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弥散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DWI)不匹配对指导超时间窗(>6h)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的价值。方法 选择在发病12h内完成磁共振检查,且(PWI-DWI)/DWI×100%>30%的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0.6~0.9mg/kg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在溶栓前、溶栓后1周、2周、3个月分别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溶栓前、溶栓后2周、3个月分别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结果 溶栓组在溶栓后1周、2周、3个月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在2周和3个月,溶栓组AD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在PWI>DWI影像学模式指导下,适当延长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时间窗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多模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指导下,急性缺血性卒中4.5~9 h重组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在2008至2009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且 发病时间在4.5~9 h的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多模式CT筛选后,进行rtPA(0.9 mg/kg)静脉溶栓治 疗。溶栓前以及溶栓后2 h、24 h和7 d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和恢复情况,溶栓后7 d和90 d时行巴氏指数量表 (Barthel Index,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神经功 能,在溶栓后24 h复查多模式CT评估血管再通情况。血管狭窄程度采用缺血性卒中血管栓塞程度量表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schemia Scale,TICI)分级方法。 结果 在入选的6例患者中,1例患者发生脑出血和病情恶化。6例患者TICI分级评分在溶栓24 h后 较溶栓前显著升高(2.0+0.71 vs 1.0+0.71,P =0.03)。除去1例出血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NIHSS 评分分别为12.2±3.27(溶栓前)和9.4±3.78(溶栓后7 d),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4)。在日常生 活能力方面,与溶栓后7 d相比,BI评分在溶栓后90 d后稍有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62.5±27.23 vs 47.5±27.84,P =0.13)。患者90 d mRS评分较7 d mRS评分有所好转,但差异无显著性(4±0.82 vs 3±0.82,P =0.09)。 结论 多模式CT指导下扩大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对促进卒中患者血管再通、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 活能力提高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龄轻型缺血性卒中3 h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连续收治入院的发病3 h内48例高龄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 随机分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24例和未溶栓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情况,基线美国 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评分,治疗24 h后颅内出 血转化率,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及90 d病死率。 结果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治疗24 h后颅内出血转化率分别为4.17%和0(P =1.000),两组 90 d病死率均为4.17%(P =1.000),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及未溶栓组90 d mRS评分为0~2分的比率 分别为83.33%和54.17%(P =0.029)。 结论 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不增加急性期颅内出血转化的风险, 可以改善高龄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增加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1996年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规定缺血性卒中静脉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的时间窗为3 h,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先进的影像学指导扩大时间窗静脉溶栓治疗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将对影像学指导扩大时间窗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丰田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TPS)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至溶栓时间 (door to needle time,DNT)和提高DNT≤60 min的比例。 方法 收集2012年6月-2013年12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1月-2015年6月启用TPS改善溶栓 流程后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DNT时间及DNT≤60 min比例。 结果 研究共纳入对照组68例,实验组87例。对照组DNT平均(92.27±16.98)min,实验组DNT平均 (63.52±11.86)mi n,两组有显著差异(P =0.002)。改善流程后DNT≤60 min的比例由对照组的6.11%提 高到实验组的51.09%(P =0.001)。 结论 通过组建TPS团队多学科合作进行溶栓流程改造,能够显著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rt-PA静脉 溶栓的院内延误时间,缩短DNT,提高DNT≤60 min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协助模式在脑卒中静脉溶栓诊疗中的应用,为急性脑梗死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1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另选取流程改进后(2018年1~12月)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分析就诊至完善影像学检查时间、就诊至溶栓开始时间(DNT)时间、静脉溶栓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变化、有无出血并发症等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CT至完成头颅MRI时间、MR至静脉溶栓时间、DNT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 0. 05);两组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溶栓后7、30和90 d NIHSS评分、mRS评分、Barthel指数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 05);静脉溶栓过程中牙龈出血及症状性颅内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多学科团队协助模式可有效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就诊时间、检查时间及DNT时间,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发病6~9 h动脉溶栓治疗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 nstitutes o f H ealth Stroke Scale,NIHSS)<5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86例发病距接受治疗的时间6~9 h的急性缺血性卒中(NIHSS<5分)患者资料,比较选择 性尿激酶动脉溶栓和口服阿司匹林2种治疗方法的发病7 d和90 d效果。 结果 与口服阿司匹林组相比,选择性动脉溶栓组患者发病7 d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较对 照组明显改善(81.3±7.9 vs 54.5±9.3,P =0.034),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 分<3分的患者比例明显增加(88.4% vs 48.8%,P =0.028);但在90 d后,两组患者的BI及mRS之间没 有显著差异。 结论 对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6~9 h积极的动脉尿激酶溶栓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龄脑梗死患者接受标准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 e c o m b i n a n t t i s s u 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连续收治入院的2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分析,分为老龄溶栓组118例(60<年龄≤80岁,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溶栓组62例(年龄>80岁, 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非溶栓组74例(年龄>80岁,非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3组入院前的 一般情况,溶栓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 评分,溶栓后出血转化率及治疗7 d内致死性出血率,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和90 d的病死率。 结果 老龄溶栓组、高龄溶栓组和高龄非溶栓组治疗前NIHSS评分(13.0±5.3、15.1±6.6、14.1±6.6; P =0.523)无显著差异,3组的急性期事件出血转化率分别为16.9%、20.9%和21.6%,P =0.675;3组 7 d内致死性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3%,9.6%,7.4%,P =0.20。90 d内的病死率分别为11.0%,22.6%, 16.2%,P =0.12。老龄溶栓组和高龄溶栓组治疗后90 d的mRS评分 0~2比值分别为56.8%和38.7%, 两组比值比(odds ratio,OR)为2.0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1.11~3.86,P =0.021;两 组治疗后90 d mRS评分中位数比较:2 vs 3,P =0.025。高龄溶栓组和高龄非溶栓组90 d的mRS评分 0~2比值分别为38.7%和21.6%,OR 1.81,95%CI 0.80~4.06,P =0.098;90 d mRS评分中位数比较:3 vs 5,P =0.008。 结论 与未溶栓的高龄患者相比,急性缺血性卒中老龄和高龄患者接受rt-PA治疗不增加急性期 出血转化率和病死率。老龄组比高龄组rt-PA治疗获益大,高龄溶栓组比非溶栓组获益大。高龄组 rt-PA治疗可以改善患者90 d生活自理能力且不增加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发病0~4.5 h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组和非静脉溶栓组,记录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基本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溶栓组记录发病至溶栓时间及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下降。结局指标采用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症状性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及患者死亡率,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卒中患者90 d不良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共116例,其中成功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84例,非静脉溶栓32例。静脉溶栓组3个月预后良好53例(63.1%),预后不良31例(36.9%),其中发生出血转化6例(7.1%),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3.5%),死亡3例(3.5%)。非静脉溶栓组3个月预后良好12例(37.5%),预后不良20例(62.5%),其中发生出血转化5例(15.6%),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9.3%),死亡3例(9.3%)。静脉溶栓组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发病至溶栓时间、基线NIHSS评分、高血压与90 d不良预后相关(P0.05)。静脉溶栓组和非静脉溶栓组相比,静脉溶栓组有更好的临床预后及更低的死亡率,两组在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病率方面并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尽早实施静脉溶栓对改善近期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中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弥散加权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阴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征及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2013年9月-2015年2月单纯静脉溶栓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头颅MRI将患者分为DWI阳性组和DWI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出院时结局的差异。结果入组的119例患者中,DWI阳性94例,阴性25例,DWI阴性率为21%,DWI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性别、年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两组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未见显著差异,出院时DWI阴性组的NIHSS评分中位数为0(0,1),显著低于DWI阳性组NIHSS评分中位数1(0,4)(P=0.02);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中位数为0(0,1),显著低于DWI阳性组m RS评分中位数1(1,3)(P0.001)。DWI阳性组出血转化率(2.1%)和死亡率(1.1%)均较低,而DWI阴性组未见出血转化和死亡病例,两组的出血转化及死亡结局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与DWI阳性缺血性卒中相比,DWI阴性缺血性卒中出院时症状较轻,恢复较好。两组溶栓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低且没有显著差异,静脉溶栓对于DWI阳性及阴性的缺血性卒中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211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omsformation,HT)的34例患者记为HT组,未出血转化的177...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在神经内科急诊接受静脉内溶栓和传统收住至病房或卒中单元后接受静脉内溶栓对开始溶栓平均时间(DTN)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76例AIS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比较急诊室启动溶栓组(94例)和病房启动溶栓组(82例)的DTN时间和安全性等指标,包括两组的治疗7 d时和治疗后3个月的病死率、溶栓后24 h症状性出血转化率等。结果两组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溶栓组DTN时间(99.3±47.8)min显著短于病房溶栓组(118.8±53.2)min,P=0.014;治疗后24 h两组安全性比较,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和3个月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治疗后7 d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m RS)和溶栓治疗3个月恢复良好(m RS2分)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启动静脉内溶栓治疗AIS能明显缩短DTN,安全性与送入病房后再进行静脉内溶栓治疗差异无显著性,AIS的静脉内溶栓治疗应在急诊尽快启动,若急诊空间有限,溶栓和送入病房可同时进行(Drip-and-Ship)。  相似文献   

13.
乐婷  娄萍  路青山 《中国卒中杂志》2019,14(12):1232-1236
目的 观察rt-PA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重症科收治的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 者,按rt-PA静脉溶栓后是否桥接血管内治疗分为单纯静脉溶栓组和桥接治疗组。主要疗效结局为治 疗后3个月mRS评分,次要疗效结局为24 h、3 d和30 d的NI HSS评分。安全性结局为2 d症状性颅内出血及 其他部位出血、10 d全因死亡。 结果 共入组56例患者,平均年龄60.77±12.72岁,男性35例(62.5%)。单纯静脉溶栓组39例,桥接 治疗组17例。桥接治疗组3个月mRS评分≤2分比例高于单纯静脉溶栓组(88.2% vs 56.4%,P =0.021)。 两组治疗后24 h、3 d和30 d 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2 d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及其他部位出血 率、10 d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rt-PA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可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个月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alteplase,rt-PA)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后1 h内选择性早期使用口服抗血
小板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通过多模影像和溶栓后出血风险(hemorrhage after thrombolysis,
HAT)评分连续入选了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2014年4月期间出血性转化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风险较低(HAT评分≤2分或者HAT评分3~5分但多模影像提示侧支循
环良好)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住院病例(n =112)。根据患者或家属是否同意早期使用口服抗血小
板药物(阿司匹林100 mg联合氯吡格雷75 mg)治疗分为溶栓后1 h内的早期使用治疗组(n =66)和溶
栓24 h后的标准治疗组(n =46);观察溶栓后1 d内的再闭塞发生率、3 d内颅内及其他部位出血的发生
率、溶栓7 d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
分和死亡率。
结果 两组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高血压病史、2型糖尿病病史、高胆固醇血症病史、冠状动脉粥
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心脏瓣膜病史、心房颤动病史、收缩压、舒张压、血糖、
溶栓前NIHSS评分、发病到溶栓时间、HAT评分、责任血管的构成比等基线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早期使用治疗组的HT发生率与标准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7.6% vs 6.5%,P =1.000);两
组的症状性脑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和死亡数均为0;早期使用治疗组再闭塞
发生率有低于标准治疗组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4.5% vs 15.2%,P =0.107);早期使用治疗组溶
栓7 d后NIHSS评分也有低于标准治疗组的趋势,但差异也无显著性(NIHSS=6 vs NIHSS=7,P =0.143)。
结论 通过多模影像和HAT评分选择HT风险较低的rt-PA静脉溶栓患者在溶栓后1 h内使用口服抗血
小板药物治疗并不增加溶栓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伴有活动性恶性肿瘤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应用rt-PA进行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2017年4月-2020年4月在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卒中单元进行静脉溶栓的伴有活动性恶性肿瘤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溶栓后7 d神经功能好转率(NIHSS评分下降≥2分)、90 d良好预后率(mRS评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rt-PA和UK在我国常规临床实践中对发病6 h内缺血性卒中(AIS)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rt-PA与UK这两种溶栓剂对血栓弹力图(TEG)各参数的影响,TEG各参数与rt-PA、UK静脉溶栓安全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8年7月至2021年2月期间、接受rt-PA(4.5 h内)或U...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阿替普酶(rt-PA)治疗急性轻症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110例起病4.5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分的轻症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试验组53例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57例接受常规治疗,通过分析患者基线资料及溶栓后24h、7d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90d的mRS评分及治疗期间的颅内出血转化、其他部位出血、药物过敏、死亡等不良事件,评估试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在2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神经功能评分等基线资料中,既往脑出血史对照组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基线资料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后试验组NIHSS、m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d后试验组NIHSS、mRS评分同样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d时试验组mRS为0分、0~1分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2组中轻型出血转化各1例,无过敏及死亡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颅外少量局限性出血等不良反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症脑梗死接受rt-PA静脉溶栓有效和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8.
"Telestroke" is emerging as a potential timesaving, efficient means for evaluating patients experiencing acute ischemic stroke. It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administration of thrombolytic drugs within the short therapeutic time window associated with AIS. We describe our experiences of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remote radiology interpretation with telephone consultation. Thammasat Stroke Center employs a computed tomography-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 (CT-DICOM) image transfer by PACS (SYNAPSE-Fujifilm), providing a real-time CT image transferred directly to the stroke consultants. The patient data are communicated by traditional telephone conversation. Here, we assessed patients who received intravenous rt-PA treatment for ASI between October 2007 and January 2009. A total of 458 patients with AIS and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 were admitted to a stroke unit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One hundred patients received intravenous rt-PA (21%). Median NIHSS before thrombolysis was 15 (3-34). Mean door-to-needle time was 54 minutes (15-125). Mean onset-to-treatment time OTT was 160 minutes (60-270). There were 13 a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 and two (one fatal) 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 At 3 months, 42 patients had achieved excellent recovery (mRS, 0-1) and 14 had died. Administration of rt-PA for AIS with remote radiology interpretation with telephone consultation was feasible and safe, and the system was well received.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determine the benefit of this method as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telephone consultation al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