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久咳临证举隅江苏省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225001)张锡元【关键词】小儿久咳中药治疗体会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主气,司呼吸。小儿肺气娇弱,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侵。若外感咳嗽失治、误治,损伤肺气,则病久难愈。万全《育婴家秘》中云:“娇肺遭伤不易愈。”...  相似文献   

2.
小儿久咳是临床常见疾病 ,以咳嗽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为特点 ,笔者 2年来先后治疗 4 1例 ,以健脾化痰立法疗效较好。现录于下 ,以供同仁参考。1 一般资料治疗病例共 4 1例 ,男 17例 ,女 2 4例 ;其中年龄 1周岁以内 11例 ,1~ 3周岁 15例 ,3~ 6周岁 9例 ,6周岁以上 6例 ;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30例 ,慢性支气管炎 6例 ,支气管肺炎 5例 ;其中伴低热 12例 ;病程最长 4个月 ,最短 5日 ,平均病程 2 1日。2 治疗方法治以健脾化痰 ,培土生金立法。基本方药 :党参 10 g、白术 10g、茯苓 10 g、法半夏 8g、焦三仙各 15g、芦根 8g、白扁豆8g、桔梗…  相似文献   

3.
郁晓维教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和教学工作30余年,对中医儿科疾病的诊治尤其是咳嗽、泄泻等体会颇深。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在急性咳嗽、泄泻之后往往会正气受损,邪气留恋,形成虚实夹杂之势,而导致久咳久泻迁延难愈。笔者有幸师从郁教授临证学习,深感其治疗久咳久泻辨证用药多有独到之处,现就郁教授治疗小儿久咳久泻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总结李乃庚辨治小儿久咳的经验,李乃庚认为小儿久咳治疗时应首辨病性虚实,需注重"护阳益阴",重视"肺肝同治""肺脾同治"等治法,治疗时需顾护脾胃并配合饮食调养,另外需重视痰邪在久咳致病中的作用,治疗以化痰为要,常用黄芪止嗽饮、百部麦冬汤、平喘汤等验方.附典型医案2例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王清  钱锐  杨丽萍 《新中医》2014,46(11):44-47
介绍周常昆主任医师治疗小儿久咳的经验。周主任结合小儿的特殊体质及咳嗽发病的特点提出治咳六法:治肺、治脾、治肝、治痰、治便、治食,认为治肺为首要之法,治脾为固本之法,治肝为要着之法,治痰为通用之法,治便为变通之法,治食为兼用之法,获效颇良。  相似文献   

6.
小儿久咳辨治琐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久咳外因多风寒 ,内因多脾虚。虽表现为肺失宣肃 ,但常病及其他脏腑而成虚证 ,或虚中夹实之证 ,在辨清病因、病位和疾病虚实的基础上 ,既要重视辨证施治 ,又要结合辨病施治。常使用标本同治、攻补兼施的原则。用药还应注意肺的功能特点和肺的喜恶属性 ,故常升降共用、温润并进、气阴双补、肺脾肾同治  相似文献   

7.
《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笔者临证以常用方剂治疗五脏之咳,收到满意效果,试举例如下。 1 脾虚咳嗽  相似文献   

8.
张仲景《伤寒论》首提脾约证,乃开治疗脾阴虚之先河。咳嗽的病因不外乎内外两端,外因多为风寒之邪袭肺,内因多责之于脾虚。小儿久咳为儿科常见病症,四季可见,以冬春季多发,常在季节交替或天气变化时发作。通过分析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嗜食辛辣,肥甘厚味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及临床症状表现,作者认为小儿久咳与脾阴虚关系密切,同时可兼有腑气不通等症状表现,并提出滋阴通腑法治疗小儿久咳。  相似文献   

9.
白思远  指导:陈慧 《新中医》2021,53(13):228-230
小儿久咳诊疗棘手,陈慧主任从气机升降出入的中医学理论出发,结合临床实践,认为小儿与情志无关之久咳常见发病机制与肺、脾、胃以及三焦相关,由于这些脏腑功能皆与气机密切相关,遂总结出调畅气机法以治疗久咳,并据此归纳出肺咳、脾咳、胃咳、三焦咳,经辨证施治,最终达到调畅气机的目的,以此治疗小儿久咳,每每临床取效。  相似文献   

10.
1 典型病例  初某,男,11岁,1995年3月6日入院。病案号:81753。患儿以“壮热四天”为主诉。体温在39℃以上,在家自服先锋霉素2片,日3次,肌注安痛定2ml不退热,到厂医院肌注青霉素仍不退热,故来我院门诊以“高热待查”收入院。患儿壮热无汗,口渴唇干,头痛,左眼红肿,便秘...  相似文献   

11.
李艳玲 《陕西中医》2010,31(9):1236-1237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为脾胃气虚,清阳下陷而设,主治脾胃气虚证。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李东垣脾胃学说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临床上无论内外妇儿科疾病总以脾胃健运为要,  相似文献   

12.
黄援 《山西中医》2003,19(3):32-32
暑证是夏季的热性病 ,有阴阳二证 ,不可不辨。因暑受热 ,发为热病的称为阳暑 ;因暑不避寒气 ,恣情饮冷 ,邪气侵犯太阴 ,损及脾肺 ,或素体元气不足 ,脾胃虚损感暑而病的称为阴暑。笔者在临床治疗中 ,对阴暑证 ,首重扶中土 ,畅达气机以驱邪 ,获得满意的效果 ,现举例如下。1 咳嗽李某 ,男 ,7岁 ,2 0 0 0年 8月 12日初诊。咳嗽 1月余。咳声重浊 ,痰多色白 ,面色带黄 ,胸痞不食 ,口中味甘不渴 ,肢倦汗多 ,尿清 ,大便微溏。舌淡红、苔白腻 ,脉滑。问诊得知发病前因户外玩耍 ,冒暑身热 ,恣食冷饮后 ,始为发热咳嗽 ,经当地医院诊治后热退 ,但咳嗽反…  相似文献   

13.
肺阴虚、胃阴虚、肺胃阴虚、肾胃阴虚等导致肺气失于宣发肃降、肺气上逆而久咳不止。通常滋胃阴以清肺热能获得较好疗效。《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其他脏腑受邪,皆可影响到肺而发生咳嗽。一般认为五脏之咳,日久不愈则传于六腑,而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传于肺”。胃主受纳,腐熟水谷。饮食人口,容纳于胃。机体气血津液的化生,都需要依靠饮食的营养,正如《灵枢·玉版》说:“人之所以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  相似文献   

14.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决》曰:“经期吐血或衄血,上溢妄行日逆经”。逆经是以月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有规律的吐血或衄血为特点,可伴有月经减少或月经不行。临床上又称为“倒经”或“经行吐衄”。  相似文献   

15.
浅谈“脾胃转枢”与“脾统四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转枢"与"脾统四脏"强调了脾胃对新陈代谢的重要性。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同居中洲,润燥相济,通连上下,是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  相似文献   

16.
导师张声生主任医师,治学严谨,临证二十余载,善于脾胃疾病的诊治。吾有幸侍诊张师于左右,深受启迪。张师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肝藏血,脾虚、脾湿、肝郁均可导致血瘀,且二者五行相克,关系密切,故其对于脾胃疾病的辨证,除从脾虚湿阻、肝郁气滞等论治外,往往还从瘀论治脾胃疾病。现将其临证妙用三七,从瘀论治脾胃疾病的治疗经验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通过妇科病的临床治疗,我体会到,妇科疾病与肝、脾、肾三脏有极密切的关系。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殖。肾气充沛则女性生理发育正常,所以女性生殖机能的发育、成熟和衰退,关键在于肾气的盛衰。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肝气条达则月经按时而至;若肝气郁滞则经期紊乱。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统血,脾的生化功能低下,化源不足,则多造成血枯经闭;若脾气  相似文献   

18.
程建强  钱红萍  肖云斌 《新中医》2019,51(6):231-233
目的:观察小儿肺咳颗粒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和硫酸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小儿肺咳颗粒。2组均连续治疗7天,观察比较2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症状体征评分及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8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儿咳嗽、喘息、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4天,2组患儿咳嗽、咯痰、气促喘憋、肺部听诊等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治疗组TNF-α、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小儿肺咳颗粒辅助治疗痰热闭肺证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肯定,并可改善患儿TNF-α、IL-8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邵丽黎  杨洋 《陕西中医》2006,27(11):1429-1429
1消化性溃疡 张某,男,47岁,2000年6月9日初诊,患者诉反复出现上腹部胀痛,饥饿时尤甚,嗳气频作,伴呕吐酸水,胃脘部灼热痛,口苦心烦,纳差,曾多次在市某医院就诊,做胃镜检查提示胃溃疡,给予口服西药治疗,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近因情绪不佳,饮酒过量,上述症状加剧,胃镜示:胃底部溃疡,大便潜血(+++),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证属肝郁气滞、湿热蕴胃,治宜舒肝和胃,清热燥湿,拟四逆散加味:柴胡、枳壳、白术各12g,元胡、白及、丹参、黄芩、乌贼骨各15g,血竭6g(冲),白芍、山药各20g,蒲公英30g,木香、甘草各6g,黄连9g,姜半夏12g。水煎服,服药7剂后症状大减,查大便潜血(-),上方去黄连,继服20剂,经胃镜检查未见异常,随访半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20.
脾主运化,主升清,胃主腐熟,主受纳水谷,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位置居中,为气体升降枢纽,升则上输心肺,降则下归于肝肾,因而脾胃健运才能升清降浊,五脏六腑才能维持其正常功能;若脾胃气虚,升降失常,则在内五脏六腑、在外四肢九窍都会发生种种病证。故李杲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由此李杲创制补中益气汤,其用法及方义正如其所云:“《经》曰: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脾胃之证,始得则热中,而立补中益气汤。方中黄芪重用之以补脾肺之气,益皮毛而固腠理,不使自汗以损元气,又可助人参以益脾胃之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