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妊娠期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方法将妊娠16~24周BV筛查阳性的300例孕妇分为治疗组(150例)和未治疗组(150例),另选15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跟踪观察其妊娠结局。结果BV在妊娠期的检出率为13.18%。BV孕妇未治疗组的早产、胎膜早破、产后子宫内膜炎及新生儿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V孕妇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比较,早产、胎膜早破及产后子宫内膜炎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BV在妊娠期的检出率较高,可明显增加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故对妊娠期进行常规BV筛查和规范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细菌性阴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阴道清洁度评分与乳杆菌计数的关系,了解妊娠期细菌性阴道感染发病情况,影响发病的因素和妊娠结局. 方法取后穹隆分泌物0.5 ml放入MRS培养基中,在Bactometer细胞计数仪内,进行乳杆菌属细菌计数,同时用无菌棉拭子采集分泌物做涂片,进行阴道清洁度评分及细胞计数,以检出率和含菌数的综合数值作为依据. 结果妊娠期细菌性阴道感染发病率为8.45%,发病因素与工作环境、个人卫生知识、不洁性生活等有关,孕期感染可造成早破水、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 结论阴道清洁度评分低,分离出乳杆菌属细菌计数高;阴道清洁度评分越高而分离出乳杆菌属细菌越低.  相似文献   

3.
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妊娠中晚期细菌性阴道病(BV)的发病情况;观察唯阴康生物栓剂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520例妊娠28~38周的孕妇进行BV筛查,118例BV阳性;对60例筛查阳性孕妇予以唯阴康治疗(设为A组),睡前1枚置阴道,次晨取出,连续用药10 d;比较干预组(A组),非干预组(B组)及阴性组(C组)的不良妊娠结局。结果妊娠中晚期BV的检出率为22.7%,发生胎膜早破、早产、产褥感染、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A组,分别为15.0%、5.0%、5.0%、8.3%、3.3%,B组分别为20.7%、10.3%、8.6%、13.8%、1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B两组相应不良发生率均高于C组(C组分别为6.3%、3.7%、1.5%、4.5%、1.9%),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妊娠中晚期BV的发病率较高,唯阴康生物栓剂治疗BV阳性孕妇可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月150例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孕妇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围生期保健的7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将150例研究组孕妇按照意愿分为干预组(110例)和未干预组(40例)。记录并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孕妇妊娠结局,干预组和未干预组孕妇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孕妇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早产、胎儿窘迫和产褥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孕妇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和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早产、胎儿窘迫和产褥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增高,对其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汪萍  傅丹  彭燕  顾光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2):4551-4552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发病、自然转归及对胎膜早破、早产的影响。方法:对662例孕妇在妊娠早、中、晚期进行BV检查,跟踪随访至分娩,分析不同妊娠期BV发病、缓解、病程对胎膜早破、早产的影响。结果:662例妊娠期妇女中检出BV患者98例(14.80%),妊娠期BV患者胎膜早破、早产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妇女(P<0.01),妊娠中、晚期BV发病率明显高于妊娠早期(P<0.01),妊娠早期BV自然缓解率明显高于妊娠中期(P<0.05)。随着妊娠期BV病程延长胎膜早破、早产发生率增加。结论:妊娠中、晚期妇女应进行BV筛查,妊娠期BV患者应及时治疗、跟踪随访以减少胎膜早破、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妊娠妇女细菌性阴道病检出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细菌性阴道病(BV)在围生期的流行情况。方法:通过围生期体检,对2369人次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2369名妊娠妇女中检测到BV患者570例,从感染的病原菌来看,感染率最高的是加德纳杆菌51.58%,其次是支原体48.77%、念珠菌43.16%、衣原体11.93%、滴虫11.23%、淋球菌8.07%。其中有2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有302例,3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有124例;另外,配偶间有婚外性行为的病原体检出率明显高于无婚外性行为者;年龄越低的妊娠妇女BV发病率越高。结论:在妇女卫生健康教育中应增加防治BV的内容,BV的检查应列入围生期检查项目,以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调查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BV)的发病情况,探讨细菌性阴道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观察乳酸菌活菌胶囊制剂治疗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方法对不同孕周的826例孕妇进行BV筛查,了解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率。对这些孕妇随访至妊娠终止,观察早产、胎膜早破、宫内感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小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病情况。取BV患者102例,乳酸菌活菌胶囊制剂治疗52例,甲硝唑泡腾片治疗50例,用药10d,停药1周后复查,对比两种药物的疗效。结果妊娠期BV的检出率为20.5%(169/826),不同孕周之间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BV阳性者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小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的发病率分别为20%、17.5%、42%、17.5%、22.5%、21.3%、15%,明显高于BV阴性者(P<0.05)。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乳酸菌活菌胶囊制剂治疗BV有效率86.5%,甲硝唑泡腾片治疗BV有效率88.0%,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825)。结论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在不同孕周均有较高的发病率,容易导致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小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和新生儿感染,乳酸菌活菌胶囊制剂是治疗BV的安全有效药物,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孕妇进行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筛查及治疗,探讨孕期BV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150例妊娠合并BV给予治疗的患者为A组;选取年龄、孕周与之匹配因故未治疗的81例妊娠合并BV的患者为B组;选取同期行围产监测的150例正常孕妇为C组,比较3组不良妊娠结局及宫内感染率。结果 B组中流产、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均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BV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治疗后可降低宫内感染率,减少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28周后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情况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5年医院孕28周后孕妇1 000例的临床资料,选择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孕妇145例作为细菌性阴道病组,选择同期正常健康孕妇14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孕妇的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妊娠结局等资料。结果 1 000例孕28周后孕妇中,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4.5%、0.7%、7.2%;孕28~33+6周、孕34~39+6周和孕40~42周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34~39+6周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率最高,为18.8%;细菌性阴道病组治疗患者胎膜早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低于未治疗患者(P<0.05),分娩孕周和新生儿体重高于未治疗患者(P<0.05)。结论孕晚期孕妇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率比较高,对妊娠结局带来不良影响,对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进行正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正>我院于2008年2月—2009年6月对收治的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采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并与不给予药物治疗、仅进行外阴清洁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及妊娠结局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陈小菊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5):2958-2959
[目的]针对HPV感染的妊娠期妇女合并细菌、衣原体、念珠菌感染的发生率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并与非HPV感染的妊娠期妇女的阴道pH值进行对照以期为临床相关疾患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9~2010年来我院就诊的26名确诊HPV感染的妊娠期患者作为实验组,再选取26例非HPV感染的妊娠期妇女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细菌、衣原体、念珠菌和pH值。[结果]实验组pH值为4.4±0.4,对照组为4.3±0.4(P=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细菌感染率为53.84%,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为34.61%,其发病率远高于对照组(细菌感染率为15.38%,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为7.69%);实验组(19.23%)和对照组间(23.07%)白色念珠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合并感染细菌、念珠菌和沙眼衣原体患者阴道pH值均大于4.5。HPV感染妊娠妇女更易感染细菌和沙眼衣原体。[结论]沙眼衣原体和细菌易与HPV伴行感染妊娠期妇女阴道。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院》2015,(9):27-29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对细菌性阴道病(BV)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2013~2014年在我院进行产检的300例孕妇孕期在14~23周及24~28周的孕妇进行血清25(OH)D检测并取阴道分泌物进行BV检查,描述性统计分析25(OH)D缺乏[25(OH)D≤50.0 nmol/L]、不足[50.0 nmol/L<25(OH)D≤75.0 nmol/L]和正常[25(OH)D>75.0 nmol/L]三类孕妇的百分构成及其相应的细菌性阴道病(BV)发生率,并应用2检验比较分析其显著性水平。结果 1在孕中期妇女中,25(OH)D缺乏、不足和正常者分别占53.00%(159/300)、30.70%(92/300)和16.30%(49/300),其相对应的BV的发生率分别为42.13%(67/159)、31.50%(28/92)、8.20%(4/49);在孕晚期妇女中,25(OH)D缺乏、不足和正常者分别占69.00%(207/300)、27.00%(81/300)和4.00%(12/300),其相对应的BV的发生率分别为48.80%(101/207)、39.50%(32/81)、8.33%(1/12)。2比较分析发现:妊娠晚期比中期孕妇25(OH)D水平明显下降,相对应的BV感染率明显升高,妊娠中、晚期25(OH)D不足和缺乏组孕妇的BV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结论妊娠妇女随着妊娠期的延续,25(OH)D缺乏程度不断加重,BV发生率与25(OH)D缺乏程度呈正相关,在孕期中必须注意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孕妇细菌性阴道病(BV)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孕妇BV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504例在医院妇产科门诊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进行BV筛检,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BV的有关危险因素。结果:孕妇的BV患病率为18.1%,以非市区居住、无业者和农民中较高。单因素分析显示:家庭居住地、职业、内裤材料、外阴清洗间隔、洗浴地点、即往分娩史、宫颈糜烂、心理压力、配偶受教育程度及配偶职业与孕妇BV关联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表明:在公共浴池洗浴(OR=2.778,95%CI:1.421~5.428)、宫颈糜烂(OR=1.996,95%CI:1.203~3.312)与BV有正的关联。结论:孕妇有较高的BV患病率,为减少BV引起的不良妊娠结局.应针对相关的危除因素,加强育龄妇女有关BV防治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肥胖孕妇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单胎初产妇360人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按照孕前和产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BMI增幅﹤4为①组、4≤BMI≤6为②组、﹥6为③组分组,随访妊娠结局。[结果]孕前肥胖组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肥胖剖宫产、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增加(P﹤0.05);孕期BMI增幅≥4剖宫产、孕期BMI增幅﹥6巨大儿明显增加(P﹤0.05)。[结论]孕前、产前BMI及孕期BMI增幅与妊娠结局有关,控制孕期体重过度增长,可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急腹症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妊娠合并卵巢肿瘤6例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6例患者2例予以保守治疗,4例予以手术治疗,急腹症症状均消失或缓解,6例均至足月妊娠,其中2例剖宫产,4例阴道分娩。经平均15个月的随访,1例巧克力囊肿复发,余均无卵巢肿瘤复发。结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如为孕早期生理性肿瘤可以予以保守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则需要手术治疗,术后预后好。  相似文献   

16.
178例高龄孕妇妊娠分娩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孕妇高龄对妊娠结局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5岁以上孕妇178例以及同期的20~29岁单胎孕妇178例临床资料。结果在高龄组中,妊高征、子宫肌瘤、早产、妊娠合并糖尿病、胎儿宫内窘迫、足月低体重儿的发病率以及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龄孕妇的母子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适龄孕产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V Blue快速检测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70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分别进行BV Blue检测和Amesl法检测,比较两者的阳性率,以验证BV Blue检测的有效性。结果BV Blue的阳性率为21.5%,Amesl法的阳性率为19.6%,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1.08,p>0.05)。BVBlue检测方法的敏感性(96.2%)和特异性(96.8%)均较高。结论 BV Blue检测与Amesl法相比,简便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492例瘢痕子宫妊娠分娩结局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492例瘢痕子宫孕妇的妊娠分娩结局,了解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并发症及风险,旨在降低社会因素提升的剖宫产率。[方法]对492例瘢痕子宫妊娠分娩结局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方式基本为剖宫产,胎盘粘连甚至植入和前置胎盘发生率、子宫破裂率、再次剖宫产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均高于非瘢痕子宫孕产妇。[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风险明显提高,随着再次妊娠分娩人群增多,严格控制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隐性梅毒治疗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妊娠合并隐性梅毒患者108例,根据妊娠期是否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将孕妇分为早期治疗组(妊娠20周内,40例)、晚期治疗组(妊娠20~37周,35例)和未治疗组(33例),组间比较妊娠不良结局、围产儿不良预后新生儿Apgar评分与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早期治疗组足月分娩率、正常新生儿率明显高于晚期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妊娠不良结局率与围产儿不良预后率均明显低于晚期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晚期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未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明显高于晚期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新生儿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阳性率,先天梅毒发生率明显低于晚期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晚期治疗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未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抗梅毒治疗有助于改善妊娠合并隐性梅毒患者的妊娠与围产儿不良结局,降低新生儿先天梅毒风险,其中治疗时机越早,其对妊娠与围产儿不良结局的改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湘西地区孕妇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感染组合类型的特点、分布情况及其与孕妇民族、来源、文化层次、孕次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对本地区3所医院妇产科住院的孕产妇进行乙肝5项指标的检测,同时调查其民族、来源、文化层次、孕次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21种乙肝病毒标志物组合类型,常见类型排序为全阴、HBsAb阳性、小三阳、HBsAg阳性、HBcAb阳性、大三阳;苗族孕妇HbcAb阳性率明显低于土家族、汉族,农村孕妇HBsAb、HBcAb及小三阳的比例均高于城镇孕妇,初中以下文化层次的孕妇HBsAb、小三阳高于高中以上文化层次者,多次妊娠的孕妇大三阳高于初次及2次妊娠者.结论:本地区孕妇乙肝病毒感染组合类型存在民族差异性,并与孕妇的来源、文化层次及妊娠次数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