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应性皮炎以皮肤红斑丘疹、周身皮肤干燥、瘙痒剧烈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周身弥漫红斑,出现红皮病、脓毒症,甚至危及生命。赵炳南先生将特应性皮炎的急性期、慢性期分别按风湿热蕴证、脾虚血燥证辨治,分别予清热除湿汤、健脾润肤汤治疗。燕京赵氏皮科流派后学在赵老辨治思路基础上观察到特应性皮炎红皮病常因热入营血致毒热炽盛证,常用犀角地黄汤合清热除湿汤治疗,附典型医案2例。  相似文献   

2.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皮肤病,常以四肢屈侧出现多形皮疹,并且局部皮肤伴有苔藓样变为主要表现,瘙痒剧烈,时轻时重。杨志波教授行医三十余载,以祛风止痒、清热利湿、养血润燥法为主,并配合西医抗组胺药物口服及乳膏外用,联合治疗特应性皮炎,收获良效。  相似文献   

3.
<正>特应性皮炎是常见的皮肤疾病,近年来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其发病机制影响因素较多[1]。目前临床治疗特应性皮炎多以药物为主,以减轻瘙痒症状、缩小皮损面积为治疗原则。依巴斯汀是一种抗组胺药物,对组胺H1受体亲和力强,止痒作用强,不穿透血脑屏障,可防止多种过敏原的释放,短期疗效明显,长期疗效不佳[2]。中医学认为特应性皮炎的病机涉及风湿热毒、血热、血瘀、血虚等,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脾肺气虚引起的,治疗应以清热凉血、祛风通络为主[3]。凉血止痒方由水牛角、生薏苡仁、白茅根、赤芍药、牡丹皮、地肤子、茯苓、生地黄、泽兰、甘草、苦参等组成,具有清热凉血、祛湿止痒的作用[4]。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滋阴清热法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汤剂内服,对照组26例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6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为35.3%,对照组为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滋阴清热法能显著改善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疗效显著,不良反应极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特应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显示,心神不调是特应性皮炎的主要病因病机.镇心安神法注重心神的影响,以重镇安神、清心止痒、补益脾肾作为特应性皮炎的防治原则,在临床实践中以此理论为指导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在青春期后的特应性皮炎(AD)患者中,以前额为中心,颜面呈广泛湿疹样改变的病例近年来有所增加,称之为特应性皮炎颜面红皮症型皮疹,属于难治病。在临床上对此类患者从瘀血与热证(表热)进行辨证,用汉方活血祛瘀剂与清热剂合方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以符合AD诊断标准的患者中,  相似文献   

7.
特应性皮炎是儿童常见的皮肤病,具有发病率高、临床特征明显、病程缠绵难愈的特点。特应性皮炎是现代医学术语,古代医学并没有特应性皮炎的确切病名,古文献只是记载了类似的疾病但命名繁杂。故主要对多部古籍进行系统研究,对中医古籍中与特应性皮炎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较全面的整理和分析,从古代病名的源头、发展、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发病特点等进行深入探讨,归纳古代相关皮肤病证与特应性皮炎的异同,为该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特应性皮炎是一种遗传性皮肤疾病,其特应性特点体现在患者有容易罹患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湿疹的家族性倾向,患者对异种蛋白过敏,血清IgE高,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较多。特应性皮肤的病因较为复杂,多与患者的免疫调节失常、变态反应等有关。特应性皮炎常见于儿童患者,我国儿童的特应性标准化患病率为3.07%~[1]。临床治疗特应性皮炎多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方式,其治疗效果较好,但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易造成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不良  相似文献   

9.
清热除湿汤是北京中医医院的院内制剂,由著名的中医皮外科专家赵炳南教授所研制,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湿热所致皮肤病的经验方,由龙胆草、黄芩、生地黄、车前草、生石膏、白茅根、大青叶、六一散组成,具有清热除湿、凉血解毒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急性湿疹、过敏性皮炎、带状疱疹等多种皮肤病,疗效较好。根据"异病同治"的中医治则,目前还扩展应用于痤疮、脂溢性皮炎、银屑病、激素依赖性皮炎等属于湿热证者。从清热除湿汤的药物组成、功用主治、配伍应用、药理研究等方面阐述清热除湿汤的辨证应用,旨在传承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并加以灵活运用,发挥传统有效方剂的特色,为患者解决病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清热除湿汤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湿热证的疗效。方法选取102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依就诊顺序按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口服清热除湿汤,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2组均配合硼酸溶液湿敷,治疗4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比较2组皮疹改善情况。结果 2组皮疹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治疗组有效率为86.57%,对照组为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渗出、水疱、水肿在服药第1周改善最明显,红斑、干燥脱屑、瘙痒随治疗时间逐渐好转。2组在减少水疱方面疗效相当,在减轻红斑、水肿方面治疗组起效更快。结论清热除湿汤改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湿热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荣肤洗剂是董燕平教授的经验方,由当归饮子、消风散精简化裁而来,全方具有补肾养血、清热祛风的功效,治疗血虚风燥型儿童特应性皮炎(AD)疗效显著,为儿童AD的治疗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刘静  傅杰  喻桃 《江西中医药》2009,40(7):75-77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反复发作的皮肤病,与中医学的"胎敛疮"、"奶癣"、"湿疮"、"四弯风"、"血风疮"等相似,近年来中医药对其研究较多.本文综述了特应性皮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分型、辨证论治及相关实验方面的最新研究,认为特应性皮炎是由于脾肾亏虚,外加风、湿、热诸邪,相搏于皮肤而发病.其证型相当复杂,应根据皮损和全身症状、发病不同年龄阶段、急性期和慢性期等不同而进行辨证论治.并指出特应性皮炎的中医研究应该更加规范化,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特应性皮炎证治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方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皮损及皮肤屏障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热利湿方低剂量组、清热利湿方中剂量组、清热利湿方高剂量组、西替利嗪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用卵清蛋白制备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致敏结束后,清热利湿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 g/mL、2 g/mL、4 g/mL的清热利湿方灌胃,西替利嗪组给予25 mg/mL的西替利嗪灌胃,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均1次/d,连续2周。灌胃结束后24 h内处死小鼠,取背部皮肤组织进行HE染色病理观察,RT-PCR检测小鼠皮肤组织中丝聚蛋白(FLG)、兜甲蛋白(LOR)、表皮蛋白(IVL)mRNA表达水平。结果临床表现及皮肤病理结果显示,各药物组小鼠皮损严重程度均轻于模型组,且清热利湿方低、中、高剂量组呈浓度梯度依赖性减轻。清热利湿方各组和西替利嗪组小鼠皮肤组织中FLG、LOR、IVL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清热利湿方低、中、高剂量组各指标呈浓度梯度依赖性增高,清热利湿方高剂量组与西替利嗪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清热利湿方可通过上调特应性皮炎小鼠皮肤屏障蛋白表达水平,减轻皮损。  相似文献   

14.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为了有效预防和降低特应性皮炎的发生、传变、复发概率,发挥中医药防治特应性皮炎的独特作用,以中医学"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探讨其对特应性皮炎的防治情况。  相似文献   

15.
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表现为面部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半灼热、瘙痒不适,停用糖皮质激素则皮疹反复,采用清热凉血、滋阴清热等法治疗疗效欠佳.在郑钦安先生“阴火”思想指导下,注重整体辨证,采用温阳化饮、温潜法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提示对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在皮疹辨证同时应注重整体、阴阳辨证.  相似文献   

16.
治疗皮肤病较常用具有清热、养血、润肤、解表、止痒作用的温清饮、消风散、当归饮子等,加味逍遥散则很少应用,本次用该方治疗特应性皮炎以外的皮肤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特应性皮炎又名特应性湿疹,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有关。儿童特应性皮炎为临床常见病,中医通常认为此病与先天胎毒遗热、后天脏腑失调及外感风湿热邪等因素相关。特应性皮炎发病阶段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与成人期、老年期。临床中发现儿童期特应性皮炎患者居多。皮损表现与婴儿期相比,患儿皮损更局限,渗出较婴儿期减轻,红斑颜色变暗、变浅,多呈慢性苔藓化表现,皮损界限不清,主要累及四肢屈侧,以肘窝及腘窝为著。病处阴位,与湿热之邪密切相关。儿童期发病年龄为2~12岁,此时期儿童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加之乳食不知自节,易伤脾胃,舌苔多表现为舌尖红、苔白厚腻,辨证为心火脾虚证,因此“脾常不足”为本病根本。文章基于“心常有余,脾常不足”的脏腑相关理论,结合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病理特点,发现本病病机以脾虚为本,心火为标。据此,临床上疏风散邪,清心健脾,从心脾来论治儿童特应性皮炎,取得了良好效果。文章结合案例介绍从心脾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晓宏 《光明中医》2013,28(6):1158-1159
目的观察清热凉血养阴法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朱仁康的皮炎汤加减(生地黄、丹皮、当归、知母、生石膏、玄参、麦冬、连翘、竹叶、甘草)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32例观察。结果经三个月治疗后,痊愈15例(46.8%),其中1个疗程痊愈5例(33.33%),2个疗程痊愈8例(53.33%),3个疗程痊愈2例(13.33%);有效16例(50%);无效1例(3.12%)。总有效率为96.87%。结论清热凉血养阴法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特应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应性皮炎(atopio dermatitis,简称AD),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也称为异位性皮炎、特应性湿疹、婴儿湿疹、遗传过敏性皮炎以及素质性痒疹等,具有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病程迁延难愈的特点,是临床上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剧烈瘙痒,多于儿童期发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此病不仅对患儿的生长及心理健康造成极大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经济负担[1].现笔者就特应性皮炎的中西医诊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冯令娇  杨素清 《河北中医》2024,(1):158-161+166
特应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瘙痒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儿童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西医常规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副作用明显,复发率较高。中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帮助患儿减轻皮损、缓解瘙痒、提高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近年中医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文献进行整理总结,以期为中医诊疗儿童特应性皮炎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