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结肠透析配合尿毒清保留灌肠对慢性肾功能早中期的疗效。方法:利用新型结肠透析机对7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病人进行结肠透析配合尿毒清保留灌肠,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Scr降低13%,BUN降低32%,UA降低27%,治疗前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结肠透析配合尿毒清保留灌肠可明显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患者的血清毒素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肠透析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结肠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结肠透析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透析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优于单用结肠透析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200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结肠透析和中药保留灌肠及相应护理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结肠透析和中药保留灌肠及相应护理干预治疗.结果:200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减轻或消失,多项指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结肠透析和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应用是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临床疗效。方法 :确诊为CKD早、中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76.6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GFR)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CKD,能明显改善肾功能,有效延缓肾脏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酸(uric acid,U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结肠透析治疗,治疗组应用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SCr、BUN、UA水平。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2. 2%,治疗组有效率为84. 4%,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SCr、BUN、UA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确切,可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结肠透析联合中药制剂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莉 《河南中医》2009,29(2):179-180
目的:结肠透析联合中药制剂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制剂保留灌肠;治疗组以结肠透析联合中药制剂保留灌肠。两组其他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在整体疗效、症状积分值、Bun、Scr、Hb等实验室指标改善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结肠透析联合中药制剂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蔡绪明  张兵华 《陕西中医》2013,(12):1588-1590
目的:观察尿毒清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R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毒清颗粒;治疗组32例给予尿毒清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疗程2个月,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肾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71.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肾功能改善亦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尤其在SCr改善方面,治疗组疗效明显(P<0.01)。结论:尿毒清颗粒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益肾降浊解毒方结合结肠透析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结肠透析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益肾降浊解毒方结合结肠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SCr、BUN、CCr)变化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SCr、BUN水平降低,CCr水平升高;观察组SCr、BUN水平低于对照组,CC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1.6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降浊解毒方结合结肠透析可显著改善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延缓病情,临床治疗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联合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氮质血症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肾内科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氮质血症期患者7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百令胶囊联合中药结肠透析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毒清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肾功能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6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临床症候总积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氮、血肌酐等肾功能实验室检查,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百令胶囊联合中药结肠透析改善慢性肾衰竭氮质血症期患者的肾功能及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结肠透析联合中药加活性炭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结肠透析和中药加活性炭保留灌肠序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血肌酐、尿素氮、尿酸、内生肌酐清除率、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50%,治疗组为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尿素氮、血肌酐、尿酸、内生肌酐清除率以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结肠透析联合中药加活性炭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可有效延缓病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高位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非血液透析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适宜病例,分为对照组(26人)和观察组(26人),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尿毒清颗粒,观察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尿毒清颗粒+中药高位结肠透析。一个疗程为10d,分别观察2~3个疗程。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高位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非血液透析患者,可更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肾功能,从而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中医》2015,(12):1616-1617
目的:探讨中药结肠透析操作改良方法对提高慢性肾衰竭效果。方法:将慢性肾衰竭患者64例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药结肠透析方法,观察组采用技术改进后的中药结肠透析方法,治疗10次为1个疗程,第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平均每次中药灌肠后保留时间、药液外溢次数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每次中药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中药外溢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结论: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中药结肠透析时,操作前嘱患者排空大便,热水浸泡结肠透析管、灌肠后将患者臀部抬高10cm、床尾摇高30cm,保持此姿势至少30min,能明显提高中药保留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肠透析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1月接诊的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5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中药灌肠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结肠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尿素氮以及24h尿蛋白定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P0.05。结论:结肠透析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实验室检查结果,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序贯式结肠透析联合尿毒清保留灌肠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程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普宁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共计56例,按照双盲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8),对照组患者实施尿毒清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序贯式结肠透析联合尿毒清保留灌肠治疗,对比分析不同组别下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各项临床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钠(UA)、肾小球滤过率(GFR)指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红细胞(RBC)、血清白蛋白(ALB)、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05),但两组患者在血红蛋白(Hb)、血清前白蛋白(P–ALB)、UA、Scr、GFR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4.29%,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35.7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序贯式结肠透析联合尿毒清保留灌肠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程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降氮汤保留灌肠、尿毒清与西药联合用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8例,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西药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降氮汤保留灌肠及尿毒清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的64.70%(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氮汤保留灌肠、尿毒清与西药联合用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中药结肠透析治疗,对照组32例口服尿毒清颗粒治疗,观察患者症状及肾功能。结果:治疗组症状及体征(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肾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规范化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按血肌酐不同水平选择不同治疗途径,分成中药口服组、中药口服加中药保留灌肠组、中药口服加灌肠加结肠透析组各30例,中药口服按照中医辨证本虚标实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剂量。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结果: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Bun、血Scr均降低,Ccr均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结肠透析多途径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一体化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按血肌酐不同水平分为3组,分别给予中药口服、中药口服加灌肠、中药口服加灌肠加结肠透析疗法,其中每组内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并将中药口服按照中医辨证本虚标实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剂量。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BUN、血Scr均降低,Ccr均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一体化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肾功能,可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辨证分型应用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衰竭(CRF)早中期患者的影响.方法 纳入CRF早中期患者[血肌酐(Scr) 133~707 μmol/L]63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电子结肠透析机进行中药结肠透析,对照组采用传统人工中药灌肠方法;辨证均符合气阴两虚血瘀或脾肾阳虚痰浊者.观察患者治疗8周前后临床症状积分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症状总积分比较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0.6%,优于对照组70.9%(P<0.05);实验室指标比较治疗组血BUN、Scr、β2-MG下降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辨证分型结肠透析有效改善总有效率早中期临床症状,延缓肾功能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0例),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中药汤剂及中药结肠透析,对照组予包醛氧化淀粉、尿毒清颗粒,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以及肾功能、免疫功能、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P<0.01),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疗效高于对照组,能明显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