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泥胡菜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泥湖菜乙醇提取物氯仿和乙酸乙酯分离部位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化学成分分离,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MS,1 H-NMR,13 C-NMR,HMBC等)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泥湖菜乙醇提取物氯仿和乙酸乙酯分离部位分离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金合欢素(1),玄参黄酮(2),芹菜素(3),山萘酚(4),山萘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5),山萘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6),山萘酚-3-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7),金合欢素-7-O-α-L-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8)。结论: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6,(7)
目的:研究白花丹地上部分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中压柱层析(RP C18色谱柱)、制备型HPLC(RP C18色谱柱)等色谱技术对白花丹地上部分乙醇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ESIMS、UV、1H-NMR、13C-NMR等波谱学手段结合文献调研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进行结构测定。采用清除ABTS+自由基法对所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从白花丹地上部分中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反-异柿萘醇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1)、tachioside(2)、2,6-二甲氧基-对苯二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3)、3-(β-D-吡喃葡萄糖基)-4-甲氧基苯甲酸(4)、3'-O-β-D-吡喃葡萄糖基-白花丹酸(5)、3'-O-β-D-吡喃葡萄糖基-白花丹酸甲酯(6)、白花丹酸(7)、plumbagine A(8)、plumbagine C(9)、丁香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2-甲基-5-羟基色原酮(11)。抗氧化活性评价显示化合物2、3、5具有较为显著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结论:其中,化合物1~4、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5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金鸡脚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金鸡脚Phymatopteris hastate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HPLC制备色谱等多种色谱法分离纯化金鸡脚中的化学成分;采用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进一步通过DPPH法评价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金鸡脚乙酸乙酯层和正丁醇层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为4-O-β-D-吡喃葡萄糖基咖啡酸乙酯(1),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2),山柰酚-3,7-O-α-L-二吡喃鼠李糖苷(3),山柰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7-O-α-L-吡喃鼠李糖苷(4),核桃苷(5),柚皮苷(6),柚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反式咖啡酸(8),反式咖啡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9),4-O-β-D-吡喃葡萄糖基反式肉桂酸(10),2-O-β-D-吡喃葡萄糖基反式肉桂酸(11),2-O-β-D-吡喃葡萄糖基顺式肉桂酸(12),绿原酸乙酯(13),原儿茶酸(14)。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9,13,14显示了明确的抗氧化活性。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未见文献报道,推测可能为化合物9与乙醇反应后的人工产物;化合物1~9,13,14显示了明确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番石榴叶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慧星  李晓帆  李荣  李玲  王乃利 《中草药》2010,41(10):1593-1597
目的研究番石榴Psidium guajava叶的活性成分,为开发番石榴叶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以抗氧化活性为指标,运用多种柱色谱等现代分离手段对番石榴叶60%乙醇提取物进行活性追踪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并评价了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儿茶素(1)、鸢尾酚酮-2-O-β-D-吡喃葡萄糖苷(2)、山柰酚(3)、槲皮素(4)、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5)、槲皮素-3-O-β-D-吡喃阿拉伯糖苷(6)、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7)、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8)、槲皮素-3-O-(6″-芥子酸)-β-D-吡喃半乳糖苷(番石柳叶苷A,9)、槲皮素-3-O-(6″-阿魏酸)-β-D-吡喃半乳糖苷(10)、顺式对香豆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1)、去甲氧基荚果蕨素(12)。结论对分离得到的11个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测试,其中化合物4、5、6显示较强活性,1、3、7、8显示中等强度活性。化合物2、10、11、12为首次从番石榴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普洱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梁  屠鹏飞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0):1552-1555
目的:研究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利用波谱方法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确定结构.结果:最终分离、鉴定了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1),槲皮素(2),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4),芹菜素6-C-α-L-阿拉伯糖-8-C-β-D-葡萄糖苷(5),牡荆素-4"-O-β-D-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3)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芦丁(9),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0),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11).结论:化合物5~7,10,11均首次从普洱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藏药甘青乌头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藏药甘青乌头Aconitum tangutic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0凝胶,ODS,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通过多种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甘青乌头大极性部位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7-O-α-L-鼠李糖苷(1),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 -7-O-α-L-鼠李糖苷(2),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3),龙胆苦苷(4),吐叶醇-9-O-β-D-葡萄糖苷(5),二氢吐叶醇-9-O-β-D-葡萄糖苷(6),3,4-二羟基-苯乙醇-β-D-葡萄糖苷(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野艾蒿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野艾蒿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野艾蒿中分离得到11个黄酮类化合物,其结构鉴定分别为山柰酚( kaempferol,1)、芒柄花素(formononetin,2)、异鼠李素(isorhamnetin,3)、洋芹素(apigenin,4)、苜蓿素(tricin,5)、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6),槲皮素-7-O-α-L-鼠李糖苷(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9),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0),山柰酚-3-O-芸香糖苷(11).结论 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油菜花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油菜花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油菜花粉的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3-O-β-D-葡萄糖-(1→2)-β-D-葡萄糖苷(1),山柰酚-3,4'-双-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1→2)-β-D-葡萄糖苷(3),烟酸(4),烟酰胺(5),香豆酸-4-O-β-D-葡萄糖苷(6),山柰酚(7),β-谷甾醇(8),5-羟甲基糠醛(9).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油菜花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牡丹花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牡丹花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对牡丹花瓣的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1H-NMR和13C-NMR、MS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柯伊利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2),二氢山柰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4),野漆树苷(5),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7),芹菜素(8),山柰酚(9)。结论:化合物1、3、5、7均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邹忠杰  杨峻山 《中成药》2010,32(10):1743-1745
目的:研究宽叶大戟的化学成分.方法:对宽叶大戟全草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宽叶大戟素(1),山柰素(2),木犀草素(3),槲皮素(4),胡萝卜苷(5),山柰素-3-O-β-D-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3,4-二羟基苯甲酸(8)和没食子酸(9).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和8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白桑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  陈城城  杨森桥  张树军 《中成药》2012,34(6):1126-1131
目的研究白桑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白桑叶中分离得到1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茄尼醇(2)、(6S,9R)-6-羟基-3-氧代-α-紫罗兰醇-9-O-β-D-葡萄糖苷(3)、5α,6α-环氧-β-紫罗兰酮-3-O-β-D-葡萄糖苷(4)、5,5’-二甲氧基落叶松树脂醇-4-O-β-D-葡萄糖苷(5)、腺苷(6)、3β-羟基-5α,6α-环氧-β-紫罗兰醇-2α-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槐糖苷(8)、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9)、东莨菪苷(10)、icariside B(11)、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2)、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3)、东莨菪内酯(1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5)、马栗树皮素-7-O-β-D-葡萄糖苷(16)、左旋丁香树脂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17)。结论化合物2、4、5、6、7、8、9、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糯米藤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糯米藤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糯米藤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签定为异鼠李素(1),山柰酚(2),槲皮素(3),异鼠李素-3-O-α-L-鼠李糖苷(4),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5),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8),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9),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10),山柰酚-3-O-芸香糖苷(11)和槲皮素-3-O-芸香糖苷(12)。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紫花地丁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紫花地丁(Violayedoensis Makino)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出11个化合物,其中6个香豆素类:秦皮乙素(1)、东莨菪素(2)、菊苣苷(3)、早开堇菜苷(4)、秦皮甲素(5)、双七叶内酯(6);3个黄酮类: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8)、芹菜素(9);2个甾醇类: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结论:秦皮甲素、胡萝卜苷为首次从堇菜属植物中分得;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菊苣苷、早开堇菜苷、芹菜素均为首次从紫花地丁中分得。  相似文献   

14.
紫花地丁全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崔雪  郑重飞  李莹  喻琨  王悦  姚庆强 《中草药》2021,52(4):917-924
目的研究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凝胶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结合NMR、MS等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紫花地丁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秦皮乙素-6-O-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1)、吲哚-3-甲酸乙酯(2)、脱氢地芰普内酯(3)、滨蒿内酯(4)、蒲公英苦素(5)、水杨苷(6)、丁香苷(7)、4-羟基-4-[3′-(β-D-葡萄糖基)亚丁基]-3,5,5-三甲基-2-环己烯-1-醇(8)、柑橘苷A(9)、(7S,8R)-二氢去氢二松柏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山柰素-3-O-α-L-(4-O-乙酰基)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11)、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12)、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3)、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7-O-α-L-鼠李糖苷(1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5)、芹菜素(16)、(+)-异地芰普内酯(17)、尿苷(18)、腺苷(19)、6-羟基-香豆素-7-O-α-L-鼠李糖基-(1→6)-O-β-D-葡萄糖苷(20)、(7S,8R)-二氢去氢二松柏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2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紫丁葡芹苷,2为新天然产物,5~11和18为首次从堇菜属中分离得到,12和21为首次从紫花地丁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高燕萍  张亚梅  刘华 《中成药》2022,(2):456-460
目的 研究雪白委陵菜Potentilla nivea L.的化学成分.方法 雪白委陵菜8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酸(1)、熊果酸(2)、齐墩果酸(3)、古柯二醇(4)、b...  相似文献   

16.
细梗胡枝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细梗胡枝子Lespedeza virgate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其乙酸乙酯部分和正丁醇部分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甲醚(1)、大黄酚(2)、山柰酚-3,7-二 -O-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奈酚-3-0-芸香糖苷(4)、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5)、正二十六酸(6)、正二十八烷醇(7).结论:化合物1,2,3,4,6为首次从胡枝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笔管草中Megastigmane及黄酮苷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木贼科植物笔管草(Equisetum debil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笔管草全草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megastigmane型化合物和4个黄酮苷,分别鉴定为blumenol A(1),corchoinoside C(2),sannnangaoside A(3),(3S,5R,6R,7E,9S)-megastigmane-7-ene-3-hydroxy-5,6-epoxy-9-O-β-D-glucopyranoside(4),山柰酚-3,7-双葡萄糖苷(5),camelliaside C(6),山柰酚-3-槐糖苷(7)and clematine(8).化合物1-4,6,8均为从木贼科植物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18.
棒锤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棒锤瓜Neoalsomitra integrifoliola叶乙醇提取物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MS和NMR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包括4个芸香糖苷类化合物:2-苯基乙醇芸香糖苷(1),芦丁(2),山柰酚-3-O-(6’-O-α-L-鼠李吡喃糖基)-β-D-葡萄吡喃糖苷(3),异鼠李素-3-O-(6’-O-α-L-鼠李吡喃糖基)-β-D-葡萄吡喃糖苷(4);和4个其他类化合物:绿原酸甲酯(5),鸟苷(6),腺苷(7),肌-肌醇(8)。结论: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