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骨量峰值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琳  杨尔麟 《医学综述》2005,11(1):65-67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在患骨质疏松症的人群中 ,约有 4 0 %的女性和 16 %的男性发生骨折 ,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更重要的是骨质疏松性骨折已成为老年人致残、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福州市男、女人群前臂远端的峰值骨量及其形成的年龄,探讨峰值骨量、骨密度与运动因素的关系,为建立该地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和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Lunar PIXI#50875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福州市246名25~45岁的健康成年人进行非优势前臂远端骨密度测定,并制定调查表格,对有关的运动因素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单向方差和t检验分析。结果(1)30~岁年龄组前臂远端骨密度显著高于同性别25~岁和40~岁年龄组骨密度。(2)在同一年龄组中,25~岁和30~岁年龄组,运动者的骨密度显著高于非运动者。在运动者中,运动方式为2级者其骨密度显著高于运动方式为1级者。结论福州市男、女前臂峰值骨量均出现在30~岁年龄组。男、女峰值骨密度分别为0.577±0.061 g/cm2、0.496±0.037g/cm2。增加承重性运动有助于提高骨密度和峰值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青少年男生骨量的影响因素,从而为生命早期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广西柳州市区初中男学生164人,年龄为12~17岁.采用24h回顾法了解膳食摄入、体力活动问卷了解体力活动情况.采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量全身骨量及体脂百分比.用Tanner五分期法评价第二性征发育.采用身高标准体重评价研究对象的营养状况.结果 对全身骨矿物含量影响最大的是体重,其次为身高、Tanner分期和体力活动;对骨矿物密度影响最大的也是体重.其次为体力活动、Tanner分期、膳食钙摄入量、年龄和碳水化合物.结论 影响青少年男生骨量主要决定因素为体重、身高、Tanner分期、体力活动和膳食钙摄入量.  相似文献   

4.
青春期学生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青春期学生骨量的影响因素,从而为生命早期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柳州市区初中学生353名,年龄为12~17岁,男生164人,女生189人.采用24 h回顾法了解膳食摄入、体力活动问卷了解体力活动情况.采用双能量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量全身骨量及体脂百分比.用Tanner五分期法评价第二性征发育.采用身高标准体重评价研究对象的营养状况.结果 与男生全身BMD关系最大的是体重,其次是体力活动强度、Tanner期、膳食钙摄入量、年龄和碳水化合物,与BMC关系最大的是体重,其次是身高、Tanner期和体力活动强度;与女生全身BMD关系最大的是体重.其次是乳房发育分期、年龄、月经初潮、体力活动强度、膳食钙摄入量、身高和脂肪摄入量,与BMC关系最大的体重,其次是身高、乳房发育分期、营养状况、月经初潮、蛋白质摄入量、膳食钙摄入量和磷摄入量.结论 影响青春期学生骨量主要决定因素为体重、青春发育状况、身高和体力活动强度,并且体力活动强度和膳食钙对男生全身骨量的影响大于对女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预防骨质疏松的最佳策略是使青春期峰值骨量获得最大化,本文探讨对青春期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进行健康干预,使其峰值骨量获得最大化,以达到从生命早期预防和减轻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马锦富  王文志  安珍  杨定焯 《四川医学》2001,22(10):902-903
目的 了解身高对成都地区峰值骨量及腰椎形态的影响,为骨质疏松(O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成都地区20-39岁排除心、肝、肺、肾、内分泌等慢性疾病,骨代谢疾病及脊柱畸形者216名,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DXA)测定腰椎正位骨密度(BMD)、面积(Are),骨矿含量(BMC)及腰椎形态的测量,根据年龄、体重、男女按1:1比例配对。结果 配对后男、女体重、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身高、L2-4BMC较L2-4Are均明显高于女性(P<0.05),L2-4BMC/H则男女无明显差异(P>0.05),由L1至L4腰椎横断面积逐渐增大,横径>高径。男性腰椎横径及均明显>女性(P<0.05),横径更明显。结论 L2-4BMC较L2-4BMD更好反映体重,身高及骨的几何尺寸的变化,再L2-4BMC诊断P较L2-4BMD诊断OP更好。  相似文献   

7.
青春期全身骨量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鸿毅  邹劲涛 《医学综述》2008,14(2):268-270
使峰值骨量达到最大化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最佳策略,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也是影响峰值骨量最敏感的时期,人体50%的峰值骨量是在青春期获得,如在此时期达不到最佳骨量,对人一生骨骼健康的影响将是不可逆转的。青春期少年骨量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人体60%~80%的峰值骨量由基因即遗传因素所决定,目前大多数基因研究结果尚不一致;环境因素对骨量的影响因素也非常多,其中以钙摄入量、体育锻炼、体质量和身高、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因素最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海口地区中青年一般人群骨峰值的基本情况,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海口地区20~39岁人群除外心肝肺肾、内分泌等慢性病及骨代谢疾病者271名,进行了腰椎(L2~4)正位和髋部的双能X线骨密度的测量,并进行标准化处理。结果 男性腰椎和髋部(Neck、ward’s)骨峰值(g/cm^2)见于25~29岁,值分别为(1.159±0.103)、(1.026±0.090)、(0.960±0.123),标准值(测定值经标准化处理)分别为(1.101±0.100)、(0.974±0.088)、(0.909±0.121),髋部Troch骨峰值(g/cm^2)见于20~24岁,值为(0.867±0.122),标准值为(0.818±0.119);而女性腰椎正位和髋部(Ward's、Troch)的骨峰值(g/cm^2)见于30~34岁,值分别为(1.186±0.111)、(0.918±0.121)、(0.811±0.086),髋部Neck(g/cm^2)骨峰值见于35~39岁,值为(0.950±0.114),标准值为(0.899±0.111);海口地区的骨峰值略高于我国其他地区。结论 经计算进一步得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参考值及治疗参考值,和相应的标准化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参考值及治疗参考值,为今后海口地区开展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和进一步研究提供较客观和有代表性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成年女性腰椎峰值骨量及其影响因素,建立本地区腰椎骨密度参考数据库,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美国NORLAND公司的XR-46系列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435例成年女性人群腰椎(L2~L4前后位)骨密度值,用8种回归模型拟合骨密度随年龄的变化,找出最佳拟合模型的方程,建立参考数据库.其中20~50岁者(631例)为峰值骨量研究组.结果:本地区女性腰椎前后位L2、L3和L2~L4峰值骨量出现在34~35岁,而L4在26~27岁;达到峰值骨量后骨密度均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且均以三次回归模型决定系数最高;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均对峰值骨量有影响作用,体重影响最大.结论:本地区女性峰值骨量水平较国内相关研究结果偏低,骨峰值年龄也较早出现;三次回归是建立正常人群骨密度参考图的最优分析模型;合理的营养和保持适当的体型,有利于成年期较高峰值骨量的获得.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福州市正常人前臂远端的峰值骨量及其形成年龄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 2 46例年龄在2 5~ 45岁的健康人进行非优势前臂远端骨密度测定 ,并探讨骨密度与体重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州市男、女性前臂峰值骨量分别为 0 .5 77± 0 .61 g/cm2 、0 .496± 0 .0 3 7g/cm2 ,均出现在 3 0~ 3 5岁年龄组 :峰值骨量形成前后 ,体重指数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结果表明维持一定的体重对于提高峰值骨量有益。  相似文献   

11.
广西南宁市健康人群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颜晓东  王风  朱敏嘉  黄忠  陈友华 《广西医学》2002,24(12):1923-1926
目的:评估广西南宁市健康人群骨量和骨质疏松(OP)的发病情况。方法:455名健康人群采用双级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髋部、前臂的骨密度(BMD)值,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以5岁作为一个年龄段。结果:骨峰值年龄分布:男性髋部骨峰值年龄在40-44岁,腰椎在35-39岁,前臂在30-34岁,女性髋部、腰椎、前臂骨峰值年龄在35-39岁。60岁后OP患病率男性43.75%,女性72.30%,女性峰值骨密度水平较上海等地区低(P<0.05),男性较南京地区、广州地区低(P<0.05)。结论:南宁市健康人群较低的峰值骨密度水平和老年人较高的骨质疏松检出率除与所使用的仪器型号有关外,可能与饮食结构、生活习惯、职业、运动等等环境因素有关系,提高峰值骨密度和对骨质疏松骨折的高危人群进行防治是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吴伏娜  钟紫茹  韩全水  林小岚 《医学争鸣》2005,26(16):1520-1522
目的:调查深圳市正常体质量指数人群骨密度和峰值骨密度(PBD),以期为深圳地区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近5 a体检的健康成年677名,年龄20以上,男女性均以5岁一个年龄段分为14组;双能X光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结果:男性各部位PBD值出现在25~岁,女性各腰椎PBD值出现在35~岁,髋部PBD值出现在40~岁.在80~岁年龄段,男性腰椎骨密度出现高于其PBD的另一个峰值,女性骨密度自45~岁年龄段后随年龄逐年下降.结论:女性PBD形成晚于男性而接近绝经期;其骨密度自45岁年龄段迅速减低,而男性则发生在65岁年龄段;骨质疏松的预防应从青少年时期提高PBD开始.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城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重庆市城区正常人群各部位骨密度随增龄出现的变化规律;探讨骨峰值年龄;分析各部位BMD下降幅度较大的年龄段,以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方法 选择居住在重庆市10年以上的门诊和查体人群1320人(除外患骨代谢疾病的患者),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前后位(L2-4)、股骨近端(Neck、Ward’s、Troch)骨密度,男女分别按5岁一个年龄段,共14组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男女各部位骨峰值均出现在25~29岁年龄段。②女性腰椎前后位(L2-4)、Ward’s、Troch区骨密度下降幅度最大的年龄段为45~55岁,股骨近端骨密度下降幅度最大的年龄段为55~59岁。男性峰值年龄后开始缓慢下降。结论 重庆市男女骨峰值年龄在25~29岁;中老年女性腰椎前后位L2-4Ward’s、Troch区骨密度变化早于股骨近端;男性骨密度在峰值年龄后逐渐均匀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陕西地区正常人骨密度测量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侯素敏  李晓娟  薛健  贾瑛  李文献  于红  张亚靖 《医学争鸣》2002,23(12):1115-1117
目的:获得正常人骨密度(BMD)参数,明确不同性别、不同部位的骨峰值及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为骨质疏松症的群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美国Luner公司生产的DPX-IQ型双能X线骨密度测度仪(DXA),随机对陕西地区20-89岁的受试者2524人进行腰椎(L2-4)及股骨上端(Neck,Ward's,Troch)的BMD测定。结果:骨峰值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且较女性早10a,骨峰值平均在20-39岁,无明显性别差异;在任何年龄都是女性的骨量小于男性;BMD的变化与年龄增长关系密切,女性存在着与年龄因素和绝经期因素有关的骨量丢失;松质骨(腰椎和股骨上端各部位)从3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骨量逐渐丢失,股骨上部各部位BMD累积丢失率明显高于腰椎。结论:不同部位松质骨骨量丢失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股骨Ward's三角最敏感。  相似文献   

15.
王秋燕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Z):39-40,42
目的探讨妇科疾病的发病因素,为减少妇科疾患,提高妇女卫生保健水平,做好妇保工作提供资料。方法2001年济南铁路局女职工在我院进行妇女病普查,随机选取2038例妇女查体情况作为原始资料,就影响妇科疾病的因素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文化水平低和有痛经者宫体炎发病率越高;卫生习惯不好者阴道炎发病率高;工人职业附件炎发病率高;年龄越小宫颈炎发病率越高,而年龄越大附件炎和子宫肌瘤发病率越高。结论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女性妇科疾病存在差异,符合客观规律,文化程度制约了就业选择与经济收入,并决定了个人卫生习惯,使不同疾病发病率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妇科疾病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妇科疾病的发病因素,为减少妇科疾患,提高妇女卫生保健水平,做好妇保工作提供资料。方法2001年济南铁路局女职工在我院进行妇女病普查,随机选取2038例妇女查体情况作为原始资料,就影响妇科疾病的因素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文化水平低和有痛经者宫体炎发病率越高;卫生习惯不好者阴道炎发病率高;工人职业附件炎发病率高;年龄越小宫颈炎发病率越高,而年龄越大附件炎和子宫肌瘤发病率越高。结论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女性妇科疾病存在差异,符合客观规律,文化程度制约了就业选择与经济收入,并决定了个人卫生习惯,使不同疾病发病率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李红  马立旭  康楠 《中国病案》2014,15(10):54-56
目的 分析剖宫产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剖宫产住院费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7年-2013年宁夏地区某三甲医院剖宫产产妇6294例,应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住院费用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剖宫产患者平均住院日下降16.39%,但人均及日均住院费用上涨,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61%、13.11%.各年度药费与平均住院费用的灰色关联系数(γ0i(k))均>0.88,各年度化验费的关联系数(γ 0i(k))均>0.77.2010年-2013年度药费、检查费、化验费与总费用的关联系数分别为0.970556、0.955002和0.819932.结论 药费、检查费、化验费是影响剖宫产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加强临床用药管理措施、检查项目的应用规范,实施单病种费用控制标准,是降低剖宫产住院费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Breast cancer is the second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death in women today. Once breast cancer metastasizes to bone, mortality increases. Thus,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identify patients with high risk of bone metastasis, and to find predictive factors for the occurrence of bone metastasis at an earlier stage of breast cancer. Three hundred and sixty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proved breast cancer visiting the Department of Nuclear Medicine for whole body bone scan from January 2006 and January 2009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Clinicopathological information was obtained, which consisted of age, menopausal status, clinical staging, lymph node stage, histological grade, the expression of estrogen receptor (ER), progesterone receptor (PR) an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 Correlation between bone metastasis and the associated factors was tested by using the Chi-square test. A Cox multivariate analysis was used to assess the factors which independently contributed to survival after bone metastasi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Survival curves were drawn for metastasis-free interval and the independent factors which contributed to survival, using the Kaplan-Meier method. Twenty-four patients were excluded from subsequent analysis. Three hundred and thirty-six enrolled patients ranged in age from 22 to 77 years (mean, 47.8 years). ER/PR status [ER(+) vs. ER(-), χ2 =4.328, P=0.037; ER(+)PR(+) vs. ER(+)PR(-), χ2 =4.425, P=0.035] and histological grade (χ2 =7.131, P=0.028)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bone metastasis. ER status (χ2 =8.315, P=0.004) and metastasis-free interval (χ2=6.863, P=0.009)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survival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is. Our study suggested that ER/PR status and histological grade are risk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one metastasi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However, ER status and metastasis-free inter- val a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survival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is. Breast cancer bone metastasis has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helpful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treat- ment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珠海地区118例女性POP患者为病例组,101例非POP患者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有:体质量指数(BMI)、工作种类、绝经年龄、绝经年限、行经年限、初孕年龄、初产年龄、产次、平均每胎哺乳时长、饮用奶制品、户外运动、散步次数、散步距离、日光照射及日晒时长(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工作种类、绝经年龄、散步距离及日光照射与老年女性POP发病呈负相关(P<0.05);绝经年限、平均每胎哺乳时长与老年女性POP发病呈正相关(P<0.05)。结论 BMI、工作种类、散步距离、绝经年龄及日光照射是老年女性POP发病的保护因素;绝经年限和平均每胎哺乳时长是老年女性POP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