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报告154例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分析。其中无冠心病史组22例,均有2项以上冠心病高危因素,SMI发作平均每例3.72次;132例冠心病患者中,心肌梗塞组36例,心绞痛组96例,SMI发作次 有症状发作次数的7.1倍和7.7倍。  相似文献   

2.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动态心电图(DCG)监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情况,结果34例无冠心病史、无症状,但具有冠心病高危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冠心病家族史)二项以上者存在SMI。176例冠心病者中,心肌梗塞组SMI发作次数为心绞痛发作次数的6.8倍,心绞痛组为8.8倍。SMI发作时心率与24小时平均心率无明显差别(P〉0.05)。发作时间以5 ̄13时为多。对40例采用钙拮抗剂及硝酸甘油制剂治疗,结果无冠心病  相似文献   

3.
许宏兵  徐国军 《河北医学》2000,6(12):1118-1119
动态心电图(DCG)不仅可监测心绞痛发作时的ST段的变化,亦可监测无症状心肌缺血(SMI)ST段的变化.临床上,SMI为冠心病(CHD)患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本文对59例CHD患者进行DCG监测,以进一步认识SMI的发作规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变化特点;方法:本文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267例不同年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生次数及发作时生活状态、缺血持续时间以及有无伴随症状、心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次数明显增多,心主经无明显增快,持续时间较对照组延长;结论:与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长期缺血引致心肌变性,窦房结功能不全以及心肌供氧与氧需平衡失调,感觉神经末梢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冠心病(CHD)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CHD患者进行DCG监测,男4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9岁(38~85岁).结果:检出有缺血性ST-T改变者52例,其检出率为86.7%.检出缺血性ST-T改变186阵次,其中140阵次为SMI,占缺血性ST-T改变的75.3%;46阵次为有症状发作,占缺血性ST-T改变的24.7%.140阵次SMI中102阵次(72.9%)发生于上午6时~12时,仅38阵次(27.1%)发生于夜间0时至次日晨6时.检出各种心律失常44例.结论: DCG监测CHD患者SMI检出率高,SMI与CHD预后密切相关,应重视SMI的检出、治疗与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采用动态心电监测系统对患者进行检测并分析数据。结果:ST段缺血性改变共363次,其中SMI309阵次(85.1%),有症状54阵次(14.9%)。时间集中于6:00~20:00,其中6:00~12:00发作147次(51.6%),12:00~17:00发作100次(32.4%),17:00~20:00发作62次(20%)。结论:动态心电图能连续监测心脏电生理情况,对心肌缺血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老年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  沈虹  林建关 《浙江医学》2001,23(3):172-173
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的治疗 ,在控制心绞痛的同时 ,应消除无症状心肌缺血 (SMI)以改善预后。为了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SMI的发生规律及其机制 ,笔者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有心肌缺血 (MIS)改变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 ,并与100例老年前期冠心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报道如下。1.对象老年组来自两院1994年1月~1999年12月住院和门诊冠心病患者 ,其中男性69例 ,女性31例 ,年龄60~84岁 ,平均(65.74±9.33)岁。慢性稳定型心绞痛86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同期100例老年前期(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方法:对医院住院治疗的心血管患者中行Holter监测证实有SMI的12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冠心病患者中共检出缺血性sT段改变529阵次,其中428阵次(81%)属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而有症状发作101阵次(19%)。SMI发作时间大多集中在06∶00~10∶00(60%);16∶00~17∶00(30%);其他时间(10%)。结论:SMI有明确的节律性及活动诱发因素,与心率正相关;Holter作为无创性检查是评价SMI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9.
陶淑娥 《当代医学》2010,16(13):50-51
动态心电图(DCG)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将我院2006~2008年间检查的143例心肌缺血病例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我科从1997年8月至1999年2月经HOlter监测到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共60例。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部患者均系门诊就诊者,既往无“冠心病”、“心绞痛”史;均无明显胸闷,心前区疼痛等症状。其中原发高血压Ⅰ期10例,Ⅱ期25例,Ⅱ型糖尿病12例;高脂血症13例。男性50例,女性10例;≥60岁16例,50—59岁36例,40—49岁8例,嗜烟者53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38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以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有关资料,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方法:使用美国DELMAR263型动态心电仪,每位患者均连续监测24小时,记录采取为CM1、CM3、CM5,监测前均作常规心电图对照;结果:383例患者中共检出2536阵次缺血发作,其中69%(1749阵次)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型ST段下降,31%(787阵次)为有症状缺血发作,ST段下降幅度为1.0mm-3.5mm;结论:从防治方面考虑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应该和有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同样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asymptomaticmyocardialischemiaSMI)的临床特征。方法应用 2 4h动态心电图 (Holter)对 340例老年患者进行监测。结果 发现有缺血性ST段改变者 1 91例 ,占 5 6.2 %。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1 2 0例 ,占 62 .8%。老年前期组 1 0 0例 ,SMI检出率为 48.0 %。老年组检出率明显高于老年前期组 (P <0 .0 5 )。心律失常检出率老年组明显高于老年前期组 (P <0 .0 1 ) ,提示SMI患者容易合并心律失常。 2 4h内ST段改变程度轻、频率低、持续时间短的患者SMI检出率高。结论 SMI的检出率与 2 4h内ST段改变的程度、频率、持续总时间、有无心绞痛史及心肌梗塞史等有密切关系。对决定治疗、及时发现心肌缺血状态 ,减少心律失常和防止猝死、心肌梗塞等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动态心电图(DCG)监测规律.方法 应用12导联DCG对183例临床确诊CHD患者进行24 h监测并分析其缺血性ST段的发作阵次及规律.结果 总共检出缺血性ST-T改变806阵次,其中613阵次(76.1%)为SMI.613阵次SMI中,477阵次(77.8%)发生于6:00-22:00,396阵次(64.6%)与体力活动、情绪紧张有关.结论 DCG对SMI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可判明心肌缺血的诱发因素,对SMI病情的判断及早期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心肌供血不足,而病人又无症状,称为无痛性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近几年,SMI引起临床上的高度重视,采用动态心电图(DCG)是最简便易行、阳性率最高、明确诊治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AECG)检测冠心病(CAD)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以探讨其患者的发生率、发病规律、病情和预后关系,并由此评价AECG诊断SMI及指导临床治疗的应用意义。方法采用12导联AECG记录系统对224例CAD患者连续监测48h,回放分析观察ST段移位值、心肌缺血阈等指标。结果224例CAD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204例(83.48%),共检出1387次心肌缺血发作,而其中1178次为SMI(84.93%);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发作以6:00~12:00时最为频繁,而0:00~6:00时出现最少;夜间缺血ST段下移持续时间延长,Ⅳ值增高;心率越快,诱发的心肌缺血越严重,ST段下移越明显。结论AECG是较理想的诊断SMI的非创伤性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无症状心肌缺血(隐性心肌缺血SMI)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因其发生率高,发作隐匿且与心脏骤停密切相关而受到临床重视。因此,及时诊断SMI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Holter诊断SMI已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分析观察了204例无症状ST段下移的病人动态心电图的表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 1995~1999年5月在本科Holtar室检测的病人共1121例,Holter示ST异常者298人,有症状者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冠心病无症状性缺血的心电图表现。方法 对 70例冠心病患者用动态心电图进行 2 4h监测。 62例 ( 88 6% )有心肌缺血发作 ,总计发作 2 0 2阵次 ,其中 150阵次 ( 74 3% )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 ,陈旧性心梗组与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组比较。结果 两组发生率无显著性 (P值 >0 5) ,无症状与有症状心肌缺血的ST段压低程度及持续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P值 >0 5)。结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有昼夜规律 ,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陈旧性心梗组比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组明显增高 (P <0 0 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DCG监测103例冠心病患者。结果:缺血性ST段改变793阵,SMI 556阵(70.11%),有症状者237阵(29.89%),SMI发作高峰在6:00~12:00。结论:DCG是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有效检查方法,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中老年人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作用。方法采用12导动态心电图记录系统,对健康中老年人体检者共1860例连续监测24h,并详细记录其检测时间内活动情况。结果86例有SMI的发生;SMI发作的次数,ST下移最大、最长时间均以上午6~12点为多;ST段下移越严重,下移时间越长,合并心律失常越多。ST段下移多发生于休息及日常轻度活动时。结论SMI与心绞痛发作有同等的预后意义,可以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应加强其监测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