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介绍蔡小荪教授辨治产后痹证的临床经验。认为产后痹证初起以血虚为本,风寒湿邪侵袭为标;日久肝肾亏虚,邪留经络;治疗以养血祛风、益气和营为主,主张用养血药、祛风药、温通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张琪教授治疗痹证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张琪教授临床学习,总结其经验。结果:张琪教授认为正气亏虚是痹证发生的基本原因,扶正祛邪是治疗痹证的基本大法。常用方法有除湿通络、清热通络、活血通络、涤痰通络、虫药通络等。结论:国医大师张琪教授治疗痹证经验可资临床供鉴。  相似文献   

3.
朱良春教授治疗痹证药对举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朱良春教授为治痹大家,在治疗痹证的长期实践中,创立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药对"临床经验,疗效独特,法度严谨,名为用药,实为用方,临床使用起来,游刃有余,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作者总结了朱良春教授在治疗痹证中常用的6个药对,并分析其配伍规律,以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医籍,历代医家学伤寒、用伤寒,诊治临床各种病证。本文依据《内经》与《金匮要略》对痹证的阐述,概括痹证发病的内外因素,阐发前贤范中林使用桂枝汤类方治疗痹证的临床经验及笔者运用桂枝汤类方的临床体悟。  相似文献   

5.
痹证由来已久,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痹证中疑难杂症较多,是现代医学急需攻克的一个难点。借助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虫类药被证实是治疗痹证的"特效药"。从痹证的概述、中医学研究成果、西方医学研究现状,结合虫类药对痹证良好的治疗效果,提出了虫类药在痹证治疗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6.
王昌俊 《新中医》1994,26(3):2-3,7
老中医吕继端治疗痹证用药经验王昌俊主题词痹证/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活血祛瘀药(剂)/治疗应用,引经药/治疗应用,@吕继端吕继端主任医师,以擅治疑难危重病证著称,学术上推崇薛叶吴王等温病诸家,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临证数十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  相似文献   

7.
《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全国基层名老中医顾中欣主任在此病病机认识上,总结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药对"临床经验,用以治疗痹证。治疗药物较为常见,但疗效确切,常达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8.
“痹证”一名最早见于《素问·痹论篇》,是在人体元气亏虚的基础上兼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疾病。该病以肌肉、关节、筋骨等处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灼热、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变形等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痹证在《黄帝内经》中即以“风寒湿”作为痹证的基本病因,痹证也是中医药治疗的特色病种之一。导师曾朝辉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株洲市名中医,中国中西结合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从医二十余载,融汇中西医学,贯通传统现代。他认为本病主要因正气亏虚,感受外邪,营卫不和所致,病位在肌肉、经络、关节,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在治疗上根据痹证疼痛部位及程度轻重选药,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治疗上善用药对组方配伍,注意顾护脾胃,善用活血药、虫类药、藤类药、风药和对药,桂枝汤是《伤寒论》中调和营卫法的基础方,曾师擅用经典方,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临床中多选取桂枝汤加味来论治痹证,因人因证论治,临床随证加减,并强调应注意日常调护,效果显著。附验案2则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北京东直门医院李恒敏副主任医师业医三十载,她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在中医理论方面造诣颇深,临床经验丰富,尤擅内科痹证治疗,有独到之处,处方遣药,涉及面广,辩症求因,丝丝入扣,她师古而不泥古,尤其对经方的应用,更是得心应手。本人有幸随师应诊。获益匪浅,就李老师运用鸡鸣散治疗痹证中伴有下肢浮肿或其它原因引起下肢浮肿辩证施治所见点滴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总结吴佩衡及其传承人治疗痹证的经验。体现在重视辨证基础上的分期分型施治,更加重视对扶阳学术思想的运用,尤其对附子在治疗痹证的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痹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火针疗法治疗痹证175例进行疗效观察,同时设立了毫针对照组219例,结果:火针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毫针对照组,火针治疗组总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达到86.3%和97.7%,毫针对照组总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达到78.1%和94.1%,两组治疗“3次有效率”对比,两组“平均治愈时间”对比,火针治疗组明显优于毫针对照组(P<0.01),病程超过3年时,火针治疗组优于毫针对照组(P<0.05),3年以内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火针治疗痹症有显著而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寒痹又称痛痹,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风湿寒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病偏于畏寒肢冷、遇寒痛甚、得温则减者。潘远根教授从事中医药文献、教学及临床研究40余年,对寒痹的中医论治有独到的见解。文章通过介绍潘老自拟温阳建中汤论治寒痹的临床验案,总结潘老中医论治寒痹的临床经验,为中医药论治寒痹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中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痹痛膏外敷及腹肌锻炼;治疗组30例采用内服补肾活血中药(补肾强筋胶囊)和痹痛膏外敷,以及腹肌锻炼;均治疗2周。结果:两组分别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组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组30例,治愈17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30例,治愈10例,好转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内服补肾强筋胶囊、外敷痹痛膏和腹肌锻炼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痹痛膏外敷和腹肌锻炼,痹痛膏外敷治疗短期内可以缓解腰痛症状,补肾强筋胶囊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止痛效果,随用药时间延长,其止痛效果及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李发枝教授治疗痹证的临床经验。方法:将痹证分为两大类型:一为风、寒、湿痹,日久化热伤阴;一为热痹,热耗伤阴。采用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和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滋阴凉血之法,选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合防己地黄汤,白虎加桂枝汤合防己地黄汤治疗痹证。结果与结论:李发枝教授治疗痹症伤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热痹颗粒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为临证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将60例辨证属于湿热痹阻证的活动期RA患者,采用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的方法分组。实验组口服热痹颗粒剂每次2.0g,1日3次;对照组口服乐松,每次60mg,1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主要症状,体征及理化指标,两组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热痹颗粒剂能消肿、止痛、改善关节功能,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小平  湛梅圣 《山西中医》2012,28(10):35-36
目的:观察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联合蠲痹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8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联合蠲痹胶囊治疗,对照组40例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两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equesne指数为(6.2±3.5)分,对照组为(8.1±3.2)分,两组比较(t=-2.533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Lequesne指数改善率(63.1±15.6)%,对照组为(50.9±14.7)%,两组比较(t =3.599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联合蠲痹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  相似文献   

17.
肾气丸作为一首千古名方,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应用。以往医家应用本方的经验多以单方为基础进行药物加减。随着临床所见病证日趋复杂,临床医家渐渐形成“疑难杂症用合方”的共识。贾春华教授既是合方的倡导者,又是临床应用合方的践行者,临床善用合方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本文以以肾气丸为案例,简要介绍贾春华教授于不同疾病场景下应用肾气丸类合方治疗杂病的经验,分别是: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肾气丸合补阳还五汤、抵挡汤加减;痹病——肾气丸合黄芪桂枝五物汤、独活寄生汤加减;腰痛——肾气丸合立安丸加减;生殖系统疾病——肾气丸合四妙丸、桂枝茯苓丸、五子衍宗丸等加减;肾气丸合自制通关平格汤、真武汤加减治疗水肿等。  相似文献   

18.
当归四逆汤治疗痹证的特点:一是血虚寒凝,肢体经脉气血闭阻,不通则痛的肢体关节疼痛,局部发凉,四肢厥冷的痛痹证;二是血虚寒凝进而引起血脉瘀阻的脉痹证,四肢厥冷,手足青紫,脉细欲绝或无脉症。  相似文献   

19.
痹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常见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均属中医学“痹症”范畴。由于这些疾病病程较长,病势缠绵,症状痛苦,给患者身心带来的极大的影响,现代医学对这些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中药对这些疾病的发病及治疗有较早的认识,对其治疗存在一定的优势,近年来在临床上运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痹症,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症状,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痛风在急性关节炎期中医多辨为风湿热痹,应用清热通络之法治疗,刘吉善主任医师在临床中辨证施治,以"行气降浊、宣化寒湿"立法,运用鸡鸣散加味治疗痛风1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