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婉儿 《健康生活》2006,(3):32-33
曾国藩是晚清名重一时的权臣,他一生体质本弱,又“心血积亏太过”,却道德、军功、文章三不朽,主要得益于他独特的养生之道。曾国藩讲究养生之道是在入京之后。那时他常常感到头晕、乏力、目蒙,便同翰林院中的一班人研讨起养生之法来。唐镜海是他最崇拜的一位前辈,曾口授养生处世之秘,曾国藩牢牢记在心里。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七日,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唐先生言,最是‘静’字功夫要紧,大程夫子是三代后圣人,亦是‘静’字功夫足。王文成亦是‘静’字有功夫,所以他能不动心。若不静,省身也小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又曰:“凡…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是晚清名重一时的权臣,他一生体质本弱,又“心血积亏太过”,却道德、军功、文章三不朽,主要得益于他独特的养生之道。曾国藩讲究养生之道是在入京之后。那时他常常感到头晕、乏力、目蒙,便同翰林院中的一班人研讨起养生之法来。唐镜海是他最崇拜的一位前辈,曾口授养生处世之秘,曾国藩牢牢记在心里。道光22年10月,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唐先生言,最是‘静’字功夫要紧。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又曰:凡人皆有切身之病,刚恶柔恶,各有所偏,须自己体察所溺之病,终身在此处克治。”曾国藩是一个能举一反三的人,唐…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的家书,涉及修身、教子、持家、处世、为政、治军等内容,养生也是他颇加详论的。曾国藩的养生思想,来源于他所恪守的圣哲前贤的理论和典籍,也是他阅世日久,各种人事、物事经验的积累。在给澄弟、沅弟的信中,曾国藩说道:我见家中后辈体皆虚弱,以养生六事勉励他们,“一曰饭后千步,一曰将睡洗脚,一曰胸无恼怒,一曰静坐有常时,一曰习射有常用,一曰黎明吃白饭一碗不沾点菜”。  相似文献   

4.
北京中医医院教授、内科主任医师王为兰,男,生于1913年,他在《健康报》上著文谈养生‘十不过’。他写道: “我的生活和大家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夏秋冬、衣食住行、喜怒哀乐都是要经历和拥有的,不同的是如何处理得更为恰当。我在顺境时不骄傲自满,在逆境中不自卑自戕,因此我在‘文革’中能百  相似文献   

5.
幽默自助餐     
老师:“古人造字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例如‘卡’字,‘上’不能上,‘下’不能下,不就‘卡’在那儿了吗?再如‘忐忑’二字,‘心上心下’跳个不停,多形象呀!” 学生:“也不一定吧?便如‘斧’字,能解释为‘父亲只有一斤重’吗?再如‘爹’字,难道‘父亲多’就成了‘爹’吗?”  相似文献   

6.
《医药与保健》2010,(11):60-60
曾国藩的家书,涉及修身、教子、持家、处世、为政、治军等内容,养生也是他颇加详论的。曾国藩的养生思想,来源于他所恪守的圣哲前贤的理论和典籍,也是他阅世日久,各种人事、物事经验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张国光 《家庭医学》2006,(15):50-51
曾国藩的家书,涉及修身、教子、持家、处世、为政、治军等内容,养生也是他颇加详论的。曾国藩的养生思想,来源于他所恪守的圣哲前贤的理论和典籍,也是他阅世日久,各种人事、物事经验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华安 《现代养生》2014,(21):36-36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清道光年间进士,曾任两江总督,为晚清名重一时的权臣。他体质本弱,又"心血积亏太过",却能道德、军功、文章三不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独特的二三四五养生之道。二字和两事:曾国藩主张眠食有恒,有一整套顺应自然的养生观。他强调,治心以"广大"(襟怀开阔)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有病时要慎重吃药,无病时可偶服补剂调理。  相似文献   

9.
幽默与笑话     
文革期间,某一位靠造反起家的文教局长常念错别字。一次,他作报告时把“谬论”读成“廖论”,当即引起了哄堂大笑。旁边有人告诉他那是“谬”字。 他立即大声斤责道:“笑什么!‘廖论’是比‘谬论’更反动的东西!你们当我不认得这个‘谬’字吗?”  相似文献   

10.
赵化南 《长寿》2006,(5):20-20
德高望重、出生于1911年的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每年都有很多人给他祝寿.季老笑言自己成了“祝寿专业户”。有人间他有什么养生秘决、养生之术,他笑着说:“我实在没有什么授之以人的养生‘秘诀’,养生无术就是术.没有‘秘诀’就是‘秘诀’”确实,季羡林从不想傲长生梦,对健康长寿采取的态度是顺其自然。他每日粗茶淡饭.谈不上什么营养价值;他从不吃补药.别人送的备式各样的补品,都束之高阁;  相似文献   

11.
任天游 《长寿》2011,(3):8-15
清人杨开昌在他的《养生三要》里说:"安寝乃人生最乐。古人有言‘不觅仙方觅睡方’……睡足而起,神清气爽,真不啻无际真人。"在人类生命的过程中,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枕头上度过的。科学研究证明,人如果7天不吃饭只喝  相似文献   

12.
很多人知道曾国藩一生处世高明,却少有人知道他的养生观. 君逸臣劳.曾国藩崇尚道家养生思想——“精神修炼法”.他认为,“省思虑,除烦恼,君逸之谓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动,臣劳之谓也”.曾国藩所说的“君逸”即是养心,意即清心寡欲,胸怀坦荡.曾国藩所说的“臣劳”即是肢体常动,经常锻炼,保持健康.“君逸”是“静养”,“臣劳”是“动养”.可见,曾国藩非常重视劳逸结合的养生之法.  相似文献   

13.
《长寿》1998,(9)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曾是清末湘军首领,他生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卒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并不算高龄,但对养生有些见地。他讲究养生之道是在入京之后。那时他常常感到头晕、乏力、目蒙,便同翰林院中的一班人研讨起养生之法来。唐镜海  相似文献   

14.
陈可冀 《长寿》2004,(9):22-22
养生应该是全方位的。一个人如果不能在素常生活中惩忿戒虑,心境经常处于郁闷不快状态,最是伤人,会导致寝食不香,因而也就谈不上什么饮食养生了。所以,养生当以养心或养神为本。清代曾国藩堂匾题为“养生以少恼怒为本”,是切肤之语。毛泽东曾云“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对于曾国藩的深思善悟、柔中寓刚,是深有所动的。  相似文献   

15.
栗子 《自我保健》2013,(2):35-35
作家王蒙的养生之道是“不养生”。这是他曾请教著名学者周谷城先生的养生之道后受的启发。周谷城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的养牛之道就是‘不养生’。”  相似文献   

16.
<正>家住辽南陈家房村的陈度老人今年已107岁高龄了,但依然精神矍铄,身板硬朗。幼时读过四年"私塾"的陈度有一套独特的"情绪养生法",他将其法总结为"陈氏情绪养生四字经"。包括五方面:不思养生,常乐养生,行善养生,爱己养生,泰观养生。1."不思养生"的内容为:"不思饮食,不思声色。不思胜负,不思曲直。不思得失,不思荣辱。虚静养神,安心养神。省思少虑,  相似文献   

17.
医林笑语     
《健康博览》2006,(8):61-61
树上的吊死鬼有个小学生不认识“槐”字,便向在中学念书的哥哥请教。弟弟:“哥哥,这个字念什么?”哥哥:“‘鬼’字。”弟弟:“‘鬼’左边咋还有个‘木’字旁?”哥哥:“这是树上的吊死鬼!”彼此彼此  相似文献   

18.
静则少费     
众人之用神也躁,躁则多费,多费之谓侈。圣人之用神也静,静则少费,少费之谓啬。啬之谓术也生于道理。——[战国]韩非养生家都推崇一个静字。老子谓"致虚极,守静笃"。孔子谓"仁者静","仁者寿"。静是仁者的特点,也是养生的秘要。著名经济学家胡寄窗教授长寿,可奇怪的是,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和哥哥都英年早逝,没有一位活到55岁的。而且他还不喜欢任何一种体育锻炼,硬要算锻炼的话,仅仅是比较喜欢步行。  相似文献   

19.
正颜德馨是首届"国医大师",他出身中医世家,妙手仁心,养生有道,享年97岁。生命在于流动,养生贵在气血流通,是颜德馨的健康思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养生贵在保持气血通畅当年,曾有人问颜德馨的长寿之道。他说:"第一,我从不知老之已至,‘宁负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第二,正确认识保健之道,以‘气血正平,长有天命’为纲,衣、食、住、行都服从气血通畅乃生命之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黄帝内经》讲,‘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中医一直强调的是‘上工治未病’,所以我们应该对自己的生命有一个很好的认识。"一方书案,一杯清茶,旁征博引,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北京市朝阳区的一间屋子里,樊正伦先生在冬日暖阳映衬下更显神采奕奕,兴起处还提笔在纸上写下几个甲骨文,细细讲解每个字背后蕴含的养生智慧和养生规律。樊正伦是"平心堂"诊所超高人气的专家之一,挂号的病人排到了半年之后。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中医大家,看看他究竟有怎样的四季养生与情志养生的秘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