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究背景音乐联合袋鼠式护理干预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104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背景音乐联合袋鼠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每日体质量增长及干预前、干预2周每日摄入奶量、热卡。结果观察组干预2周后每日摄入奶量、热卡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短于对照组,每日体质量增长高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背景音乐联合袋鼠式护理干预应用于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可促进胃肠功能发育、成熟,加速体质量增长,改善胃肠动力,提高胃肠道喂养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陈翔艳 《四川医学》2014,(3):414-4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间断鼻胃管喂养,观察组应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腹胀消失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喂养耐受时间、达全肠道营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体重开始增加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早产儿喂养的耐受性,改善胃肠道功能,方法简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胃肠道舒适护理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早产儿(胎龄≤32周)81例,按照患儿喂养护理方式差异性分组研究,其中常规组40例,经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41例,针对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特点给予针对性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与生长发育影响。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在每日摄入奶量、机体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胃肠道舒适护理对早产儿进行护理服务,其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儿饮食喂养舒适度,让胃肠道功能改善发育,降低喂养不耐受现象,促进早产儿发育成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进程及表现的影响.方法 选择干预组74例和对照组73例早产儿,对照组采用常规早产儿喂养护理,干预组实施包括口周、口腔及非营养性吸吮等口腔运动干预,比较两组经口喂养进程、表现、体重增长及不良事件.结果 干预组开始经口喂养纠正胎龄、完全经口喂养纠正胎龄、喂养过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开始经口喂养摄入奶量比、喂养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完全经口喂养摄入奶量比、喂养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体重、每日增长体重、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喂养不良事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口腔运动干预促进早产儿吸吮吞咽反射建立和协调性,缩短经口喂养进程,改善喂养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低体重儿60例,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间断鼻胃管喂养;护理干预组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包括非营养性吸吮、新生儿抚触及经胃管微量泵喂养等。两组均给予常规的治疗和静脉营养。比较两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及完全经口喂养(拔胃管)时间。结果护理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的36.7%(P〈0.05)。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更短的全肠道营养时间及完全经口喂养(拔胃管)时间(均P〈0.01)。但两组的出生体重恢复时间基本持平,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非营养性吸吮、新生儿抚触及经胃管微量泵喂养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提高肠道喂养和经口喂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钟丽琼 《中国热带医学》2009,9(8):1627-1628
目的观察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与体重增长等因素的关系,为早产儿的早期胃肠喂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81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喂养组)41例和对照组(晚期喂养组)40例。比较两组在体重增长、达足量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喂养不耐受、低血糖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体重增长快,达足量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胃肠喂养不耐受、低血糖和高胆红素血症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有助于胃肠道组织结构的完整和消化功能的成熟,有助于改善早产儿营养和顸后,减少喂养不耐受、低血糖等并发症,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早期口服妈咪爱及微量喂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早产儿早期口服妈咪爱及微量喂养的临床疗效。方法:早产儿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生后24小时内开始口服妈咪爱0.5g,1天3次,温开水冲服,早产儿配方奶、母乳少量多次喂给,根据患儿的需要及喂养耐受情况逐渐添加奶量,最大奶量不超过20ml/(kg·d)。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4例,发生率11.1%;对照组喂养不耐受28例,发生率9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中呕吐、腹胀、胃潴留患儿均明显较观察组高(P〈0.05)。观察组胎粪完全排尽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到完全喂养时间、出生第3天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口服妈咪爱及微量喂养能提高喂养的耐受性,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辅助微量喂养预防晚期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晚期早产儿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取早期微量喂养,观察组采取新生儿抚触辅助早期微量喂养,观察两组患儿胃肠道功能发育情况、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胎粪排空时间、建立吸吮吞咽功能时间及直接喂母乳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59%(P〈0.01),观察组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14d时体重增长及头围增长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生儿抚触辅助微量喂养可促进晚期早产儿胃肠道功能发育和成熟,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有助于促进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江萍 《四川医学》2007,28(11):1292-1293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喂养不耐受的需经鼻胃管喂养早产儿45例,根据是否辅以非营养性吸吮,随机分成非营养性吸吮组(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早产儿配方乳经鼻胃管喂养、静脉营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分别记录两组早产儿胎粪排尽时间、每日大便次数、胃潴留奶量、呕吐消失天数、每日奶量。结果治疗组胎粪排尽时间、每日大便次数、胃潴留奶量,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呕吐消失天数、奶量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非营养性吸吮可促进肠蠕动,减少胃潴留、胃食管返流等喂养不耐受现象,使患儿奶量增加,其效果优于单纯鼻胃管喂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时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0年3月~2012年1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84例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的为治疗组,予普通早产儿奶粉喂养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开奶期间胃潴留程度,体重增长情况,达全肠道营养的时间,是否并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以及肠道无菌性血便.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胃潴留程度明显减轻,体重增长好,达全肠道营养时间缩短,发生NEC及无菌性血便概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时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1.
王丽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3,(19):2453-2455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2011年4月前收治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2011年4月后收治的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于生后常规禁食24 h,24 h出现肠呜音或排胎便后常规喂早产儿配方奶,观察组于生后3 h~24 h开始早期微量喂养。观察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比例、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拔胃管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拔胃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亦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促进早产儿胃肠成熟,缩短恢复出生体重和达全量肠内营养的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腹部按摩及温盐水清洁灌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医院收治的8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n=40)。2组患儿均给予口服或鼻饲早产儿配方奶及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腹部按摩及温盐水清洁灌肠综合治疗。观察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的改善情况,即每天进乳量、残奶量、体质量增加量,腹胀、呕吐消失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上述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腹部按摩及温盐水清洁灌肠可有效促进肠道成熟,明显改善早产儿胃肠道喂养不耐受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静脉营养支持对早产儿体质量增长的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并评价静脉营养支持对早产儿体质量增长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湖南省儿童医院于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963例不能耐受胃肠内营养的早产低体质量儿,依据应用静脉营养不同开始剂量的氨基酸分为两组:静脉营养组(482例)首次剂量为2.0 g/(kg·d),对照组(481例)首次剂量为0.5 g/(kg·d)。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体质量增长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静脉营养组的日平均体质量增加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生存率、病死率及住院天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早产儿的营养状况,更好地增加体质量,且不良反应少,提倡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推拿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中医推拿,观察2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浆胃动素(MOT)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MO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早产儿胃残留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早产儿腹胀消失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喂养耐受时间以及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治疗能够尽快诱导早产儿胃肠功能成熟、缩短喂养耐受时间、减少因长期静脉营养输液治疗所致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孙琦  张亚明  徐凤玲  薛梅 《当代医学》2009,15(34):14-15
目的回顾分析喂养不耐受早产儿早期静脉营养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早期静脉营养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静脉营养治疗。分析两组患儿平均每日体重增长率、静脉营养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相关血生化指标。结果治疗组患儿平均每日体重增长(24.6±4.3)g,对照组为(18.3±3.9)g。静脉营养时间:治疗组为(12.8±2.6)d,对照组为(16.9±3.1)d。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18.6±5.7)d,对照组(26.9±4.2)d。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儿血清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葡萄糖、尿素氮检查数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早期静脉营养治疗促进了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体重增长,无明显副作用发生,是安全可行的静脉营养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其对胃动素(MOT)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t2年8月华北石油总医院收治的窒息后喂养不耐受患儿58例。随机分成双歧杆菌治疗组和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每组各29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洗胃及防治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静脉营养、对症支持治疗.双歧杆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或经鼻饲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观察两组患儿呕吐、腹胀症状消失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监测患儿血浆MOT的变化。结果双歧杆菌治疗组呕吐、腹胀症状消失时间[(3.03±1.14)d1优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f(4.65±1.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歧杆菌治疗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7.68±1.73)d]优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9.72±2.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歧杆菌治疗组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9.03±1.84)d]优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10.79±2.1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歧杆菌治疗组总有效率(93.11%)显著高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双歧杆菌治疗组血MOT水平[(259.20±23.35)ng/L]高于全胃肠外营养对照组血MOT水平[(221.37±18.51)ng/L],治疗后4d治疗组血MOT水平[(324.72±14.53)ng/L]高于对照组血浆MOT水平[(298.10±15.5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喂养不耐受后,采用微生态制剂恢复微生态平衡,缩短全胃肠喂营养时间,同时对胃肠道激索分泌水平恢复正常起到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益生菌制剂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70例2.5kg以下的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生后24 h内口服益生菌制剂(培菲康),记录两组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出生满28 d时两组患儿头围、体质量、胃肠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