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析儿童白血病运用培门冬酶与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白血病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编号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培门冬酶治疗,对两组的住院时间、用药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缓解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缓解率较高,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是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和用药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门冬酰胺酶和培门冬酶治疗白血病患儿疗效相当,但是与左旋门冬酰胺酶相比,培门冬酶的用药次数少,住院时间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恶性肿瘤副作用的预防。方法对55例病儿于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前检查血常规、血凝常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糖、尿糖、心电图及肝肾功能,均正常后给予生理盐水100 mL加左旋门冬酰胺酶6000-10000 U/(m^2.d)静脉滴注,隔日1次,共6-10次,密切观察及预防副作用。结果128例次治疗中出现过敏反应4例次,胃肠道反应11例次,低蛋白血症20例次,血凝异常37例次,无1例急性胰腺炎和糖尿病发生。由于及时观察及正确处理,无1例死亡。结论积极早期采取干预措施,预防肿瘤化疗副作用,才能保证化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左旋门冬酰胺酶脱敏疗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左旋门冬酰胺酶脱敏疗法谢晓恬,顾龙君,王耀平,应大明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是目前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有效联合化疗方案中主要药物之一[1~3]。但由于L-ASP是异种蛋白,少数患儿可对其致敏而无法应用。我科曾对2例L-ASP皮试...  相似文献   

4.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联合化疗的一线药物之一,疗效显,但其应用于过程中也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着重对最近几年国外学对L-Asp在儿童ALL患中药代动力学、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防治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儿童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联合化疗的一线药物之一,疗效显著,但其应用过程中也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着重对最近几年国外学者对L-Asp在儿童ALL患者中药代动力学、临床疗效和毒剐作用防治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患儿 ,女 ,6岁。 2 0 0 0年 1月发病 ,在我院确诊为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 ALL)。 2 0 0 0年 2月 18日采用VCAP(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阿霉素、泼尼松 )方案进行诱导缓解治疗 ,2周即获得完全缓解。之后坚持巩固及强化治疗 ,并常规鞘内注射。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 (L ASP ,10 0 0 0U ,滴注 ,连续5d)后曾出现显著乏力、嗜睡 1d。 2 0 0 1年 4月 13日骨髓复发 ,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占 0 .396。P糖蛋白 (P gp) 2 5 6 % ,mdr1(+) ,MRP 2 8.8% ,LRP 35 .3% ,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示对阿霉素及长春新碱较敏感 ,药物对细…  相似文献   

7.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是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应给较广泛的化疗药物。近来,我们在ALL患儿应给L-ASP化疗中发现5例并发糖尿病,均为可逆性,其中1例第二次应用后再次并发,现将有关临床观察及护理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共5例,其中男1例,女4例(5次),年龄4~13岁,均经骨髓涂片检查确诊为ALL,病程最长2年。采用VDLD(长春新碱、强的松、左旋门冬酰胺酶、柔红霉素)方案联合化疗,其中,首次接受此联合方案3例,第二次1例,第三次1例。 实验室检查:5例患儿给药前尿糖正常,…  相似文献   

8.
白血病患儿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不良反应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减少患儿在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对98例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化疗期间的血液病患儿实施了相关的健康教育、严密的临床观察、严格的饮食管理及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本组患儿在使用左旋门冬酰胺酶367例次中,停药后追踪观察6—10个月,无1例死亡或并发症发生。结论 严密的临床观察和积极的预防措施可减少左旋门冬酰胺酶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较培门冬酶(PEG-ASP)与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效果及酶活性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初发的ALL病儿,在诱导缓解期中采用L-ASP治疗27例,PEG-ASP治疗27例,观察两组病儿骨髓抑制程度、恢复时间及临床缓解程度,比较两组病儿微小残留病(MRD)值及门冬酰胺酶的活性。结果两组病儿骨髓抑制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05,P〈0.05);低、中、高危组病儿骨髓抑制程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L-ASP组低、中、高危及T系、B系ALL的临床缓解程度与PEG-ASP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L-ASP、PEG-ASP诱导治疗后,两组MRD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L-ASP及PEG-ASP用药后活性均大于100U.L-1,且PEG-ASP活性持续2周。结论 L-ASP与PEG-ASP治疗儿童ALL疗效相当,但PEG-ASP的作用时间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小剂量左旋门冬酰胺酶安全性及药效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剂量(1000 U·m-2·次-1)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应用于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安全性与药效性。方法对6例应用常规剂量(5000-10 000 U·m-2·次-1)L-Asp发生过严重不良反应的患儿,改用小剂量L-Asp,观察有无再出现同样或其他的不良反应。随机取5例ALL患儿应用小剂量L-Asp前后的28份血样本,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血浆门冬酰胺(ASN)浓度。结果应用常规剂量L-Asp发生过严重不良反应的患儿,改用小剂量L-Asp后未再发生类似或其他不良反应,应用L-Asp前,患儿血浆ASN水平除例4(4.91μmol/L)外,均高于 5.00 μmol/L,而在应用小剂量L-Asp后的7 d内,患儿血浆ASN的水平除例3(3.70 μmol/L)外,都降到0.50μmol/L以下,即都能被降解到“完全缺乏”或“几乎完全缺乏”水平,并与应用常规剂量组所得结果相近。结论应用小剂量L-Asp治疗小儿ALL,即使对因用常规剂量L-Asp发生过不良反应的患儿也具有肯定的安全性,而且对小儿ALL具有较确切的药效性。  相似文献   

12.
调查1997年4月至1997年9月出院病例服用氯丙嗪的精神病患者389例,出现药物副反应的为200例(51.4%),其中心电图改变者131例(65.5%),锥体外系副反应57例(28.6%),SGPT升高52例(26.0%),脑电图改变26例(13.0%),皮疹22例(11.0%),胃肠道副反应16例(8.0%),造血系统副反应12例(6.0%),体位性低血压9例(4.5%),内分泌系统副反应4例(2.0%),其他12例(6.0%)。对上述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处理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盐酸去甲万古霉素的不良反应,以便临床应用。方法:观察100例应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患者用药前后尿常规、肾功及用药时的不良反应。结果:用药中5例出现一过性蛋白尿,2例出现肾功能异常。经停药后可逆转。结论: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用药中监测尿常规及。肾功能,用药时注意控制药物浓度。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以拓扑替康为主的治疗方案对难治及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拓扑替康联合顺铂或异环磷酰胺及阿糖胞苷治疗预后差的难治性及复发性ALL8例。结果 经1个疗程治疗后判断疗效,完全缓解(CR)5例,CR率62.5%;部分缓解(PR)1例,PR率12.5%;未缓解(NR)2例,NR率25%;总有效率7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减少的骨髓抑制。结论 拓扑替康对预后不良、难治及复发性ALL具有肯定疗效,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非血液系统毒性轻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副作用,以探索L—ASP副作用的发生与患儿所处治疗阶段的关系,以便采用有效的监测手段减少副作用的发生,提高化疗安全性及患儿的长期存活率。对38例处于诱导缓解期患儿与40例处于维持期加强治疗患儿在应用L—ASP时的相关副作用发生率及程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过敏反应、高血糖症及药物性肝炎的发生率在维持期加强治疗的ALL患儿高于诱导缓解期患儿,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凝血异常、胰腺炎、低蛋白血症、胃肠道反应及合并感染性休克等副作用在诱导缓解期患儿中发生率高。结论:L—ASP在使用过程中有相关副作用的发生,尤其在诱导缓解期ALL患儿中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定期全面监测可有效减少和避免副作用的发生,提高化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毒副作用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峻榕  黄玉葵 《现代护理》2005,11(18):1515-1516
目的探讨如何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使患者顺利度过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反应期。方法通过与患者谈心,解除患者思想负担;仔细观察化疗过程中患者对甲氨蝶呤的毒性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度过化疗反应期。结论熟悉甲氨蝶呤的毒副反应,加强责任心,认真作好观察护理,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化疗反应期。  相似文献   

17.
司辉  张淑丽  丛金松 《护理学报》2005,12(12):46-47
总结左旋一门冬酰胺酶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护理要点,通过对86例患儿的观察及护理,要点包括:治疗前后完善必要的化验检查、低脂低蛋白饮食、合理配伍用药、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等。由于措施得当,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凝血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观察86例患儿在诱导缓解后治疗期间,L-ASP使用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变化情况。结果:与用药前比,用药结束后一天的PT、APTT、TT均显著延长(P<0.01);FIB、AT-Ⅲ显著降低(P<0.01),D-二聚体显著升高(P<0.01);用药结束后1周时PT、APTT、TT、D-二聚体较用药前差异无显著性,FIB、AT-Ⅲ虽有回升,但仍低于正常(P<0.01)。结论:L-ASP可引起ALL患儿凝血功能异常,尤其对FIB、AT-Ⅲ影响明显,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L-Asp主要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而引起蛋白质成份的凝血因子减少,从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碍,且对纤维蛋白原的合成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参附注射液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调查参附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情况及不良反应。方法以参附注射液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3.1~2008.12),国内期刊发表的参附注射液的临床研究,调查分析纳入文献中参附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用药剂量、适应病证、给药途径、溶媒及疗程等。结果共纳入576篇文献,包括21496例患者(不包括对照组病例)。除2例过敏性反应(1例过敏性休克)外,均为轻度不良反应。结论自1993年上市以来,参附注射液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由于缺乏规范的上市后评价,在选择目标病证、扩大病种、探索剂量、使用方法、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因此,运用循证医学加强上市后药物评价,规范临床用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亚叶酸钙不同给药途径拮抗氨甲喋呤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方法:将接受HDMTX加CF化疗的6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口服给药,对照组肌注给药,对比两组患儿的胃肠道反应.结果:观察组胃肠道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叶酸钙口服给药比注射给药能明显减轻氨甲喋呤的胃肠道反应.临床应用亚叶酸钙拮抗氨甲喋呤的毒副作用时,宜口服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