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的增殖和迁移是冠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等血管增殖性疾病主要发病机制之一,抑制VSMC增殖可能是治疗这些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迄今为止,诸多研究均提示雷帕霉素(rapamycin,RPM)是一种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中一个重要的机制是RPM可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来减少血管再狭窄的形成。RPM是从吸水性链霉菌发酵液中提取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RAPA)全身和局部使用后兔眼房水及血液中药物含量;观察其对兔眼角膜新生血管增殖的影响.方法 健康新西兰白兔30只,其中20只制作高危角膜移植受体动物模型.将16只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A组术后不用药,B组涂RAPA眼膏1次/d,C组注射0.5%RAPA豆油注射液2.5mg/kg,2次/d,D组注射0.5 %RAPA豆油注射液1.5mg/kg,2次/d.术后观察90d.用药后1、2、7、14、28、56d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4组兔房水及血液中RAPA 浓度.术后观察术眼新生血管长入情况并记录新生血管指数(NI),共90d.结果 4组兔各时间点房水及血液中均可检测到RAPA,各组浓度间存在统计学差异.A组术后NI2周后一直呈上升趋势,6周后维持在较高水平;B、C、D组NI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 全身或局部用RAPA具有抑制兔眼高危角膜移植后新生血管增殖作用,局部用药优于全身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cin ,STZ)诱导的糖尿病神经痛(DNP)大鼠脊髓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的变化,及其特异性阻断剂雷帕霉素的干预作用。方法痛阈正常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取30只,尾静脉注射STZ(60 mg/kg),一周后尾静脉采血血糖大于16.7 mmol/L者视为糖尿病造模成功。测定后足缩足反射阈值,将痛觉过敏者随机分为DNP组和RAP组,其中RAP组每日腹腔注射雷帕霉素5 mg/kg。给药14 d后,测定各组血糖及后足缩足反射阈值,并取L4/5段脊髓检测mTOR及S6K蛋白表达。结果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脊髓mTOR和S6K磷酸化水平升高,给予雷帕霉素14 d后,两者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同时痛觉过敏得到显著改善。结论脊髓mTOR可能参与了大鼠糖尿病神经痛的发病,其特异性阻断剂雷帕霉素可以减轻其症状。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探讨雷帕霉素对白血病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分析该药作用前后mTOR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四唑氮蓝比色试验(MTT)观察雷帕霉素对白血病细胞株KG1、K562和U937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雷帕霉素干预后的白血病细胞株的细胞周期的阻滞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白血病细胞株的mTORmRNA表达。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作用于KG1细胞株时,20nmol/L为最佳有效浓度,细胞被明显抑制,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细胞凋亡明显,mTORmRNA的表达水平亦显著降低。与雷帕霉素作用于KG1细胞株相比,雷帕霉素对K562和U937细胞株的作用相对较弱。结论:雷帕霉素与mTOR结合后可以抑制细胞增殖,KG1细胞株对雷帕霉素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李玉凤  姚家琳  张胜利 《临床荟萃》2005,20(15):846-849
目的探讨国产雷帕霉素(rapamycin,RPM)联合环孢菌素A(cyclosporineA,CsA)、激素(steroid,ST)对肾移植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为随机开放、与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平行对照的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观察期24周;172例首次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的患者术后72小时内随机平均分配进入两组:RPM组,应用RPM、CsA和ST;AZA组,应用AZA、CsA和ST。对术后24周内的肾功能指标[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以及肾功能首次恢复时间]和相关的不良事件进行客观评价。结果与AZA组术后肾功能首次恢复时间(23.63±39.24)天相比,RPM组术后肾功能首次恢复时间(17.05±36.31)天更早。术后24周,RPM组和AZA组的SCr分别为(93.75±26.40)μmol/Lvs(102.39±44.61)μmol/L,P=0.145;BUN分别为(6.16±1.68)mmol/Lvs(7.05±1.56)mmol/L,P=0.001;UA分别为(329.09±76.25)mmol/Lvs(360.06±74.82)mmol/L,P=0.013,各项肾功能试验室指标RPM组均低于AZA组。发生肾功能相关的不良事件,RPM组7例(8.14%),AZA组18例(20.93%),其中高尿酸血症AZA组多于RPM组(17例,19.77%vs3例,3.49%),P=0.001。结论RPM、CsA和Pred联合应用于同种肾移植,更有利于术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且无肾毒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软膏对寻常型银屑病(PSO)小鼠皮肤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45只BALB/c小鼠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实验组利用5%咪喹莫特乳膏建立银屑病小鼠动物模型,空白对照组不建模。实验组建模后连续给药0.1%雷帕霉素软膏涂抹14 d,其余两组给予生理盐水湿润皮肤,每日3次/d,连续涂抹14 d。三组小鼠于15 d检测血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1(STAT1)和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STAT3)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p-JAK2、p-STAT1和p-STAT3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细胞因子IFN-γ含量上调(P<0.05),用药后实验组血清中细胞因子IFN-γ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IL-4水平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PCR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皮损区JAK2、STAT1和STAT3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用药后实验组JAK2、STAT1和STAT3 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Western blotting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皮损区皮损区p-JAK2、p-STAT1和p-STAT3表达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p-JAK2、p-STAT1和p-STAT3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雷帕霉素可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降低银屑病小鼠炎性因子表达,从而对银屑病小鼠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和紫杉醇对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离心法获得的SD雄性大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接种于明胶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雷帕霉素(0.1μg/mL,1μg/mL和5μg/mL)及紫杉醇(0.1μg/mL,1μg/mL和5μg/mL)培养24h。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I.)和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单叶豆凝集素1(FITCBS-1Lectin)双染色阳性的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对其进行计数。然后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法和黏附能力检测实验来观察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黏附能力。结果:EPCs数量随着雷帕霉素及紫杉醇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其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黏附能力亦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各项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浓度的雷帕霉素和紫杉醇对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结论:雷帕霉素和紫杉醇可降低EPCs的数量及其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黏附能力,且两种药物对EPCs的效应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难治性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晚期的主要并发症,目前一线治疗药物为糖皮质激素,但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的患者临床上尚缺乏有效且长期使用毒副作用较小的治疗方法。目的:观察雷帕霉素在治疗糖皮质激素无效或激素依赖的难治性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从1998年1月至2012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液科增加72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发现5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的难治性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患者给予雷帕霉素口服,观察治疗效果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毒副作用。结果与结论:使用雷帕霉素后5例患者中1例症状获得完全缓解,3例明显改善,1例病情稳定。服用雷帕霉素最长时间为14个月,中位时间为9.4个月(4—14个月)。随访中位时间为18个月,随访期间5例患者均存活。使用过程中毒副作用轻,1例患者出现高脂血症,1例出现轻度贫血,未出现肝功能损害及高血糖。说明雷帕霉素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的难治性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治疗上有较好的疗效,且血液学毒性、肝功能损害、高血脂等不良反应较轻,多数患者能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4-11/2006-02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02例,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5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根据血管情况置入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支架),支架选择原则为:支架长度应覆盖病变两端;血管直径:支架直径=1∶1.1。所有患者术前3d均口服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术中推注肝素8000 ̄10000U,手术每延迟1h,补充肝素1000u,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 ̄7d;服用氯吡格雷75mg,1次/d,共服用9 ̄12个月,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100mg,1次/d。随访情况:术后6个月时随访64例;7个月时随访26例;8个月时随访12例;平均随访6.8个月,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门诊随访,记录一般情况及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包括急性、亚急性、迟发支架内血栓形成;再发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死亡),术后6 ̄8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支架内再狭窄情况。并观察材料及宿主反应。结果:102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均获得成功,共治疗靶血管102支,置入Firebird支架116枚,术中3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出现无复流现象,2例发生室颤,电转复恢复窦性心律,3例因分支受压,出现心绞痛症状。术后4例出现穿刺部位血肿,经重新加压压迫后好转。随访6 ̄8个月所有患者未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42例(41.2%)患者术后6 ̄8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无一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全身毒性及超敏反应发生,生物相容性好。结论:国产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大鼠应用雷帕霉素后,检测大鼠肝组织切片中转移生长因子(TGF-β1)表达,探讨雷帕霉素与肝纤维化病理演变的相关性。方法作者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大鼠(A组);②肝纤维模型组大鼠(B组);③肝纤维模型灌注雷帕霉素组(C组)。C组大鼠按2mg/kg体重胃内灌注雷帕霉素,每天1次,持续2周。3组大鼠同期处死,取肝组织进行形态学及组织学研究分析。结果 3组大鼠肝组织切片经HE及免疫组织化等染色后,图片经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整理。A、B、C 3组大鼠肝组织切片中TGF-β1表达呈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转化生长因子表达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正相关性作用,实验中B组大鼠肝组织内TGF-β1高表达,加重大鼠肝组织的纤维进程,本实验显示雷帕霉素具有调控降低肝组织内TGF-β1的表达,缓解模型大鼠肝脏纤维变性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替罗非班复合药物涂层支架置入后再狭窄、血栓、生化指标和重要器官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评估其血液及组织相容性。方法:实验于2005-03/1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外科实验室完成。以聚合高分子材料为药物载体,采用微喷法制备雷帕霉素支架及雷帕霉素-替罗非班复合药物涂层支架。实验分组:8只小型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复合药物组和雷帕霉素组,每组4只。复合药物组应用雷帕霉素-替罗非班复合药物涂层支架,雷帕霉素组应用雷帕霉素支架。再狭窄模型采用国际公认的小型猪冠状动脉过度扩张再狭窄模型。每只猪于冠状动脉中成功置入上述支架各2枚。术后两组小型猪服用硫酸氯吡格雷75mg/d抗血小板治疗,雷帕霉素组服用3个月,复合药物组服用1个月。实验评估:①观察术后动物行为状态。②支架置入术前、术后2,7d,4,12周分析全血细胞计数、生化指标。③麻醉后处死动物,取出支架置入段血管,行组织病理学观察,计算管腔面积丢失率。管腔面积丢失率(%)=(支架围绕面积-管腔面积)/支架围绕面积×100%。④取肺、肝、肾组织及支架血管段供血的心室壁行组织学观察。结果:8只小型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动物行为学观察: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3个月造影时,动物心率、血压、体质量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也无明显行为异常及饮食、排尿便异常。②血细胞计数和生化检测结果:复合药物组、雷帕霉素组术后2d白细胞计数均高于术前[分别为(13.1±2.8)×109,(7.2±2.1)×109L-1;(12.5±3.3)×109,(6.3±2.2)×109L-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37,3.08,P<0.05);其余各时段两组外周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γ-血清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及肌酐、尿素氮未见明显改变(P>0.05)。③血管组织病理学检测:两组血管均未见附壁血栓。复合药物组血管腔面积、新生内膜面积高于雷帕霉素组[分别为(4.96±0.35),(4.89±0.46)mm2;(1.12±0.10),(1.05±0.09)mm2],管腔面积丢失率低于雷帕霉素组[(19±9)%,(21±7)%],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重要脏器大体形态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细胞形态结构正常,无炎性细胞浸泡、出血和坏死。结论:雷帕霉素-替罗非班复合药物涂层支架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后3个月的血液相容性及组织相容性良好,并可减少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全身用药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micin)对内皮细胞凋亡及增殖、迁移、成血管能力的影响.方法:培养脐静脉内皮细胞并分组,将浓度为0、1、10、100 ng/mL的rapamycin与内皮细胞作用24 h,DAPI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核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迁移能力,并在倒置显微镜下检测细胞的成血管能力.结果:10、100 ng/mL rapamycin能明显抑制内皮细胞增殖能力(P<0.01).同时rapamycin (1 ~100 ng/mL)能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能力(P<0.01).rapamycin处理组和对照组相比,DAPI染色可见更显著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100 ng/mL rapamycin作用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明显降低细胞成血管能力(P<0.01).结论:rapamycin可以诱导内皮细胞发生凋亡并抑制其增殖、迁移和成血管能力.  相似文献   

13.
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的早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冠心病治疗的一个里程碑,防治术后再狭窄一直是刻领域最重大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滴眼液眼局部应用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并观察其与环孢霉素A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03在辽宁医学院动物实验室完成,选用健康雄性SD受体大鼠50只及雌性Wistar供体大鼠23只。以SD角膜新生血管化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高危穿透性角膜移植动物模型。①造模及移植术后40只受体大鼠进入结果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滴用滴眼液基质,雷帕霉素组滴用2g/L雷帕霉素滴眼液,环孢霉素A组滴用10g/L环孢霉素A滴眼液,各组均100μL/次;雷帕霉素 环孢霉素A组应用2g/L雷帕霉素滴眼液联合10g/L环孢霉素A滴眼液滴眼,各50μL/次。手术后第2天起术眼开始用药,4次/d,连续用药至排斥反应发生。②对角膜植片在裂隙灯下进行临床观测,混浊、水肿和新生血管3项指标评分之和为当日排斥反应指数,当排斥反应指数≥5时,或者植片混浊一项达到3时视为排斥反应发生,记录角膜植片存活时间。③角膜移植术后第14天各组随机抽取4只受体大鼠行角膜组织学检查。结果:40只受体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受体大鼠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比较:对照组、雷帕霉素组、环孢霉素A组及雷帕霉素 环孢霉素A组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分别为(7.67±1.03,16.67±1.63,15.50±2.43,21.33±2.94)d,各用药组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延长(P<0.01);联合用药组优于单独用药组(P<0.01);雷帕霉素组与环孢霉素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各组受体大鼠角膜移植术后14d角膜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各用药组角膜植片炎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形成及水肿程度均明显轻于对照组,雷帕霉素与环孢霉素A联合用药组植片中央部未见炎性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结论:2g/L的雷帕霉素滴眼液能显著延长高危角膜移植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联合应用10g/L的环孢霉素A滴眼液具有协同作用,治疗效果优于雷帕霉素或环孢霉素A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15.
陈文莉  王慧玲  杨君 《新医学》2023,(3):182-190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对脱氢表雄酮(DHEA)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卵巢组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55只SD雌性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组(13只)、对照组(13只)及PCOS组(29只),其中PCOS组大鼠皮下注射DHEA诱导建立PCOS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皮下注射大豆油,空白组全程不做任何处理。造模成功后分为空白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将PCOS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低剂量组(腹腔注射雷帕霉素1 mg/kg)及高剂量组(腹腔注射雷帕霉素10 mg/kg),每组各8只大鼠,共干预28 d,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性激素水平,并进行HE、Masso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并比较组间mTOR、p-mTOR及p-P70S6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卵巢组织凋亡情况。结果 PCOS大鼠动情周期出现紊乱,卵巢组织中卵泡呈现多囊样变化,PCOS大鼠体重、卵巢质量、体积、相对质量、性激素水平、纤维化阳性范围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的上述指标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均<0.05),且卵巢组织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淋巴瘤的关系.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雷帕霉素作用于Karpas299、BaF3/NPM-ALK及BaF3细胞前后,mTOR相关蛋白表达的改变;MTT法检雷帕霉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PI染色法检测雷帕霉素对细胞凋亡的影响;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改变.结果 ALK+ Karpos299、BaF3/NPM-ALK和BaF3细胞均高表达mTOR信号通路磷酸化蛋白、磷酸化p70S6K(p-pTOS6K)及4E-BP1(p-4E-BP1)蛋白.去除IL-3 1 h的BaF3细胞p70S6K及4E-BP1蛋白去磷酸化.10 nmol/L雷帕霉素作用48 h,p-p70S6K及p-4E-BP1蛋白表达下降,以p-p70S6K蛋白表达下降为主.相对于对照组各细胞株的抑制率为Karpas299细胞24.4%、BaF3/NPM-ALK细胞37.8%和BaF3细胞61.6%.Karpas299细胞在10 nmol/L雷帕霉素作用后细胞凋亡率从(11.97±0.11)%增至(15.87±0.62)%(P<0.05);BaF3细胞凋亡率由(3.23±0.11)%增至(7.67±0.49)%(P<0.05);BaF3/NPM-ALK细胞凋亡率从(1.90±0.47)%增至(2.80±0.27)%(P>0.05),无诱导调亡作用.三株细胞在10 nmol/L雷帕霉素作用48 h后,G1期细胞比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以BaF3/NPM-ALK细胞最为显著,从(37.63±1.91)%增加至(69.77±5.44)%;其次为Karpas299细胞,从(31.13±2.51)%增至(40.70±1.47)%;BaF3细胞最少,由(53.57±2.22)%增至(63.70±1.20)%(P值均<0.05).结论 NPM-ALK融合蛋白激酶激活了mTOR信号通路;雷帕霉素通过抑制mTOR活性,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从而抑制ALK+淋巴细胞肿瘤性生长.  相似文献   

17.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置入已用于治疗重度颈内动脉狭窄,做好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良好的医护沟通,对术后并发症进行预见性护理,能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我科于2006年1月—2008年11月共完成35例此类患者的支架置入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小血管病变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21例STEMI小血管病变患者128处罪犯病变行PCI治疗,共置入了136枚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结果121例PCI均成功,未发生与PCI有关的并发症。1例术后第2天死于心脏破裂,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进行12个月临床随访,有2例术后5个月再次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无其他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STEMI小血管病变患者急诊PCI中应用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由经典环孢素(CsA)三联免疫抑制治疗转换为雷帕霉素(SRL)联合小剂量CsA和强的松(Pred)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6例口服CsA+霉酚酸酯(MMF)+Pred的肾移植受者,进行SRL+小剂量CsA+Pred的转换治疗。其中主动转换组27例(转换前血肌酐Scr<140μmol/L,无或仅轻微蛋白尿),被动转换组19例(Scr>140μmol/L,蛋白尿<2+)。转换后目标谷浓度SRL 4~7 ng/ml,CsA 20~50 ng/ml。观察转换后2年的Scr、eGFR和尿蛋白变化,并动态监测PRA水平,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以及雷帕霉素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转换后所有受者CsA平均减药量超过60%。转换后3月时,主动转换组Scr由转换前平均(109±27)μmol/L下降至(97±19)μmol/L(P<0.01),eGFR由平均63±11上升至(71±12)ml/min/1.73 m2(P<0.01),并在平均随访2年期间保持平稳,尿蛋白仅1例出现明显加重。被动转换组中共10例在随访期间退组,其中8例退组原因为发展至肾功能不全或蛋白尿加重,其余组内受者Scr由转换前平均(195±43)μmol/L下降至(165±39)μmol/L(转换后3月,P<0.05),eGFR由平均33±8上升至(41±15)ml/min/1.73 m2(转换后3月,P<0.05),并一直维持平稳。两组病例中,基础PRA阴性的受者中95%保持阴性,基础PRA阳性的受者中60%在转换后的随访期间明显下降,其余40%的PRA无增加。2年随访期内无1例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绝大多数病例未见明显的雷帕霉素副作用。结论 SRL联合小剂量CsA的转换治疗在平均2年的临床观察期内能总体改善移植肾功能、有效预防急性排斥反应,可能是一种既能显著减轻CsA肾毒性又经济实用的较理想免疫抑制方案。但需把握好转换的适应症,对已有明显蛋白尿或慢性肾功能不全受者需谨慎转换。  相似文献   

20.
雷帕霉素滴眼液对兔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雷帕霉素为抗移植排斥反应的药物,近年来有实验证实雷帕霉索能有效抑制小鼠视网膜及虹膜新生血管.目的:验证新型免疫抑制荆雷帕霉素对碱烧伤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并与地塞米松相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7/2008-02在重庆医科大学基础研究所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室及神经病学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健康成年新西兰家兔30只30眼,制作中度碱烧伤诱导的兔角膜新生血管模型.方法:将造模成功的30只兔30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6),即10,20 mg/L雷帕霉素组、2.5 g/L地塞米松组、雷帕霉素溶媒组及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其余各组均于碱烧伤后第2天给予相应药物滴眼,4次,d.主要观察指标:于碱烧伤后第3,7,14天应用显微镜观察各组兔角膜新生血管的长度及面积,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性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①10,20 mg/L雷帕霉索组、2.5 g/t,地塞米松组兔角膜新生血管的长度与面积均小于雷帕霉素溶媒组及空白对照组(P<0.01).其中10,20 mg/L几雷帕霉素组小于2.5 g/L地塞米松组(P<0.05),不同剂量的雷帕霉素组差异不明显.②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10,20mg/L雷帕霉索组及2.5 g/L地塞米松组表达减弱.在雷帕霉素溶媒组与空白对照组表达增强.结论:局部滴用10,20 mg/L雷帕霉素滴眼液及2.5 g/L地塞米松滴眼液均可抑制碱烧伤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雷帕霉素作用强于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