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我们的伟大祖国医药遗产是极其丰富的 ,《本草拾遗》是唐·陈藏器 (公元 713- 74 1)于公元 739年编成 ,于唐《新修本草》(简称《唐本草》)颁行 80年之后 ,为补《唐本草》遗漏之作 ,现本书早以佚失。但该书在当时流传甚广 ,国内《太平御览》、《开宝本草》、《本草图经》、《证类本草》远至日本《名医类聚》、《医心方》,均曾引用过本书的内容。安徽皖南医学院尚志钧教授据《证类本草》、《医心方》等书辑出《本草拾遗》,恢复原貌 ,弥补了馆藏佚书的空白。全书分序例 1卷 ,拾遗 6卷 ,解纷 3卷 ,总曰《本草拾遗》。“序例”相当总论 ,其佚文中…  相似文献   

2.
林其权 《中药材》1991,14(10):43-44
白药子一药最早以“白药”之名见载于唐代显庆四年(公元703年)颂行的《新修本草》中。宋代《图经本草》注曰:“白药……九月采根……名白药子。”此药入录官修本草不久,朝廷即令剑南道合州进贡本品。据唐《元和郡县志》载:“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定土贡,合州贡牡丹皮一斤、药子一百颗。”又记有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复定土贡、合州仍贡牡丹皮、白药子。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白药子条中引《图经》文曰:“今夔、施、合州、江西、岭南亦有之。”考  相似文献   

3.
苏颂(1019~1101年),字子容,北宋泉州南安人(今福建省泉州市),一生仕官,哲宗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国公。苏氏生平嗜学,于经史、诸子百家、图纬、律品、星宫、算法、山经、本草无所不通。他颇为重视医药事业,尝曰“医乃丞相应知之事”。嘉祐五年(1060年),他与掌禹锡、林亿等辑成《嘉祐补注神农本草经》(简称《嘉祐本草》),  相似文献   

4.
两宋金元的药学继隋唐五代之后,又有新的发展。公元973年(宋开宝六年)刘翰、马志等奉命把唐苏敬的《新修本草》和五代韩保升的《蜀本草》两书修订而成,增药132种,叫做《开宝本草》;974年李昉又加重定,叫做《开宝重定(订)本草》。到了公元1061年(宋嘉祜五年)掌禹锡、林亿、苏颂等奉命增修,又增药82种,共为1118种,叫做《嘉祐补注本草》,其间又经过1062年(宋嘉祐6年)和1072年(宋元祐七年)的修订。1062年又令各地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本草学传入日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据考证,应神天皇16年(公元285年)王仁携(论语)、(千字文)去日本时,随行的医家就带去了中国的本草典籍。齐陶弘景(公元452—536年)的(神农本草经集注)在七世纪初传到日本。尔后,唐代苏敬在陶氏集注的基础上增修《新修本草》(亦称《唐本草》),公元713年(天平3年)日本就有了此书的抄本,这是由当时的遣唐使从中国带回日本的。  相似文献   

6.
钱超尘 《河南中医》2011,31(5):441-444
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逼真北宋原刻本,医家美称赵氏翻刻本为"宋本",北宋原刻本已佚.宋本今存五部,皆藏中国,极为珍秘,已为国宝.日本枫山秘府藏有一部,经反复考察,系据赵开美之初刻本翻刻者,翻刻草率,讹字甚多,日本安政期间中医文献学家堀川济据枫山秘府本翻刻之,改其讹字,刊刻精美,对中国影响甚大,1923年恽铁樵影印之,...  相似文献   

7.
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乙亥(公元1155年),锦官史崧校正“家藏旧本”《灵枢》九卷,共八十一篇,并增修音释,附于卷未,刻为二十四卷(后人改为十二卷),即为流传至今之《灵枢经》。皇甫谧所见之《针经》,王叔和撰引之《九卷》,王冰所谓之《灵枢》,以及史载之《九灵》、《九墟》等,均与之不尽相同,是为多种古传本。据载北宋校正医书局曾经校正过《灵枢》,但未见其校本传世。  相似文献   

8.
孟诜及其《食疗本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霖 《中医研究》2002,15(2):56-57
孟诜,汝州梁(今河南临汝县)人。生于公元621年(唐武德4年),卒于公元713年(开元初),享年92岁。……  相似文献   

9.
《亚太传统医药》2006,(2):39-39
<正>《新修本草》是在公元659年由唐代苏敬等20余人编写的我国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它比欧洲最早的《像罗伦萨药典》(1498年出版)早839年,比1535年颁发的世界医学史上有名的《纽伦堡药典》早876年,比俄国第一部国家药典(1778年颁行)早1119年,所以有世界第一部药典之称。  相似文献   

10.
相鲁闽 《河南中医》2012,32(11):1472-1472
南宋抚州临川陈自明,字良甫,大约生于宋绍兴元年(公元一一九○年),卒年不详,为南宋医学家.官建府医学教谕.曾遍行东南各地,访求医学文献,搜集名家医学学说之长,并附以家传之实践经验,于宋嘉熙元年(公元一二三七年),辑成《妇人大全良方》.陈氏自序称三世学医,家中藏书甚夥,而行履所至,必加询访.他在学术上富有积极医疗思想,认为"世无难治之病,有不善治之医;药无难代之名,有不善代之人".有此理念,使得他的医誉远近闻名.他对医学理论、伤寒学、痈疽外科均有独到的研究,例如在理论上,他不赞成"运气"学说中的某些教条.陈氏尤精于妇科,《妇人大全良方》又名《妇人良方》、《妇人良方集要》,国朝四库录之共二十四卷.  相似文献   

11.
苏颖 《吉林中医药》2014,(1):12-14,73
刘温舒,北宋哲宗文官朝散郎,任大医学司业。于北宋元符二年即公元1099年撰《素问入式运气论奥》3卷。该书阐述五运六气之理,解惑分图,推究五运六气的本源,是五运六气研究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对传承五运六气之学、运用图表概释运气规律、引经据典阐述天地造化之理等3个方面的研究表明,《素问入式运气论奥》是中医运气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其对于研究天地阴阳变化之理,探索自然规律的恒动性与规律性,解释五运六气经典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其中还有很多重要的观点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谢海洲 《时珍国医国药》2003,14(10):623-623
我们伟大祖国医药遗产极其丰富 ,《本草拾遗》是唐代陈藏器(公光 713~ 74 1)于公元 739年编成 ,于《唐·新修本草》颁行 80年之后 ,为补唐·新修本草遗编工作 ,现本书早佚。但该书在当时流传甚广 ,远至日本和《名医类聚》《医心方》,国内《太平御览》《开宝本草》《本草图经》《证类本草》均曾引用过本书内容。安徽皖南医学院尚志钧教授据《证类本草》《医心方》等书辑出 ,使唐·陈藏器著《本草拾遗》恢复原貌 ,弥补了馆藏佚书的空白。全书分序例 1卷、拾遗 6卷、解纷 3卷、总曰《本草拾遗》。“序例”,佚文论及十剂 (将药物性能分为宣、通…  相似文献   

13.
刘若金 ,字云密 ,潜江 (今属湖北 )人 ,著《本草述》三十二卷。1 刘若金生平考1.1 生卒 :据竟陵吴骥于康熙丙午 (16 6 6年 )为《本草述》所撰原序 ,刘氏于书成之后 ,曾嘱托吴骥为其作序 ,但序未成而刘氏已卒。“(刘氏 )诿郑重而别 ,逾年乙巳 ,公正星辰之位 ,又逾年 ,乃克为序。”[1 ]可知刘氏卒于清康熙四年乙巳 ,即16 6 5年。至于刘氏的出生年 ,《本草述》卷二十七·白僵蚕中刘氏的愚又按说 :“此乙未春夏之交 ,余年七十一 ,患头风而有效者也。”卷五·磁石中刘氏的愚按说 :“余年七十有三 ,于丁酉夏秋手臂腰足屈伸不便。”卷十九·食…  相似文献   

14.
1 校勘溉况 1.1 校勘版本 (1)底本:<金匮玉函经>(以下简称<经>),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校正医书局校正本,为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陈士杰雕刻本.  相似文献   

15.
纵观《金匮要略》(以下简作《金匮》)的药物使用情况,发现一些药物是东汉时期所不具备的,或是东汉时尚无法广泛使用的,一些药物东汉虽有,但名称却是晋后才出现,药物名称和东汉有别,依据这些情况,可以初步判定《金匮》一书,从东汉至北宋,药物及方剂内容,经后人所增改。  相似文献   

16.
相鲁闽 《河南中医》2012,32(9):1137-1137
王肯堂,字宇泰,号损庵,自号念西居士,明江苏金坛人。生于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卒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享年65岁,为律学家和医学家。兵部主事,谏阻武宗南巡,子杖,臬之孙。右都御史,赠太子少保,谥恭简、樵之子。举万历十七年焦竑榜进士,与松江董其昌同科。  相似文献   

17.
饮食养生法源于<内经>,又在明代医家李时珍著作<本草纲目>中有详细记载.例如<内经>书中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气";再如<本草纲目>中谓:"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而营卫赖之."  相似文献   

18.
相鲁闽 《河南中医》2013,(12):2049-2049
宋代郓州钱乙,字仲阳,北宋医学家。生于宋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为吴越王宗属,曾祖之辈,随王纳土,因家于郓。父颢善针,匿姓名东游海上,乙三岁母亡,姑嫁医工吕,哀其孤,抚为子以授其业,姑病革始告之,故乙泣请迹父,五六往始得遇,又数年乃迎归。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次明确指出清·陈士铎《本草秘录》一书的著述蓝本系明·陈嘉谟的《本草蒙筌》,并在此基础上对《体草秘录》一书中的"木通"一药进行了本草学方面的考证.指出《本草秘录》中的"木通"系指葡萄之根或藤茎,而非《中华本草》所指出的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藤茎,更非今称通草之通脱木.并提醒读者,在读《本草》类图书时,不但要尽量寻找较好的版本,更要善于从其书的宏观布局中体会作者的意图,否则难免产生张冠李戴、似是而非之误.  相似文献   

20.
金元四大家第二个流派是攻下派,首创医家张从正。金史艺文志及国朝四库载存之《儒门事亲》15卷,金睢州考城张从正撰。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约生于金正隆元年(公元1156年),卒于正大五年(公元1228年),宣宗兴定中召补太医,末几辞去。学宗守真,而规模局促,意旨精率,麻知几、常仲明与之友善。其书盖子和述,而知几仲明文饰之。故《儒门事亲》中,辨记解诫笺诠式断、论疏述衍、诸体皆具,而以为儒者始明其理,事亲必当取资也,然擅用寒凉汗吐下三法,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