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川乌、草乌中毒原因及救治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 (AconitumcarmichaeliDebx .)的干燥母根 ;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 (AconitumkusnezoffiiRe ichb)的干燥根。二者为常用中药 ,均有剧毒 ,其主要功能为祛风除湿 ,温经止痛 ,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及坐骨神经痛等。现中医临床往往二者相须为用 ,但对二者的毒性没引起足够的重视 ,近几年中毒死亡事故屡有发生。为了避免中毒事故的再次发生 ,现将中毒原因、预防及中毒救治分述如下。1 中毒原因川乌、草乌的剧毒成分主要为乌头碱 (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 )。乌头碱动物实验…  相似文献   

2.
有毒中药是指有一定毒性及毒性成分,当应用不当时易发生中毒甚至危及生命的一类药物,因其临床疗效卓著,应用日益广泛,为了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现就其毒性成分,中毒机理及其炮制浅谈如下。1含生物碱类有毒中药1.1附子、川乌等。此类药材中含有乌头碱,毒性剧烈。服用乌头碱的中毒量为1~2mg,致死量2~4mg,4~6mg可致人速死[1]。其机理主要使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先兴奋而后抑制,麻痹血管运行中枢,呼吸中枢,以致心源性休克,使呼吸衰竭而死亡。另外乌头碱可直接作用于心肌,提高心肌的应激性,从而导致心律失常。但乌头碱的性…  相似文献   

3.
《亚太传统医药》2006,(6):32-32
<正>16种不合理使用中药会引起不良反应:1.有些中药含有有毒成分,如附子中含有乌头碱,小剂量使用具有治疗作用,剂量过大或使用不当就会引起中毒;2.有些中药不含有毒成分,但过量服用也会引起中毒,如  相似文献   

4.
乌头属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毒,以根部为最。药用其正根称乌头,支根称附子,此类药物味辛,性热,有大毒。经严格炮制后,具有祛风除湿、散寒镇痛的功效。现代医学药物分析表明,乌头类中草药的主要成分为乌头碱及其同系衍生物,为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毒性较大,以乌头碱毒性最强,一般口服乌头碱0.2mg可产生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5.
蒙药制剂中乌头碱的毒理作用及中毒解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乌头碱主含于毛莨科乌头系多年生有毒草本植物 ,乌头系植物品种甚多 ,据查我国境内约有 70余种。临床上主要药用川乌、草乌、关白附、附子及雪上一枝蒿等 ,其中蒙药制剂中主要药用草乌及其药、叶 ,如嘎日地 - 1 3、巴特日 - 7等。1 乌头碱的毒理作用草乌中主含乌头碱、中乌头碱等生物碱成份 ,水解后可产生乌头次碱和乌头原碱。乌头碱毒性最强 ,内服0 .2 mg即可中毒 ,内服 3~ 4mg即可致死。乌头碱极易从消化道吸收 ,中毒极为迅速 ,误服或过量服用后数分钟内即出现中毒症状。其毒理作用主要是刺激神经系统 ,先兴奋后抑制 ,最先感觉神经未稍…  相似文献   

6.
应用薄层层析方法检测了泰癌注射液中有毒成分乌头碱、美沙乌头碱和海帕乌头碱。实验结果表明,有毒成分在加工过程中基本已水解为毒性小的成分,仅美沙乌头碱在相同R_f值处有隐约可见的斑点。经对14批样品检测,薄层色谱图基本一致,说明泰癌注射液工艺可靠,检测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7.
乌头类中药毒性及现代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帅  李妍  李卫飞  许金凯  李飞  杜红 《中草药》2016,47(22):4095-4102
乌头类中药是一类常用有毒中药材,在我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其所含主要成分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等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同时也是其毒性成分。由于其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非常接近,临床治疗窗较窄,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和中毒事件频频发生,限制其广泛应用。研究炮制或配伍对乌头急性毒性的影响,并深入了解其毒性产生的机制,对于进一步开发乌头新型制剂、指导临床更加安全合理地使用乌头类中药及其安全性评价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近年来乌头类中药毒性成分、急性毒性及与毒性相关机制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为临床安全使用乌头类中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附子中有毒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色谱方法,比较附子单煎、附子与浙贝母合煎后有毒成分的变化趋势,从而从化学成分变化角度证明中医理论——十八反的科学内涵;方法:试验用二氯甲烷(CH2CL2)和三氯甲烷(CHCL3)分别对采用同一煎煮条件得到的单煎、合煎物进行萃取处理,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D高效液相色谱法中规定对该样品进行HPIC测定;结果:发现在相同处理条件下,附子与浙贝母合煎样品中的有毒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含量高于附子单煎样品;在此测定条件下可以有效的分离上述3种成分。且测定成分附近没有干扰峰;结论:经过与浙贝母合并煎煮后,有毒成分乌头碱、次乌头以及新乌头碱的含量显著提高,从化学成分变化的角度证明中药配伍理论——“十八反”具有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9.
四种乌头属中药材传统炮制方法及其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乌、草乌、附子、关白附四味中药,名虽不同,实均为乌头属药材,属毛莨科植物的块根。原药均有毒。其毒性成分为二萜生物碱,如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等。因其基本骨架含碳数的不同,又分为二类:一类含19碳,有剧毒,为川乌、附子、草乌的主要成分;一类含20碳,如关白附,毒性较弱,虽也含少量次乌头碱,但主要含关白附甲、乙、丙、丁、戊素5种。乌头碱等三种二萜生物碱都是双酯型的,毒性强烈,极小量即能产生麻舌感,难溶于水,但较易水解。水解时,逐步脱去脂肪酸(醋酸)根、芳香酸(苯甲酸)根形成乌头次碱、乌头原碱。前者毒性极小,后者基  相似文献   

10.
中药炮制是祖国医药学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实验研究明确地揭示了中药炮制可使毒性成分降低或减少这一原理 ,下面就对其做一简述。1 对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如附子、乌头所具有的有效成分为乌头碱 ,但引起中毒或死亡的成分也是乌头碱 ,尤其是对酯型乌头碱毒性最强 ,但这一成分的性质不稳定 ,遇水或遇热易水解或分解 ,转化为毒性较低的乌头次碱和乌头原碱 ,所以临床将乌头、附子经炮制和长时间的煎煮后使乌头碱水解为乌头原碱 ,毒性大大降低 ,但强心镇痛抗风湿局麻作用基本保持不变 ,取得了显著成效。2 对含挥发油药物的影响如苍术…  相似文献   

11.
<正>3 生物碱类中药及炮制解毒3.1 乌头碱类中药及炮制解毒 乌头碱类的中药有:川乌、草乌、附子、天雄、雪上一枝蒿等,这类成分毒性剧烈。如服用乌头碱的中毒量为1~2mg,致死量为2~4mg,4~6mg可致人速死;服生乌头根4g可致人死,也有服1g即死者。生用极易中毒,制成酒剂或服用后饮酒,虽可增效,但极易引起中毒。此类中药所含生物碱以乌头碱的毒性最强,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使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先兴奋而后抑制,甚则麻痹血管运行中枢、呼吸中枢以致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而死亡等。另外乌头碱可直接作用于心肌,提高心肌的应激性,从而可导致心律失常。乌头碱易被吸收,中毒量与致死量非常接  相似文献   

12.
中药炮制是一项传统的制药技术 ,历代医家均极为重视。特别是对于毒性中药的炮制人们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方法。1 净选去毒此类方法主要是对于一些动物或昆虫类中药 ,如斑蝥、虻虫、青娘虫、红娘虫、蕲蛇等 ,通过除去有毒的头尾或足翅 ,以达到除去有毒成分的目的。2 水漂去毒即将有毒中药在较多量的水中浸泡 ,不断翻动 ,多换水 ,以漂去所含的某些毒物 ,适用于所含的毒性成分易溶于水或较易溶于水的药物。如川乌、草乌、半夏、南星、附子等。乌头及附子类药物的毒性成分均为乌头碱 ,乌头碱本身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 ,但其水解的产物乌头次碱…  相似文献   

13.
朱因科 《内蒙古中医药》2007,26(12):10-10,19
乌头属毛莨科,主根为乌头,支根为附子。同科野生的有草乌、雪上一枝蒿、落叶金钱、搜山虎、钱棒锤、黄花乌头等。乌头全身有毒,以根毒性最大,草乌毒性大余川乌,一般中毒量为:川乌3-90克、草乌3-4.5克,乌头类植物的主要有毒成分为二萜类生物碱,口服中毒量为0.20毫克,口服3-5毫克(下转第19页)(上接第10页)或20-50毫升乌头酊即可致死,乌头碱可经破损皮肤和胃肠道迅速吸收。中毒原因最常见的是乌头碱类药物泡酒饮用或民间医生自制含乌头碱类药物的制剂。1乌头碱中毒的主要症状体乌头碱类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及…  相似文献   

14.
乌头、附子有毒,用之得当,是很有效的。其有毒成分是乌头碱,而有效成分也是乌头碱。据日本矢数道明博士研究,发现乌头、附子含有六种乌头碱,其一至四种是有毒成分,第五与第六种是有效成分。前四种在高温下可以破坏,后两种则不能破坏。后来高桥真太郎又通过大量实践,创制了“无毒附子”,经厚生省批准,作为普通药推广使用。主要作用为强心、  相似文献   

15.
黄育文 《新中医》2014,46(3):231-232
<正>草乌、川乌属于乌头碱类植物,是含多种生物碱的有毒中药。乌头碱能通过消化道或破损皮肤吸收,主要经肾脏及唾液排出,因吸收快,故中毒极为迅速,可于数分钟内出现中毒症状[1]。临床上常有因对乌头碱类中药的炮制及煎煮方法不当而引起中毒者。笔者在急诊临床工作中曾经成功抢救川乌、草乌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1例,现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张某,女,50岁,因腰腿痛于5月18日早上9时到本院门诊就诊,医生开具了3剂中药,其中包含有毒中药成分(生川乌、生草乌)。在诊疗过程  相似文献   

16.
民族药铁棒锤炮制减毒原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铁棒锤不同炮制方法的炮制减毒原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急性毒性试验比较铁棒锤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和毒性的变化。结果:生品中的主要毒性成分为乌头碱、去氧乌头碱和3-乙酰乌头碱,炮制品中这3种生物碱的含量降低,苯甲酰乌头原碱的含量增加,新出现了polyschistine-D,beyzoyldeoxyaconine,16-epi-pyroaconitine,16-epi-pyrodeoxya-conitine等生品中所不含的生物碱,从结构上分析,这些新增的成分由乌头碱等毒性成分转化而来。结论:铁棒锤的炮制减毒原理与乌头碱等有毒成分通过酯键水解和高温热解的方式转化成毒性小的成分有关,不同炮制方法均能够达到减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乌头碱中毒致全血细胞减少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头碱类植物有毒成分为乌头碱.乌头碱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症状,且乌头碱可直接作用于心肌而引起心律失常.现将笔者在临床发现1例乌头碱中毒致全血细胞减少病例报告下.  相似文献   

18.
张嘉岷  陈耀祖 《中草药》1996,27(A09):48-49
从拟缺刻乌头Aconitum sinonapelloides W.T.Wang根中首次分得6个二萜生物碱,鉴定为crassicaulineA(I)、展花乌头碱(chasmanine,Ⅱ)、foresaconitine(Ⅲ),滇乌碱(yunaconitine,Ⅳ)、沙柯乌头碱(sachaconitine,V)、塔拉替胺(talatisamine,Ⅵ),均属C19类型二萜生物碱。  相似文献   

19.
时英菊  石晓华  陈会娟 《河北中医》2011,33(11):1731-1731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辛、甘,大热,有剧毒,临床使用时多采用炮制、配伍等方法以达到减毒之目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乌头碱为其毒物成分,内服0.2mg即可中毒。2011—03—25,我们收治1例急性生附子中毒患者,通过采用中西医结合解毒及对症治疗,科学、细致的护理,使患者转危为安,得以尽快康复。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性大热,味辛甘,有毒。生附子极毒,其化学成分中含乌头碱0.01%,中乌头碱0.006%,次乌头碱0.048%。乌头碱有毒,有抑制呼吸、引起心律失常等毒性作用,但去甲猪毛菜碱、去甲乌药碱为水溶性强心有效成分,棍掌碱有明显升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