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赵仁峰  蓝智 《广西医学》2006,28(12):1947-1948
女性盆腔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来源于腹膜后间隙和大血管的非器质性肿瘤[1].临床上较为少见,因其部位较深,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组织学类型繁多,病人就诊时肿瘤常较大,常常被误诊为子宫或卵巢肿瘤.现将我院1995~2005年收治经病理证实的30例女性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腹膜后间隙(retroperitoneal space)是腹后壁的壁腹膜和腹横筋膜之间区域的总称。腹膜后间隙向上延续为肝脏,向下延续为盆腔的腹膜外间隙。Meyers以肾筋膜为中心,将腹膜后间隙分为肾旁前间隙、肾周间隙、肾旁后间隙。近年来,由于感染扩散、外科引流和肿瘤研究等领域的进展,CT和MRI的广泛应用,腹膜后间隙解剖日渐为人们所重视。近年研究主要集中在肾筋膜的附着及腹膜后间隙的横向和纵向通连关系上。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容泰 《广西医学》2001,23(1):55-55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系指除胰腺、肾脏、肾上腺等脏器以外 ,起源于腹膜后间隙组织 ,如脂肪、肌肉、纤维、血管、神经、淋巴以及胚胎残留组织等的肿瘤。少见 ,多为恶性 ,肉瘤多见 ,腹膜后腔容量大 ,肿瘤隐匿 ,多数患者因肿瘤增大 ,压迫邻近器官产生疼痛而就诊 ,临床体征为腹部扪及包块。1 正常解剖  腹膜后间隙范围 :上界为横膈 ,下界为盆腔 ,前界为壁层腹腔 ,后界为横筋膜。Meyeys将后腹膜分为三个间隙 :前肾旁间隙 :内有胰腺、升降结肠、1 2指肠腹膜外部分 ;双肾周间隙 :内有双肾及双肾上腺 ;后肾旁间隙 :无器官 ,内有脂肪、血管、淋巴结…  相似文献   

4.
腹膜肿瘤多继发于腹腔或盆腔其他脏器、来自腹膜本身的原发性腹膜肿瘤称为腹膜间皮瘤,临床比较少见,国外报导不过100例,国内迄今仅有6例报导。腹膜间皮瘤自腹膜的被复上皮即间皮细胞发生,常沿腹膜表面和间皮层下的组织间隙呈葡  相似文献   

5.
腹膜后肿瘤发病率低,仅占全身肿瘤的0.07%~0.2%,大多数肿瘤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文献报道约有1/3的腹膜后肿瘤患者未接受规范的手术和治疗[1].卵巢肿瘤位于盆腔深部,早期不易扪及,尤其是位于盆腔腹膜后的肿瘤更容易与卵巢肿瘤相混淆.所以将腹膜后肿瘤误诊为卵巢肿瘤并非偶发事件,结合5例患者因初诊为卵巢肿瘤收入院后最终确诊为腹膜后肿瘤的病例的诊治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盆腔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比较少见,此肿瘤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结构相似,但卵巢无损害。曾有专家认为是腹膜间皮来源,故又称为浆液性乳头状间皮瘤。现今学者认为是Muller's来源(苗勒氏管起源),与卵巢浆液性肿瘤同源。这种肿物可发源于卵巢,很少发源于卵巢外,最常见位于骨盆或直肠阴道间隔的腹膜间隙体或腹膜后腔间隙体。在腹膜反折以下子宫直肠间近  相似文献   

7.
医学问答     
<正> 问腹膜后出血或血肿是由何种原因引起?如何诊断和治疗?答腹膜后出血或血肿最常见的原因是骨盆骨折,约占所有病例2/3左右,其他是腰椎骨折、肾脏胰腺创伤、腹主动脉瘤破裂、肾肿瘤破裂、输尿管损伤、腹膜后髂总动脉分枝及盆腔静脉丛破裂等。腹膜后间隙组织疏松,能容纳约4000毫升液体,出血后容易在腹膜后间隙形成巨大血肿,可使伤员陷入明显低血容量状态。腹膜后血肿并无固定的典型症状,常同时合并他处伤而掩盖其症状。如血肿增大时,腹痛、背痛和腹胀是常见的症状。腹部压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腰部压痛和出血性瘀斑也是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半腹膜外子宫切除术21例。此术式适用于子宫肌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滋养细胞肿瘤等,要求子宫不超过新生儿头大、盆腔内无严重粘连者。手术关键在于从腹膜外正确分离腹膜与膀胱,从此间隙寻找宫颈前膀胱反折腹膜,适时适量充盈膀胱及排空膀胱,关闭腹膜囊后的子宫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腹膜后肿瘤有原发性与转移性两类.腹膜后间隙是腹部脏器淋巴回流的重要通道,故转移性肿瘤不少见.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系指原发于腹膜后间隙的非器官性肿瘤,约占全身所有肿瘤的0.07%~0.20%,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5%.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肿瘤,并不包括原在腹膜后间隙的各器官的肿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以恶性居多,约占70%.目的 浅谈腹膜后肿瘤的诊疗心得.方法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 根据年龄、肿瘤生长速度、体征及特殊检查,可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然后需手术探查和活组织检查方能确诊.外科手术是腹膜后肿瘤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腹膜后肿瘤来自不同的组织 ,种类繁多 ,其发生部位广泛无特异性。同一类肿瘤在不同病人差异很大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所以腹膜后肿瘤不易早期发现 ,就诊时肿瘤常已侵入大血管。腹膜后肿瘤的治疗和其它肿瘤一样 ,应采取综合治疗 ,但就大多数腹膜后肿瘤而言 ,手术切除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而肿瘤的完整切除是减少术后复发、提高长期生存率的关键。肿瘤侵及腹膜后大血管是手术彻底切除的主要障碍。手术能否根治性切除 ,取决于对被侵及血管的处理。本文就腹膜后肿瘤累及大血管的外科处理做一综述。1 概 念腹膜后肿瘤主要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脂肪…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肿瘤,腹膜后肿瘤主要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肌肉、筋膜、血管、神经、淋巴组织等,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以恶性居多,约占70%。良性肿瘤以畸胎瘤、神经鞘瘤、纤维瘤多见。本文介绍了1例腹膜后巨大良性肿瘤患者,完整切除后,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oumor,PRT)是指原发于膈平面至骨盆入口处,来源于腹膜后间隙内潜在腔隙的各种组织(如腹膜后结缔组织的筋膜、纤维、脂肪,神经、血管、淋巴管、肌肉及胚胎残留组织)的非器官性肿瘤,不包括腹膜后间隙内各固有器官(如胰腺、肾脏、肾上腺和大血管等)的肿瘤,也不包括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性肿瘤。由于其生长范围广泛,部位深在,周围脏器繁多,组织学来源复杂,早期临床上缺乏特异症状和体征,故定位定性诊断较困难。虽然肿瘤较为少见,但由于肿瘤多为恶性,且以肉瘤多见,并且需与腹膜后继发性肿瘤、腹膜后器官的肿瘤以及腹腔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通过盆腔腹膜外淋巴间隙进行肿瘤生物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 4 1例 ,随机分为 IL- 2组 (n=10 )、IL- 2 +5 - Fu组 (n=11)、5 - Fu组 (n=10 )及对照组 (n=10 ) ;通过经盆腔腹膜外淋巴间隙留置管 ,分别予以 IL- 2、IL- 2 +5 - Fu、5 - Fu治疗后 ,手术中摘取肿瘤组织 ,分离浸润淋巴细胞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T细胞表面标记、CD2 5活化标记变化及 NK细胞数量。结果 治疗后各治疗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CD3+、CD4 +、CD8+ 、CD2 5 + 、NK细胞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值均 <0 .0 5 ) ;IL - 2 +5 - Fu组 CD3+ 、CD4 + 、CD8+ 、CD2 5 + T细胞含量及 NK细胞数量明显高于 5 - Fu组 ,IL - 2组 CD2 5 + T细胞含量及 NK细胞数量明显高于 5 - Fu组 (P<0 .0 5 )。结论 经盆腔腹膜外淋巴间隙进行生物治疗能有效激活机体 T细胞反应 ,促进 T细胞增殖、活化和浸润 ,增强患者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有效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腹膜后间隙压迫腹主动脉暂时性阻断抢救骨盆骨折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术中腹膜后间隙压迫腹主动脉末端,暂时性阻断控制盆腔大出血抢救的12例严重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抢救成功,1例死亡.休克均得到纠正,无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及其他重要血管损伤及损害,无盆腔器官损伤及损害,无腹主动脉阻断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腹膜后间隙临时压迫阻断腹主动脉能快速有效的控制骨盆骨折大出血,纠正休克,便于快速找到损伤血管给予直接处理,同时又能固定骨盆骨折,是为抢救骨盆骨折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蔡兆鹏  陈铿  胡旭民  王鹏  黄霖 《广东医学》2016,(20):3026-3028
目的 探讨改良Stoppa入路在坐骨大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改良Stoppa入路对6例累及坐骨大孔的骨盆肿瘤的患者进行手术,作耻骨联合上缘2 cm处横形切口,向两侧拉开腹直肌或切断患侧腹直肌以显露耻骨联合和耻骨上支.结扎切断腹壁下动脉和闭孔动脉之间的吻合支.切开髂耻筋膜,将下腹壁肌、髂外血管、股神经和髂腰肌拉向前外侧,沿腹膜外间隙将盆腔脏器拉向内侧.先沿髂外血管逆行向上分离并结扎髂内动脉.在骶髂关节前方辨认分离腰骶干并行骨膜下剥离保护,沿神经行程分离骶神经根.经改良Stoppa入路可以有效显露真骨盆,前至闭孔,内侧接近骶骨中线,外侧可达坐骨大孔,后侧达骶骨前方,上缘达L5/S1椎间隙水平.肿瘤完整切除并仔细止血,腹膜外放置引流管后逐层缝合切口.结果 本组6例坐骨大孔肿瘤均完整切除.改良Stoppa入路切口长度8~12(9.2±1.6)cm,手术时间90 ~ 150(112±23) min,出血250 ~ 650 (320±160) mL,术中对盆腔腹膜后肿瘤显露良好,无神经血管损伤、盆腔脏器损伤、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全部病例获得6~30个月随访,截至末次随访时均无局部复发.结论 改良Stoppa手术入路兼具切口较小、手术视野清晰、易于操作、并发症少的特点,是在累及坐骨大孔的盆腔腹膜后手术中的合适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1例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11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2.7岁:特发性8例,继发性3例。多层螺旋CT平扫及经多平面重建,病变表现为腹膜后间隙或盆腔间隙的低密度、不均匀密度或等密度弥漫性浸润病变6例,不规则肿块样病变5例,增强检查显示为病变呈不同程度强化。6例伴有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积水。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能很好显示腹膜后纤维化病变的各种表现,腹膜后间隙出现弥漫浸润性或不规则肿块样病变,并合并肾孟及输尿管扩张积水时应考虑到本病诊断。  相似文献   

18.
〔21〕盆腔腹膜外化学疗法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系转移的初步研究曹泽毅,尤宗兵,周世英等。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1995;30(3)∶148通过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对经盆腔腹外间隙穿刺插管进行化疗的可行性及其对妇科亚性肿瘤淋巴系转移的疗效进行探...  相似文献   

19.
盆腔后腹膜肉瘤因缺少主觉症状,常发展至相当大的肿块临床上才被发现,致切除率不高.肿瘤丰富的血供,致手术时大量失血是肿瘤不能切除的主要原因.自1986年以来,我们采用阻断腹主动脉的方法,连续5例巨大盆腔后腹膜肉瘤均作全切除,其中2例由于肿瘤局部侵犯,作了输尿管膀胱吻合术.腹主动脉阻断时间53~145分钟,2次阻断2例. 术中和术后无严重并发症,2例病人分别于术后8月和1.5年死于复发,其余3例皆存活,迄今无肿瘤复发,病理学的恶性程度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盆腔淋巴清扫术后开放腹膜以及延长盆腔引流时间对淋巴囊肿形成的影响。方法:2008年4月—2010年2月,我院共行妇科肿瘤手术患者454例,分为研究组(240例)和对照组(214例),两组病人均按常规行广泛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除术。清扫淋巴结的过程中仔细结扎脂肪淋巴组织断端。两组患者均在术毕时阴道置T型胶管引流,研究组术中不缝合后腹膜,且术后7日拔出引流管,对照组术后48小时或48小时后引流量少于60mL时拔出引流管,均在术后第8日行B超检查来判断淋巴囊肿形成的情况。结果:对照组214例中淋巴囊肿阳性者46例(21.5%),研究组240例中术后形成盆腔淋巴囊肿者4例(1.7%)。结论:盆腔淋巴结清除术中开放后腹膜以及术后延长拔管时间,简化了手术操作,且明显减少了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