和BH2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100例营养不良患儿末梢全血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患儿末梢全血微量元素铅、镉偏高与智力障碍等有密切关系。营养不良少儿末梢全血铜、锌、钙、镁、铁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儿童,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类型营养不良患儿之间末梢全血铜、锌、钙、镁、铁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少儿智力障碍与微量元素铅、镉关系密切且营养不良儿童与铜、锌、钙、镁、铁元素缺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锌(Zn)、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儿童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检测52例银屑病病儿和4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Zn的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血清GH基础值和IGF-1的水平.结果银屑病病儿血清Zn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t=4.59,P〈0.01).青春期前银屑病病儿血清GH基础值和IGF-1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t=-4.17、3.55,P〈0.01);青春期银屑病病儿血清GH基础值和IGF-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55、-1.98,P〉0.05).结论 Zn、GH和IGF-1可能参与了儿童银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3~17岁儿童少年视力异常的屈光不正状态,便于尽早发现并进行矫正和治疗,以保证视力正常发育.方法 对昆明市延安医院眼科门诊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因视力异常而散瞳验光的3~17岁儿童1 786例眼的屈光不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岁组:远视眼814眼占86.32%;该组各类散光564眼(59.81%);7~17岁组:近视眼1 133眼占70.50%;各类散光648眼(40.32%),学龄前儿童散光患儿明显多于少儿组(P<0.01);屈光不正程度以轻度为主,占67.95%.矫正视力7~17岁组明显优于3~6岁组(P<0.01).近视男女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儿童随年龄增长视力异常由远视状态向近视状态发展,符合眼屈光状态与年龄的关系,屈光不正程度均以轻度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