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106例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狭窄率≥50%)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3例成功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3例失败。21例(20.8%)出现脑血管并发症:无症状性动脉夹层1例;脑过度灌注损伤6例,其中死亡1例;缺血性卒中3例;靶病变部位急性血栓形成3例,经动脉内溶栓后即刻再通,均无后遗症;植入支架的血管发生再狭窄1例;脑血管痉挛4例。100例患者术后随访1~12个月,1例出现消化道大出血,1例出现再狭窄,2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恢复正常,2例发生小卒中,1例肺部感染,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并发症形式多样,规范抗血小板治疗及严格控制血压是防止围手术期靶病变部位急性血栓形成及出现高灌注综合征的关键;严格术前评估、规范操作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内静脉狭窄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静脉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3例颈内静脉狭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主要是血管内治疗的资料。结果 3例患者中1例行双侧颈内静脉支架成形术,2例行优势侧颈内静脉支架成形术。术后随访3~8个月,所有患者脑静脉回流障碍症状均消失。结论应用静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内静脉狭窄是可行的,其短期疗效满意,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中及术后随访3年期间TIA或卒中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98.23%(111/113),术前平均狭窄81.10%,术后残余狭窄率20%。TIA或卒中率为6.19%(7/113),病死率2.65%(3/113)。术中严重血管痉挛1例(0.88%);2例椎动脉开口出现再狭窄(1.77%)。全组病例未见支架成形术后再发卒中致残者。结论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比较安全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动脉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18例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动脉狭窄及结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体会.方法单纯颈动脉狭窄9例,椎动脉狭窄6例,颈、椎动脉均有狭窄3例;在急诊动脉溶栓的同时行支架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5例.颈动脉狭窄者应用自膨式支架,椎动脉狭窄者应用球扩式支架.结果支架定位准确,15例病人狭窄完全消失,3例狭窄程度减少70%以上.16例病人术后症状消失;1例急诊溶栓放入支架术后脑出血,对症治疗后存在神经功能缺损;1例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3个月后因脑出血死亡.对9例病人进行6个月以上随访,无再狭窄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血管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支架成形术对急性前循环脑动脉闭塞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2例急性前循环脑动脉闭塞的临床资料。急性前循环血管闭塞伴原位狭窄24例,其中取栓术后行支架置入术13例(N1组),单纯取栓术11例(N2组);无原位狭窄18例行单纯取栓术(N3组)。结果 N1、N2、N3组替罗非班使用率分别为69.2%(9/13)、9.1%(1/11)、0%;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N3组手术时间较N1、N2组明显缩短(P<0.05)。N2组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比例明显低于N1、N3组(P<0.05)。3组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改良脑梗死溶栓治疗分级2b~3级比例、颅内症状性出血发生率、脑疝发生率、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性前循环脑动脉闭塞并原位狭窄取栓术后支架置入可能使病人获得更大的收益,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并不增加相关的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正>脑过度灌注综合征(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是颈动脉狭窄血管重建术后少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1]。目前颈动脉狭窄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及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据文献报道,CEA术后患者CHS发病率为0.2%~18.9%,而CAS术后CHS发病率为1.1%~25%[1]。关于CHS发病机制的假说,目前普遍被接受的是CHS与脑长期低血流  相似文献   

7.
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30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颅内外动脉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的基本方法,总结30例治疗经验体会及并发症的发生与防治。方法30例患者38处颅内外动脉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共置入支架40个,其中颈内动脉开口18枚,颈内动脉C1段7枚、C3-C5段8枚,锁骨下动脉2枚,椎动脉开口5枚;应用保护伞17例。结果技术成功率100%。21处术后残余狭窄率小于10%,11处为10%~20%,6处为20%~30%。17例脑保护装置均成功释放及回收。7例TIA患者和4例表现有明显头昏的患者症状即刻消失或好转;6例行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原来难以控制的高血压病明显降低。1例术后出现持续低血压;2例术中有轻度脑血管痉挛现象;1例入路困难,手术时间明显延长;1例术后出现轻度的高灌注综合征。随访中出现再狭窄1例、术后抑郁症1例。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新的有效治疗方法,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有经验的医生操作下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应用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22例25支颅内大动脉段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其中大脑中动脉(MCA)15支,椎动脉(VA)5支,基底动脉(BA)3支和颈内动脉(ICA)2支。21支血管(MCA14支,BA2支,VA3支和ICA2支)为症状性重度狭窄、1支(BA)为无症状性重度狭窄;3支血管(MCA1支和VA2支)为症状性中度狭窄。比较评价支架成形术相关性效/损比、总体预后等方面的临床影响因素。结果技术成功率96%(24/25),手术死亡率0%,未发生再灌注损伤,9例随访者(6~27个月)无再狭窄;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相关性并发症。结论对于具有治疗适应证的颅内动脉狭窄实施支架成形术是有效和安全的,但远期预后还有待于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ICASS)后支架置入与临床对应分支缺血性事件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1例24支颅内大动脉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其中大脑中动脉(MCA)15支,椎动脉(VA)5支,基底动脉(BA)3支和颈内动脉(ICA)1支.20支血管(MCA 14支,VA 3支,BA 2支和ICA 1支)为症状性重度狭窄、1支(BA)为无症状性重度狭窄;3支血管(MCA 1支和VA 2支)为症状性中度狭窄.比较评价支架成形术对分支缺血性损害、总体预后等方面的影响.结果 无支架置入性相关分支缺血性损害的表现,随访期(6~27个月)内无再狭窄;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相关性并发症.结论 在围手术期规范化临床干预下,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不会导致明显的理论性支架相关性分支缺血性并发症,但这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0.
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至2007年9月在我院行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狭窄>50%)患者116例,其中基底动脉狭窄患者57例,狭窄57处;颅内椎动脉狭窄患者59例,狭窄60处。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是靶病变相关的缺血性卒中、症状性脑实质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结果 本组病例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4%(110/117)。30 d内的卒中事件8例,30 d后(中位时间33.5个月)椎基底动脉供血区的卒中事件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年卒中率(包括30 d内的任何死亡和卒中)4.0%。结论 择期支架成形术治疗可减少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年卒中风险、改善功能预后,效果优于药物治疗。远期疗效与支架是否成功置放以及狭窄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颅内外动脉狭窄合并颅内无症状动脉瘤的安全和有效的血管内治疗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急诊介入科2012年9月~2013年8月收住的因颅内外动脉狭窄拟行支 架治疗且合并颅内无症状动脉瘤的患者26例。对其临床、影像学资料、治疗措施及结果、并发症及预 后等进行分析。 结果 26例患者共发现≥70%的狭窄或闭塞病变54处,动脉瘤30枚(非同流域16枚,狭窄后7枚,狭窄 处3枚,狭窄前4枚)。26例患者中21例实施了狭窄病变的支架置入术,共干预25个狭窄/闭塞病变,技 术成功率100%。选择个体化的动脉瘤干预措施:16例患者的17枚动脉瘤(非同流域、直径<5 mm、 夹层)建议随访观察;2例患者的2枚动脉瘤(直径>5 mm、形状不规则)择期行栓塞术;5例患者的 6枚动脉瘤(狭窄后、狭窄处、多发性、直径>5 mm、后交通段)同期行栓塞术或支架覆盖;3例患者 的5枚动脉瘤(狭窄后、分叶状、多发性、直径>5 mm)建议介入治疗但因家属拒绝手术等原因选择随 访观察。术后发生脑室出血1例。临床随访10~21个月,所有患者均预后良好,仅发现无症状性支架内 再狭窄1例。 结论 颅内外动脉狭窄合并颅内无症状动脉瘤时根据动脉瘤与狭窄病变的位置关系,动脉瘤大小、 形态、位置、数量和患者情况等综合分析后给予个体化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Cerebral hyperperfusion syndrome (CHS) is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as an uncommon, but serious, complication subsequent to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 and 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 The onset of CHS generally occurs within two weeks of CEA and CAS, and a delay in the onset of CHS of over one week after CAS is quite rare. We describe a patient who developed CHS three weeks after CAS with status epilepticus.  相似文献   

13.
14.
Alternative to carotid endarterectomy, 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 can be performed for symptomatic severe stenosis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especially for high-risk patients. Among several complications after CAS, subacute in-stent thrombosis is rare but important, because patient''s condition can deteriorate rapidly. Subacute in-stent thrombosis with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can be managed by 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middle cerebral artery (STA-MCA) anastomosis. We report two cases of STA-MCA anastomosis for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by subacute in-stent thrombosis after CAS.  相似文献   

15.
11例颈动脉盗血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分析11例颈动脉盗血综合征(CSS)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评估其侧支循环建立与代偿方式及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为CSS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6年5月住院治疗的CSS患者1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颈部血管彩超、头颅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查明确CSS诊断,进行侧支循环代偿评估。11例CSS患者中,4例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除术(CEA),5例行颈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AS),2例颈动脉闭塞患者药物保守治疗。对11例患者在治疗3个月、6个月和1年后进行随访,并评估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结果 11例CSS患者中,单侧颈内动脉病变7例,双侧颈内动脉病变4例。临床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例,分水岭梗死3例,腔隙性脑梗死1例;其中后循环缺血7例,前循环缺血4例。DSA评估侧支循环建立单以一级侧支循环(11例)和二级侧支循环(4例)开放为主。ASITN评分大部分为3~4级。治疗后随访,有2例行CAS的患者出院后出现不同时期卒中样症状,4例行CEA的患者随访期内均未发生卒中。CAS和CEA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的mR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CSS患者多发生于颈动脉狭窄严重患者,其侧支循环开放良好,以一、二级侧支循环开放为主,临床表现以后循环缺血症状多见。CAS及CEA能改善颈动脉狭窄,可能成为CSS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HS)的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12AS)后13例(8.7%)发生H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术前颈动脉狭窄率平均为91%;术后15min~1周(平均2.5 h)均出现头痛(100%),其中伴高血压8例(61.5%)、癫癎部分性发作5例(38.5%)和局部神经功能缺损4例(30.8%).经颅多普勒(TCD)证实为支架侧大脑中动脉的峰血流增加≥100%.CT示有颅内出血4例,脑组织水肿7例,无明显异常2例.经控制血压、神经保护等治疗,7例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2例死亡.结论 CAS术后HS主要表现为头痛、癫癎发作和局部神经功能缺损等脑出血及脑组织水肿表现,重度动脉狭窄可能是CAS术后HS的发病机制;术后TCD监测脑血流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随访观察颈动脉狭窄脑梗死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的颅内血流动力学及脑血管反应性(cerebral vascular reactivity,CVR)的变化,比较介入治疗对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03例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治疗意愿分为手术组50例和药物组53例; 手术组均接受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及药物的治疗,药物组仅接受药物治疗,记录2组的NIHSS评分变化、脑卒中和死亡事件; 所有手术患者均在术前、术后3 d、1、3、6、12个月进行CDFI和TCD检查,测量颈动脉狭窄局部管径、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及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PSV、搏动指数(pulsatilityt index,PI)及CVR,比较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2组NIHSS评分变化均呈下降趋势(P<0.05),术后3、6、12个月手术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 术后颈动脉原狭窄处内径明显增宽,PSV及RI低于术前,患侧大脑中动脉PSV、PI及CVR 高于术前(P均<0.05); 手术组手术前后的CVR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84,-0.75,-0.66,-0.78,-0.61,P<0.05)。结论 CAS治疗后颈动脉狭窄患者颈部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中远期预后,且术后CVR的改变可用于预测CAS治疗后的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技巧,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中不良事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共5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右侧狭窄26例、左侧15例、双侧12例;中度狭窄(30%~69%)35例、重度狭窄(70%~99%)16例、完全闭塞2例。结果其中50例单纯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2例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动脉瘤夹闭术、1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管腔狭窄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并支架取出术。术后颈部CTA及灌注成像提示颈动脉血管形态良好、血流通畅,脑组织灌注不同程度改善。随访3~24个月,1例因心肌梗死死亡、2例术侧颈部皮肤麻木、1例声音嘶哑、3例仍有轻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脑卒中病例。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性病变安全、有效的外科方法,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及娴熟的手术技巧是保证手术成功、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电图空间对称指数(sBSI)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前后的变化. 方法 对31例CAS患者在术前1 d和术后3~5 d内分别行脑电图检查,计算出脑电图sBSI.根据脑血管造影的结果评估患者的术前狭窄程度和术后残余狭窄.采用配对t检验对CAS前后sBSI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脑电图sBSI手术前后改善程度与狭窄改善程度和术前sBSI进行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31例患者CAS术后脑电图sBSI较术前出现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脑电图sBSI手术前后改善程度与狭窄改善程度进行相关分析后发现,两者无显著相关性(P>0.05),脑电图sBSI手术前后改善程度与术前脑电图sBSI具有显著正相关(P<0.05). 结论 CAS术后脑电罔sBSI存在变化.脑电图sBSI检查可作为评价CAS术后脑血流灌注增加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研究背景颈动脉扭曲被认为是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相对禁忌证,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为主要治疗方法。本研究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扭曲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根据治疗结果初步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2例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扭曲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安全性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22例患者全部成功施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支架植入成功率为100%,无一例发生支架相关死亡或残疾。共植入自膨式支架24个,术后颈内动脉平均狭窄率由术前的85.63%降至11.25%;扭曲角度(Metz观测分类法)由术前<90°全部纠正至>120°。住院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术前头晕、头痛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或完全消失;未发生永久性并发症或死亡。临床随访6~72个月,除1例发生支架对侧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出现同侧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血小板聚集试验呈阿司匹林抵抗、1例脑血管造影显示再狭窄),2例失访外,其余17例患者CT血管造影(10例)和B超(7例)检查均显示颈动脉血管形态良好、血流通畅,无再狭窄和扭曲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治疗一定程度的颈动脉扭曲,其手术技术安全可行,有助于减少脑缺血发作,远期临床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