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合并弥漫性脑肿胀(DB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根据CT表现,将选取的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分成两组,合并弥漫性脑肿胀者为A组,无合并弥漫性脑肿胀者为B组,对比两组病人GCS评分、瞳孔改变、颅骨骨折的比例、手术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A组29例,良好9例,死亡16例;GCS评分3~5分13例,单侧瞳孔散大2例,双侧瞳孔散大12例。B组43例,良好28例,死亡10例;GCS评分3~5分9例,单侧瞳孔散大9例,双侧瞳孔散大4例。结论:弥漫性脑肿胀是弥漫性轴索损伤CT主要表现之一,合并弥漫性脑肿胀者病情多危重,预后极差。DBS对DAI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分析我科2004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47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及治疗后的结果,探讨原发性昏迷时间及GCS评分与预后的关系.结果:47例DAI伤者中以交通伤较常见(70%).CT扫描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状高密度影32例(68%),CT阴性而行MRI者发现病变者11例.4例CT及MRI扫描均无异常发现.共死亡11例,植物生存9例,残疾12例,预后良好15例.结论:DAI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同时结合CT、MRI等影像学资料;治疗采用综合治疗;GCS评分及原发昏迷时间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治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40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结果,分析GCS评分及原发昏迷时间与预后的关系.结果:CT扫描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片状高或低密度影29例(72.5%),CT阴性而MRI发现病变者8例.3例CT及MRI扫描均未见异常.死亡9例,植物生存6例,残疾11例,痊愈14例.结论:DAI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同时结合CT、MRI等影像学资料;治疗采用综合治疗;入院GCS评分及原发昏迷时间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治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56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结果,分析GCS评分及原发昏迷时间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CT扫描发现脑不同部位有点片状高或低密度影40例(71.4%),2例CT及MRI扫描均未见异常。死亡19例,植物生存13例,残疾10例,痊愈14例。结论 DAI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同时结合CT、MRI等影像学资料,治疗采用综合治疗,入院GCS评分及原发昏迷时间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何强 《吉林医学》2011,(30):6409-6409
目的: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DAI的致病原因、临床特点、CT征象、GCS评分与预后关系。结果:46例DAI患者痊愈6例(13.0%),轻残10例(21.7%),重残7例(15.2%),植物生存6例(13.0%),死亡17例(37.0%)。结论:DAI的致死率和致残率高。GCS评分对判断DAI患者的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院前急救与早期诊治的相关因素。方法:对DAI4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DAI48例中治愈16例(33.33%),中度残疾9例,重度残疾3例,持续性植物生存4例,死亡10例。院前急救能提高治愈率。结论:DAI预后除与入院时GCS评分、瞳孔改变、年龄及脑出血灶等部位有关外,院前急救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张晓强  高山  王德明  王湘 《西部医学》2009,21(7):1157-1158,1160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D以及DAI合并弥漫性脑肿胀(DBS)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方法根据CT表现,将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分成两组,无弥漫性脑肿胀者为A组45例,合并弥漫性脑肿胀者为B组30例;对比两组病人GCS评分、瞳孔改变、手术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A组45例,良好23例,中残3例,重残4例,死亡15例,GCS评分3~5分20例,单侧瞳孔散大10例,双侧瞳孔散大4例;B组30例,良好7例,中残3例,重残3例,死亡17例,GCS评分3~5分17例,单侧瞳孔散大6例,双侧瞳孔散大9例;手术A组10例,B组13例。结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致残致死率高,合并弥漫性脑肿胀者病情更危重,预后极差。DBS对DAI的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早期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CT影像特点与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将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9例早期DAI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例随访过程中失联脱落研究。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与CT影像特点,并于入院后6个月随访预后情况,按照预后效果分为预后良好组(37例)、预后不良组(40例),对两组病例资料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DAI预后的独立高危因素。结果 CT影像分析显示,77例患者中58例患者有病灶检出,19例患者未检出病灶;其中27例出现微出血病灶,24例检出水肿灶,另7例为非出血性病灶;11例出现中间微出血低信号、外围水肿高信号影像。24例患者的出血灶位于大脑皮质、白质、灰白质交界处、胼胝体、脑干、小脑、基底节等组织界面,直径均在2mm以下。18例患者急性期合并脑肿胀、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散性脑萎缩等非典型表现。因素分析显示瞳孔变化、入院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CT病灶个数、昏迷时间为影响DAI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微出血灶、水肿灶的形成为DAI患者的典型CT影像特征,瞳孔变化、入院GCS评分、CT病灶个数、昏迷时间为影响预后的独立高危因素,可为DAI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影响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定群病例的前瞻性研究,记录75例DAI患者的相关指标及伤后6个月随访结果,对其临床和影像相关指标与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OR=0.021,95%CI 0.007~1.557)、双侧瞳孔变化(OR=27.532, 95%CI 8.975~57.413)、MRI弥散加权成像脑中轴部位病灶数(OR=5.753, 95%CI 2.136~9.392)及脑中轴部位平均表观弥散系数(OR=0.353, 95%CI 0.134~0.964)是影响DAI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上述相关因素结合后预测DAI患者预后的准确率达92.0%。结论 入院GCS、双侧瞳孔变化、MRI弥散加权成像脑中轴部位病灶数及脑中轴部位平均表观弥散系数是影响DAI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临床因素与影像学指标结合则能更准确地评估DA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刘仲涛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1):1006-1007
目的探讨CT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经临床证实为DAI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分析病灶累及部位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72例DAI早期CT均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脑室及脑沟池受压变小或闭塞;脑白质内单发或多发小出血灶53例,呈斑点状,直径多<20mm,主要位于胼胝体、皮髓质交界处、基底节区、脑干及小脑;蛛网膜和(或)脑室出血37例,合并硬膜外血肿24例,颅底骨折28例。67例累及中线部位。本组中恢复良好23例(23%),中残21例(21%),重残或植物生存状态22例(22%),死亡34例(34%)。结论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预后差且GCS评分较低。DAI的CT征象有其特点,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