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急性脑血管病血栓弹力图临床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病人血栓弹力图的改变。方法 采用全血复钙法对225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进行了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检测,并对其中70例进行治疗前后TEG对比观察。结果 脑梗死组存在明显的血液高凝状态,而脑出血组则存在明显的血液低凝状态。治疗后TEG各位改变均有明显改县(P<0.01或P<0.05)。结论 TEG可用于急性脑血管病血液凝固性异常的诊断、指导与监测药物治疗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血栓弹力图评价缺血性卒中患者正规使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后血小板抑制率的变化。方法血栓弹力图检测我院123例住院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花生四烯酸(AA)通路和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组(n=7)、氯吡格雷组(n=8)、阿司匹林+氯吡格联合组(n=108)。结果 123例患者中,阿司匹林组AA诱导的血小板抑率为(87.04±22.71)%,氯吡格雷组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平均值为(46.61±24.43)%,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为分别(77.87±27.98)%和(50.23±29.27)%。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患者分别有115和116例,其AA和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78.42±27.69)%;(49.99±28.88)%,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敏感者(血小板抑制率≥50%)分别为97例(84.34%)和89例(75.72%),而不敏感者(血小板抑制率<50%)分别为18例(15.65%)和27例(23.28%),两种药物疗效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706,P=0.054)。结论服用100mg/d阿司匹林,在绝大多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能产生较强的血小板抑制效应,而服用75mg/d氯吡格雷对血小板抑制稍弱,但多数患者仍能达有效的血小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分析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抗栓治疗后的疗效与血栓弹力图监测的关系,以及经抗栓治疗无效的13例患者改用抗凝治疗后疗效与血栓弹力图监测的关系。结果:经常规抗栓治疗后,有效率为66.25%,血液高凝状态无显著改变,与急性脑卒中的自然恢复率相近。经抗凝治疗后,有效率为100%,血液高凝状态明显降低。表明血栓弹力图不仅是监测血液凝固状态的一种手段,而且可以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与血小板高反应性及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8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被纳入,随访6个月,比较复发组和对照组血栓弹力图参数及CYP2C19基因多态性。结果 复发组2型糖尿病(69. 2%vs 37. 8%,χ~2=4. 46,P=0. 04)的发生比例较对照组高。复发组MA_(ADP)水平显著增高(52. 43±11. 80 vs 42. 17±26. 44,P=0. 02)、ADP%水平显著降低(22. 55±25. 60 vs 42. 17±26. 44,P=0. 01),两组MA_(AA)和A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_(AD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749,47. 15是曲线临界点,此时灵敏度(84. 6%)和特异度(68. 9%)均较好。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MA_(ADP)与2型糖尿病(OR=1. 077,95%CI=1. 014~1. 144,P=0. 016; OR=3. 791,95%CI=1. 006~14. 285,P=0. 049)均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A_(ADP)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诊断有意义,47. 15是MA_(ADP)预测复发的最佳临界值。MA_(ADP)和2型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联合血栓弹力图(TEG)血栓最大振幅(MA)值预测急性颅脑损伤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9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损伤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小板(PLT)、白细胞计数、凝血功能和血栓弹力图(TEG)检查.脑损伤组患者伤后6个月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估其预...  相似文献   

7.
刘东涛  周立春 《中国卒中杂志》2015,10(12):1006-1011
目的 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指导急性非心源性卒中患者选择敏感抗血小板聚 集药物,并评价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连续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区神经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急性非心 源性卒中住院患者162例,分为个体化治疗组54例(阿司匹林100 mg联合氯吡格雷75 mg应用14 d,后 根据TEG结果选择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单抗),阿司匹林组(n =54),氯吡格雷组(n =54)。三组患者 均于住院第7天抽静脉血,应用TEG仪检测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 率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并于入院时、第14天、3 个月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日常生 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比较三组之间基线资料及AA途径、ADP途径 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并评估14 d及3个月NIHSS评分、ADL评分及再发缺血性卒中及脑出血发生事件。 结果 三组之间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既往卒中、冠状动脉粥样性 心脏病以及入院时NIHSS评分、ADL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个体化治疗组AA及ADP 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中位数分别为93.2%(77.45%,98.35%)、50.4%(27.62%,67.25%),阿 司匹林组AA途径及氯吡格雷组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中位数分别为73.05%(40.8%,92.75%)、 20.5%(5.1%,53.5%),个体化治疗组AA或ADP途径诱导血小板抑制率较阿司匹林组及氯吡格雷组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个体化治疗组、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三组患者入院第14天NIHSS 评分中位数分别为3(2,4)、3.5(3,4)、4(3,4),ADL评分中位数分别为80(70,90)、75(70,85)、 70(65,85);第3个月NIHSS评分中位数分别为2(2,3)、3(2,3)、3(2,3),ADL评分中位数分别为90 (85,95)、87.5(80,90)、85(80,90),三组间两两比较个体化治疗组优于阿司匹林组及氯吡格雷组 (P<0.05),阿司匹林组与氯吡格雷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随访3个月三组均无脑出血发 生,个体化治疗组有1例再发缺血性事件,阿司匹林组有3例、氯吡格雷组有4例再发缺血性事件。 结论 急性非心源性卒中患者急性期给予双抗治疗后根据TEG结果选择敏感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 提高患者临床预后,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HT)风险性评估中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20-01—2022-09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ICU行AIS机械取栓治疗的1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7 d内头颅影像动态检查结果分为HT组36例和非出血转化(NHT)组125例。比较2组患者血清TEG检测相关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凝血形成速率(α角)和凝血最终强度(MA)。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取栓术后HT的影响因素,研究TEG各参数对术后发生HT的预测效能和最佳预测阈值。结果 HT组术后第1天TEG参数R值和K值显著高于NHT组,而α角及MA值均显著低于NHT组(P<0.05)。>3次取栓患者的比例、入院ASPECTS、R值、K值、α角及MA值是AIS取栓术后HT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外周血R值、K值、α角及MA值预测AIS机械取栓术后发生HT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5 min、2.3 min、63.7°、58.4mm,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7―2019年在东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阿替普酶(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END定义为入院72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ore,NIHSS)较入院基线评分增加≥2分或运动评分项增加≥1分。临床研究的参数包括年龄、性别、血管危险因素、NIHSS评分、发病至治疗时间(onset to treatment time,OTT)、溶栓前血压、血液学指标以及血栓弹力图最大振幅(maximum amplitude,MA)、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凝固时间(clotting time,K)、凝固角(clotting alpha,α)结果。定义MA值≥75%百分位数为MA75。结果 29例(18.8%)患者出现END。选取MA75、糖尿病史、OTT、血小板计数(P0.1)进入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MA75(OR=2.754,95%CI=1.091-6.949,P=0.032)与END有关。结论血栓弹力图中的MA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原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大的影响因素及血栓弹力图(TEG)参数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葛洲坝中心医院2018-01—2019-10收治的85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临床资料、CT检查资料),分析血肿增大(20例,定义为发病后48 h内复查CT检查血肿体积相比入院时增加>3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胰岛素抵抗状态对无糖尿病史的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病(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患者卒中复发风险的影响。 方法 使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 R)指数 对胰岛素抵抗进行评估。根据不同胰岛素抵抗状态,使用四分位法将无糖尿病史的NICE患者分为4 组。该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为90 d新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利用多元Cox回归模型校正 潜在协变量,评估不同胰岛素抵抗状态与卒中复发风险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不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不同胰岛素抵抗状态与卒中复发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325例NICE患者。根据患者不同胰岛素抵抗状态分组,4组界值分别为Q1 (HOMA-IR指数﹤1.35)、Q2(1.35≤HOMA-IR指数﹤2.17)、Q3(2.17≤HOMA-IR指数﹤3.39)及Q4(HOMAIR 指数≥3.39),4组患者人数分别为585例、575例、585例及580例。90 d随访时,共出现167例卒中复 发,其中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组为68例,阿司匹林组为99例。与Q1组(6.3%)比较,Q2组(9.2%,校 正HR 1.56,95%CI 1.01~2.41,P =0.04)、Q3组(5.6%,校正HR 1.04,95%CI 0.64~1.69,P =0.89)和 Q4组(7.6%,校正HR 1.35,95%CI 0.85~2.15,P =0.21)患者卒中复发风险均未明显上升。 结论 本研究未在NICE患者中发现胰岛素抵抗与卒中复发风险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现状,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3个月二级预防药物的依从性与1年卒中复发的关系。 方法 研究纳入18岁以上的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药物依从性被定义为随访期间规律服 用所有出院时所带的二级预防药物。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出院3个月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影 响因素及出院3个月药物依从性与1年卒中复发之间的关系。 结果 研究共纳入2768例病例,平均年龄为(62.3±11.4)岁,女性988例(35.7%)。3个月随访 时,药物依从者2016例(72.8%),非依从性者752例(27.2%),药物依从性最高的是抗血小板药物 (95.3%),随后是降糖药物(90.9%)、降压药(90.2%)和降脂药物(85.4%),抗凝药的依从性最 低(73%)。糖尿病史(OR 1.40,95%CI 1.14~1.73,P =0.0016)和降糖药物使用史(OR 1.43,95%CI 1.14~1.79,P =0.0022)可能是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但校正年龄、性别后两者对药物依从性的影 响均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年龄、性别、医保类型、吸烟、疾病史、家族史等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 结果显示3个月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是出院1年的卒中复发率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OR 0.36,95%CI 0.14~0.91,P =0.0301)。 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个月药物依从性良好是1年卒中复发率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周知微  马萌萌  何俐 《中国卒中杂志》2017,12(12):1123-1126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一种病死率及致残率相当高的脑血管疾患,分为致残性缺血性脑血 管事件(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DICE)和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NICE通常不被重视,但很大比例的NICE人群处于不稳定状 态,在一段时间内复发成严重的卒中,称为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 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 CE),而且HR-NICE后认知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 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因此尽早识别HR-NICE患者,积极进行综合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对HR-NICE及HR-NICE所致认知障碍的定义、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评估方法及综合干预手段进 行综述,以期提高其诊断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小板表面血小板源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ECAM-1)、P-选择素的不同作用及表达变化在急性脑梗死时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85例脑缺血急性期患者和32例健康人周围血血小板表面PECAM-1和P-选择素,部分患者2周后复查。结果:脑梗死患者病初PECAM-1增高,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P-选择素增高程度大于前者,PECAM-1/P-选择素比例明显下降。结论:PECAM-1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脑缺血发生,PECAM-1/P-选择素比例下降可能导致脑缺血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及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 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技术研究Willis环侧支建立情况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 代偿及灌注差异。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2月~2013 年2月期间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31例,根据颅脑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有无高信号将患者分为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组,并进一步根据缺血症状或梗死部位分为前、后循环TIA组及前、后循环CI组。 其中前循环TIA组59例,后循环TIA组66例,前循环CI组57例,后循环CI组49例,收集所有患者的CTA和 CTP资料,记录患者的Willis环代偿情况,并将其分为Ⅰ型(对称型)、Ⅱ型(前部不完整)、Ⅲ型(后部 不完整)、Ⅳ型(混合不完整)。分析Willis环不同分型及完整性与上述4组之间的关系。 结果 所有患者按Willis环形态分4型(Ⅰ型占7.8%、Ⅱ型占4.3%、Ⅲ型占38.5%、Ⅳ型占49.4%)。TIA 组与CI组相比,Ⅰ型、Ⅲ型Willis环多(4组中Ⅰ型和Ⅲ型所占比例分别为11.86%,7.58%,2.83%,2.83% 及49.15%,46.96%,16.03%,11.32%)。前交通动脉显示率在TIA组中更高(χ2=10.832,P =0.001), 灌注异常者中以Ⅳ型所占比例最高(60.33%),Ⅰ、Ⅱ、Ⅲ型所占比例低于灌注正常组(χ2=12.356, P =0.006)。 结论 不同Willis环结构的比例存在差异,其中以Ⅲ型、Ⅳ型最为多见。在发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时, 前交通的开放可能起到一定的代偿作用,Willis环不完整的患者出现灌注异常的情况更多见。  相似文献   

16.
克塞灵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研究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应用克塞灵(降纤酶)治疗发病72小时之内的5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结果示有效率达91.07%,神经缺失功能评分有极显著改善(P<0.001);实验室示血粘度、纤维蛋白原下降,红细胞变性指数增高,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意义(P<0.001或<0.05);不良反应小。作者认为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 r isk n 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CE)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国内外指南均建议对HR-NICE人群进行快速评估、早期干预以及建立专病管理系统等综合管理。同时在治疗方面,多项研究探讨了不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HRNICE人群及针对不同病因的患者采用抗凝或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本文就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管理和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采用CT血管成像(CTA)与CT灌注成像(CTPI)相结合的技术探讨对脑动脉狭窄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及超早期治疗的价值。方法:3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患者行CT平扫,CTA和CTPI检查。对比观察梗死区和对侧对照区,梗死病灶中心区与周边区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数值;分析AICVD与CTA变化的关系。结果:30例AICVD患者,CT平扫1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均未见异常,20例脑梗死(CI)患者有1例有小灶性低密度。CTA显示10例TIA患者中正常8例,狭窄2例;20例CI患者中1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狭窄,1例正常,为脑干梗死。CTPI显示未见异常者12例,其中10例TIA,2例CI(1例基底节区腔隙梗死,1例脑干梗死)。灌注异常者18例中,梗死侧与健侧、病灶中心与周边区rCBF、rCBV、TT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A联合CTPI对早期AICVD有诊断价值,并能指导临床进行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不良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 以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研究Ⅱ中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120 U/L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研究对象的1年全因死亡、复发性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复合终点事件和不良功能结局,其中复合终点事件包括复发性卒中和全因死亡,不良功能结局定义为m RS 3~6分。根据入组患者的血清ALT水平由低到高进行ALT五分位数分层(Q1~Q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清ALT水平与1年全因死亡、卒中复发、复合终点事件和不良功能结局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共纳入17 178例患者,平均年龄(64.8±11.9)岁,女性6368例(3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ALT最低五分位数患者,最高五分位数患者1年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45%(OR 0.55,95%CI 0.43~0.70,P<0.01)、卒中复发风险降低39%(OR 0.6...  相似文献   

20.
分子标记物可使高危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 r isk n 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HR-NICE)患者的临床诊断、危险度分层、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更加精确,但不 同种族人群间存在卒中发生的原因以及基因位点的差异,从而使其对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的获益也 不尽相同。由于基因类型和蛋白存在与否的不同,患者对相同药物可能存在不同的收益,所以在决定 诊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差异,进行个体化治疗。新型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无需代谢、直接起 效,可能为未来的精准化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