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波治疗脱入阴道内的子宫粘膜下肌瘤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1年3月~1995年7月微波治疗脱入阴道内的子宫粘膜下肌瘤3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年龄22~63岁,平均42岁,36例均为单发,带蒂子宫粘膜下肌瘤脱入阴道内,其中,宫体粘膜下肌瘤30例,宫颈粘膜下肌瘤6例。瘤蒂附着子宫体前壁16例,宫后壁8例,右侧壁2例,左侧壁3例,宫底部1例。肌瘤大小为4cm×5cm×6cm~1.5cm×2cm×1.5cm不等,瘤蒂粗1.0~1.5cm20例,1.6~2.5cm14冽,>2.5cm2例,肌瘤感染、坏死、破溃出血者5例,血红蛋白60~80g/L6例。1.2操作方法:病人取膀胱截石位、消毒外…  相似文献   

2.
1986~1996年我们采用橡皮筋勒割法经阴道摘除子宫粘膜下肌瘤66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6例患者均来自妇产科门诊,年龄35~45岁28例,46~55岁38例。病程<1年35例,>1年31例。其中合并心脏病1例,慢性肝炎2例,肺结核1例,轻、中度贫血5例。1.2临床症状及体征主要症状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有时白带增多,并有腥臭味,部分患者坠痛及阴道内肿物脱出。均为有蒂的粘膜下肌瘤。瘤蒂细而长,直径<1.5cm45例,其瘤体多已脱出子宫颈外口。瘤蒂粗而短,直径在1.5~2.5cm之间21例,瘤体大部分脱出子宫颈外口或全部停…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剖宫产时子宫肌瘤的不同处理方式进行分析,以探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2002年7月至2004年12月,经阴道分娩产妇2074例,剖宫产1275例。其中妊娠合并子宫肌瘤70例(占2.09%),年龄23~42岁,平均32.6岁,孕周36~41周,经产妇15例,初产妇55例。70例中经阴道分娩4例,行剖宫产66例。剖宫产术时行肌瘤剔除术63例(观察组),未作处理3例。B超孕前发现9例,妊娠期发现11例,剖宫产术中发现46例;肌瘤直径<5cm54例,≥5cm12例(最大12cm);单个42例,多个24例;位于浆膜下38例,肌壁间26例,黏膜下2例。术后住院时间5…  相似文献   

4.
正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是一种较成熟的微创手术,可以在切除子宫肌瘤的同时,保留子宫。本组回顾分析131例患者超声及宫腔镜检查结果,旨在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内凸的肌壁间肌瘤患者131例,年龄23~48岁,平均35.1岁,子宫肌瘤最大直径0.8~6.6 cm,平均3.7 cm。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5.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2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白凝刀)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从2004年7月-2007年1月自愿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221例在静脉麻醉及全程超声动态监视和引导下将自凝刀经阴道宫颈置入肌瘤进行射频治疗,其中肌壁间肌瘤138例,黏膜下肌瘤34例,浆膜下肌瘤46例,宫颈肌瘤3例,单发肌瘤178例,多发肌瘤43例,治疗肌瘤总数量338例,瘤体直径0.8~7.0cm。结果:治疗后随访3个月~2年,治疗有效率98.64%(218/221),治愈率:53.39%(108/221),子宫黏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以及宫颈肌瘤治愈率分别为79.41%,19.57%,57.97%,66.67%。直径≤3cm肌瘤治愈率(63.56%),3~5cm肌瘤治愈率(71.24%),5~7cm肌瘤治愈率(32.14%)。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能保留子宫的微创技术,可重复治疗,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易推广应用,在子宫肌瘤治疗中对直径3~5cm的肌壁间肌瘤及黏膜下肌瘤的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女性,57岁。间断无规律下腹痛伴尿不适半年,发现宫腔肿物3天。彩超检查示子宫内膜增厚并回声不均,左侧附件区囊肿。行宫腔镜检查见宫腔内有一2 cm×2 cm大小肿物,蒂位于宫腔后壁及前壁。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或子宫黏膜下肌瘤待查。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病理检查巨检:左侧输卵管长8 cm,直径0.5~1.5 cm,  相似文献   

7.
护理干预对子宫肌瘤患者介入治疗前焦虑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我们对60例子宫肌瘤患者介入治疗前产生焦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60例子宫肌瘤患者,33~50岁,平均42岁.均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术前均行B超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其中浆膜下肌瘤12例,肌壁间肌瘤30例,黏膜下肌瘤6例,多发性子宫肌瘤12例.其中36例有不同程度的月经改变、下腹胀、尿频、继发性贫血,24例为无症状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最大为10cm×9cm,最小为1cm×3cm.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001年12月-2004年11月,我科对57例40~50岁子宫肌瘤患者行桂枝茯苓胶囊联合超声聚焦刀治疗。其中15例无临床自觉症状(体检经B超检查发现),42例有临床症状(经B超证实有子宫肌瘤);单发肌瘤36例(肌瘤直径1.5~7.5cm,平均3.5cm),多发肌瘤21例(最大直径1.5~4.5cm,平  相似文献   

9.
符继荣 《护理研究》2007,21(27):2492-2493
随着宫腔镜技术的发展,目前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是宫腔镜下肌瘤电切除术。较大的肌瘤电切除后出血较多,止血较为困难,容易发生大量的灌注液吸收入血,导致血容量过多及低血钠综合征等。为此,我院在电凝止血的基础上,将双腔氟雷氏尿管应用于Ⅰ型、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宫腔镜的电切后止血,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80例,年龄最大48岁,最小27岁,平均37岁。Ⅰ型黏膜下子宫肌瘤119例,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161例,肌瘤大小最大5cm,最小2.5cm,平均4cm。术前病人化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测定、肝功、生化检查,各项指…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研究表明经腹射频针消融子宫肌瘤是安全有效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子宫不易固定使穿刺目标肌瘤困难,肌瘤硬度大易造成射频针弯折,腹腔粘连、腹腔出血等[1].本研究采用经腹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射频刀消融子宫肌瘤,探讨此种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43例52个已确诊的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平均年龄(42.24±5.45)岁,瘤体均径(3.63±1.28)cm(1.07~6.30 cm).单发肌瘤32例,多发肌瘤(2~3个)11例,其中肌壁间肌瘤38个,黏膜下肌瘤14个.  相似文献   

11.
2002年5月~2004年5月,我院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103例,经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03例,32~46岁,均已婚育,最大子宫肌瘤为8.7 cm×12.6 cm。单发86例,多发17例,肌壁间肌瘤90例,黏膜下肌瘤8例,浆膜基底下肌瘤5例,平均住院7d。1.2方法子宫动脉栓塞术采用单侧股动脉入路法,进行子宫动脉超选择插管,成功后固定导管,注入栓塞剂,再次盆腔造影见双侧子宫动脉不显影,证实栓塞成功。2结果UAE后,子宫肌瘤血液供应阻断。术后6个月,患者子宫肌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80%患者腰痛症状…  相似文献   

12.
黏膜下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疾病,治疗方法有多种。我院1998年1月~2004年1月采用丝线结扎法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52例,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止血确切、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及患者无痛苦的优点,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年龄26~48岁;瘤体最小为卵巢大小,最大为鸭卵大,瘤蒂的直径在1·5~2·5 cm之间。所有患者均常规作术前准备。1·2方法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铺孔巾,用阴道拉钩暴露瘤体和宫颈。用胆管钳钳夹瘤蒂、牵拉瘤体,用10号丝线于胆管钳后方尽量靠近肿瘤根部结扎瘤蒂,同法重复结扎1次,取下胆管钳,手术完毕。1·3结…  相似文献   

13.
作者于2000年1月~2001年3月用宫腔镜切除粘膜下子宫肌瘤共100例 ,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年龄29~56岁 ,平均33.5岁。经量多、经期延长76例 ;不规则阴道出血21例 ;绝经后出血3例。其中肌瘤脱出于阴道内23例。术前均经B超检查示 :肌瘤直径<5cm87例、5~7cm13例 ;均为粘膜下子宫肌瘤 ,子宫增大不超过似孕2个月大小。其中有蒂68例、无蒂32例。单发92例、多发8例。1.2器械宫腔镜、Nd :YAG激光、300W疝灯冷光源、电子监视系统、微型剪、有齿小头卵园钳、刮匙、控压膨宫液泵 ,5%葡萄糖液为膨宫液。1.3术前准备术前行全身及妇科检查 ,…  相似文献   

14.
上颌窦前壁带蒂肌骨膜瓣修补鼻中隔大穿孔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2001年5月~2004年8月,对7例鼻中隔大穿孔患者,在鼻内窥镜下采用上颌窦前壁带蒂肌骨膜瓣经鼻底遂道修补,该术式是经右侧唇龈沟向外至第一磨牙切开黏膜,不切骨膜,剥离上颌窦前壁肌肉,使上颌骨前壁骨膜保留薄层肌肉,分离约4.0cm×2.5cm后再切开骨膜,形成带蒂肌骨膜瓣。再从右侧梨状孔缘分离右侧鼻腔底,鼻腔外侧壁黏膜,并将鼻中隔穿孔缘周围黏膜剥开,然后将上颌骨前壁肌骨膜瓣穿越“隧道”自鼻中隔穿孔处拉出,在30°内窥镜下修补鼻中隔穿孔。现在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例中男4例,女3例;年龄28~60岁,平均年龄42岁。5例为鼻中…  相似文献   

15.
2006年2月~2007年3月,我院对254例子宫肌瘤患者行高强度聚集超声(H IFU)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54例,29~53岁,平均41.8岁。肌瘤分类:肌壁间肌瘤206例,浆膜下肌瘤32例,黏膜下肌瘤10例,腺肌瘤6例。1.2方法治疗前常规嘱患者憋尿,保持膀胱充盈,有利于超声图像清晰,并推开子宫周围的肠曲,以避免海扶刀造成肠道穿孔的并发症。患者取仰卧位,通过B超对子宫肌瘤初步定位,激光灯标识。患者体表涂抹耦合剂,经激光灯指定,使H IFU仪器水囊与患者皮肤紧密接触,利用仪器内置探头完成对治疗区域的…  相似文献   

16.
消痔灵注射治疗小儿直肠脱垂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本人采用消痔灵注射治疗小儿直肠脱垂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例患儿,男13例,女7例,年龄3~8岁,病程半年~3年。1.2治疗方法患者取截石位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将直肠黏膜暴露肛外,消毒黏膜,以抽好1:1消痔灵的针管套牙科4号细长针头,在齿线上0.5cm沿环脱出的直肠黏膜下层作点状注射,各点之间相距0.5~1cm,注射量以黏  相似文献   

17.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声像图进行分析,观察病灶大小、回声与宫腔的关系和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特点。结果161例表现为低回声,31例表现为强回声或不均质回声(误诊为息肉13例,误诊为子宫内膜癌1例),漏诊16例。CDFI显示瘤体血流呈环状、星点状或蒂状。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断不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而且还可以判断肌瘤与宫腔、宫颈管的位置关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带蒂胸大肌皮瓣移植修复颊黏膜缺损16例围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3月~2007年3月,我院采用带蒂胸大肌皮瓣移植修复颊黏膜缺损16例,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45~76岁。均为颊黏膜癌中晚期患者,局部病灶较大,且伴有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在全身麻醉下行患侧颈部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5-10/2007-12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58例,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年龄26~49(38.25±5.45)岁,所有病例经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其中单发性肌瘤28例,多发性肌瘤30例。浆膜下肌瘤7例,肌壁间肌瘤44例,阔韧带肌瘤4例,黏膜下肌瘤3例。肌瘤直径2~9(5.0±1.5)cm,无明显盆腔粘连,为腹腔镜手术适应证。麻醉方式采用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20.
龙爱娥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8):1591-1593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等离子电切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本院2007年8月至2011年4月133例子宫黏膜下肌瘤进行宫腔镜下电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0型84例,Ⅰ型39例,Ⅱ型10例.[结果]133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均一次完成手术,无子宫穿孔、水中毒等并发症发生,肌瘤直径大者及肌瘤无蒂者,手术时间长(P<0.05),手术时间长者液体吸收量越多(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最佳方法,严格的选择手术适应证、遵守操作规范、结合超声监测,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