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该类抗茵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0年12月~2005年12月收集的氟喹诺酮类抗茵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诱发的不良反应175例,涉及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及身体各个部分,最常见的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在常规治疗剂量下,用药2~7d患者出现ADRs的症状占总ADRs的54.9%。结论:应关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
李冠  夏宁  韩涛  皮勇  潘传桂 《医学综述》2013,19(18):3403-3404
目的 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调查,确定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襄阳市中心医院于2009年6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收治的经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治疗的4500例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共有不良事件380例,发生率为8.44%.其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大;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与变态反应;用药合理情况、年龄、性别、原发疾病为主要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范围广、比例高等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与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应积极根据危险因素加强预防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保障合理安全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9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81例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人的资料。结果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最高,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最低,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及其附件上,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年龄、给药方式和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时间密切相关,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性别无关,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大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监测力度,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谱杀菌药物氟喹诺酮类,近年临床应用广泛,不良反应呈上升趋势。现就我院内科从2001年10月~2003年10月病人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时,在正常用量下发生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于书玥 《包头医学》2007,31(4):223-225
目的:统计近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方法:通过检索2005~2006年国内外医药期刊,收集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224例,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归纳。结果: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引起很多系统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不适,通过正确的预防措施还是可以避免的。结论:有助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6.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结构简单、给药方便等优点[1].氟喹诺酮类中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主要有诺氟沙星(Norfloxacin)、培氟沙星(Pefloxacin)、依诺沙星(Enoxacin)、氧氟沙星(Ofloxacin)、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洛美沙星(Lomefloxacin)等,第4代主要有司帕沙星(Sparfloxacin)、妥舒沙星(Tosufloxacin)、氟罗沙星(Fleroxacin)等.由于其使用量的不断增加,药物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7.
8.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9.
张秀  李立 《中外医疗》2010,29(29):116-116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分析的原因,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006年至2009年我院25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以静脉炎为主(48%),其次是胃肠道反应(3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12%),皮肤表现(4%)、心血管系统反应(4%)。静脉滴注给药不良反应高于口服给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分别是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加替沙星。结论在临床用药时,应密切观察用药过程患者的反应,尽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广东省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喹诺酮类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方法,对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6年接收的喹诺酮类药品ADR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女性患者ADR发生例次略高于男性,其中以18~40岁患者所占比例最高,注射剂最容易引起ADR,发生ADR的喹诺酮类药物以左氧氟沙星最多,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结论喹诺酮类药品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应规范喹诺酮类药品的应用并密切监测其不良反应,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特点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报告的300例中成药不良反应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以50岁以上为主,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共279例(93.0%),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结论应重视中成药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质量监管,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0):109-111+115
目的观察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临床治疗中使用喹诺酮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整理和统计所选患者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结果 1 d内发生不良反应41例,2~3 d发生32例,4~7 d发生22例,8~15 d发生5例;左氧氟沙星与加替沙星导致的不良反应占比分别为26.0%、22.0%,高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注射下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最高,其次为口服和肌肉注射;不良反应的表现涉及到全身性的损害、精神系统的损害、胃肠道损害等。结论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中,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可导致较高的不良反应率,在应用时需慎重用药、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7年元月至2008年6月收集到的11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5份ADR报告涉及5类药物共26个中西药品种,其中位居第一位的是抗菌药物占73.9%,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111例占96.5%,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占32.18%,大于60岁患者56例占48.6%。结论应重视药物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徐瑞岭  陈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6,(28):3912-3914
目的:探讨甲硝唑的不良反应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检索2000年—2016年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甲硝唑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整理并筛选甲硝唑不良反应的案例报告,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用药原因、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用药剂量、过敏史、预后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85例甲硝唑不良反应病例;甲硝唑的不良反应在21岁~60岁患者中发生较多,占99.68%;患者静脉滴注发生不良反应患者较多,占64.32%;甲硝唑不良反应患者的用药原因主要包括预防感染(术后)、牙周疾病和胃肠道感染,分别占24.32%,17.29%和15.14%;甲硝唑的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3 d内,占85.96%;1例(0.54%)患者死亡。结论甲硝唑在临床使用时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强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15.
25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6年1-12月间收集25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2例ADR报告中,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0.2%(177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61.5%(155例);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52.3%(132例).结论 应慎用注射剂,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药物不良反应(ADR)收集工作的不同切入点与防止漏报的方法。方法通过确定重点科室监测、关注重点监测人群与品种、重视药源性疾病的防治等环节切入,开展ADR收集。结果实践证明加强不同切入点ADR监测,能够防止漏报。结论ADR监测工作受多方面切入点影响,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17.
对610例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明 《中国医药导报》2012,9(6):116-117,120
目的了解本院药物不良反应(ADR)所体现出的特征,以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全面回顾本院2001年10月1日~2011年10月1日610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对产生ADR的药物种类、给药方式及药物不良反应所引发的器官损伤予以描述性分析。结果 610例药物不良反应中,中年与老年患者占68.85%,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占59.51%,在静脉滴注给药的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占69.84%,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皮疹、头昏和胃肠道反应等。结论要依据ADR出现的特征与规律,合理掌握用药方式,并强化监护环节,运用有效措施加以监测与管理,从而全面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奥美拉唑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奥美拉唑致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以"奥美拉唑"为主题词及"不良反应"为全文字段,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1998年1月~2010年7月的文献进行检索并查阅原文,共计235篇文献,共69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奥美拉唑致不良反应多发生在31~40岁,男性多于女性,但与患者性别无显著关联;口服给药不良反应集中发生在给药后3~7d,注射给药不良反应集中发生在1~10min及3~7d;临床表现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表现复杂,以过敏反应为主(21.74%)。结论:奥美拉唑致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3):130-133
目的 探讨结核病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方法 选取2019 年1~12 月我院发生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538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类型、患者基本情况、给药途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多因素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38 例患者中,发生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有7 例(1.30%)、新的、一般的不良反应有42 例(7.80%)、严重的不良反应有128 例(23.80%),一般不良反应有361 例(67.10%);538 例患者中,男242 例,女296 例,年龄最小0 岁,最大88 岁,40~65 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为48.10%;538 例患者中,静脉滴注、口服、皮下注射途径最多,分别为72.02%、12.35%、9.05%;538 例患者中,结果好转298 例(55.39%)、治愈227 例(42.19%)、未好转5 例(0.93%)、不详8 例(1.49%),没有发生死亡病例;年龄较大、存在肝脏疾病、糖尿病、长期饮酒是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要充分认识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的常见类型、患者基本情况,根据每例患者的基本情况制订有效地抗结核方案,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观察,以便减少、防止抗结核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21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使用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ADR)的特点。方法对某教学医院2008年度抗菌筠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4例抗菌药物ADR涉及8类38个品种,喹诺酮类药居首位(43.93%).其次为头孢菌素类(31.78%);ADR以皮肤损害多见;静脉滴注给药引发不良反应发生率高(90.65%)。结论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加强使用抗菌药物过程监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