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背景:一氧化碳中毒后的脑损伤与白细胞在微血管上的黏附性及其与黏附分子发生的生化反应直接相关.目的:观察一氧化碳中毒后,高压氧治疗对大鼠外周血血小板CD61及多形核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表达的影响.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2-01/03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128只,雌雄不拘.用抽签法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8只,一氧化碳中毒组、高压对照组及高压氧治疗组各40只.其中后3组又分别分为一氧化碳中毒后、高气压处理后及高压氧处理后第1天(当日立即),第5,10,15,20天5个时相组,每组8只.方法:将一氧化碳中毒组、高压对照组和高压氧治疗组大鼠分别暴露于体积分数为2.995&;#215;10-3一氧化碳下60 min,高压对照组给予0.2 MPa高压空气处理,高压氧治疗组给予给予0.2 MPa高压氧治疗1 h,1次/d.血标本采集分别在一氧化碳中毒后第1,5,10,15,20天早晨进行.麻醉大鼠后用心内注射的方式采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一氧化碳中毒大鼠在不同时间段外周血血小板CD61及多形核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CD61及CD11b/CD18表达均以平均荧光强度为单位定量测定.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外周血血小板CD61相对表达量(荧光指数)的变化.②各组大鼠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相对表达量(荧光指数)的变化.结果:12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各组大鼠外周血血小板CD61相对表达量(荧光指数)的变化:一氧化碳中毒组大鼠在一氧化碳中毒后第1,5,10天外周血血小板CD61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2.625~4.428,P<0.05~0.01);高气压组大鼠在高气压治疗后第1,5,10天的血小板CD6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2.586~2.704,P<0.05);高压氧组大鼠仅在高压氧处理后第1天血小板CD61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t=2.947,P<0.05).②各组大鼠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相对表达量(荧光指数)的变化:一氧化碳中毒组大鼠外周血CD11b/CD18相对表达量在一氧化碳中毒后第1,5,10,15和20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665~4.452,P<0.05~0.01).高气压组大鼠在高气压治疗后第1,5,10和15天的外周血CD11b/CD18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124~4.627,P<0.05~0.01).高压氧组大鼠在高压氧处理后第1,5,10天的外周血CD11b/CD18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549~4.223,P<0.01).结论:一氧化碳中毒后大鼠外周血血小板CD61及多形核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增高并持续一段时间,高压氧能有效下凋血小板及细胞黏附分子的水平,可以进一步解释一氧化碳中毒后高压氧治疗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一氧化碳中毒后的脑损伤与白细胞在微血管上的黏附性及其与黏附分子发生的生化反应直接相关。 目的:观察一氧化碳中毒后,高压氧治疗对大鼠外周血血小板CD_(61)及多形核白细胞黏附分子CD_(11b)/CD_(18)表达的影响。 设计:观察对比实验。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实验室。 材料:实验于2002-01/03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128只,雌雄不拘。用抽签法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8只,一氧化碳中毒组、高压对照组及高压氧治疗组各40只。其中后3组又分别分为一氧化碳中毒后、高气压处理后及高压氧处理后第1天(当日立即),第5,10,15,20天5个时相组,每组8只。 方法:将一氧化碳中毒组、高压对照组和高压氧治疗组大鼠分别暴露于体积分数为2.995×10~(-3)一氧化碳下60min,高压对照组给予0.2MPa高压空气处理,高压氧治疗组给予给予0.2MPa高压氧治疗1h,1次/d。血标本采集分别在一氧化碳中毒后第1,5,10,15,20天早晨进行。麻醉大鼠后用心内注射的方式采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一氧化碳中毒大鼠在不同时间段外周血血小板CD61及多形核白细胞黏附分子CD_(11b)/CD_(18)的表达。CD_(61)及CD_(11b)/CD_(18)表达均以平均荧光强度为单位定量测定。 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外周血血小板CD_(61)相对表达量(荧光指数)的变化。②各组大鼠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黏附分子CD_(11b)/CD_(18)相对表达量(荧光指数)的变化。 结果:12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各组大鼠外周血血小板CD_(61)相对表达量(荧光指数)的变化:一氧化碳中毒组大鼠在一氧化碳中毒后第1,5,10天外周血血小板CD_(61)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2.625~4.428,P<0.05~0.01);高气压组大鼠在高气压治疗后第1,5,10天的血小板CD_(61)。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t=2.586~2.704,P<0.05);高压氧组大鼠仅在高压氧处理后第1天血小板CD_(61)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t=2.947,P<0.05)。②各组大鼠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黏附分子CD_(11b)/CD_(18)相对表达量(荧光指数)的变化:一氧化碳中毒组大鼠外周血CD_(11b)/CD_(18)相对表达量在一氧化碳中毒后第1,5.10,15和20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665~4.452,P<0.05~0.01)。高气压组大鼠在高气压治疗后第1,5.10和15天的外周血CD_(11b)/CD_(18)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124~4.627,P<0.05~0.01)。高压氧组大鼠在高压氧处理后第1,5,10天的外周血CD_(11b)/CD_(18)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549~4.223,P<0.01)。 结论:一氧化碳中毒后大鼠外周血血小板CD_(61)及多形核白细胞黏附分子CD_(11b)/CD_(18)的表达增高并持续一段时间,高压氧能有效下调血小板及细胞黏附分子的水平,可以进一步解释一氧化碳中毒后高压氧治疗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一氧化碳中毒(COP)后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外周血内皮细胞计数、血小板体积变化、血小板CD61表达、多形核白细胞粘附分子(CD11b/CD18)表达、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细胞百分比及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方法 Wistar大鼠共16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及一氧化碳中毒组各8只,制作COP动物模型,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外周血内皮细胞计数、血小板体积变化、血小板CD61表达、多形核白细胞粘附分子(CD11b/CD18)表达的动态变化,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细胞百分比及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抑制剂(PAI)。结果 COP后NOS水平降低,血小板活性增高,纤溶系统变化不明显。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增加,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凋亡细胞数增加。结论 COP后血小板活必增高,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增强,导致脑微小动物血栓形成趋势并引起白细胞浸润造成脑组织损伤,是COP迟发性脑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功能即表达黏附分子CD11b、CD18、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舣检测30例普通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前后、18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表达黏附分子CD11b、CD18、MPO的变化,并与25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①普通组和重症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普通组MPO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重症肺炎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症组MPO明显低于普通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普通组常规治疗10d后CD11b、CD18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10d后普通组MPO表达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殆疗后各组数据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仍未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处于活化状态,表达黏附分子CD11b、CD18增多;中性粒细胞杀菌功能增强,表现为MPO表达增多;重症肺部感染可抑制MPO表达,从而影响中性粒细胞的杀菌功能,对患者预后不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外周血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的关系及丹参注射液对CD11b表达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血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我院81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COPD组,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参治疗组)和21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的表达及其相应的肺功能(FEV1)。结果:(1)COPD组患者CD11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二者肺功能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2)常规治疗组和丹参治疗组治疗后CD11b差异有显著性(P<0.05),二者治疗后肺功能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3)COPD组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与肺功能呈显著负相关(治疗前r=-0.536,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r=-0.634,P<0.01;丹参治疗组治疗后r=-0.738,P<0.01)。结论:CD11b参与了COPD的发病,丹参明显阻抑外周血CD11b的表达,这可能是此类中药具有抗炎活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袁文胜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1):3751-3752
目的:研究外周血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的关系及丹参注射液对CD11b表达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血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我院81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COPD组.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丹参治疗组)和21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的表达及其相应的肺功能(FEV1)。结果:(1)COPD组患者CD11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二者肺功能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2)常规治疗组和丹参治疗组治疗后CD11b差异有显著性(P〈0.05),二者治疗后肺功能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3)COPD组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与肺功能呈显著负相关(治疗前r=-0.536,P〈0.01:常规治疗组治疗后r=-0.634,P〈0.01;丹参治疗组治疗后r=-0.738.P〈0.01)。结论:CD11b参与了COPD的发病。丹参明显阻抑外周血CD11b的表达.这可能是此类中药具有抗炎活性的机制之一。[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7.
黄芪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黏附分子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关系及黄芪注射液在抗白细胞黏附方面的作用.方法:5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28例),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COPD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中性粒细胞(PMN)黏附分子CD11b/CD18表达及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结果: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CD11b/CD18表达(86.1±9.8和76.6±8.2)和ICAM-1[(219.21±15.23)μg/L和(188.94±13.27)μ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3.3±7.6和(132.37±16.59)μg/L,P均<0.01].治疗后黄芪注射液治疗组CD11b/CD18表达(73.8士8.9)和ICAM-1含量[(178.32±10.46)μg/L]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分别为79.5±8.6和(196.67士11.63)μg/L,P均<0.05].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血清ICAM-1和CD11b/CD18表达均与PaO2、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预测值、FEV1/用力肺活量(FVC)呈负相关,与PaCO2呈正相关.结论:ICAM-1增高和CD11b/CD18表达增加参与了COPD的发生与发展,黄芪注射液具有抗白细胞黏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观察骨髓移植后小鼠骨髓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 (PECAM 1/CD31)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川芎嗪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 ,进一步探讨川芎嗪促进骨髓造血微环境修复、改善造血重建的作用机制。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单纯BMT对照组和川芎嗪治疗组 (骨髓移植 川芎嗪 ) ,接受 7.5Gy60 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 ,照射后进行同基因小鼠骨髓移植 ,并分别胃饲等量生理盐水与川芎嗪注射液 ,2次 /天。骨髓移植后第 7,14 ,2 1天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表面CD31分子表达水平 ,计数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及骨髓有核细胞数 ,并做骨髓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 :骨髓移植后第 7,14 ,2 1天川芎嗪治疗组的CD31表达水平 ,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以及骨髓细胞增生程度均高于骨髓移植对照组 (P <0 .0 1或P<0 .0 5 )。结论 :川芎嗪可以明显促进骨髓移植后骨髓有核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31的表达水平 ,这可能是其促进造血重建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的分析,探讨丹参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丹参酮注射液2 m l,对照组给予注射用水,两组分别溶于生理盐水250 m 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7 d。两组于治疗前后取外周血分离多形核白细胞(PM N),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 11a、CD 18、CD 18/CD 11a(LFA 1)免疫阳性细胞数;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外周血PM N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丹参酮能明显降低外周血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 11a、CD 18、LFA 1免疫阳性细胞数;PM N超微结构显示,与治疗组比较,对照组胞浆电子密度降低,内质网扩大,部分线粒体嵴断裂,核周间隙增高,核浆比例增大均更加明显。结论:丹参酮抑制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 11a、CD 18、LFA 1的表达,阻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在脑梗死治疗中具有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CO中毒(CMP)后小鼠体内血小板CD61的变化规律,探讨血栓形成在CO中毒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将抗血栓形成治疗引入治疗CO中毒提供依据。方法:体重18—22g的雄性小鼠,通过单次腹腔注射99.9%CO气体法染毒,分别在相应时间点测定血浆COHb浓度,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毒后不同时间小鼠血小板CD61表达情况。结果:CMP组的血小板CD61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持续至第30天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CO中毒后小鼠体内血小板CD61的表达量明显升高,提示血栓形成可能是CO中毒致脑损伤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背景高压氧是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首选方法.但是,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机制,尤其是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机制,目前还不清楚.目的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病理改变,研究高压氧治疗对一氧化碳中毒大鼠海马区神经元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的急诊科、一所市级医院的检验科和一所军医大学的高压氧治疗中心.材料实验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高压氧治疗中心实验室进行,选择60只雄性SD大鼠.干预60只大鼠随机分成3个组(正常对照组、一氧化碳中毒组、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治疗组),每组20只,各组大鼠分别暴露在空气或一氧化碳气体(体积分数为3.2×10-3)中60 min,对一氧化碳中毒高压氧治疗组大鼠行高压氧治疗.制备大鼠海马区脑组织病理切片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和Bcl-2染色,观察一氧化碳中毒后第1,,5和7天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损伤和Bcl-2蛋白表达变化的特点.主要观察指标病理形态学改变和Bcl-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一氧化碳中毒组大鼠海马可见大量变性坏死神经元,高压氧治疗组海马区神经元变性坏死减少,cl-2蛋白表达增多,尤以染毒后3和5 d明显(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以促进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海马区神经元Bcl-2蛋白表达,具有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性CO中毒后大鼠脑内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CD4^+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从系统细胞免疫反应角度探讨迟发性脑病(DNS)与免疫反应的关系。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毒后1、3、7d组和高压氧(HBO)治疗7d组,每组6只。采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染毒后各时间点大鼠脑内病理形态学变化,及VCAM-1表达、CD4^+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对照组无VCAM-1表达、无CD4^+T淋巴细胞浸润;各染毒组大鼠脑内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变性坏死的神经元均有VCAM-1不同程度的表达。染毒后1d组为表达高峰(P〈0.01),3d组VCAM-1的表达数量有所减少。此时,局部大脑皮层开始有CD4^+T淋巴细胞浸润;至染毒后7d,在部分变性坏死的神经元上仍有VCAM-1的持续表达,而CD4^+T淋巴细胞浸润达高峰(P〈0.01)。染毒后立即进行HBO治疗7d,其VCAM-1、CD4^+T淋巴细胞均显著减少,与染毒后7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细胞免疫反应可能参与了DN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Carbon monoxide (CO) poisoning can cause tissue injury. Neutrophil granulocyt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contribute to the injury, which may be ameliorated by hyperbaric oxygen (HBO2) treatment. We sought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ute CO poisoning and blood neutrophil count, plasma cytokine, and cortisol responses, as well as the mechanism behind the observed beneficiary effects of HBO2 treatment. METHODS: Eight patients (age 26-82 years) with severe acute CO poisoning were enrolled, concomitant with eight healthy controls (age 27-42 years), in a prospective,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three HBO2 treatments (2.8 atmospheres absolute, 100 minutes) within the first 24 hours. The controls were given identical simultaneous HBO2 treatments. Venous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before and after each treatment. Results: At the start of the HBO2 treatment, patients displayed significantly higher blood neutrophil counts (p < .0001) and plasma cortisol levels (p = .020) than controls, but the two groups had similar values for interleukin-8,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 neutrophil H2O2 generation, and CD16 and CD18 surface expression. During the observation time, neutrophil H2O2 accumulation declined in patients and in controls (p = .031), whereas the up-regulation of CD18 expression increased (p = .002) in both groups. Moreover, G-CSF levels becam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than in controls (p = .015). G-CSF levels also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neutrophil counts. Conclusion: CO poisoning was associated with discrete changes of blood neutrophil counts, cortisol, and G-CSF plasma concentrations. HBO2 treatment modulated neutrophil generation of H2O2 and surface expression of CD18. These changes may be part of the cascade of events leading to the sequelae of CO poisoning and their attenuation by HBO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DEACMP)中的作用。方法 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DEACMP组,空气组(AC组)及空白对照组(BC组)。采用腹腔注射CO法复制DEACMP大鼠模型,选取中毒后第1、3、7、14、21、28天为6个时相点,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TUNEL法检测大鼠海马区锥体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海马区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DEACMP组大鼠与AC组及BC组比较,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第4象限运动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指数于中毒后第3天开始升高,第7天时达到高峰,各时间点凋亡指数明显高于AC组及BC组。HIF-1α在DEACMP组大鼠海马区的表达于中毒后第1天时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第28天仍有表达,而且各时间点表达均高于AC组及BC组(P0.05)。结论 HIF-1α可通过诱导海马区神经元凋亡而参与DEACMP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富硒治疗对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性脑病模型大鼠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BC组)、急性CO中毒组(CO组)、低硒治疗组(L-Se组)、中硒治疗组(M-Se组)、高硒治疗组(H-Se组)各12只。腹腔注射CO制备急性CO中毒模型。造模前30 d及造模后每天分别给予各组纯水或不同剂量富硒药物灌胃治疗。造模后第7天、第14天分别取脑及外周脏器,HE染色观察组织变化;对脑皮质行小白蛋白(PV)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ting检测皮质PV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硒对急性CO中毒大鼠模型的肝脏、肾脏无明显的毒性损伤。H-Se组在造模后第7天、第14天的皮质PV阳性细胞数均高于CO组(P<0.05);L-Se组、M-Se组在造模后第7天、第14天的皮质PV阳性细胞数与CO组无明显差异(P>0.05);H-Se组的PV阳性细胞数与BC组无明显差异(P>0.05)。H-Se组在造模后第7天、第14天的PV表达量高于CO组(P<0.05),Caspase-3蛋白表达低于CO组(P<0.05),与BC组无明显差异(P>0.05);L-Se组、M-Se组在造模后第7天、第14天的PV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与CO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剂量的硒治疗可明显上调PV,减少Caspase-3的活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白细胞(WBC)及多形核嗜中性白细胞(PMN)和继发性脑损害的影响。方法将伤后24h内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0例,根据基本情况平衡的原则,分为HBO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80例。分别于伤后1d、7d、14d、21d测定外周血WBC和PMN;并复查头颅CT,计算脑出血量及脑水肿体积;同时进行GCS评分;统计两组患者出现脑梗死的例数;伤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GOS预后评分。测定4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WBC参数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1)伤后1d,两组患者WBC和PMN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7d、14d,HBO治疗组WBC和PMN较对照组低(P<0.05或0.01);HBO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伤后14d、21d时WBC和PMN恢复正常;(2)伤后7d、14d和21dHBO治疗组的脑出血量和水肿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或0.01);(3)伤后7d、14d和21dHBO治疗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HBO治疗组出现外伤性脑梗死的例数较对照组少(P<0.05);伤后6个月,HBO治疗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BO治疗能够减轻重型颅脑损伤的继发性损害和改善患者预后,它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HBO能尽快、较好地恢复外周血WBC和PMN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8只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5组:注射生理盐水高压氧处理组(A组,n=7)、全程高压氧处理模型组(B组,n=18)、未经高压氧处理模型组(C组,n=7)、造模后高压氧处理组(D组,n=18)、造模前高压氧处理组(E组,n=18)。在实验第1天至第7天给予A组、B组和E组大鼠高压氧治疗;而在实验第8天时,分别向B组、C组、D组及E组大鼠单侧脑黑质内定位注射6-羟基多巴胺以制作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给予A组等量生理盐水定位注射。从实验第8天至结束,分别给予A组、B组及D组大鼠高压氧处理;并于造模后第9天,16天及21天每组各处死6只大鼠,取其纹状体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选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黑质区域内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量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B、D、E组大鼠病变侧纹状体内SOD及GSH—Px活性显著增高,MDA含量及GFAP表达明显降低,6-羟基多巴胺毁损黑质区残存的TH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加。结论高压氧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机体抗自由基损伤功能、减弱胶质细胞效应发挥,从而有效保护脑黑质区多巴胺(DA)能神经元功能。  相似文献   

18.
背景:急性CO中毒大鼠可能发生迟发性健忘症,与人急性CO中毒导致的迟发性神经综合征相似,所以实验拟通过对急性CO中毒大鼠的研究来探讨迟发性神经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目的:观察急性CO中毒大鼠脑内迟发性神经元损伤和记忆功能的改变,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急诊科;西安高新医院检验中心;解放军北京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高压氧治疗中心。材料:实验于2005-07/1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航空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进行。取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染毒组各25只。方法:将染毒组清醒大鼠放入自制染毒罐中,然后向罐内注入体积分数为0.999的CO气体。大鼠在罐内静式吸入CO与空气的混合气体,CO平均体积分数为3.451×10-3,60min后出罐。对照组不干预。主要观察指标:①记忆能力:染毒前和暴露后1,3,5,7d进行大鼠跳台实验,以跳台潜伏期为评价记忆保持巩固能力的指标,跳台潜伏期越短,记忆能力越差。②脑组织病理改变:暴露后1,3,5,7d跳台实验后,两组各处死6只大鼠,取脑,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以观察脑内病理损伤程度和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③应用SPSS 10.0软件分析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与组大鼠跳台潜伏期间的关系。结果:48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跳台潜伏期:CO暴露后1,3d,两组相比没有差别,但在CO暴露后第5和7天,染毒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0.01)。②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CO暴露后1d,染毒组与正常对照相比没有明显改变,但是在CO暴露后3,5和7d即明显减少,CO暴露后7d,可以观察到15%的锥体细胞发生死亡。③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减少与染毒组大鼠跳台潜伏期缩短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r=0.270,P<0.01)。具体的主要数据,研究的主要发现(给出统计学显著性检验值)结论:主要结论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急性CO中毒导致迟发性神经元损伤,迟发性神经元损伤引起迟发性健忘症。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临床上有3%~30%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出现以痴呆、精神症状和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神经系统症状。目前,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目的:探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损伤的病理损伤机制,及高压氧对迟发性脑损伤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航空卫生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4-03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航空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进行。取清洁级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80只,单纯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35只,高压氧组35只,后2组又分为染毒后6h、1,3,5,7,14,21d7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方法:①模型组:将大鼠放入染毒罐中熏吸入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60min,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保持在2500×10-6,制备急性CO中毒动物模型。②高压氧组:同模型组造模,染毒后3h开始行高压氧治疗,压力0.2MPa,氧的体积分数保持在0.90以上熏整个过程共115min,染毒后前3d2次/d,之后1次/d,每周休息1d。③正常对照组不干预。主要观察指标:①采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大鼠染毒后各时间点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的特点。②通过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等方法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观察急性各组大鼠脑神经元凋亡的发生情况。结果:造模后大鼠死亡率约为10%。①模型组大鼠脑内发生广泛的病理损伤,脑皮质、海马、纹状体和小脑等部位神经元出现变性坏死,其中大脑皮质、海马等部位损伤较重。苏木精-伊红、TUNEL染色和电镜观察表明大鼠海马神经元发生凋亡,凋亡神经元从染毒后第3天开始显著增加,第7天达到高峰穴P<0.01雪,以后逐渐减少。②高压氧组:与模型组相比,脑内神经元变性坏死明显减轻,各时间点大鼠海马区损伤均轻于模型组;凋亡神经元数目减少,尤以中毒后5和7d明显(P<0.01)。高压氧促进模型大鼠海马区Bcl-2蛋白表达熏尤以CO暴露后3,5d明显(P<0.01)。结论: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出现广泛的迟发性神经元损伤,表现为迟发的神经元坏死和凋亡。②高压氧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变性坏死神经元熏促进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熏从而抑制神经元坏死和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