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固卫御风汤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90例用掷币法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用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加用固卫御风汤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LTC4、LTB4水平及U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gE水平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CD4+...  相似文献   

2.
安神健脾固表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科佳 《四川中医》2011,(3):105-106
目的:观察安神健脾固表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采用中药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对照组48例,口服西替利嗪。疗程为4周,随访2周。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4周后总有效率80%,对照组4周后总有效率56.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结束2周后随防,治疗组的复发率42.31%,对照组复发率66.67%,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结论:安神健脾固表法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近远期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副反应少的特点,可供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穴位埋线疗法联合玉屏风颗粒防治慢性荨麻疹(表虚不固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分成观察组(穴位埋线+玉屏风颗粒)和对照组(单用玉屏风颗粒),每组各30例.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进行3个月的随访,统计其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6.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率分别为13.3%和26.7%,两组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表虚不固型)临床疗效较好,能显著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柯立芝 《光明中医》2022,(22):4129-4132
目的观察御风固表散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气虚不固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总IgE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御风固表散口服,每天2次,每次1包。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4周后评估疗效及检测血清总IgE和T淋巴细胞亚群、生活质量指数量表评分(DLQI)以及皮损症状积分。结果2组治疗4周后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均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后血清总IgE、DLQ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CD4+和CD4+/CD8+水平下降,CD8+水平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御风固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固表清热祛风汤治疗慢性荨麻疹表虚风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固表清热祛风汤治疗,对照组采用祛风止痒口服液治疗,疗程均为4周;另设5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因子水平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表清热祛风汤治疗表虚风热证慢性荨麻疹有显著疗效,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Th1和Th2细胞因子网络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祛风固表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口服祛风固表方;对照组34例口服氯雷他定。4周后观察疗效,3月后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20%,对照组有效率为70.60%;3个月后观察痊愈病人的复发率,治疗组为25.00%,对照组为76.90%。[结论]祛风固表法在治疗和预防慢性荨麻疹复发方面明显优于氯雷他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消荨汤合穴位敷贴对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8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口服消荨汤,加外用中药穴位敷贴,对照组予内服开瑞坦和法莫替丁片,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连续使用3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血清IgE水平、疗效差异、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在治疗30,60 d的疗效、血清IgE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90 d时观察组有效率(64.3%)优于对照组(37.5%),观察组血清[gE(87.44±8.79)U·mL-1低于对照组[( 124.31±9.47) U·mL-1],(P<0.05).观察组复发率11.9%,对照组复发率4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消荨汤合穴位敷贴对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防风五皮汤治疗慢性荨麻疹(风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防风五皮汤;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10mg睡前口服,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8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6个月再次统计,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风五皮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远期疗效优于西药治疗组.  相似文献   

9.
芪风颗粒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芪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用芪风颗粒联合依巴斯汀治疗,对照组40例仅口服依巴斯汀,疗程28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57.5%,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为20.2%,对照组为67.3%,P〈0.05。结论芪风颗粒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荨饮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慢性荨麻疹标准的40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服用中药慢荨饮,每天1剂,对照组服用氯雷他定片,每天1片,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荨饮治疗慢性荨麻疹确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散瘀化浊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散瘀化浊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与机制。方法:散瘀化浊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0例,另设对照组60例,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体重、影像学变化,检测肝功与血脂(TG、TC、HDL、LDL)。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53.3%,治疗组肝功明显改善,血脂含量下降,肥胖者体重得到有效控制与减轻,声像图也显示肝脏质地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0.001)。结论:散瘀化浊汤对脂肪肝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肝功、控制体重,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12.
姜德友  曲晓雪 《河南中医》2016,(7):1237-1239
瘿病形如缨络,由此得名,瘿病之状如缨络,在颈绕喉,以地理环境和精神因素为发病原因,其病机不外乎气滞、痰凝,血瘀、肝火郁结。临床治疗采用辨证分型,痰浊阻滞证治法为化痰软坚,消瘿散结,首选软坚散结类药物如海藻、昆布、海带等;肝郁气滞证治法为疏肝理气消瘿,当用陈皮、柴胡、槟榔、青皮、香附、木香等疏肝理气药;痰结血瘀证治法为理气活血,化痰消瘿,方中多用当归、川芎、青皮、陈皮等理气活血化痰药物;肝火旺盛证治法为清肝泻火,消瘿散结,古代医家喜用苦寒药物如龙胆草、黄芩、栀子、夏枯草等以泻其火,同时配用清热解毒药如白蔹、白头翁、连翘、水牛角、松萝等来消痈散结;心肝阴虚证治法为滋阴降火,宁心柔肝,选药多为滋阴降火散结类;气阴两虚证治法为益气养阴,用药多为人参、黄芪、茯苓。在中药治疗的同时历代医家也将针灸运用于治疗瘿病,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3.
中药新型方便汤剂与传统汤剂的比较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浸出率、浸出速率、有效成分含量等,对中药新型汤剂与传统汤剂进行实验比较。结果表明:新型汤剂优于传统汤剂。  相似文献   

14.
陈丰 《河北中医》2009,31(11):1696-1698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配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晚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采用注射用奥沙利铂(L—OHP)+5-氟尿嘧啶(5-Fu)+注射用亚叶酸钙(CF)方案化疗,21d为1个周期,治疗3个周期。治疗组30例于化疗前3d开始,给予黄芪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至化疗结束。对照组30例单纯应用化疗治疗。观察2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及毒性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肿瘤缓解率分别为40.0%、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2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食量不受化疗影响:治疗组24例(80.0%),对照组16例(5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睡眠改善:治疗组22例(73.3%),对照组13例(4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及卡氏评分:治疗组治疗后比治疗前增加(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卡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性反应:2组外周静脉炎、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配合化疗对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化疗毒性反应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配合盆腔炎治疗仪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根据辩证分型中药内服、外敷,并配合盆腔炎治疗仪照射小腹部每天30分钟;对照组予以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十天为一个疗程,一般治疗2-3个疗程,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对照组8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配合盆腔炎治疗仪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扬刺法配合隔姜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患者采用扬刺法配合隔姜灸治疗,穴取阿是穴、患侧血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每天治疗1次,2周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5例患者中,痊愈23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3%(33/35).结论:扬刺法配合隔姜灸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徐德利 《河南中医》2016,(7):1260-1263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内服联合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整复后小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服,汤剂内服。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71.51±14.82)d,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为(90.98±10.36)d,两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腕关节恢复优良率为95.00%,对照组恢复优良率为63.33%,两组腕关节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汤剂内服联合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功能不全心力衰竭60例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元莹  郭茂松  赵新广 《山西中医》2007,23(5):37-38,39
目的:探讨参乌合剂对舒张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符合纳入标准的舒张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参乌冠心冲剂;对照组仅予西医常规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3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67%(95%CI=84.68%~98.66%);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1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3.33%(95%CI=62.14%~84.52%);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u=2.0283,P=0.0427);同时,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超声心动图A峰值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超声心动图E/A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参乌合剂合西医常规治疗舒张功能不全心力衰竭较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的疗效为优,其收益为OR=0.25(95%CI=0.08~0.74),NNT=5(95%CI=3.13~21.10)。并可改善舒张末期心肌的顺应性,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透穴针法联合退黄合剂灌肠对肝硬化顽固型腹水患者肝功能,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血浆一氧化氮(NO)、肠源性内毒素(ETM)及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肝硬化顽固型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联合退黄合剂保留灌肠,观察组在对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应用0.1%阿昔洛韦滴眼液与0.1%羟苄唑眼液交替滴眼治疗,对于深层角膜炎患者,阿昔洛韦0.5g加至0.9%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59%,对照组有效率为78.26%,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