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笔者自2001年10月~2004年1月采用上颌窦穿刺冲洗联合应用中药浸膏塞鼻法治疗此病110例,同期单纯采用上颌窦穿刺冲洗法治疗98例,并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作者统计五年间就诊病人22,036人,其中可能形成上齿龈瘘者185例,但实际形成瘘孔者28例。病因讨论:1.乳幼儿上颌窦炎10例,5例齿源性,其中3例形成上齿龈瘘,2例鼻源性,3例原因不明。因此,齿源性乳幼儿上颌窦炎容易发生龈瘘。2.齿源性上颌窦炎21例,6例形成上齿龈瘘,其中拔牙创口感染形成瘘管者4例;由龋齿引起的2例。3.术后面颊部囊肿28例,其中6例形成上齿龈瘘,均为上颌窦根治术后发生。因此,在诊断时应详问既往史和X线检查,必要时手术探查及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3.
拔牙后产生口腔上颌窦瘘的病例中,大多并发上颌窦炎,而需做上颌窦根治术。将窦前骨壁片填入瘘孔,用纤维蛋白胶粘固,以封闭口腔上颌窦瘘,效果良好。齿源性上颌窦炎8例,其中拔牙后出现瘘孔5例;上颌窦根治术中去除窦底部肉芽时穿孔2例;上颌窦根治术和拔牙时大穿孔1例。方法为上颌窦根治术时,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上颌窦囊肿术后判定方法和标准,采用CT扫描对术后上颌窦分类,及其临床症状记分进行了研究。上颌窦囊肿术后5年以上者55例中,复诊26例(3侧)为对象。男11例(1侧),女15例(l侧)。手术均采用上颌窦根治术标准,全部摘除囊壁后,沿下鼻道形成对孔。术后抗感染等治疗,必要时配合根管治疗。C”f摄影将上颌窦分为以下4型。I型:上颌窦消失(骨性充填);力型:上颌窦残留(含气腔);血型:上颌窦内残留软组织,其中开口能确认者为1-l型,不能确认者为用一2型;w型:囊肿形成。鼻内肉眼观察,结合鼻咽腔内视镜检查,将对孔形态分…  相似文献   

5.
经上颌窦钻孔上颌窦囊肿摘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颌寞囊肿传统治疗方法为口内切口经犬齿窝进路行上颌窦根治术。自1993年以来我科采用在鼻内镜下行上颌窦双孔穿刺法摘除上颌窦囊肿38例(42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久保(1927)在日本首次报告术后上颌骨囊肿,系发生在上颌窦炎行柯-陆氏手术后,在英语中称这种囊性病变为“上颌外科性纤毛囊肿”。常发生在10~20年前做过上颌窦手术的30~40岁患者,囊肿多位于上颌窦前壁。主要症状为颊部肿胀或疼痛、上颌或上颌齿区不适和突眼。本病与成牙囊肿鉴别有困难,与牙根囊肿也很相似,但囊肿术后组织学可见到纤毛柱状上皮,而牙根囊肿却无此征象。作者们报告2例术后上颌骨囊肿:例1女性,66岁,因左上颌区肿胀就诊。40年前曾因双  相似文献   

7.
鼻内窥镜下上颌窦自然孔的处理体会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更为完善的上颌窦自然孔开窗术。方法 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分为前期手术组的后期手术组。其中,资料完整,符合统计要求的135例,前期组79例(158例)采用常规上颌窦开放法,开窗孔在1.0(上下径)~1.5(前后径)cm范围以内。后期组56例(112例)采用改进后的上颌窦开放法,开窗孔上下径〉1.0cm,前后径〉1.5cm。观察2组术后窦口开放情况。结果 前期组上颌窦口Ⅰ期开放率78.5%(12  相似文献   

8.
1998~2001年间我们对32例上颌窦囊肿在鼻内镜下采用“啄取法”上颌窦囊肿摘除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32例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8~53岁;32  相似文献   

9.
口腔上颌窦瘘修补法甚多,但常欠满意。作者采用Iskander氏带腭大动脉粘骨膜瓣修补术,并将柯-陆氏法改为上颌窦内置管法,手术5例,随访1~3年,均获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该文讨论了鼻窦异常时,由于粘骨膜的病变导致骨皮质及骨髓质的影像变化。鼻窦骨室连接粘骨膜的部分是骨皮质,其外侧是骨髓质,几乎都是黄骨髓。鼻窦骨壁的影像检查所见除骨破坏以外分为硬化修和肥厚像。硬化像是鼻窦壁皮质层增厚的表现,是鼻窦壁离心性的影像所见,即由于鼻窦骨髓质致密化而出现的皮质层增厚的改变。所谓肥厚像同样是鼻窦骨壁增厚的表现,但肥厚方向是从骨壁向腔内,即鼻窦壁向心性的影像所见。该作者观察了61例上颌窦癌和63例101例复发性慢性鼻窦炎的X线摄影waters法的上颌窦与颠窦的边缘硬化像。上颌窦硬化像出现的部…  相似文献   

11.
X线摄影评价手术鼻窦状态涉及术后窦腔发生纤维化改变,故在行X线检查术后鼻窦时必须考虑到无炎症复发和并发症的正常愈合过程的X线片影象特征。为此对上颌窦和额窦术后无炎症复发和术后炎症复发的X线片上影象改变特征,结合临床检查作比较分析。患者分两组。第一组39例,1~10年前行上颌窦(单侧24,双侧3)和额窦(1例,额窦+上颌窦2例)手术,除6例因上颌窦囊肿手术外,其余均为慢性化脓性或脓性-息肉型炎症手术。术后30例主觉症状消失,鼻腔和鼻窦检查无病变,此组作为对照;第二组21例(21窦)为复发性化脓性上颌窦炎,其中15窦为脓性息肉型;  相似文献   

12.
作者于1980年12月~1988年8月经治小儿鼻窦炎190例,其中男127例,女63例。年龄3~15岁,平均10岁。上颌窦慢性炎症348侧中行上颌窦冲洗229侧;上颌窦集中冲洗11侧;鼻息肉摘除术后冲洗9侧;筛窦上颌窦根治9侧;鼻内筛窦开放2侧;不需治疗者67侧;其它21侧。系经下鼻道行上颌窦穿刺冲洗,冲洗液为37℃生理盐水250ml,冲洗后注入溶于生理盐水2ml内的妥布霉素48mg及磷酸培他米松0.2mg,每周1次,病情好转后间隔渐延长,平均治疗25个月。结果:①鼻粘膜粘液纤毛输送功能:糖精法测定,初诊时174例中110例(63%)正常;64例(37%)减退。治疗前后  相似文献   

13.
例1:女性、43岁。1976年6月7日初诊。主诉:流恶臭鼻涕、右牙痛、鼻出血。从2~3年前起即有鼻出血,2月前行右上颌窦冲洗时发现巧克力样恶臭的分泌物。疑为恶性肿瘤而转来检查。2年前作过子宫肌瘤摘除术。检查:右中甲后端结痂,用鼻后孔镜观察,见痂皮周围有坏死,易出血。X 线照片:右上颌窦开口附近有浓厚阴影,断层摄影疑上颌窦侧壁部分骨质破坏。全身检查无特殊。1976年6月29日行右上颌窦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上颌窦粘膜囊肿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对拟诊为上颌窦粘膜囊肿的患者进行上颌窦穿刺,抽尽淡黄色囊液,向囊内注入用0.9%氯化钠2ml溶解的平阳霉素10mg/支,采用该法治疗13例,其中男12例,女1例,并用鼻窦影像学进行疗效观察和评定。结果 全部病例在治疗后半月临床症状消失。半年至1年上颌窦腔内的囊肿完全消失,窦腔恢复正常,其中2例,追踪观察2年,无复发。结论 采取平阳霉素囊内注射治疗上颌窦粘膜囊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了75名硒~(75)-氮胺酸扫描摄影检查结果。上颌窦癌(17名)和鼻咽癌(5名)的硒~(75)-氮胺酸含量增多,并在扫描摄影片上获得了恶性肿瘤的局部显影。在15名鼻窦良性肿瘤(囊肿和息肉)病例中,硒~(75)-氮胺酸含量与20名颌面正常人的含量相同。扫描摄影法和放射性测定法可对新生物进行鉴别诊断、确定部位和恶性肿瘤的扩散程度,并能显示复发和估价放疗效果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对上颌窦根治术后常规采用凡士林纱条填塞压迫止血。1993年至今,我们采用水囊压迫法对上颌窦根治术后进行压迫止血,并与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进行疗效比较,现将临床结果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将行上颌窦根治术77例随机分为两组。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组: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17~52岁。水囊压迫止血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18~52岁。二、治疗方法(一)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组;术后采用凡士林纱条填塞方法压迫止血,24~48小时取出纱条。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二)水囊压迫止血组;将消毒的单囊上颌窦水囊从鼻腔开…  相似文献   

17.
儿童常发生上颌窦炎,因临床特征不如成人明显故诊断困难。鼻窦放射和超声波检查亦不能提供肯定的诊断。透照法是基于脓液的吸光性降低了上颌窦的透光度而诊断上颌窦炎的一种诊断方法。作者对照研究了该方法的临床价值。受检者为52例3~9岁慢性脓性鼻炎病儿。放射学检查上颌窦不透光而行上颌窦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较好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传统的Caldwell—Luc手术进路与鼻内镜手术联合治疗39例上颌窦病变。上颌窦息肉12例,其中伴鼻腔筛窦息肉7例,出血坏死性息肉3例,上颌窦后鼻孔息肉2例;上颌窦、筛窦息肉术后复发9例;慢性上颌窦炎3倒;真菌性上颌窦炎7例;上颌窦囊肿5例;上颌蜜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上颌窦炎性假瘤1例。结果 39例经6个月~3年的随访,治愈32例(82.1%),好转6例(15.4%).1例炎性假瘤术后1个月复发并发眶内感染,总有效率为97.4%。结论 Caldwell—Luc手术联合鼻内镜治疗上颌窦病变。视野清楚,操作方便.既能彻底清除病变,叉保证了窦内黏膜纤毛系统功能的恢复,减少了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鼻内镜下犬齿窝径路治疗上颌窦病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一个损伤少,方便快捷且效果好的鼻内镜下的上颌窦手术方案治疗上颌窦病变。方法:2002年3月至今,设计在患侧唇龈沟第三齿上方做一纵形切口1~1.5cm,分离至犬齿窝骨质,用骨凿或电钻做1cm左右的骨孔,清除此处的上颌窦黏膜,置入鼻内镜,检查上颌窦内的病变情况,如果为上颌窦黏膜下囊肿,去除囊壁,妥善止血;上颌窦自然窦口正常者,无须扩大窦口,在上颌窦内的创面上和犬齿窝骨窗处贴附止血纱布,缝合2针,也可以应用耳脑胶粘合。如果为上颌窦息肉,处理方法基本同上颌窦囊肿。如果为上颌窦曲菌病,就需要扩大上颌窦自然窦口1~1.5cm,鼻腔内可不必填塞,如需扩大自然窦口,可填塞膨胀海绵。结果:36例均一期愈合,鼻腔通畅,症状消失,经过4个月~4年的随访观察,未见病变复发,仅2例有短暂的唇部麻木,7~8d后康复。2例扩大自然窦口处有肉芽生长,经处理后肉芽消失。结论:本术式有视野清晰,处理病变方便,并发症少,不宜发生严重的反应,窦口引流自然,符合上颌窦黏膜的正常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20.
鼻内窥镜下上颌窦自然孔的处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更为完善的上颌窦自然孔开窗术。方法 对慢性鼻窦炎患者分为前期手术组和后期手术组。其中 ,资料完整 ,符合统计要求的 135例 ,前期组 79例 (15 8侧 )采用常规上颌窦开放法 ,开窗孔在 1 0 (上下径 )~ 1 5 (前后径 )cm范围以内。后期组 5 6例 (112侧 )采用改进后的上颌窦开放法 ,开窗孔上下径 >1 0cm ,前后径 >1 5cm。观察 2组术后窦口开放情况。结果 前期组上颌窦口I期开放率 78 5 % (12 4/15 8) ,开放良好率 43 0 % (6 8/15 8) ,Ⅰ、Ⅱ期合计开放率 85 4% (135 /15 8) ,开放良好率 45 0 % (71/15 8) ;后期组上颌窦口I期开放率 92 9% (10 4/112 ) ,Ⅰ、Ⅱ期合计开放率94 6 % (10 6 /112 ) ,开放良好率均为 79 5 % (89/112 )。两组Ⅰ期、Ⅱ期上颌窦口开放良好率和开放率经统计学分析 χ2 检验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完善手术操作并尽量扩大上颌窦开窗可提高上颌窦口开放率及开放良好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