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以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arotid arter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S)评估锁骨下动脉(subclavian artery,Sub A)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发生率,并分析引起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收集一般资料、生化指标、支架植入资料、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分析其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中CDUS评估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率约为31.4%(11/35)。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支架长度在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率约为31.4%。ISR与吸烟、糖尿病、支架长度、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关,可以作为ISR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分析2002-06/2007-04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行覆膜支架置入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2例。主动脉夹层裂口2个以上者10例,第2裂口位于腹主动脉段者8例,2例于胸主动脉中下段。采用国产覆膜支架(北京裕恒佳科技有限公司)血管内置入治疗。所有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12例患者支架全部成功置入,共置入12枚支架,其中带锁骨下动脉分支型支架2枚,支架长度80~100 mm,直径32~38 mm(平均34.8 mm)。1例出现内漏重复扩张后内漏消失,其余患者未出现与夹层及手术有关的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后无支架腐蚀、降解、扭曲等;术后血凝分析、血小板数量与术前比较差异不大,未出现溶血反应。结果提示应用国产覆膜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DeBaKeyⅢ型胸主动脉夹层瘤,创伤小,安全有效、成功率高,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与评价单支架植入术与重叠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VBDA病人临床资料,共28个夹层动脉瘤.其中破裂动脉瘤3个,未破裂动脉瘤25个;椎动脉夹层动脉瘤25个,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3个.采用单支架技术治疗夹层动脉瘤(单支架组)13个,重叠支架技术治疗(重叠支架组)15个.结果 术后6个月随访DSA显示:单支架组夹层动脉瘤完全闭塞2个,部分闭塞5个,无变化6个;重叠支架组夹层动脉瘤完全闭塞7个,部分闭塞8个.两组动脉瘤闭塞率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00).单支架组发生支架内狭窄1例;重叠支架组发生支架移位2例,短暂性脑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所有病人临床随访8~75个月,均在随访结束时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其中mRS评分0分20例,1分4例.结论 单纯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且重叠支架技术有助于更好地闭塞夹层动脉瘤,得到更满意的影像学结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神经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新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少、见效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1],因此越来越收到广大患者的欢迎.但部分病人术后易出现低血压、心率慢、栓塞、过度灌注综合征等并发症.本文收集我科2009-04-2013-02 收治的23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资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应用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颈动脉狭窄,探讨并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2010-10我院62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12例行CEA,50例行CAS,其中应用脑保护装置(EPD)24例。结果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11例成功再通,1例近全闭塞者再通失败,术后18d内死亡1例,轻微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2例,轻微出血性脑卒中1例。支架植入术50例中2例出现轻度脑卒中,颈动脉窦反应14例,高灌注综合征2例,延迟性脑出血1例,半球梗死死亡1例。应用脑保护装置24例,未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CEA和CAS皆为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在应用EPD下,CAS必将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更加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植入(PTAS)治疗的疗效和近期安全性。方法 12例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均经DSA证实,狭窄率≥70%,在远端脑保护装置保护下,植入血管内支架,计算残余狭窄率。结果 12例症状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后脑供血不足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血管狭窄程度由原来的(86.3±11.1)%下降至(6.05±3.65)%,本组6例术中出现心率下降,2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2例出现术后血压升高,3例出现穿刺部位皮下血肿伴瘀斑,适当处理,最后症状均完全缓解;无栓塞事件发生。6例病人随访6个月后复查颈动脉彩超、DSA,其中1例提示颈动脉狭窄在50%左右。结论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治疗症状性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成功率较高,近期效果稳定,并发症风险可控,可明显减少近期卒中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告1例颅内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并发颅内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探讨支架植入术后脑出血并发症的处理。方法行基底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并发右侧额叶脑出血,后行手术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术后行“中性”治疗(不止血、不抗凝及不抗血小板聚集)。结果患者恢复良好,GCS15分,四肢肌张力正常,5个月后行颅骨修补术。随访至今,无脑卒中发生。结论支架植入术后发生脑出血并发症应积极抢救,“中性”治疗手段是可取的,但仍需临床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运用心理康复方案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术(STENT)中年患者的抗焦虑康复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介入治疗中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干预组进行心理康复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通过SAS评分比较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焦虑程度。结果:干预组在术前及术后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置入术(STENT)病人的焦虑程度,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 CAS)后残留预测模型构建。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10月于本院接受CAS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8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残留狭窄情况分为残留狭窄组(狭窄率≥30%)和非残留狭窄组(狭窄率<30%);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随机森林算法分别构建影响CAS后残留狭窄形成的2个预测模型,比较2个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术后残留狭窄发生51例(28.18%)归为残留狭窄组,其余130例归为非残留狭窄组。2组术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占比、术前狭窄处血管内径、支架类型、斑块形态、斑块钙化情况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狭窄处血管内径(OR=0.012,95%CI=0.001~0.114)为CAS后残留狭窄的保护因素,高血压病(OR=1.057,95%CI=1.035~1.079)、闭环支架(OR=2.773,95%CI=1.067~7.2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s)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患者52例(均为颈动脉自膨式支架,共52枚支架),平均随访1.3 y,以支架植入段内径狭窄≥50%为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7例)和对照组(45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动脉造影结果的差异,分析其与颈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颈内动脉ISRs组患者吸烟、糖尿病、高血压、术后残余狭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残余狭窄与置入支架术后再狭窄正相关(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术后残余狭窄可能是ISRs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与颈动脉支架内狭窄相关,故手术中尽量减少支架后残余狭窄及术后控制血压、血糖水平及戒烟对防止术后再狭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血管内支架技术治疗破裂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7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采用支架技术治疗的9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行单纯支架植入术,6例行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术. 结果 9例患者均在首次治疗中成功植入支架或行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术,椎动脉均保留通畅,无动脉瘤破裂、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获4~39个月临床随访,随访过程中无再出血表现.6例患者获3~18个月造影随访,其中2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者随访发现动脉瘤再通或增大,再次行血管内孤立术及椎动脉近端闭塞术;2例行单纯支架植入术者随访造影示动脉瘤闭塞;另1例不全闭塞. 结论 血管内支架技术能保存患侧椎动脉畅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应严密随访,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的情绪障碍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PTCA)治疗前后患者的情绪障碍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在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并用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在心理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测查。结果 心理干预前患者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 ,心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结论 心理干预是减轻PTCA治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的有效方法 ,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接受血管内支架植入术(ESI)的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术后对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APT)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38例头颈部血管支架术后1年以上的患者,采用改良Morisky量表评估患者对APT的依从性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以得分>7.50分定义为服药依从性好,≤7.50分为服药依从性差; 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结果 138例行头颈部血管支架植入术的患者中术后76例(55.07%)APT依从性良好,62例(44.93%)APT依从性差。服药依从性差主要与初中文化程度、无医疗保险、吸烟、不了解抗血小板聚集药需要的时间等相关。结论 行ESI的ICVD患者的APT依从性亟待提高。对文化程度偏低、无医疗保险、吸烟的患者,应加强教育,反复告知需要APT的时间及服药的重要性,以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分叉处狭窄支架置入术(CAS)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CAS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提供参考。方法分析行颈内动脉分叉处狭窄支架置入术的17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按原始治疗部位复发狭窄程度>50%为再狭窄,将病例分成再狭窄组(13例)和无再狭窄组(161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血压、高脂血症、血糖、是否吸烟、术后抗聚抗凝药物应用依从性与再狭窄的关系;t检验分析年龄、术前狭窄程度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吸烟、术后抗聚抗凝药物应用依从性差、术前狭窄率高、多个危险因素是CAS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是CAS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是颈内动脉狭窄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颈动脉狭窄在 6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0.5%,在8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10%,而椎动脉狭窄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常见病因,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患者年卒中发生率分别为7.6%和7.8%[1].对有症状的颈内动脉狭窄或椎基底动脉狭窄使用支架植入治疗,创伤小、疗效好,对于无症状的颈、椎动脉狭窄使用支架植入术治疗,能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近年来支架植入术在国内、外得到迅速发展,逐渐成为新兴的研究和应用热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经血栓弹力图检测的血小板活性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2月就诊于我院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100例。利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花生四烯酸(AA)途径诱导血小板抑制率。根据血小板抑制率高低情况由低至高排列4组,记录各组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患者12个月内终点事件总发生率为33%。血小板抑制率为53.85%是预测终点事件的最佳临界点。血小板抑制率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发生终点事件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经血栓弹力图检测阿司匹林的血小板抑制率为53.85%是预测终点事件的最佳临界点。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心血管覆膜支架的材料学特征及其置入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 方法:应用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由第一作者以“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生物材料;临床研究;并发症”等为检索词,检索1998/2010时限内与覆膜支架置入治疗主动脉夹层相关的文献。排除重复研究或较陈旧文献。 结果: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8 篇相关文献。覆膜支架是金属或合金血管内支架与人工(天然)的膜性结构相结合的产物,常用覆膜有涤纶和生物膜2类。涤纶取材方便,价格低廉,但缺乏弹性,不能扩张,有一定的致血栓源性;生物膜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能促进内皮生长,是目前最有发展潜力的一种膜。从临床应用效果来看,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的近期效果良好。 结论:覆膜支架血管内置入近期内可有效治疗StanfordB型/ 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疗法,但远期疗效尚需长期、严密的随访研究证实。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生物材料;临床研究;并发症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34.03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方法2012年1月至12月我科共收治颅内动脉瘤584例,血管内治疗244例(253枚动脉瘤),其中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37例(144枚动脉瘤),采用BALT的LEO支架27枚、Codman的Enterprise支架103枚、EV3的Sditaire支架19枚、LVIS支架1枚。结果13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9.5%(13/137)。包括术中动脉瘤破裂5例,其中3例死亡,支架诱发血栓栓塞2例(均为LEO支架),支架移位4例,血管痉挛2例,经积极处理后,10例患者预后均良好。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因而需要手术者具有良好的手术技能和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需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以减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后,微创介入治疗血管疾病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被公认为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近年来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冠心病、颅内动脉瘤、症状性或非症状性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周围血管病的治疗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有多种材料类型的血管内支架(endovascular stent, EVS)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目前新型的血管支架材料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本文从血管内支架的应用范围、材料学研究、血管内再狭窄以及存在的问题这几方面出发,探讨血管内支架的临床应用和支架材料性能。  相似文献   

20.
血流导向支架(flow diverter,FD)通过增加网丝密度,干扰瘤颈部和动脉瘤内血流动力学,诱发动脉瘤内血栓形成,从而达到治疗动脉瘤的目的[1],而对正常分支内血流无明显影响[2].临床上,已有多个中心大宗病例报道使用FD治疗颅内难治性动脉瘤[3-4],动脉瘤完全闭塞率最高达95%.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2种FD为Pipeline (pipeline embolization device,PED)和Silk(silk flow diverter,SFD).FD的应用使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策略由瘤腔填塞转变为载瘤血管的重建[15].然而,这种高金属覆盖率的支架在治疗动脉瘤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并发症,包括载瘤血管及分支闭塞、脑梗死、动脉瘤破裂出血和支架内狭窄等,发生率高达38%[7].本文就近年来文献报道的应用FD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并发症(表1)及防治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