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俊玲  林志苇 《北京中医药》2007,26(12):816-817
慢性腰痛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复杂,但最终都会造成腰肌损伤,肌肉功能的下降.腰背肌功能下降导致肌肉活动能力下降,进-步导致肌肉的废用性萎缩,肌力下降.而肌肉废用萎缩所致的变化可导致腰背痛症状的进一步加重,使得活动更加减少,以致成为恶性循环[1].故在慢性腰痛治疗中,腰背肌肌肉功能的康复训练是很关键的.  相似文献   

2.
<正>腰背部肌肉是维持腰椎稳定性的重要结构之一,其功能减退可导致腰椎稳定性下降,这与腰痛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表面肌电(SEMG)是一种安全、无痛无创、实时记录肌肉收缩时肌电信号的方法。近年来随着SEMG检测与分析技术的提高,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地将其用于腰背肌功能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慢性腰痛是骨科及康复学科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有关肌肉疲劳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慢性腰痛的发病机制。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可导致慢性损伤,易疲劳性增加,肌肉耐力下降,最终可能导致腰痛。目前多采用表面肌电图研究慢性腰痛患者腰部肌肉功能的改变及慢性腰痛与肌肉疲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导引术联合调制中频电疗法对慢性腰痛患者疼痛、腰椎活动度以及腰背肌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腰痛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健康宣教和调制中频电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练导引术,每周5次,每次30 min,共6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前屈活动度、腰背肌峰力矩(PT)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VAS评分、ODI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腰椎前屈活动度以及腰背肌PT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引术联合调制中频电疗法可以缓解慢性腰痛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腰背肌肌力,改善腰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腰痛逐淤方联合渐进式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两组均给予渐进式腰背肌功能锻炼,观察组加用腰痛逐淤方,比较两组治疗后腰椎功能。结果:总有效率、JOA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消失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渐进式腰背肌功能锻炼配合腰痛逐淤方能够快速缓解症状,显著改善腰椎功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药贴敷疗法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慢性腰骶部肌肉劳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8月—2021年8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慢性腰骶部肌肉劳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贴敷疗法,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37/39),高于对照组的79.49%(31/39);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量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中药贴敷疗法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慢性腰骶部肌肉劳损患者,能减轻疼痛,改善腰部功能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肌肉萎缩原因有多种,常见于神经性肌肉萎缩和废用性肌肉萎缩两种。各种肌肉萎缩的性质及程度不同,其致病机理也不尽相同,在这里仅就外伤性肌肉萎缩谈谈个人之看法,供同志们参考。电刺激治疗废用性肌肉萎缩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感应电,疏密波、直流电刺激神经肌肉,并使其呈节律性的震颤活动,从而加强和帮助神经,肌肉的功能恢复,促使血液  相似文献   

8.
王巧  陈伟  赵冬梅  刘杏丽 《光明中医》2012,27(3):572-573
目的 探讨保守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42例患者采用卧硬板床制动、中药熏洗、骨创治疗仪、活血化瘀药物应用等治疗方法,并做好各项护理配合.结果 治愈18例,显效12人,好转10人,无效2人,有效率95%.结论 保守治疗是治疗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主要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适时讲解各种治疗的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并配合做好患者的皮肤、疼痛、体位、尿潴留等各项护理,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做好出院指导、健康教育及下床活动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双下肢及腰背肌功能锻炼,对促进腰背肌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减少病人日后腰痛复发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锻炼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反复发作和神经根压迫严重的患者,临床常采用手术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防止坐骨神经粘连,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预防腰背肌废用性萎缩,减少卧床并发症,为术后下床及行走打好基础。现将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具体实施方法、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腰痛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多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腰部疼痛,疼痛处多有肌肉痉挛的现象,常伴有腰活动功能受限,严重的弯腰、上下床等都有影响,有些慢性腰痛还与天气的变化有关,常在受凉或阴雨天加重。自我按摩防治慢性腰痛的方法是: 1.分腰阴阳:取坐位,两手叉腰,虎  相似文献   

11.
颈椎骨质增生是一种退行性病变,尤以中老年人为多见。轻者,可无任何不适;重者,可出现颈部僵硬、酸、麻、胀痛等不适症状。日久可导致上肢功能活动障碍,肌肉萎缩或肢体废用性瘫痪。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产后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产后腰痛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推拿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对照组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JOA量表评分及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产后腰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发病机制复杂,尽管国内外做了大量研究,仍未能完全揭示。神经肌肉组织的损害在腰痛发病中占有重要作用,在NLBP患者中表现为:①腰椎活动度受限,②腰背肌力量和耐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腰背肌功能锻炼。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对照组为7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背肌功能锻炼对于非特异性下腰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下腰痛(LBP)是指腰部胀痛伴活动受限,伴或不伴有下肢疼痛,无明显间歇性跛行,无神经根受累等症状的病症[1],广义上包括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三横突综合征、腰背肌筋膜炎等各种急慢性腰痛[2]。LBP属于祖国传统医学"腰痹病"的范畴。近年来,下腰痛发病率逐年升高,80%~85%的成人在不同年龄段都会出现非特异性下腰痛[3]。  相似文献   

16.
《中国针灸》2003,23(11):693-695
肢体肌肉萎缩并非固有病名,是指由于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的损伤,或某些疾病,或废用性萎缩导致的上肢或下肢、一侧或双侧肢体肌肉萎缩、消瘦、活动无力的一类症状,是一类严重影响形体美和动态美的疾病。肢体肌肉萎缩虽涉及多种疾病,但在针灸治疗方面有很多共性,故一并讨论。本病大致相当于中医的痿证。中医认为本证多由于邪热伤阴液,筋脉失于濡养;或因湿热侵淫筋脉肌肉,  相似文献   

17.
慢性腰肌劳损是引起慢性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系指腰部肌肉,韧带等积累性,机械性,慢性损伤,或急性腰扭伤后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而转为慢性者。本病往往无明显的外伤史,常在不知不觉中出现腰痛。笔者跟随导师采用腰背功能锻炼治疗慢性腰肌劳损4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腰痛之一。近几年来 ,笔者采用局部封闭、腰背肌锻炼及中医手法按摩相结合等方法治疗本病 1 0 0余例 ,现就本病的诊断和治疗作一浅述 ,仅供同行参考。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诊断临床表现 :患者有慢性腰痛病史 ,疾病时轻时重 ,弯腰工作时间过长后直腰困难。有个别患者因轻微外力即可造成扭伤 ,引起急性腰痛 ,甚者生活不能自理。体征 :1表现为慢性腰痛时 ,腰部活动不受限 ,急性腰痛时 ,则腰部活动明显受限 ,两侧腰肌保护性痉挛。 2双侧第三腰椎横突顶端压痛明显 ,一侧压痛重 ,一侧压痛较轻。3在压痛点可摸…  相似文献   

19.
慢性腰肌劳损是慢性腰痛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以长期反复发作的腰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常被用作没有明确器质性病变的慢性腰背部疼痛的总称,又称为“功能性腰痛”或“腰背肌筋膜炎”。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采用滞针疗法加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21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腰痛,常因指腰骶部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引起。老年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脊椎发生退行性改变也会引起本病。临床症状表现为长期腰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平时患者腰部活动功能一般无明显障碍,部分病人伴随有脊柱侧弯,腰肌痉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