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颅内进展性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非手术创伤性脑损伤患者103例,根据颅内出血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n=46)和非进展组(n=57).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HCT1)、受伤至第二次CT检查时间(HCT2)、入院时凝血功能指标、首次及复查CT血肿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GCS、HCT1、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血小板(PLT)计数及复查CT血肿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FDP、INR和D-D为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危险因素(OR>1,P<0.05);GCS、HCT1和PLT计数值较低的患者发生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可能性较大(OR<1,P<0.05).结论 对于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年龄、FDP、INR和D-D为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对GCS、HCT1和PLT计数值较低的患者应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7,(9):1190-119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16例,根据是否发生颅内进展性出血损伤分为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组(n=51)和非进展性出血损伤组(n=65),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颅脑损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GCS评分、第一次CT时间、第二次CT血肿量、PT、INR、D-D、FPD及PLT水平是颅脑损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GCS评分、第一次CT时间、D-D、PLT、FDP及INR水平确定为颅脑损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进展性出血损伤组恢复良好率,低于非进展性出血损伤组(P<0.05);进展性出血损伤组残疾率、植物生存率及病死率,高于非进展性出血损伤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危险因素相对较多,应该根据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预防,改善患者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创伤性脑损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798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对患者颅内出血有无进展及其进展的程度进行判断,并以此为依据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进展组为355例,非进展组为443例。结果进展组患者与非进展组比较,其年龄明显较大,入院时的GCS评分、HCT1、PLT计数均明显较低,复查CT血肿量、PT、INR、D—D及FDP均明显较高,以上各观察指标在两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以下方面:年龄、FDP、INR及其D—D。结论年龄、D—D、FDP及其INR为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如果患者的GCS、HCT1及其PLT具有较低的数值,则应该提高重视程度,对其监护应该加强。  相似文献   

4.
创伤性脑损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颅内进展性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非手术创伤性脑损伤患者103例,根据颅内出血进展情况分为进展组(n=46)和非进展组(n=57).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HCT1)、受伤至第二次CT检查时间(HCT2)、入院时凝血功能指标、首次及复查CT血肿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GCS、HCT1、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血小板(PLT)计数及复查CT血肿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FDP、INR和D-D为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危险因素(OR>1,P<0.05);GCS、HCT1和PLT计数值较低的患者发生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可能性较大(OR<1,P<0.05).结论 对于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年龄、FDP、INR和D-D为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危险因素;对GCS、HCT1和PLT计数值较低的患者应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创伤性颅内进行性出血(PIH)的发生率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脑创伤后头颅CT比较,颅内血刖量判断,分析性别、年龄、血压、体温、受伤特点及头颅行CT俭查时间等因素对PIH发生的影响。结果183例颅内血肿患者中79例(43.17%)出现PIH,其中46例(23.5%)因进行性脑出血量大需急诊开顿行血肿清除术。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PIH发生率近50%,对男性、年龄较大、伤后血压高、有对冲伤史及受伤后第一次头颅CT检查时间短者更应密切注意意识等变化,并早蚓复查头颅CT。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常规复查CT的必要性。方法选择入院时未行急诊手术治疗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常规复查组(n=53)和非常规复查组(n=50)。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受伤机制、受伤至首次CT检查的时间(HCT1)、损伤类型和部位、血肿量、入院时凝血功能指标、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出院GCS和治疗总费用。对进展性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将常规复查组患者根据入院GCS分为3组(3~8分组、9~12分组、13~15分组),评价各组有无必要进行常规CT复查。结果两组患者间出院GCS、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FDP、INR和DD为进展性出血的危险因素(OR>1,P<0.05);入院GCS、HCT1、PLT越小越容易发生进展性出血(OR<1,P<0.05)。在常规复查组中,53例患者复查了161次CT;其中25例轻度创伤性脑损伤(GCS 13~15分组)患者中,仅1例(4%)发生进展性损伤且改变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创伤性颅内进行性出血(PIH)的发生率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脑创伤后头颅CT比较,颅内血肿量判断,分析性别、年龄、血压、体温、受伤特点及头颅行CT检查时间等因素对PIH发生的影响.结果1 83例颅内血肿患者中,79例(43.17%)出现PIH,其中46例(23.5%)因进行性脑出血量大需急诊开颅行血肿清除术.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PIH发生率近50%,对男性、年龄较大、伤后血压高、有对冲伤史及受伤后第一次头颅CT检查时间短者更应密切注意意识等变化,并早期复查头颅CT.  相似文献   

8.
杨默  赵胤杰  田铸  王伟  向强  李科 《西部医学》2022,34(6):834-838+842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进展性出血预测系统的初步建立与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20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部收治的282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分为进展组(n=62)和非进展组(n=220),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部位、受伤机制、损伤类型(单一/多发颅脑损伤)、对光反射、GCS评分、多项生理指标和CT分级等资料,采用ROC 曲线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后进展性出血的危险因素,根据回归系数β赋值后建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进展性出血预测系统。 结果年龄(≥56.5岁)、合并多种颅脑损伤、对光反射(迟钝)、GCS评分(9~12分)、白细胞(WBC,≥14.76×109/L)、凝血酶原时间(PT,≥11.25 s) 、D-2聚体(D-dimer,≥10.51 mg/L)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7.4 s)等8个指标为进展性出血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赋分后形成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进展性出血预测系统,并划分了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四个危险分层,四个危险分层患者进展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4%、17.5%、46.4%、91.4%。结论建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进展性出血的预测系统可以早期、方便、准确地进行伤情评估。  相似文献   

9.
张施远  龙勇  曾春  石海平  蒋永明 《西部医学》2014,(12):1617-1619
目的 探讨创伤性进展性颅内血肿(PHI)的发病机制、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早期诊治措施.方法 对476例颅脑外伤患者发生PHI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血糖、凝血功能、血压、血肿部位、血肿类型、血肿体积、是否合并SAH)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中发生PHI 68例,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年龄(P=0.019)以及是否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P=0.008)为影响创伤后颅内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PHI的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P<0.01).预后按照GOS评分,恢复良好47例,轻残7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5例.结论 进展性颅内血肿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是否合并SAH密切相关;伤后严密观察意识状态、动态复查CT、使用无创颅内压监护有助于早期发现PHI,首次CT扫描后4小时内复查CT是早期发现PHI的关键时间.  相似文献   

10.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指外力导致的大脑的损伤,是致死率和致残率居全身创伤首位的疾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rogressive hemorrhagic injury,PHI)是其严重合并症之一,也是颅脑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凝血功能紊乱是其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颅脑创伤患者中老年人的比例逐渐上升,同时年龄是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危险因素,老年颅脑创伤患者更易发生进展性出血性损伤,一旦发生,其病情往往较非老年患者更严重,预后更差。因此,研究老年急性单纯性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凝血指标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相关性及各凝血指标对PHI的预测价值,有利于临床参考以早期发现,及时诊治。本文主要结合相关文献综述老年患者创伤性脑损伤后凝血指标与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33例脑外伤患者分为两组,按GCS评分、影像学表现、凝血指标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患者年龄大,GCS评分低,发生时间多在伤后24 h内,院前经甘露醇治疗及CT表现为挫裂伤、颅骨骨折的患者易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外伤凝血障碍患者是引起迟发性颅内血肿的重要因素。结论:颅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与诸多危险因素相关,动态复查CT能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迟发颅内出血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 224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迟发颅内出血)和对照组(无迟发颅内出血),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并对迟发颅内出血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0岁和男性患者迟发颅内出血发生率高(P<0.05);观察组GCS评分、Plt及Hgb降低值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年龄、△Hgb、Plt1、Plt2和GCS评分均为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GCS评分、是否有活动性出血、Plt值是颅脑外伤患者迟发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王磊  张文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1-2,5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本组患者均为2006年7月到2012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DTICH患者,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患者入院时的GCS评分、年龄、DTICH确诊时间、确诊时GCS评分、DTICH出血量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入院时GCS评分为13-15分、年龄在≤60岁患者、确诊时GCS评分为13-15分、及DTICH出血量小的患者预后良好,与其他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预后影响因素为年龄及确诊时GCS评分(3-8分)。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能是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方法,其影响因素为年龄及确诊时GCS评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脑外伤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30例脑外伤患者,根据年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16例中青年脑外伤患者为对照组,14例老年脑外伤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颅内血肿发生率、GCS评分、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颅内血肿发生率为57.1%(8/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6/16)(P〈0.05);观察组GC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脑外伤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及时处理颅内情况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继发性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3月~2013年3月入住我院的55例继发性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Spearman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影响继发性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预后的因素。结果年龄、双侧瞳孔散大至手术减压间隔、GCS运动评分、收缩压、呼吸以及CT表现经单因素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将上述因素进行多元Loo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GCS运动评分、呼吸及SBP为影响继发性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预后的因素。结论影响继发性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预后的因素为年龄、GCS运动评分、呼吸及SBP,在实际过程中应对上述因素进行控制,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因颅脑外伤所导致的迟发性颅内出血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脑外伤患者共234例,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出血组)34例,未发生出血(非出血组)200例,从两组凝血功能对比中总结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出血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除血小板外均高于未出血组(P<0.05),凝血异常与颅内出血存在相关性,后者是前者的危险因素。凝血指标异常达两项时,出血率明显增高。结论 凝血异常是颅脑外伤迟发颅内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异常指标达两项时易导致迟发颅内出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对颅脑外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密切观察,避免迟发性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