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大铭  王新月 《中医杂志》2011,52(24):2156-2157
认为脾肾亏虚是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键,加上大肠湿热留恋,瘀血、积滞之邪,病势缠绵难愈,激素为纯阳之品,易致阴阳失衡,因此,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当祛邪扶正,在激素使用的不同阶段进行中医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流行病学特点与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溃疡性结肠炎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发现,其病因病机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医休息痢、久痢。其病因不仅与外感湿热、饮食不节相关,而且与禀赋虚弱关系密切,同时情致不畅又是疾病发作与加重的重要因素,从而导致正虚邪留、气血壅滞、大肠传导失常发为本病。  相似文献   

3.
临床观察发现溃疡性结肠炎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先天禀赋不足及外感有关,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湿浊内蕴,郁化热毒,下注肠道,壅塞气血,以致肠腑气血凝滞,血腐肉败,而成痈、溃疡,下痢赤白,其病机为湿热、寒湿、瘀血、积滞等邪客于肠道,与肠道气血相搏结,大肠传导失司,气血凝滞,  相似文献   

4.
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复杂、病程缠绵的疾病特点,提出了湿邪致病的观点,详细论述了湿邪的产生机制,认为脾、肾、三焦和肝功能的失司,均可导致人体内湿的产生;并提出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脾、肝、肾亏虚为本,湿邪内蕴为标,虚实夹杂之证。湿乃致病的根本,贯穿本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临床观察发现溃疡性结肠炎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先天禀赋不足及外感有关,尤其是情志致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其病机为湿热、寒湿、瘀血、积滞等邪客于肠道,与肠道气血相搏结,大肠传导失司,气血凝滞,脂膜血络损伤,血败肉腐,壅滞成脓,内溃成疡,形成本病。疾病日久不愈,反复发作,损耗正气,而成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之证。其病机特点可概括为本虚标实,证候错综,变证百出,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6.
从病因(六淫邪气、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作了探讨。指出:湿热内阻、脾胃虚弱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瘀血内阻、积滞不通是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的病理基础,与肾关系密切。其标在脾,本在肾。肝脾气亏虚为发病之本,湿热邪毒为致病之标。  相似文献   

7.
通过整理古今中医文献中关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病名、病因和病机的相关内容,笔者梳理出UC的中医病名演变流程,并概括出其病因是以脾肾亏虚为基础,时因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诱发或加重;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以脾、肾、肝、肺四脏为主,兼有湿、热、瘀、毒等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8.
西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与免疫、肠道菌群、遗传、感染、环境以及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者,在肠道菌群的参与下,精神心理因素与感染参与其中,启动了难以停止的、发作与缓解交替的肠道天然免疫及获得性免疫反应,导致肠道的屏障功能受到损害、增加肠道的通透性,与此同时,肠腔内的促炎症物质如抗原、内毒素等进入肠黏膜固有层,诱发机体的免疫应答。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与脾胃虚弱、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等因素有关。其病因病机是素体脾胃虚弱,加之外感和内伤,导致湿热壅滞肠道,气机阻滞,损伤肠络。临床上辨证分为大肠湿热证、热毒炽盛证、脾虚湿蕴证、寒热错杂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阴血亏虚证等证型。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主要为内伤七情、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劳倦所伤;外因主要为外感湿热、疫毒之邪。分别对发作期、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瘀血内阻、积滞不通是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的病理基础。临床治疗应采取清化肠腑、调理气血、攻补兼施、补益脾胃等不同治疗原则,区分发作期、缓解期辨治。  相似文献   

10.
从《黄帝内经》关于肠澼病因病机以及预后判断的论述中探讨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认为肠澼的病因病机总为阴阳失和,邪气中阴。五脏病皆可致肠澼发生,因五脏脏气受损,而致中气消亡,其里内伤,久病则湿热蒸腐败坏血络而生肠澼之证。关于肠澼的预后可根据身体发热与否及脉象来判断。  相似文献   

11.
对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病因病机认识作简要论述,并介绍隗继武教授运用中医辨证方法采用中药口服安肠愈疡汤加用生肌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UC)认识探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认为脾虚为发病之根本,无论是外感寒热湿毒之邪,还是情志不遂肝郁所致,以及久病命门火衰引起的泄刺,其结果皆表现为脾胃受损,脾虚失运,湿浊内生,混杂而下。通过对古今文献的研究,探讨了UC病名归属问题及发病机理。同时认为,UC之发病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而脾虚是发病的根本,湿邪在UC发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气滞血瘀是UC病理变化的又一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学"痢疾"范畴。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受寒、湿、热等病理因素的影响,治疗应立足整体,详察病机,按照补虚泻实的原则,以清、和、补等法,通过中药复方、单药、中药灌肠等不同形式的中医药疗法,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综合作用于患者。其中,中药复方以清热利湿、疏肝理脾、平调寒热、健脾益气、温补脾肾等五类为主;单药有效成分包括生物碱类、多酚类、多糖类、环烯醚萜类等;中药直肠给药充分发挥药物局部抗炎作用,使药力直达病所。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在促进肠道黏膜恢复、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复发方面独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发现至今超过1个世纪,患病人数逐年增加,然而在临床尚无明确有效的治愈药物,西医对其发病机制和原因的认识仍停留在假说阶段。中医认为阿尔茨海默病属于“痴呆”“呆病”范畴,历代医家对其发病及治疗均有论述。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用于分析疾病有其独特的优势。文章将基于中医整体观念,从“先天之本”-肾、“后天之本”-脾胃及气、血的角度分析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为指导临床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通过对近10年来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进行分析,概括了中医对本病在病因病机方面的新认识,以及在辩证论治、基本方加减、专方专药、中药内服加灌肠、外用灌肠等治疗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现状及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马亦雯  赵智强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230+1258-1230,1258
本文讨论了激素依赖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治疗及配伍用药思路。其基本病因为湿、热、毒、瘀;病机特点与滞相关;治疗以清肠化湿、解毒化瘀、理气运脾为大法。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的发性骨质疏松症由衰老和绝经所引发。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肾虚是该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肝主疏泄、藏血,女子以肝为先天,肝郁与该病发生有密切关第;瘀血亦是导致导质疏松症发生的不可忽视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洪军 《四川中医》2009,27(1):33-35
本文从血瘀角度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分析探讨,认为气滞血瘀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共同病理基础和病理产物,强调活血化瘀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不可缺少的重要治疗方法,应贯穿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始终。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的肠道疾病,其现代医学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治疗上颇为棘手。通过剖析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有助于提高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辨证分型,中医治疗UC的优势,同时指出中医对本病临床研究、病例报道等方面尚缺乏规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