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卵巢内胚窦癌为高度恶性的生殖细胞肿瘤,大多在术后1年内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我们处理的1例,已存活5年,现予以报道。欧某女,21岁,未婚。因腹胀、发热15天,于1978年5月19日入院。住院号39,849。患者于5月4日起腹部不适,水样便,3日后腹胀加重,夜不能寝食减。发病后每日下午发热,至半夜消退。经当地医  相似文献   

2.
内胚窦癌又称卵黄囊瘤,是原始生殖细胞向胚外结构分化所形成。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年。此瘤少见,成年人更罕见。常为单侧性,高度恶性,生长迅速,可很早发生淋巴转移及盆腔扩散,现将我院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患者马××,37岁,已婚,住院号137962。因下腹部渐进性腹痛2月余,发现腹部包块一周于1982年7月26日入院。自述2月前下腹部隐痛,近一月来逐渐加重。一周前突然发现下腹部有一包块,偏右侧,初约拳头大小,一周后增至儿头大小,不活动,伴恶心,明显消瘦,食欲不佳,尿频尿痛,大便蹩胀不适。常因疼痛辗转不宁。月经:14岁初潮,周期5/30天,量中等,无痛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29岁,未婚。发现下腹部肿块伴腹部隐痛11天,于1984年7月12日入院。检查:营养发育中等。心肺(-),腹软。肝肋下可及,质中,脾(-)。左下腹可及拳头大小之肿块,质硬,尚活动,无压痛。妇科检查:子宫及右侧附件正常,左前穹窿可及7×7×6cm大小之肿块,质硬。似与子宫相连,表面高低不平。“B”超提示;左下腹混合性肿块,囊性畸胎瘤可能。实验室检查;血沉67mm/小时,AFP阳性,乳酸脱氢酶582单位。临床诊断:左卵巢恶性肿瘤(恶性畸胎瘤可能)。  相似文献   

4.
患者21岁,未婚。因腹胀、发热15天于1973年5月19日入院。既往体健。月经15 5/45,中等量,无痛经,末次月经4月25日。家族史无特殊。 体温38.5℃,P80次/min,BP12.7/8.0kPa。痛苦病容,消瘦。心率122次/min。腹部膨隆,腹壁轻压痛,以左下腹为甚。下腹部隐约可扪及一包块,移动性浊音(十)。肠鸣音亢进。子宫后倾,偏左,稍小。子宫左前方可扪到约儿头大小之包块,质硬,表面不平,活动、轻压痛。 超声波检查:侧位腹水10cm,脐下2cm至耻骨联合探及肿块,前后径9cm,实性。  相似文献   

5.
卵巢内胚窦瘤为高度恶性的生殖细胞肿瘤,目前疗效仍很不理想,多在术后1年内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我们收治1例,经手术、化疗后至今已存活5年余,现报告如下。 病 例 报 告 欧××,女,21岁,未婚。因腹胀、发热15天,于1978年5月19日入院。住院号39849。 患者自5月4日起觉腹部不适,水样便。三日后腹胀较重,夜不能寝,食减。发病后每日下午发烧,至半夜消退。经当地医院治疗腹  相似文献   

6.
安风云,女,13岁,汉族,住院号239256,于1981年11月24日因下腹部发现包块半月,腹胀,食欲不振,消瘦,发烧入院。检查:发育正常,面色苍白,血压80/60mmHg。心肺(一)腹部膨隆,下腹部扪及儿头大的包块,可以活动。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妇科检查:外阴少女型,子宫中位,幼稚型,活动,双侧附件均未扪及包块下介。  相似文献   

7.
张节如 《河北医学》1997,3(5):F003-F003
卵巢内胚窦癌1例(067000)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张节如卵巢内胚窦癌名称较多。首由White(1909)以睾丸粘液瘤样癌报道。Schiler(1939)称为卵巢中肾瘤。Magber(1956)称本瘤为婴儿睾丸癌伴有透明细胞。Teoh(1960...  相似文献   

8.
内胚窦癌是一种来源于生殖细胞的肿瘤,较少风。形态结构比较复杂多样,且往往混合存在。本文报道一例卵巢内胚窦癌与囊性畸胎瘤并存的病例。病例报告患者女性,18岁,自述于1977年某月觉察腹部逐渐增大,但无任何不适感。就医前三天感到腹部增大明显,触之腹部有一巨大包块,于1978年3月7日住院。既往月经周期不规则,右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已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内胚窦瘤是一种高度恶性卵巢生殖细胞瘤.主要发生于年青妇女,其死亡率高,多数患者在半年至一年内死亡.我们收治过1例,采用手术加短期化疗及放疗,已存活五年,现报导如下. 患者吴××,女,35岁.因痛经19年,发现下腹包块十天于80年2月5日入院.患者自诉从16岁初潮以来,每月来经及经后1  相似文献   

10.
卵巢内胚窦瘤又称卵黄囊瘤,是一种罕见的由胚外结构-卵黄囊发生的高度恶性的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多为年青妇女,能存活五年以上者极为罕见。北京房山县医院和石化职工医院建院以来仅见的两例均幸存至今,一例已存活近8年,另一例已存活6年余,且已生育,故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甲胎蛋白筛检方法发现一孕妇(24岁)在怀孕17周时患有卵巢内胚窦瘤。外科手术后,化疗延缓.怀孕28周时,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增加,但分娩推迟到怀孕33周。分娩后,病人接受4阶段化疗(顺铂,鬼臼乙叉甙及争光霉素).母亲(在最后一次化疗后的24个月)及孩儿健康。  相似文献   

12.
刘杰  张凯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949-2949
1病例资料患者,女,8岁。下腹部疼痛反复发作1个月,发现下腹部包块5d。体检:神志清,精神欠佳,贫血貌,腹软,下腹部膨隆,可扪及一约8cm×9cm的类似椭圆形包块,质中,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存在。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无异常,肝、肾功能无特殊,血清甲胎蛋白阳性。2影像检查X线:结肠钡灌肠见乙状结肠、降结肠远端呈“弧形”向内上推移,该段结肠袋消失。充盈像示乙状结肠近端及直肠远端外侧肠壁轮廓毛糙。CT平扫:下腹部偏左侧见一约7cm×8cm×8cm类似椭圆形轮廓较光整的等低混杂密度影,CT值为23.5Hu~33.8Hu,该影左后方膀胱…  相似文献   

13.
我科1976年~1986年收治卵巢内胚窦瘤13例,占同期收治卵巢恶性肿瘤的4.1%。平均年龄18.8岁。首发症状为腹痛继而发现包块者占69.2%,有30.8%病人发烧38°~39℃,全部病例均迅速明  相似文献   

14.
内胚窦瘤又称卵黄囊瘤,约占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20%,常见于20yr以下的年轻女性,40yr以上罕见,平均年龄为19yr。笔者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卵巢内胚窦瘤是一种较为少见而又高度恶性的生殖细胞肿瘤,病死率高达86%~100%。本院妇科于1984年1月至1989年12月间共收治本病4例,占本院同期收治的卵巢恶性肿瘤的3.6%,至今仍有3例存活,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4例,平均年龄22.8岁(13岁~30岁),未婚3例,已婚1例(已生育1胎)。4例均以腹部包块而就诊,2例伴有腹痛。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为11天~4年。阴道检查时发现4例肿块均位于左侧卵巢,2例出现腹水。例1为Ia期,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中发现左卵巢实质  相似文献   

16.
内胚窦瘤又称卵黄囊瘤,是一个反映胚胎期生殖细胞向胚外的中、内胚层分化。病理改变特征性强而又复杂多样的高度恶性生殖细胞肿瘤〔1〕,主要发生于性腺,亦可发生于性腺外组织,如骶尾部,腹膜后,松果体等处,靠近躯体中线部位。发生于卵巢多见,曾称为中肾瘤、胚胎瘤、睾丸母细胞瘤、婴儿型睾丸胚胎性癌及恶性畸胎瘤等。Teilum首先指出该瘤来源于生殖细胞,所描述形态与大白鼠胎盘的内胚窦组织结构相似,故命名为内胚窦瘤。本瘤在组织学发生、形态特征、生物学行为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均具有特征性,现将我科20年来卵巢发生的内胚窦瘤的临床资料共15…  相似文献   

17.
纵隔内胚窦瘤一例报告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胸外科史念珂付国舟宋世辉陈健纵隔内胚窦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的肿瘤。国内外仅有少数个案报道,且多有误诊。最近,我科收治该病1例,现予报告并总结国内个案病例,结合文献,对该病的诊治加以探讨。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  相似文献   

18.
以临床病历资料为依据,谈睾丸内胚窦瘤的组织学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22岁,未婚。1986年12月因腹痛住外地某医院,发现下腹部有一肿块。12月24日剖腹探查,见膀胱上方紧贴后腹膜有10×10×10cm肿块,予以切除。病理切片中见有典型(SCHILLER-Dural)小体及网状结构,未见睾丸及睾丸胚胎性组织细胞,诊断为内胚窦瘤。当时,患者AFP400ng/ml,CEA16ng/ml。1987年2月,患者突发性左下腹痛,呈阵发性,腹透示下腹部有气液平,以粘连性肠梗阻、腹膜后内胚窦瘤复发可能收入我  相似文献   

20.
卵巢内胚窦瘤是一种很少见的、好发于少女及青年妇女的高度恶性的肿瘤。此肿瘤有来自原始生殖细胞、结构复杂、形态多样的特性。过去对此瘤的认识混乱,名之为“卵巢中肾瘤”、“胚外中胚叶瘤”及“胚胎性癌”等。白Teilum发现此瘤组织结构似大鼠胎盘内胚窦样结构后,于1959年命名此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