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糖尿病肾病大鼠醛糖还原酶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和依帕司他组(n=8)。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STZ(55 mg.kg-1),成功造模后白藜芦醇组分别给予5、154、5 mg.kg-1白藜芦醇,依帕司他组给予10 mg.kg-1依帕司他,连续灌胃6 w后,检测大鼠血糖、体重,HE染色检测肾脏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醛糖还原酶(AR)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血糖与AR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各组血糖与AR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其降糖效应可能与抑制AR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血清巨噬细胞因子resistin水平的影响,探讨该药物对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的干预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20只10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DN)模型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DN+RSG),另取10只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C)。DN和罗格列酮干预组大鼠右肾切除后经过阴茎背静脉注射35 mg/kg链脲菌素(STZ),罗格列酮组按照10 mg·kg-1·d-1的剂量给予罗格列酮灌胃,DN组及正常对照组喂饲普通饮食。STZ注射20周后留取静脉血和24h尿,后处死大鼠并取肾组织。ELISA法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resistin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测定24 h尿微量白蛋白、空腹血糖及肾功能水平。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球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Smad2磷酸化水平。 结果: 与NC组比较,DN组大鼠血浆炎症因子IL-1、TNF-α、hs-CRP及resistin的水平均显著升高;罗格列酮干预后血浆中上述指标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与DN组比较,罗格列酮干预组的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但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及肾功能水平均明显下降。罗格列酮干预后肾小球内TGF-β1蛋白表达及Smad2磷酸化水平较DN组显著降低,并且其肾小球系膜增生程度也较DN组明显减轻。结论: 罗格列酮具有延缓及改善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降低resistin及其它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有关。针对炎症有望控制DN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小檗碱对糖尿病大鼠肾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的影响,探讨小檗碱保护糖尿病肾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髙脂高糖饮食结合低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式诱导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小檗碱给药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大鼠饲养6个月后取肾,通过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中AQP-1表达的变化。应用免疫印迹检测小檗碱对AQP-1、PI3K和Akt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样改变,糖原颗粒聚集,小檗碱可明显减轻糖尿病造成的肾病理损害。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和免疫印迹结果证实小檗碱增加糖尿病肾组织中AQP-1的表达量。小檗碱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结论 :小檗碱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肾组织中AQP-1的表达进而改善糖尿病肾病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彩色蚕茧提取物-丝胶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丝胶治疗组、二甲双胍治疗组和丝胶预防组.建立链脲佐菌素致动物模型,以血糖≥16.7mmol/L作为成模标准;丝胶治疗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分别给予丝胶(2.4g·kg-1·d-1,35d)和二甲双胍(55.33mg·kg-1·d-1,35d)灌胃;丝胶预防组大鼠于注射链脲佐菌素前给予丝胶(2.4g·kg-1·d-1)灌胃35d.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和24h尿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和免疫印迹法观察肾VEGF和PED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血糖、24h尿蛋白定量和肾VEGF蛋白的表达升高,肾PEDF蛋白的表达降低;丝胶治疗组、丝胶预防组和二甲双胍组大鼠的血糖、24h尿蛋白定量和肾VEGF蛋白的表达低于模型组,肾PEDF蛋白的表达高于模型组,且丝胶治疗组、丝胶预防组与二甲双胍组比较无差别.结论:丝胶可通过上调肾PEDF蛋白、下调肾VEGF蛋白改善糖尿病肾病时肾血管生成的不平衡,发挥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的保护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主动脉病理变化、在主动脉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蛋白和mRNA表达及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糖尿病组和罗格列酮组,每组20只。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罗格列酮治疗组4 mg/kg·d灌胃给药,于治疗6周和12周时检测血糖、ET、NO及光镜下主动脉的病理变化;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主动脉的e NOS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糖尿病组及罗格列酮治疗组ET升高,NO降低(P0.01)。12周时糖尿病组较高脂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ET升高,NO降低(P0.05)。糖尿病组NO水平在12周时比6周时明显下降(P0.05)。2)12周时高脂组、糖尿病组和罗格列酮组大鼠主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病理改变。3)6周和12周时,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糖尿病组和罗格列酮组主动脉e NOS的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P0.01);糖尿病组较罗格列酮组主动脉e NOS的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罗格列酮可以缓解糖尿病组大鼠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骨骼肌组织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表达的调节及大鼠骨骼肌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低剂量链脲佐菌素尾静脉注射联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未予上述处理的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成模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药物干预4周后,称重,检测血清葡萄糖、胰岛素、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大鼠肌肉组织中IRS-1蛋白的表达和细胞膜GLUT4的表达量。结果: (1)罗格列酮干预组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水平均低于糖尿病对照组(P<0.05),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罗格列酮干预组血清胆固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糖尿病对照组差异无显著(P>0.05)。(2)大鼠肌肉细胞膜GLUT4蛋白表达比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罗格列酮干预组明显多于糖尿病对照组(P<0.05)。(3)大鼠肌肉组织IRS-1蛋白表达量及其酪氨酸磷酸化程度比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罗格列酮干预组明显多于糖尿病对照组(P<0.05)。结论: 罗格列酮可促进大鼠肌肉细胞膜GLUT4的合成增加,可能是通过上调大鼠肌肉组织IRS-1蛋白的表达量及其酪氨酸磷酸化的程度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糖尿病大鼠肠系膜血管病变的干预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小檗碱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小檗碱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大鼠成模两周后,小檗碱组灌胃给予小檗碱(200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双蒸水,三组均每日一次,连续2周,比较各组体重及血糖变化。之后处死各组大鼠,取其肠系膜、各级血管及其周围组织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肠系膜各级血管管径及血管和周围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实验28天后体重减轻(P<0.01),血糖升高(P<0.01)。二、三级动静脉管径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或P<0.01);血管弹性膜分层不清,内膜白细胞黏附增多;血管周围脂肪组织中脂肪细胞皱缩,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神经节肿胀。小檗碱组较模型组体重、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但三级动脉管径和二级静脉管径较模型组明显收缩(P<0.05或P<0.01);而且小檗碱组较模型组血管弹性膜分层清晰,内膜白细胞黏附减少;脂肪细胞形态、炎性细胞浸润及神经节形态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小檗碱对糖尿病大鼠肠系膜小血管和微血管及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和罗格列酮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n=6)、阿霉索肾病组(n=7)、罗格列酮治疗组(n=7),12周后测大鼠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脂和血肌酐、尿素氮,用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NF-κB p65的核转位及ELISA(夹心法)检测肾组织NF-κB p65的活性,RT-PCR测肾皮质PPARγ mRNA及TGF-β1 mRNA的表达及免疫印迹检测肾皮质PPARγ、TGF-β1蛋白表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阿霉素肾病组相比,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24 h尿蛋白排泄减少,血清白蛋白升高,血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下降,差异显著(P<0.01),肾脏病理损害减轻;肾组织NF-κB p65活化和TGF-β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受抑制,而肾皮质PPARγ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强,差异显著(P<0.01);阿霉素肾病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肾组织中NF-κBp65活性与PPARγ mRNA表达呈直线负相关(r=-0.8305,P<0.01);肾组织中PPARγ mRNA与TGF-β1mRNA表达呈直线负相关(r=-0.7938,P<0.01).结论:罗格列酮作用于阿霉素肾病大鼠后,可能通过上调PPARγ表达,部分抑制肾组织NF-κB p65活性,进而抑制肾组织中TGF-β1表达,从而使系膜基质沉积减少,肾组织病变减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结合高能量饲料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未治疗组与治疗组:罗格列酮4mg/(kg·d)。16周后定量测定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一氧化氮(NO)的血浆浓度。分光光度法及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心肌组织内NO浓度、NO合酶(NOS)的活性及内皮型NO合酶(cNOS)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结果罗格列酮治疗组血糖及血浆中sEPCR、sTM、vWF显著低于未治疗组,但高于非糖尿病对照组。与未治疗组比较,罗格列酮治疗组心肌组织中NO、结构型NOS(cNOS)含量增高,eNOS阳性反应产物量增多,而诱导型NOS(iNOS)含量降低。结论罗格列酮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减轻内皮细胞损伤与改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助于减少糖尿病时心肌微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OLETF鼠)和罗格列酮治疗后,睾丸的组织病理变化及各级生精细胞中Bcl-xL(Bcl-x long)表达的改变。方法 OLETF雄性大鼠20只,定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监测血糖。喂养至30周时,共有成模OLETF鼠12只,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LETO鼠8只作为对照组,各组均给药12周。处死大鼠,测定睾丸重量,HE染色光镜观察睾丸组织病理变化,并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各级生精细胞Bcl-xL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罗格列酮组有明显的病理变化。睾丸重量、精原细胞和间质细胞计数、睾丸生精细胞Bcl-xL蛋白阳性表达强度,模型组比对照组降低(P<0.05),而罗格列酮组与模型组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可能通过细胞凋亡机制影响生精过程,而罗格列酮对糖尿病生精障碍并无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胆碱-蛋氨酸缺乏(MCD)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小鼠肝组织巨噬细胞M1、M2表型转化的作用。方法雄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正常组(饲喂常规饲料),模型组(饲喂MCD饲料),罗格列酮干预组(30mg/kg)和小檗碱干预组(150mg/kg),采用预防给药方式,连续2周。通过组织病理学评分评估动物模型及药物疗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及IL-10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组织中M1、M2型巨噬细胞的数量和比值。结果罗格列酮和小檗碱可显著改善MCD饮食诱导小鼠NASH的病理程度,显著下调血清中TNF-α水平(P0.05),显著上调血清中IL-10水平(P0.05),显著降低肝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及增加M2型巨噬细胞的数量,降低M1/M2比值(P0.01)。结论小檗碱对MCD饮食诱导小鼠NASH有较好改善作用,其部分药理机制为:调节肝组织中巨噬细胞表型转化,增加M2型巨噬细胞比例,上调抗炎细胞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氧化损伤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p53通路的影响,探讨小檗碱抗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PF级雄性SD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小檗碱组,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模型组及小檗碱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造模同时小檗碱组给予小檗碱(100 mg·kg~(-1)·d~(-1))灌服。16周后处死大鼠并采集肝脏,检测肝组织中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HE、油红O染色与透射电镜观察肝脏组织学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SIRT1、p53及乙酰化p53(Ac-p53)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小檗碱组大鼠肝组织TC、TG和MDA含量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SOD活力和T-AOC显著升高(P0.01);组织学结果也观察到小檗碱组大鼠肝脏脂质蓄积状态明显减轻;小檗碱组肝组织SIRT1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上调(P0.05),Ac-p53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小檗碱能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和氧化应激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SIRT1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p53的乙酰化。  相似文献   

13.
番石榴叶总三萜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和血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番石榴叶总三萜(TTPGL)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 35 mg·kg-1)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5组:糖尿病模型组,TTPGL低、中、高剂量组(60、120、240 mg·kg-1),罗格列酮阳性对照组(3 mg·kg-1)。另取12只正常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给药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6周;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则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给药6周后,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大鼠的空腹血糖(FBG);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游离脂肪酸(FFA)和糖化血红蛋白(GHb);果糖胺法测定糖化血清蛋白(GSP);Western blotting检测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血脂、FBG以及GHb显著升高,FINS及ISI显著下降,脂肪细胞PPAR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与模型组相比,TTPGL中、高剂量组大鼠的FBG和GSP显著降低,FINS以及ISI显著升高,脂肪组织PPARγ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或P<0.05);此外,TTPGL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血脂水平,TG、TCH和FF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 TTPGL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和血脂水平,明显改善糖尿病动物的糖脂代谢紊乱,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其抗糖尿病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加PPARγ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姜黄素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75只,随机抽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65只大鼠给予高糖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0 mg/kg,给药72 h和7 d空腹血糖≥11.6 mmol/L为糖尿病模型成功大鼠。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心肌病组、姜黄素小剂量治疗组和大剂量治疗组。测定心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心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激酶C(PKC)蛋白表达。结果: 姜黄素治疗后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所致的动物体重下降和空腹血糖升高,抑制心肌中MDA的产生并升高GSH-Px活性,减少血清中cTnI的释放,下调心肌组织PKC蛋白表达。结论: 姜黄素对大鼠糖尿病心肌病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观察高果糖饮食诱导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对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探讨脂质肾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2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n=16)及高果糖组(F组,n=16),8及16周时分批处死,检测各组大鼠的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及24h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大鼠肾皮质甘油三酯含量;采用免疫组化分析IV型胶原及α-平滑肌动蛋白表达和定位,并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电镜观察肾脏基底膜变化。结果 8周和16周时,高果糖组血中甘油三酯分别达(1.65+0.86)mmol/L、(2.13+0.87)mmol/L,极低密度脂蛋白分别达(0.75+0.39)mmol/L、(0.97+0.40)mmol/L,肾组织中甘油三酯分别达(7.21+2.20)mg/g、(7.92+3.05)mg/g,24h尿微量白蛋白分别达(63.00+12.00)μg、(150.00+48.00) μg,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肾脏病理改变加重,基底膜增厚,肾组织IV型胶原α-SMA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高果糖饮食可诱导大鼠高甘油三酯血症,并使肾组织油三酯水平增加导致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小檗碱(BBR)对高糖及高脂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脆弱性的影响,并进行初步的机制研究。方法将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糖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5 mg/(kg·d),连续5 d]和高脂组[高脂饮食(HFD)];造模2周后,高糖组随机取10只小鼠组成药物预防组[灌胃,BBR 50 mg/(kg·d)];造模4周后,高糖组随机分为模型(STZ)组(灌胃,溶剂)、BBR 25、50、100(STZ)组[灌胃,BBR分别25、50、100 mg/(kg·d)]、阿托伐他汀组[灌胃,2.5 mg/(kg·d)]、恩格列净组[灌胃,1.25 mg/(kg·d)],高脂组随机分为模型(HFD)组(灌胃,溶剂)、BBR50(HFD)组[灌胃,BBR 50 mg/(kg·d)];6周后,取小鼠主动脉进行病理切片染色及免疫组织学检测,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及斑块脆弱性指数。以佛波酯(PMA)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分化为巨噬细胞,研究小檗碱对自噬和炎性反应信号通路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主动脉及细胞中MIF、NLRP3、AMPK/mTOR信号通路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ELISA检测血清及细胞上清液中IL-1β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及高脂组动物有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且斑块脆弱性指数明显升高,给予小檗碱治疗后,斑块面积减小,脆弱性指数显著下降(P<0.05);小檗碱下调小鼠主动脉组织和Thp1细胞中MIF蛋白的表达,促进AMPK的活化,抑制mTOR磷酸化,促进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表达比例升高、SQSTM1/P62表达降低,下调炎性体NLRP3及IL-1β的表达。结论小檗碱能够减轻高糖及高脂引起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沉积并改善斑块的脆弱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IF的蛋白表达,以及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自噬进而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慢性心衰(CHF)大鼠模型检测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探讨黄连素在慢性心衰炎性反应干预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每周腹腔注射阿霉素2.8mg/kg共10周建立慢性心衰模型,将其随机分为黄连素组、安慰剂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黄连素组给予黄连素每天21mg/kg灌胃4周,另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用酶联吸附免疫反应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BNP、TNFα、IL-1及IL-6的含量;qRT-PCR法检测大鼠血清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大鼠心肌TLR4蛋白表达和分布。结果 黄连素组大鼠血清TNFα、IL-1、IL-6及iNOS mRNA水平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5);黄连素组及安慰剂组TLR4吸光度值均高于对照组,而黄连素组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 黄连素可能通过抑制TLR4 信号传导抑制慢性心衰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