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脑损伤无论在战时或平时,其发生率及死亡率均很高,是目前创伤医学中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拟对脑外伤研究近况作一概述。一、基础研究脑外伤后造成的脑组织原发性损伤,其本身不作为治疗对象,但对外伤后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的防治,在治疗上具有重要意义。1.脑水肿:脑水肿是继发性脑损害的最重要的病理现象之一,是神经学中研究的热点,解决了脑水肿,其他一些病理问题也便得到相应的解决。外伤后脑水肿,早期以血管原性脑水肿为主。今高清晴对大鼠脑冻伤后制成血管原性脑水肿模型,利用组织化学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2.
造血细胞因子治疗缺血性心脏病——G-CSF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CSF是一种仅通过皮下注射,动员骨髓中的血管内皮祖细胞进入末梢血的造血细胞因子。在动物实验中,其通过介导血管新生减轻缺血,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由于这种治疗简单易行,已经在临床应用,并已针对重度冠状动脉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研究其有效性。但是,目前效果还不稳定。今后,期待通过基础实验明确其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高效和安全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3.
浦声波 《日本医学介绍》1989,10(10):470-471
结节性红斑样皮疹是白塞氏病的主要症状之一。许多研究者证明,此种皮疹的初期组织学所见是,在小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随着皮疹部非特异性炎症的发展,被浸润的小血管出现各种增殖性或退行性的种种变化。增殖性变化的血管,常见内皮细胞的增殖及肿大,有时可引起管腔狭窄和闭塞。而关于内皮细胞增殖及肿大现象,并不只特异性地出现于白塞氏病,也可出现在慢性炎症或细胞免疫的反应部位。但是,这已是普遍见到的现象。它出现在有白塞氏病体征患者的诸多器官及组织,与本病的发病机理有密切联系,但其机制尚不清楚。作者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白塞氏病红斑皮疹部位管腔闭塞的小血管时发现,在增殖的细胞中出现奇特的变性内皮细胞,因此,拟对这种变性内皮细胞出现的意义和白塞氏病血管病变之间的联系加以报道。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把施行肾血管重建术的15例和施行PTA的9例肾血管性高血压病人作了比较:其中PTA组,治疗后初期显效(术后不给降压药,血压稳定在160/99mmHg以下)6例(65%);有效(给药后血压稳定在160/90mmHg以下)2例;恶化1例。血管重建组:采用自体静脉架桥术9例,人工血管架桥术1例;肾动脉狭窄切除端端吻合术3例;自体肾移植2例。术后显效9例(60%),有效4例,无效2例。两组对照结果,认为:①PTA方法简便,对机体侵袭小,不但可以插入肾动脉主干,亦可插入第一分枝以下的肾动脉狭窄部位进行扩张。外科血管重建术对肾  相似文献   

5.
日本神户大学医学部副教授冈田昌义领导的研究小组宣布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微细血管激光吻合装置。该装置内装一低功率二氧化碳激光器。在手术时,先用2、3根缝线将断离血管固定,然后以激光照射。这时,血管中一种被称为骨胶原的蛋白质发生变化,并转化成明胶,其功效如同粘接剂一样使断离血管连接起来。使用该装置,事先无需做特殊药物处理,每缝合1毫米长度仅耗时6~12秒,这比一个熟练医生用线缝合要快5~6倍。该研究小组曾使用该装置对直径2毫米的狗血管进行缝合试验,随后又对缝合部位加压(为普通人血压的2倍以上),而未见有出血现象。此外,用激光缝合的血管能承受950~1,100克的拉力,其强度与用线缝合相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对血管瘤、血管畸形病例的动脉性病变部位试用经导管动脉堵塞术 ( 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 E) ,也正在证实其治疗的有效性。然而在静脉性病变时 ,经导管动脉堵塞术未必是有效的疗法 ,在日本的现状是或进行外科手术 ,或放任不管。作者们自 1994年以来对这样静脉性病变 (血管瘤、血管畸形 )试用经皮硬化疗法 ,一直在研讨其有用性。一、治疗对象以静脉性血管病变 ,特别是病变内血流缓慢者 ,或者是通过驱血或用手压迫周围可以预防穿刺注入药物向体循环早期流出的病变为治疗对象。另外 ,对动脉性病变进行经导管动脉堵…  相似文献   

7.
所谓激光血管成型术,是利用激光的光能解除动脉闭塞或狄窄的方法。对应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寄予很大希望。激光由于聚光性能良好,光纤维很细,从而具有诱导较强光能的特征。冠状动脉激光血管成型术就是利用这种特征,通过导管法等将激光光纤维导入冠状动脉的闭塞或狭窄部位,通过激光照射,使病变部位破坏消散而再通。这种方法因为经非手术疗法施行,所以不仅能治疗冠状动脉架桥手术适应证以外的病例,而且由于其既可缩短入院时间,又能大幅度降低治疗费用,在国外也十分令人注目。冠状动脉激光血管成型术,Lee(1981)、Choy(1982)等通过新鲜尸体实验证实了其可能性。以后,研究者急速增加,也见到了临床病例报告。到目前为止,使用的激光为直径200~400μm 的激光纤维,并需要透过生理盐水,所以主要使用氩或YAG 激光。使  相似文献   

8.
日本北里大学矫形外科菅谷良等使用特殊的人造血管,进行皮肤移植的研究,现在虽处于动物试验阶段,但由于它能预防血栓形成,成活率高,预计2~3年后,将广泛应用于临床。皮肤移植一般都用带蒂皮瓣、岛状皮瓣等各种手术方法,但都有缺点。①这些移植方法易发生合并症,尤其是血栓,可引起组织血循不良及坏死;②手术花费时间长,行显微外科手术,要求细小血管必须吻合;③手术复杂,受到设备条件的限制。因此,菅谷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4年前起就探讨能否应用人造血管。为了防止血栓,实验用人造血管壁内掺以肝素,可在较长时间内以一定速度,持续少量地释放。实验方法是用人造血管将切取下来皮肤的动静脉与植皮部位的动静脉吻合起来。约2周后,移植部位血管再生,此时即使取出人造血管,皮肤也肯定存活。菅谷等认为:应用人造血管的皮肤移植,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和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下一步将探讨什么样病例的皮肤移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部藤原元始教授自数年前开始在日本近海采集珊瑚、海草及海星等,并研究其有效的药用物质。他们把在冲绳县石垣岛附近采集的一种软珊瑚经油溶解后,将所分离出的物质注入狗的动脉时,血管发生很强的扩张。经进一步研究发现,扩张部位集中于心脏的冠状动静脉及脑血管。改变这种物质浓度观察其效果,发现在每毫升林格氏液中加入十亿分之一克该物质时,可出现效果,每毫升中加入一亿分之一克即可出现明显效果。此外,其特征还有当具有使脑血管收缩作用的生理物质,5—羟色胺,发  相似文献   

10.
动脉供血不足急性或慢性动脉闭塞的四肢缺血体征,在肢端表现得最明显。其缺血程度与范围决定于动脉闭塞的部位和侧支循环的建立程度。急性闭塞发病后经过几个月,逐渐形成侧支循环,转为慢性闭塞。四肢的缺血症状有两种,即肌组织运动时供血不足所致的间歇性跛行,和皮肤软组织平时供血不足所致的坏死性病变,一般说来,下肢比上肢缺血症状严重。康复并不是内科或外科治疗的一种后续疗法,而应和治疗同时进行。末梢血管障碍在很大程度上靠患者自己管理的如何而影响其病程经过。对它的治疗目的,不在于恢复血管病变的形态,而是使之恢复功能,所以自早期开始进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约50%的心力衰竭是由缺血性心脏病引起。血管新生疗法作为难治性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种新疗法而受到关注。血管新生疗法中,有给予血管生长因子等方法,但其在双盲临床试验中的有效性尚未得到充分证实。另外,根据近年的研究,已经明确骨髓细胞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体液因子(VEGF、bFGF、PDGF等),并已知骨髓细胞中的未成熟干细胞会向血管内皮细胞等分化。而且,已经证明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模型进行骨髓细胞移植治疗后,可以增加血流,改善心功能。到目前为止,基于自体骨髓细胞移植的血管新生疗法正在世界各地进行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但是,由于各个实验规模较小,且为短期观察,为确定该种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仍需要大规模双盲临床试验来证实。期待今后自体骨髓移植的血管新生疗法有望成为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顺铂肾毒性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严颖  徐兆发 《日本医学介绍》2003,24(8):379-380,381
顺铂 (cis-diaminodichloroplatin ,CDDP)是以 2价的铂为中心 ,同 2个氯原子和 2个氨基结合而成的重金属化合物 ,是一种广谱抗癌药 ,它对卵巢癌、肺癌、膀胱癌、乳腺癌等有极好的治疗作用。但顺铂易引起肾毒性、胃肠道反应、耳毒性以及外周神经病变等多种不良反应。由于顺铂进入机体后 ,主要经肾脏排泄 ,所以其肾毒性最为明显 ,并且顺铂的抗癌作用和肾毒性均与剂量正相关 ,因此保留其抗癌作用 ,降低肾毒性 ,是多年来许多学者不断研究的热点和急需解决的课题。一、顺铂所致肾损伤的发生机理及组织学变化1 .发生机理 Daley yates等的实验…  相似文献   

13.
筑波大学基础医学系的研究所,发现在机体内有一种具有强烈血管收缩作用的物质,其收缩作用比已知的物质高100倍。并将该物质进行了分离、提纯以及物质结构的分析。该物质是由血管内壁细胞分泌产生的,对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发作有着密切关系。如进一步研究,便可用于制做最新型的降压剂。1985年美国研究机构发现,在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上清液中,似乎有一种使血管收缩的因子存在。注意这方面研究的该大学基础医学系的真峙知生教授等,制定了血管收缩因子的分离计划。首先,将猪培养内皮细胞的上清液注入血管时,发现血管收缩。接着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膈疝的治疗效果,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差。由于诊断方法的进步,于生后24小时内发现而接受手术的病例日益增多,因该病患儿多有严重的肺发育不良,故病死率较高,于出生前被诊断为该病者,死亡率达80%。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患侧及健侧肺发育不良,其病理特征是有肺动脉高压、左右短路、低氧血症的恶性循环,因将此解释为逆返胎儿循环现象,而命名为胎儿循环综合征(PFC),一直提倡采用降低肺血管压力的药物,并将此药物疗法作为治疗膈疝的基本治疗方法。这种药物疗法主要应用妥拉苏林,按照长屋分类法,对轻症的Ⅰ组和Ⅱ组有效,对重症(Ⅲ组)无效。因而认识到其治疗效果是有限的。最近,提倡采用如下新的治疗方法。一、引进择期手术的指导思想。过去将一经发现尽早手术作为原则,认为膈疝一旦修复,可使机体的砰吸循环系统即刻好转,利于治愈。其后的研究认为,尽管手术使呼吸循环好转,但手术又使肺顺应性  相似文献   

15.
玻璃体血管新生多继发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白塞氏病等眼内病变,是引起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的眼部病变的重症合并症。血管新生本来是作为机体的创伤愈合机制之一而发生的,但在眼球,由于玻璃体内血管新生,却可有碍眼内组织的透明性。玻璃体血管新生的好发部位是视神经乳头和睫状体扁平部,特别后者尤其好发血管新生,其原因是由于在睫状体扁平部和视网膜锯齿缘的移行部存在着联络玻璃体侧和脉络膜侧的潜在通路。视网膜锯齿缘相当于胎生期眼杯的尖端部,构成葡萄膜血管和晶状体血管膜的联系路。眼杯的尖端部延伸形成睫状体上皮层及虹膜上皮层。开始,这些上皮细胞把存在于眼杯尖端的血管拉进来并延伸到角膜  相似文献   

16.
肝癌行肝动脉栓塞术(TAE)后,在肿瘤边缘残存的癌细胞常常再发,必须再次治疗。对其早期发现,用超声波断层法(US)无效,如不进行动态CT观察也不能确诊。用超声脉冲多普勒(PDUS)可检出肿瘤部位血流的再通,以此有可能进行早期诊断,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进行TAE后确认肿瘤血流断绝的肝细胞癌17例,21个肿瘤病灶。于TAE后定期用US、CT及CT造影对肿瘤病灶进行观察,在未怀疑再发时由主治医生选择时问进行血管造影(AG)和PDUS检查。各图象诊断以下列标准判定再发。US:肿瘤直径增大,进行性血管浸润;CT:碘化油周围低吸收区域扩大;AG:肿瘤血管增生。结果:AG、US、CT各检出再发病灶15个、4个、5个。用PDUS检查出的14个病灶是从肿瘤边缘部位发现的(动脉波动型3个,非动脉波动型1个,非波  相似文献   

17.
一、脑血管疾病的IVR方法介入性放射学(IVR)方法可分为血管性及非血管性两种。血管性方法包括栓塞术、血管扩张术、选择性血管溶解术;非血管性方法有CT导引定位脑血肿清除术。栓塞术采用明胶细片、聚乙烯醇颗粒等固体片;IBCA (isobutyl cianoacrilate)等液体,以下就各种血管疾病的IVR进行说明。二、使用可脱性球囊导管的脑动脉瘤栓塞术通过球囊导管施行的血管栓塞术,从1974年由Serbinenko施行以来,已在美国及欧洲普  相似文献   

18.
一、心血管疾病手术操作所致空气栓塞症手术操作伴有血管切断和吻合时 ,血管内残留气泡的可能性不可否认。尤其在心血管外科手术时 ,由于使用人工心肺辅助循环 ,为调节血液中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常需使用气体 ,而滤器又难以完全清除血中残留气泡 ,而发生气栓的危险性很高。气栓的特征是 ,气泡不仅经肺动脉到达肺 ,而且可直接经主动脉乃至动脉阻塞末梢端的动脉。如果 1枝小的动脉阻塞 ,其支配部位的脏器就会缺血 ,进而机体发生非常大的损伤。例如阻塞的小脑动脉则引起脑梗塞 ,甚而可发生麻痹等严重障碍。大的血管阻塞时 ,可用外科性排除气泡 ,…  相似文献   

19.
中枢性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疼痛是基本的感觉之一。疼痛发生机理和治疗方法的研究,是临床一个重大难点,而研究中枢性疼痛可给我们提供线索。人们在疼痛时意味着两个现象。一是对正常神经系统给以危害机体的刺激,对此所感觉的感痛是普通意义的疼痛。二是感觉系统有病变,末梢的感觉刺激不能正常传导,产生难以忍受的疼痛。这种疼痛是由于末梢来的感觉传  相似文献   

20.
尽管外界没有音响刺激,但机体仍能听到声音的现象叫做耳鸣。许多健康人也会有一时性的耳鸣,但如果耳鸣持续存在,就会产生严重的不快感或心理上的痛苦。大多数耳鸣完全是自觉性的,从外面是听不到的。但也有少数耳鸣是属于他觉性的,如血管球瘤产生的血管性耳鸣;听小骨肌肉、耳管开大肌收缩产生的肌原性耳鸣等。许多自觉性耳鸣,往往伴有感音性重听,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内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