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甲胎蛋白(AF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7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AFP含量检测.结果:97例患者AFP升高49例(50.52%),急性重塑肝炎AFP阳性率明显低于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P<0.01)。97例中死亡50例AFP均值为(45.96±23.16)ng/ml,存活47例AFP均值为(236.74±78.90)ng/ml(P<0.01)。结论:重型肝炎部分患者AFP值升高,以亚急性、慢性增高最常见,AFP水平与重型肝炎预后有关,可作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重型肝炎甲胎蛋白的变化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与重型肝炎预后的关系,进一步了解重型肝炎患者AFP的变化。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AFP值。结果 AFP随肝功能的好转,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回升而逐渐下降。结论 排除肝癌外,反映重型肝炎高水平的AFP及其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4.
重型肝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 4 0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AFP水平。结果显示 ,血清AFP呈高水平者 ( >4 0 0μg/L)预后良好 ;血清AFP呈低水平者 (≤ 4 10 0 μg/L)常病情恶化。提示观察血清AFP的水平变化对判断重型肝炎的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观察组116例重型肝炎患者均为我院2001—2007年的住院病人,年龄8~68岁,平均45.8岁。其中急性重型肝炎11例,亚急性重型肝炎45例,慢性重型肝炎60例,均有病毒学指标,临床或病理确诊为重型肝炎。诊断标准依据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 (AFP)含量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96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AFP含量检测。结果 AFP异常率高达 86.3 %。急性重型肝炎AFP阳性率明显低于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 ,P均 <0 .0 1。 96例中存活 69例 ,AFP值为 2 5 3± 83 .2 4μg/L ,死亡 2 7例 ,AFP值为 3 8± 2 1.3 6μg/L ,两者AFP值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t=19.85 ,P <0 .0 0 1。结论 重型肝炎部分患者AFP值升高 ,以亚急性、慢性增高最常见 ,是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陈皋 《西部医学》2008,20(5):1060-1062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重肝)患者甲胎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重肝患者77例分为两组,分别对患者在疾病早期、缓解期和恶化期甲胎蛋白(AFP)水平进行检测,同时检测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结果早期好转组(45例)与恶化组(32例)间:AF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FP与PTA、TBIL、ALT相关性均不明确。整个病程中AFP变化与病情缓解程度一致,病情越轻,AFP越高,与文献中的PTA、TBIL、ALT变化趋势相同,AFP与PTA、TBIL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重肝甲胎蛋白变化对早期诊断可能无帮助,但可用于重肝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血清甲胎蛋白(AFP)在肝细胞性肝癌发生时明显升高,阳性率可高达70%-90%,因此作为其常用的诊断指标。我们在治疗重型肝炎时发现,AFP的阳性率亦较高,可达64.7%,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型肝炎血清甲胎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证实促肝细胞生长素对重型肝炎肝细胞再生的促进作用,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作为考核肝细胞再生指标的价值,作者对25例重型肝炎,在综合措施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观察AFP含量的变化,统计分析病死率,ALT及BiT复常时间,并与未采用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的25例重型肝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7天,14天,21天AFP含量对比,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期对比,P均<0.01。治疗组病死率、ALT和BiT复常时间对比,P分别<0.05、<0.01、<0.01。结论认为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型肝炎确有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AFP作为考核重型肝炎肝细胞再生客观指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甲胎蛋白 (AFP)是临床上用来检测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指标 ,但非癌性肝病患者AFP也可一过性增高 ,重型肝炎患者AFP增高 ,说明肝再生良好。为观察AFP对重型肝炎疗效及预后的判定 ,我们对我院 1 998年 1月—2 0 0 1年 1 2月收治的重型肝炎患者 1 5例 ,治疗前后均检测AFP ,现对有关临床资料及化验结果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患者 ,其中男 1 2例 ,女3例 ,年龄 3 2岁~ 78岁 ,平均 49.5岁。肝炎病毒标志分型 :1 3例乙型肝炎病毒 ,1例为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 ,1例为乙、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其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在重症肝炎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6例重症肝炎患者及60例正常体检者进行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对照分析。结果重症肝炎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Fbg)的含量也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症肝炎患者凝血四项检测能早期发现患者的凝血机制障碍,早期干预对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合并感染类型、临床表现特点和预后。方法 分析72例重型肝炎患者合并感染的情况。结果 72例重型肝炎中感染发生率62.5%,发生感染者病死率75.56%,未发生感染者病死率29.6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发生多部位感染者的病死率为72.5%。其中克雷伯肺炎杆菌病死率为69.89%,占首位,其次大肠杆菌为58.12%、金葡菌为55.56%、表葡菌59.90%。血浆清蛋白(g/L)〉30、25—30、〈25者病死率分别为54.88%、85.23%、88.78%。血清总胆红索(μmol/L)171.1—342.2者病死率为61.88%,〉342.2者病死率为80.12%。结论 重型肝炎患者感染后的预后差,预后好坏与肝病本身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探讨血浆置换(PE)治疗后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48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的重肝患者,在内科基础治疗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患者在PE治疗前后血清中HBV-DNA载量的变化及各项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48例患者经PE治疗,血清HBV∈DNA载量明显下降,治疗有效组比治疗无效组降低更明显,对肝功能和临床症状的改善也更明显。结论PE治疗可有效去除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从而减轻由其诱发的机体免疫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改良凝集法和单向免疫扩散法对30例重肝患者及100名正常人和30例慢活肝患者检测了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同时还测定了肝功能、C_3和Ig,其中21例重肝还测定了内毒素。血浆Fn正常水平为284.31±45.56μg/ml((?)±SD)和1∶30.64(几何均数)。重肝患者血浆Fn水平明显降低,与SB、PT、C_3和IgM显著相关,与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关系密切。动态观察血浆Fn水平有助于判断重肝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采用Born法对35例重肝病人进行了血小板聚集率(PAR)的动态观察,设急黄肝、慢活肝病人和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表明,重肝病人PAR显著降低,降低程度依次为晚、中、早期,PAR与血清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元活动度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提示其PAR降低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一定平行关系,故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有一定价值;交叉试验的结果提示重肝的PAR降低系血小板本身缺陷所致。文中对有关重肝体内外血小板状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蛋白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蛋白吸附再循环系统(protein a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PARS)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2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PARS组与对照组,观察PARS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生化指标变化以及对病死率的影响。结果:PARS治疗后患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肌酐、血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分值分别为379·4±40.4μmol/L、2·5±0.2、107.4±23.5μmol/L、88·6±21.9mmol/L、30.8±3.8,明显低于治疗前的509.7±64.6μmol/L、3.5±0.3、150·7±35.6μmol/L、114·4±33.6mmol/L、37·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RS组患者病死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ARS通过改善肝脏、肾脏功能而降低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80例经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转归,评价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作用。方法:8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等量冰冻血浆进行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氨、凝血酶原时间、血常规的变化情况。结果:与血浆置换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总胆红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降低(P<0.01),凝血酶原时间缩短(P<0.01),胆碱酯酶升高(P<0.01)。8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总死亡率为41.25%。结论: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疗法,对慢性重型肝炎有肯定和可靠的辅助支持与治疗作用。人工肝治疗进行得越早,疗效越好。掌握好治疗时机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伍林柏 《世界感染杂志》2010,10(4):209-211,214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07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应用甘草酸制剂、门冬氨酸钾镁、还原型谷胱甘肽、促肝细胞生长素、白蛋白、血浆等);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10~20u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4wk。结果治疗组对重型肝炎的有效率为70.76%,对照组有效率为35.7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组疗程结束后TBIL、r-GT下降和PTA升高的幅度等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前列地尔临床应用安全性高,及早给药对慢性重型肝炎有较好疗效,尤其在降低血清胆红素和改善凝血酶原活动度方面,可作为内科综合疗法的主要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用综合疗法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78例,存活率达39.74%,其中亚急性重肝为48.39%,慢性重肝为34.0%,较国外报道存活率10~30%及我科过去的资料存活率27.9%,略有提高。通过本文分析,要提高重肝的存活率,除抓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加强基础洽疗和积极防治并发症外,进一步寻找新的有效药物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对30例重肝病人血液宏观和微观流变学及甲皱襞微循环流态进行了观察,并设正常人、急黄肝和慢活肝病人为对照组。重肝病人的主要变化为:全血还原粘度和血浆粘度明显增高;血液粘度值离散度随病情加重而增大;增高和降低血液粘度的因素同时存在,即免疫球蛋白增高、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血沉增速,同时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元减少、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甲皱襞微循环流态和流速改变与病情和血液粘度增高程度有一定平行关系。文中对上述变化的原因和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