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尹佳  苏文革 《河南中医》2012,32(1):56-57
肝脏疏泄失司,气机失调是形成心悸的重要原因之一,治疗上应疏肝柔肝,调节肝脏的疏泄功能,改善气血运行的失调.临床可根据不同病因病机,采取清肝泻火、理气疏肝、养血柔肝、疏肝活血等方法对证治疗.  相似文献   

2.
从肝论治冠心病心绞痛32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贤琼 《四川中医》2004,22(1):36-37
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与肝气郁滞关系甚密,主张从肝论治。通过自拟的疏肝通络散(中药治疗组32例)与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西药治疗对照组30例)临床对比,并经统计学比较,采用X^2检验,疏肝通络散与常规西药疗效相近,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疏肝通络散具有舒肝通络、消瘀行气功效,可降低心绞痛发生的频率、减轻疼痛程度,疗效肯定,且临床使用安全,副作用少,易为慢性患者接受;(2)给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以有益的启示:从肝论治结合常规西药治疗,是否可以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治愈率以及缩短病程等;(3)可指导心脑血管疾病的社会防治等。  相似文献   

3.
失眠症从肝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自1997年以来,笔者从瘀论治冠心病心绞痛35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56例均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确定的诊断标准。男性265例,女性91例;年龄34~82岁,50岁以上326例;出现心绞痛时间1年以内33例,1~5年184例,5年以上139例;并发高血压病247例,心力衰竭82例,心律失常91例,糖尿病56例。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证(膻中或胸膺闷痛,心悸自汗,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183例、阳虚血瘀证…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从肝论治五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多从血瘀证论治。但从中医辨证论治角度来看,其病不仅与心有关,也不仅限于血瘀证,与肝等其他脏器也有关。  相似文献   

6.
阐述从肝论治冠心病:肝与心的联系(肝与心的生理联系、肝与心的经络联系、肝与心的病理关系)、临床运用(肝气郁结、血瘀痹阻,心肝火旺、气火冲心,心肝气虚、心脉瘀滞)。胸痹病位在心,与肝有着密切的关系,宜调肝气、养肝血、滋肝阴,结合活血化瘀、祛痰、补益法,才能收到应有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心绞痛从痰论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一种常见心血管病 ,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由脏气亏损 ,气化失调 ,痰浊与瘀血内生、痹阻心脉所致。以往对本病的治疗多从瘀血论治 ,近年来从痰论治冠心病的理论已逐渐引起临床广泛重视。笔者温习有关文献 ,结合个人临床经验体会 ,对冠心病从痰论治作一探讨。1冠心病从痰论治的理论基础1 1痰浊之形成中医认为 :痰浊由津液凝聚而成 ,津血同源 ,总由水谷精微化生。而水谷之化 ,主于脾而本于肾。所以 ,冠心病痰浊之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1 1 1外因在于饮食长期恣食膏粱厚味或醇酒肥甘…  相似文献   

8.
9.
偏头痛属于中医学“头风”范畴。笔者根据肝郁、肝火、肝阳、肝瘀、肝虚的不同病机 ,分别采用疏肝解郁、清肝泻火、平肝潜阳、温肝镇逆、调肝活血、补肝养血等六法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 辨治方法1 .1 疏肝解郁法 适用于肝气郁结、经气被阻所致的偏头痛。头痛偏于一侧 ,左右不一 ,或牵延眉棱骨及后颈侧部 ,多呈胀痛 ,痛剧则泛吐清水 ,其痛则反复发作 ,每与精神因素有关 ,女性则月经不调 ,易悲伤欲哭 ,或伴胸胁胀痛 ,舌质淡红、苔薄白 ,脉弦。方用逍遥散加减。药用柴胡、枳壳、白芍、甘草、当归、白术、茯苓、薄荷、蔓荆子、…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属中医心痛、胸痹等病证范畴,病位在心与心包络,常法治疗多从心主血脉入手,或补心气,或益心阴,或活血化瘀。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以肝经症状为主,从肝论治常可获得良效。试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肝与糖尿病的发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关系到糖尿病痛程的进展及预后,肝失疏泄是其基本病机。现阶段,仅从肺胃肾论治糖尿病已不能适应临床需要,从肝论治应贯穿糖尿病病治疗的始终,即通过疏肝、平肝、清肝以使人体气机畅达,升降有序,气血津液输布正常,则诸症可愈。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心绞痛是威胁中老年身体健康的大疾 ,临床工作中很多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无论是痰浊、寒凝、虚损证型都发生心前区等部位的疼痛 ,中医理论认为“不通则痛” ,故可知必有上述因素造成血脉不通而发生疼痛 ;血脉不通 ,气血不流畅 ,必有瘀血产生 ,而瘀血的产生又加重了疼痛 ,从而造成心绞痛的恶性循环。其次还注意到 ,凡心绞痛者 ,都存在着舌质暗 ,舌底脉络青紫 ,脉涩或结代表现 ,这也是瘀血征象的表现。再有 ,通过应用活血化瘀剂之后 ,绝大部分患者症状均能得到较好改善。实践证明各型心绞痛都夹杂着瘀血产生的机制及表现 ,从而试想从瘀论治…  相似文献   

13.
徐登国 《新中医》1989,21(6):1-3
《素问·咳论》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指出治疗咳嗽应视野开阔,不能专注于肺,而忽略调治其他脏腑。林佩琴在《类证治裁》里说:“肝木性升散,不受遏抑。”又说:“诸病多自肝来。”认为肝经病变常能影响他脏发病。观之临床,肝木病变殃及肺金而致咳嗽者,殊不少见。《素问·咳论》描述肝咳症状谓:“肝咳之状,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从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病位在心,其发病与多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心功能失调可影响其它脏腑,其它脏腑有病亦可影响及心。冠心病五脏症侯均可见到,据症侯从肝论治冠心病常收到较好效果。1 冠心病从肝论治依据1.1 心肝失调是冠心病发病根本  肝藏血、主疏泄,以血为本,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肝的疏泄联系着全身的气机变化,协调着人体气血运行,其疏泄以藏血为物质基础。心主血脉,为气血运行的基本动力,肝藏血,调节人体循环血流量,心肝互相协调则心有所主,肝有所藏,脉道充盈,气血运行有序,脏腑组织营养充足,机体功能正常。正如王冰云:“…  相似文献   

15.
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从肝论治冠心病的相关论述,归纳出疏肝活血、泄肝健脾、平肝潜阳、暖肝散寒、调肝养血、柔肝疏郁等6种辨治方法,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心绞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中医界对该病的辨证论治研究已取得了长足进展,应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积累了大量资料,很多医家从肾论治而取得较好疗效。笔者根据辨证论治方面的有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简要阐述从肾论治冠心病心绞痛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17.
肝主疏泄,通过维持气血运行,调节情志活动,促进消化吸收等调节心脏功能。如肝失疏泄,可通过多种途径而致冠心病的发生,笔者根据脏腑相关理论,分析肝对心脏的生理病理影响,探讨冠心病从肝论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略谈冠心病心绞痛从络从风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艳  王侠 《新中医》2001,33(11):67-68
冠心病心绞痛,多数医家辨证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气滞、血瘀、痰浊、阴寒为标,强调辨证论治。笔者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的辨治宜重视其病变部位和发病特点,亦即病位在络,致病和诱发因素多为风邪。现就冠心病心绞痛从络从风论治略谈己见。1冠心病心绞痛与络脉理论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学心痛、胸痹、卒心痛等病证范畴。古代医著有关心绞痛部位的描述,主要在心之别络。《诸病源候论》曰:“其久心痛者,是心之支别络脉,为风邪冷气所乘痛也,故成疹不死,发作有时,经久不瘥也。”明确提出心绞痛的发生是心之别络的凝涩。《沈氏尊生书》曰:…  相似文献   

19.
孙海涛 《河南中医》2012,32(7):927-928
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与风邪密切相关.冠心病心绞痛发病形式,证候特征大多表现为风性,且重要致病因素为风邪,重要病机为络滞风阻,祛风药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理想药物.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重视风邪为患在冠心病心绞痛发病中的作用,往往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探讨"从肝论治"紧张型头痛的病因病因、辨证分型及治疗方药。查阅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紧张型头痛的文献报道,从头痛与肝的关系、从肝论治的分型、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当前"从肝论治"紧张型头痛临床研究的一些不足,并提出相应对策。紧张型头痛病变部位在肝,情志内伤为发病主因,辨证分型亦以"肝"为核心,"从肝论治"紧张型头痛已成为紧张型头痛治疗的主流。其治法方药主要有疏肝解郁、平肝祛风、清肝泻火、养血柔肝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