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损伤暴露情况分析及应对措施,为医院减少职业损伤暴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2019年医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损伤暴露情况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共发生职业损伤暴露共138例,医生37例,护士37例,医技人员7例,进修实习生47例,工勤人员10例。暴露中121例为锐器伤,2例为患者咬伤、10例为皮肤接触暴露,5例为黏膜接触暴露。其中锐器伤中以主要发生在丢弃前针头等锐器物处理时。职业暴露涉及所有临床、医技科室,发生最多的是外科科室。结论: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损伤暴露以进修实习生发生率最高,职业暴露方式则以锐器伤为主,因此,医院应该明确发生的原因,并加强医院感染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同时规范医疗、护理操作行为,提倡"标准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医院锐器伤职业暴露的基础数据和防护状况,制定预防干预措施,降低锐器伤的发生。方法制订表格,对表格的填写进行培训和解读,发放调查表。对有可能接触锐器、病人血液和体液的医师、护士、实习生、进修生、规培生、医技人员、保洁人员共计514人在工作中发生的锐器伤职业暴露进行调查。结果发放问卷调查表514份,回收514份,应答率100%。基线调查结果:锐器伤发生率(130/514)25.3%,例次发生率(196/514)38.1%;护士(含实习)发生最高,有96人次,占18.7%;其次为医师(含实习、规培)28人次,占5.4%;其它人员6人,占1.2%;锐器伤发生地点主要在普通病房和手术室;导致锐器伤的锐器以输液针头最多见,其次为真空采血针和穿刺针、手术缝合针等;发生锐器伤的主要环节以输液拔针最多,其次是医疗废物处置中,回套针帽、手术缝合、抽血等。结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上报意识。针对高危人群、科室、环节等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改进职业暴露报告监控系统,提高职业暴露后的上报率,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中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及职业防护措施,以提高防范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中医院2012—2014年85例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监测资料,分析暴露源类型及处理措施等情况。结果:职业暴露者中以实习护士和低年资护士最多,占62.4%;暴露源主要是乙肝,占45.3%;锐器伤中空芯锐器刺伤居多,占61.2%;职业暴露后,仅有56.5%的人采取了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结论: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要采取综合性的管理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了解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为日后做好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工作提 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暴露登记表》收集 2019–2021 年职业暴露人员的基本信息,使用 SPSS 统计软件对相关数 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2019 年 1 月 1 日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共有 281 人发生职业暴露, 女性 250 人(占 88.97 %);平均年龄(26.46 ± 5.44)岁;护理人员所占比例最高(228 人,占 81.14 %),其次为医 生(48 人,占 17.08 %);工龄≤ 3 年容易发生职业暴露(149 人,占 53.02 %);每年第三季度职业暴露相对较高 (91 人,占 32.38 %);职业暴露科室主要发生在急诊科、产科、手术室;职业暴露物品种类以锐器伤(针头)为主 (234 人,占 83.27 %),其次为黏膜暴露(31 人,占 11.03 %);职业暴露主要发生环节在于处理医疗垃圾时(45 人, 占 16.01 %)、整理用物时(35 人,占 12.46 %)、分离针头与注射器(32 人,占 11.39 %)、手术缝合(23 人,占 8.19 %); 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报告 267 人,及时报告率为 95.01 %;276 人在职业暴露后能够正确处理,正确处置率为 98.22 %。 结论:工作年限≤ 3 年的护士为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每年第三季度为职业暴露高危时间;处理医疗垃圾、整理用物、 分离针头与注射器、手术缝合等操作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环节;急诊科、产科、手术室是职业暴露的高危科室。做好重 点人群、重点环节、重点科室的管理,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锐器伤对医务人员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秋品 《中医正骨》2005,17(3):58-58
锐器伤是医务人员中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对医务人员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据统计,全世界锐器伤感染人数高达1000万人,由此而致命的有180万人(WHO,1998).另据国内统计学分析表明,87.5%的护士至少有过1次锐器伤的经历.锐器伤的月发生率为37.6%,发生密度为每人每月0.84次,其中实习护士锐器伤的月发生率为39.5%,发生密度为每人每月0.41次.因此,认清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防止锐器伤发生,降低其对医务人员的危害愈来愈引起医务人员尤其是管理层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腔科医师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个体防护建议。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杭州市拱墅区半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门诊发生职业暴露的26例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职业暴露因素进行调查统计,并提出针对性的个体防护建议。结果:本次26例职业暴露案例中,锐器伤21例,占80.8%;黏膜暴露5例,占19.2%;受伤部位手掌24例,占92.3%;头面部及手臂各1例,分别占3.9%。其中,锐器伤、手掌损伤居多(P0.05)。结论:口腔科是职业暴露的高发科室,主要损伤为锐器伤,主要损伤部位为手掌。应严格规范操作,做好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风险,提高口腔医师的职业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妇幼保健机构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提供科学有效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职业暴露调查问卷,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2016年1月~2019年11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64份有效问卷中上报血源性职业暴露42例,护士比例最高,占54.76%,初级职称人员更易发生职业暴露,占54.76%;职业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占66.67%,暴露的主要环节是注射后处置,占42.86%,其次为缝合和实验操作,占21.43%;职业暴露的发生地点主要是手术间和治疗室/处置间;暴露源中有47.62%为暴露源不明或未对患者进行检测,其次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占23.81%。结论健全职业暴露防护、报告等措施,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教育与培训,规范操作行为,改善工作环境,使用安全器具,做好暴露后应急处置,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及其带给医务人员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常有可能因锐器伤而引发血源性感染的危险,为做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暴露后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随访检测、风险评价等,为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提供科学判断和依据。加强自身防护和暴露后采取预防措施,是降低职业性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对我院60名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率、发生的原因及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及预防等认知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尤其是针刺伤发生率最高,原因主要是拔针和玻璃安瓿刺伤等为主,临床护士职业防护知识缺乏。结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规范安全操作,实施标准预防、职业暴露后早期规范处理伤口、及时登记和报告及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等措施,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锐器损伤的现状,并提出减少锐器损伤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本院60名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找岀容易发生的环节,并分析原因.结果:护士发生锐器伤的环节多,其后处理简单,自我防护意识薄弱.结论:护士面临锐器伤的危险,应充分的认识其危害,积极的采取防护措施,保障自身的人生健康和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和管理对策。方法:选择绍兴市某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上报至医院感染办公室的169例发生锐器伤的手术室护士为调查对象,调查锐器伤的操作环节和发生部位,分析发生锐器伤的危险因素,提出管理策略。结果:拔针、缝合、处理锐器是发生锐器伤的主要操作环节,分别占27.22%、17.75%和11.83%。其中右手损伤占47.34%,左手损伤占37.28%。对锐器伤认识不足、防护知识欠缺、操作不规范、日工作超过8h、工作年限短与锐器伤风险增加显著相关(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应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医院需加强相关培训,规范手术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院工作人员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20名医院工作人员锐器伤备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5%的锐器伤发生在护士,25%锐器伤发生在保洁人员,10%锐器伤发生在医生.发生锐器伤均在工龄在5年以下者.发生原因前三位是在处理医用废弃物时、输液注射结束拔针和分离针头时.锐器伤后均进行紧急消毒和进一步处理,追踪一年,未发现感染个案.结论:增强职工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发生损伤和暴露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能有效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锐器伤是护士人群中一种常见的职业损伤,众多研究表明,发生被感染病人污染的锐器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缘性疾病传播的最大职业危险。为了预防锐器伤的发生和最大限度的减少锐器伤对护士造成的危害,我院于2004年1月建立了职工锐器伤监控制度,至2005年4月,护士发生锐器伤59例,现将其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为患者接受医院服务的第一航站。门诊人员流动性大,易导致环境污染。现从门诊输液室护理流程入手,将工作环节中易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做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1职业暴露危险因素1.1操作不当与锐器处理不及时:锐器伤是造成护士职业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拔针、穿刺、分离针头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锐器损伤的原因及防护措施,提高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方法:对发生锐器损伤的45例医务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发生锐器伤包括针刺22例、安瓿11例、刀割伤6例及其他锐器等所致的皮肤和黏膜破损6例。以针刺最多,达到48.9%。结论:强化自身防护意识,避免锐器损伤,应采取积极、严格的防护措施,以减少锐器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程萃华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4):122-123
目的:分析基层中医院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提高护士整体的职业防护能力。方法:根据2012年-2013年全院报告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单,分析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2012年-2013年全院发生职业暴露335人,护士发生职业暴露239人。护士职业暴露人数中发生锐器伤204人,接触暴露35人。239名护士无1人感染。暴露环节处理废弃物和抽血所占比例最高。结论:加强基层中医院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增强个人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增加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改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降低护士职业暴露风险,减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工作中发生锐器伤的情况、防护意识及处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06-2010年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共9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护理人员中发生锐器伤的人数为81名(88.4%),在有潜在血液接触操作中戴手套的仅占23.65%。结论:临床护理人员防护意识差,发生锐器伤率高。加强护理人员全面性防护意识,有效降低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率和伤害程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两年内医院基层医务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分布、原因及处理,识别高危人群及危险环节,以便进行重点管理及预防性培训。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务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原因。结果: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主要是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主要分布在手术科室;暴露环节主要是在器械使用中;发生职业暴露的病原体以乙型肝炎(HBV)为主。结论: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建立职业暴露绿色通道,规范操作行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是减少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中医院实习生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情况及其防护认知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及薄弱环节,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问卷方式收集某省级三甲中医院375名实习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情况、防护认知水平和暴露处理。结果:中医院实习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为26.67%,其中护理学、针灸康复学、中西医结合、中医内科学专业发生率分别为40.00%、32.71%、15.44%和12.50%,不同专业差异显著(P0.01)。职业暴露主要发生在注射采血、针灸拔针、处置锐器等环节。暴露器具前三位为注射器针、头皮针及留置针、针灸针,分别占30.00%、25.00%和22.00%。职业防护知识获得以医院入职岗前培训为主。乙肝疫苗接种率92.80%,其中已接种并产生抗体占52.80%,已接种不知晓抗体占40.00%、未接种占7.20%。接触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戴手套占53.33%,破损皮肤接触血液及体液戴双层手套占20.53%。职业暴露上报率仅占15.00%。结论:中医院实习生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防护认知不足,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其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最大限度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自2008年实施《医务人员利器损伤预警机制》的职业暴露趋势与预警作用,检测预警机制的可执行性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2009年-2011年锐器损伤个案。结果:实施了《医务人员利器损伤预警机制》后,共有79名医务人员发生利器伤,但无1例继发感染。结论:利器损伤预警机制对预防与控制医务人员医院感染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