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家兔白细胞变形能力(LD)的变化及654-2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放开冠状动脉左旋支造成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DXC-300A型核孔膜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检测了LD和血浆总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力的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家兔LD与SOD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缺血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F=21.76,18.92,q=8.52 ̄17.08,P〈0.01)。应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四条血管阻断方法制成家兔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流模型,观察家兔脑组织胞浆内SOD及Na+,K+,Ca(2+),Mg(2+)含量变化,结果发现家兔脑组织单纯缺血时SOD活力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缺血再灌流后SOD活力又较单纯缺血组进一步下降(P<0.01),Na+,Ca(2+)在单纯缺血时含量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而K+,Mg(2+)则减少(P<0.01);缺血再灌流后Na,Ca(2+)含量较单纯缺血组进一步增高(P<0.01),K+,Mg(2+)减少(P<0.01).应用ATP-氯化镁治疗后,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研究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注对各脑区一氧化氮(NO)的变化,以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剂WN-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对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时各脑区NO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动脉阻断的全脑缺血模型,通过组化方法、荧光方法和放射免疫方法,观察脑缺血5min、10min、15min、30min和60min,以及脑缺血10min再灌注15min、缺血30min再灌注15min,大脑皮质、海马、纹状体和小脑组织中NOS表达、NOS活性、NO2和cGMP的变化;同时观察了L-NNA对脑缺血10min、缺血10min再灌注15min,各脑区NO2生成量的影响。每组大鼠8~10只。结果(1)大鼠四个脑区NOS表达、NOS活性、NO2和cGMP的含量,在缺血5~15min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在缺血30~60min开始下降。(2)在缺血10min、30min再灌注15min,它们的含量可明显增加,与单纯缺血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3)L-NNA可使脑缺血10min和缺血10min再灌注15min,各脑区NO2的生成量明显减少(P<0.05或P<0.01);左旋精氨酸可部分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甘糖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谷氨酸转运体功能的影响。②方法采用大鼠三血管夹闭、松夹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利用海马突触膜颗粒对3H-L-谷氨酸摄入量的测定,观察了甘糖酯对谷氨酸转运体功能的影响,同时测定了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③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大鼠海马谷氨酸转运体功能及SOD活性明显降低,MDA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3.691~5.406,P均<0.01);应用甘糖酯组大鼠海马谷氨酸转运体功能及SOD活性显著提高,MDA含量降低,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t=2.938~3.127,P均<0.05)。④结论甘糖酯可能通过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改善大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海马谷氨酸转运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川芎嗪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氧自由基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了川芎嗪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清中和心肌组织中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结果显示川芎嗪保护组和非保护组比较,血清中MDA(丙二醛)明显降低(P<0.05),GSH-PX/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脂质过氧化物)升高非常显著(P<0.01);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组织中MDA明显降低,且伴随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GSH-PX/LPO明显升高(均P<0.05)。表明川芎嗪能通过提高对氧自由基的清除和抗脂质过氧化反应而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红景天对脑缺血再灌注时自由基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药物。方法:用4VO法复制大鼠实验模型,分为假手术组(SAM)、单纯缺血组(IS)、缺血再灌注组(IR)、药物预防后缺血再灌注组(R+IR)、缺血再灌注后药物治疗组(IR+R),分别观察了大鼠脑组织中LPO、SOD、Na+-K+-ATPase的变化。结果:①IS组及IR组大鼠脑组织中LPO含量均显著高于SAM组(P<0.05,P<0.01)。SOD含量均低于SAM组(P<0.05,P<0.01),R+IR组及IR+R组大鼠脑组织中LPO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SOD含量却显著升高(P<0.01)。②IR组大鼠脑组织中Na+-K+-ATPase活性明显低于SAM组(P<0.01),R+IR组及IR+R组较IR组升高(P<0.05,P<0.01)。结论:红景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自由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参二醇皂甙对沙土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结扎蒙古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制成的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人参二醇皂甙(PDS)对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观察了脑缺血40min再灌注1h后脑内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脑水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PDS200mg/kg缺血前30minip能明显保护脑组织SOD、GSH-Px及LDH活性(P)值分别为P<0.001,P<0.01,P<0.01,P<0.01),抑制MDA生成(P<0.001),减轻脑水肿(P<0.05)。结果表明PDS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的作用及内皮素的改变。方法:复制内脏血管阻塞(SAO)性休克模型,用左旋精氨酸(L-Arg)及硝基精氨酸甲脂(L-NAME)处理动物模型后分别测定血浆中ETs、MDA、组织蛋白酶D(CD)、NO-2/NO-3含量。结果:L-Arg减缓了大鼠I/R血压下降(P<0.01),降低了血浆MPO、LDH、CD、MDA的含量(P<0.01)及肠组织中伊文思蓝(EB)的含量(P<0.05);L-NAME与L-Arg相反。MPO与EB正相关(P<0.01),NO-2/NO-3与ETs负相关(P<0.05)。结论:NO对小肠I/R损伤有保护作用,ETs参与SAO休克过程。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发高血压病人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相的变化规律。②方法 采用精氨酸兴奋试验及放免法,分别检测了82 例2 型糖尿病病人空腹及左旋精氨酸(L-ARG)刺激后2,4,6m in 时胰岛素(INS)和C肽(C-P)水平变化,并与50 例健康人进行对照。③结果 伴发高血压的2 型糖尿病组空腹IN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无血管病变组(F= 9.41,q= 3.91,6.07,P< 0.01);其C-P水平亦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组(F=9.33,q= 5.89,P< 0.01);L-ARG刺激后无血管病变及伴发高血压的2 型糖尿病组INS和C-P分泌均在2m in 时达峰值;2 型糖尿病伴发高血压组2,4,6m in 时的INS,C-P分泌值均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组(F= 15.42~79.02,q= 3.11~6.31,P均< 0.05,0.01);合并高血压的2 型糖尿病伴有肥胖组空腹INS及L-ARG兴奋后INS,C-P峰值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t= 2.52~7.24,P< 0.05,0.01)。④结论 伴发高血压的2 型糖尿病病人存在较严重的胰岛素抵抗(IR),伴有肥胖者更明显。IR及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功能的紊乱与2 型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血浆及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复制家兔肠I/R损伤模型,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实验分为I/R损伤组及假手术(Sham)对照组,并进行比较。结果:缺血前两组动物SOD、XO及MDA值均无统计学差异,I/R组再灌注后2h与缺血前及Sham组相比,SOD活性显著下降,XO活性及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此外,肺、肝等组织MDA含量亦明显高于Sham组(P〈0.01)。结论:家兔肠I/R损伤时体内脂质过氧化过程加强,且在I/R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加温是一种对放疗中射线抵抗性细胞增敏的有效方法。加温是否对机体有损伤目前很少有人探讨。本文利用微波辐射、恒温水浴为热源对小白鼠加温,观察细胞染色体的改变,判定热疗过程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B超图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常规B超检查,并将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两组B超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7例肌瘤(94.0%)有假包膜或界限清楚,。28例腺肌病(93.3%)界限欠清;41例肌瘤(82.0%)探及栅栏样图像和后方回声衰减仅各有2例(6.67%)、18例(60.0%)呈高回声,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B超对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  相似文献   

13.
实验表明,伤立效对肾上腺素所致的小白鼠骨骼肌微循环障碍具有扩张微血管口径、加快微血管的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1988-1993年30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因素,包括剂量因素,边缘因素,病情估计不足及设野不合理等,其中病情估计不足造成的复发,占33.3%(10/30),克服病情估计不足,改进放疗设野布局,有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的可能,CT检查应列为鼻咽癌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及时机。方法:对1994-1999年收治的14例女性外阴部血管瘤和7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毛细血管瘤全部治愈,海绵状血管瘤复发率为28.6%(2/7),1例出现部分皮拉坏死并发症。结论:女性外阴部毛细血管瘤不宜在观察中等其自然消退,应积极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单纯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效果不佳,宜采用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癌误诊的常见原因是对其发病特点认识不足,术前临床资料不■实,术中处理不够慎重。为减少临床误诊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提高对此病诊断的警惕性,认真行颈部触诊,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依靠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切片以及石蜡块组织学检查而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胎儿脏器重量与胎儿发育的关系。方法 对213例受精龄为13 ̄38周正常胎儿的心、脾重量及体重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设计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的方法 ,并建立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方法应用缩窄门静脉主干1/2加丝线慢性栓塞术制作犬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模型。然后,实施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即行脾切除后,保留贲门周围血管、食管曲张静脉及迷走神经,从根部离断胃冠状静脉等汇入门静脉系统的胃静脉血管,使胃的静脉血流经门奇间的交通支血管进入体循环。将已形成肝前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犬12只随机分为脾切除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于开腹后、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测量门静脉及食管曲张静脉压力。术前及术后3周末测定肝功能指标。结果犬模型均存活。手术后即刻及术后3周末与开腹后相比,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组门静脉压力显著下降(F=7.386,q=3.503、3.121,P<0.05);食管曲张静脉压力亦显著下降(F=8.026,q=3.661、3.240,P<0.05)。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t=0.268~1.325,P>0.05)。结论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犬模型存活率高,制作方法简单易行,模型质量可靠,有助于研究胃去门静脉循环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手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9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所作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例的经验教训。方法:将本院28年来外科施行的93例甲亢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8例,女85例,发病年龄男15~56岁,平均36岁;女16~70岁,平均34岁。肿块大小为3~20厘米,16厘米以上占77.42%,病理诊断: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92例,双侧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1例。基础代谢率27%~73%,平均46.3%。心电图异常50例占53.76%。术后1例并发甲亢危象,1例并发甲低,房室传导阻滞,均痊愈出院。结论:甲亢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效果可靠,优于药物治疗,并发症少,术前准备要仔细充分,术中操作要细致,严防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甲低、甲亢危象,旁腺和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冷冻时间(20s和3min)及不同方法保存的兔角膜膨胀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冷冻20s及3min,新鲜角膜组膨胀率(%)分别为29.45±1.9,49.74±1.6(P<0.05);冷冻保存组为31.65±0.8及54.67±2.7(P<0.05);干燥保存组为73.82±7.7及86.09±1.3(P<0.05)。干燥保存组角膜膨胀率与新鲜组及冷冻保存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提示在角膜组织镜片加工时,应考虑不同保存方法和不同冷冻时间所造成的不同膨胀率对其厚度的影响,从而减少镜片加工时的屈光度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