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TA1与肿瘤淋巴管血管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淋巴管血管生成在肿瘤发生及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既往研究显示,MTA1在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侵袭及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在肿瘤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尚不清楚。该文对MTA1在肿瘤淋巴管血管生成及其促进肿瘤侵袭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直肠癌的微淋巴管生成情况、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计数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W)-9表达的关系,探讨TAM与MMP-9在直肠癌微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41例直肠癌标本微淋巴管密度(LMVD)、TAM密度及MMP-9的表达,并分析LMVD、MMP-9与直肠癌其它临床病理学因素间的关系。结果:①直肠癌组织LMVD、TAM密度、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②TAM浸润与MMP-9表达和肿瘤微淋巴管生成相关(P〈0.05)。③三者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等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TAM与MMP-9、直肠癌微淋巴管生成在直肠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MP-9很可能是肿瘤微淋巴管生成的始动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3.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是肿瘤微环境中浸润的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在不同的刺激因素作用下,可以向经典激活型巨噬细胞(M1型)或选择性激活型巨噬细胞(M2型)极化.TAM主要具有M2型巨噬细胞表型,在肝癌的生长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TAM在促进肝癌血管生成、浸润转移等过程的相关分子机制及靶向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王亮  张薇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0):2300-2302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肿瘤细胞的发生、生长、侵袭和转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功能特性类似M2型巨噬细胞.目前多项研究表明TAM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相关.基于TAM的促肿瘤作用,目前针对TAM的活化、招募、促血管生成活性、存活及基质重塑等方面设计的靶向治疗药物也进入了基础或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是靶向于血管与淋巴管生成的重要的信号分子,是人们研究抑制肿瘤药物的关键作用点,调控肿瘤新生淋巴管上的VEGFR可作为多种类型肿瘤的治疗靶点。由于作用于肿瘤新生淋巴管上的VEGFR的调控机制较为复杂,对抑制淋巴管生成的药物和肿瘤细胞转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了解甚少,为此,本文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VEGFR、肿瘤淋巴管生成及其调控因子、VEGF家族及其受体为靶点的淋巴管生成的调控、VEGFR为靶点的淋巴管抑制药物四个方面综述抑制肿瘤血管淋巴管生成的VEGFR分子机制及调控的研究进展,探讨肿瘤淋巴管生成中VEGF家族及其受体作用靶点的分子水平上的形成机制,探索可阻断相应作用靶点的理想型药物,为临床更好的治疗肿瘤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TAM)占实体肿瘤质量的50%左右,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肿瘤生长、刺激血管生成和抑制免疫反应等.将TAM作为治疗靶点,实现纳米载体在瘤内合理分布以及有效抑制肿瘤的目的,是新型纳米载体的研究方向.本文简述TAM在传递纳米载体方面的优势,列举药物靶向TAM治疗肿瘤的应用实例,阐明巨噬细胞介导的药物传递方式以及靶向TAM的治疗策略是未来治疗肿瘤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深入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在淋巴管生成和消化道肿瘤淋巴转移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VEGF-C和VEGF-D的结构功能特点以及其在淋巴管生成和消化道肿瘤淋巴转移中的研究进展。结果经资料整合,我们发现VEGF-C以及VEGF-D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血管、淋巴管生成和转移。结论 VEGF-C和VEGF-D有可能会成为肿瘤生长及转移的理想靶点,而抗淋巴血管治疗则有可能会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李良  董勤  王茂春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9):1072-1075,1044
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发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成为肿瘤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肿瘤细胞可以合成、分泌VEGF,它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比周围的正常组织要高,并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这一理论已众所周知。大量研究表明,新生血管、淋巴管的形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VEGF通过作用于其特异的VEGFR,参与了肿瘤新生血管、淋巴管的形成过程,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对近年来VEGF的研究及其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肿瘤淋巴管生成及其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成瑛  林岷  江忠清  郑秀 《医学综述》2006,12(20):1235-123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可以诱导肿瘤新生淋巴管形成,并促进肿瘤淋巴道转移。抗肿瘤淋巴管生成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策略。宫颈癌早期即可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其肿瘤淋巴管生成的研究受到重视。研究表明,VEGF-C和D与宫颈癌的淋巴管生成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VEGF-C为宫颈癌的不利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血管生成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及转移具有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病理性血管生成最主要的刺激因子,VEGF与其受体相互作用,能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促进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存活及转移,在多种恶性肿瘤的生长及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VEGF信号还与肿瘤细胞的淋巴管、淋巴结侵袭及远端转移密切相关。此外,VEGF还可以通过促进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最终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VEGF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研究中的关注热点。本文就VEGF与肿瘤生长转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谢亚柳  胡国华 《医学综述》2007,13(13):1002-1004
肿瘤细胞的转移影响患者的预后,微淋巴管的生成对肿瘤的淋巴转移有着重要意义。研究显示,明确区分微淋巴管及微血管是肿瘤微淋巴管研究的关键;淋巴管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抗微淋巴管形成及经淋巴管治疗作为新的肿瘤治疗的靶点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该问题对文献资料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世界范围内,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治疗恶性肿瘤的难点是肿瘤的复发和血道淋巴道转移[1]。但人类对淋巴系统的研究远没有血管系统的深入,究其原因是缺乏有效的能鉴定淋巴管的特异性标记物。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D2-40的发现和应用无疑为研究肿瘤相关淋巴管生成和肿瘤的淋巴管播散机制提供了新思路。文章就D2-40的生物学特性及在胃肠道淋巴管生成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淋巴管——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侵袭和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大量的研究集中在肿瘤的血管形成及血行转移方面,一些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新药也已进入临床。但是,对肿瘤淋巴管生(lymphangiogenesis)的研究进展相对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特异性标记物,形态学上很难与毛细血管截然区分。近年来,随着一些特异的淋巴管内皮细胞标志物的发现,淋巴管生成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动物实验发现,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表达淋巴管生成的调控因子VEGF-C和VEGF—D等诱导淋巴管生成,  相似文献   

14.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也是肿瘤致死的主要原因.近年发现肿瘤淋巴管生成对肿瘤血的淋巴道转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 VEGF-D)与淋巴管生成密切相关,现就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D2-40在肿瘤淋巴管转移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锡清 《华夏医学》2010,23(2):204-208
肿瘤转移一直是肿瘤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热点和难点,肿瘤经淋巴道转移是否及如何依赖于淋巴管生成还存在争议,诸如肿瘤组织内是否存在淋巴管、肿瘤细胞如何进入淋巴管系统及经淋巴管转移的具体机制等尚未明确。最近,淋巴管特异性标志物D2—40的发现和应用无疑为研究肿瘤相关淋巴管生成和肿瘤的淋巴管播散机制提供了新思路。笔者拟就D2—40在肿瘤淋巴管转移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声张因子(VEGF)-C与肿瘤淋巴管生成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VEGF-C在乳腺癌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VEGF-C在乳腺癌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乳腺癌中表达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VEGF-C在伴随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表达高于非淋巴结转移者。结论:VEGF-C参与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VEGF-C的表达与肿瘤因子转移呈正相关,在促进肿瘤淋巴管形成及肿瘤因子转移的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勇  杨继红 《四川医学》2008,29(1):98-100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难于治疗,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淋巴道转移是最常见的扩散方式.相对于肿瘤的血管生成(Angiogenesis)而言,肿瘤的淋巴管生成(Lymphangiogenesis)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多年来,对肿瘤淋巴管形成的研究远不及肿瘤血管形成的研究那样受到重视,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尚未发现特异的鉴别新生淋巴管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淋巴结转移是最早发生的肿瘤细胞播散的现象之一,肿瘤淋巴道转移机制与肿瘤新生淋巴管(淋巴管新生)研究成为继血管生成机理研究的前沿领域[1].新近研究表明许多肿瘤存在新生淋巴管机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D(VEGF-D)及其受体VEGFR-3是重要的促淋巴管生成因子,与肿瘤淋巴管播散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研究恶性肿瘤淋巴道转移发生、发展的机制在肿瘤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价值。近来随着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LYVE-1在肿瘤淋巴管生成中的广泛研究,有望在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研究中有重大突破,为临床抗肿瘤淋巴管生成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现对LYVE-1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表达的特异性以及在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肿瘤转移与肿瘤淋巴管的形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也是肿瘤致死的主要原因。近来发现肿瘤淋巴管形成对肿瘤的淋巴道转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发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C/D)与淋巴管形成密切相关,现就淋巴管形成与肿瘤转移的相关研究的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