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琦 《天津中医药》2014,31(6):323-324
中药中有动静之分,动者能行,多气薄辛香而攻走;静者能守,多滋腻味厚而补守。遣药用方时应掌握药性动、静的不同,把握药物的动静变化,或动中有静,或静中有动,又或动静相因,以做到动静相宜,体现用药动静走守之奥妙。  相似文献   

2.
动静说     
要知动静于人,不可勉强,喜静则静,喜动则动。动中思静,静中思动,皆人之情也。更如静中亦动观书,动中亦静垂钓,无论动静,总归于自然。  相似文献   

3.
动静互补平衡论是平乐正骨理论体系的特色之一。平乐正骨理论认为,"动"与"静"的互补平衡是治疗伤科疾病及其康复的关键所在。平乐正骨动静互补平衡论的核心是重视"动"与"静"两者之间的关系,强调两者相互为用、互补平衡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从而促进伤科疾病的康复。本文从动与静的内涵、动静互补的动态平衡关系、动静失衡是影响伤科疾病康复的重要因素、动静互补平衡论对伤科疾病治则治法的指导作用、平乐正骨动静互补平衡论的临床应用几个方面对动静互补平衡论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4.
静者,宁静,静止也;动者,流动,跃动也。动静结合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药物功能有静也有动,如人参、白术、熟地、大枣等属呆补之品,其性守而不走为静药;大黄、附子、防风、羌活等为流动之品,其性走而不守为动药。用药静而无动,则药力无运化之功;动而无静,则药力无着病所,且动气耗血,故动静结合可发挥药物的最佳效用。临床用药常需静中求动,即静药加动药尤为重要。列举如次。  相似文献   

5.
陈文松 《陕西中医》2007,28(8):1051-1053
目的:探讨使人体脏腑组织恢复健康的中医运动康复之"动"与"静"。方法:参阅相关文献和临床资料,对命题之动静理论、动静内涵、动静方法进行论述。结论:中医康复学重视运动康复中的"动"与"静",有独特的理论和卓越的效果,内容包括练身养性,动静互根,形神兼养,动静合一,以及动形、静神康复法等。能使伤残者、病残者、老衰病者、慢性病及急性病缓解期病人的生理功能和精神状态最大限度地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6.
张华国 《养生月刊》2007,28(5):408-411
太极拳运动是“用意不用力”,使身体动静平衡统一的运动过程。要辩证的解读它,才能正确理解掌握太极拳锻炼的基本原则。先辈拳家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动之则分(开),静之则合。”这段话有多种含义。其  相似文献   

7.
静者,宁静、静止也;动者,流动、动跃也。动静结合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药物功能有静也有动,如人参、白术、熟地、饴糖和大枣呆补之品,其性守而不走为  相似文献   

8.
在养生保健方面,有两种观点。“动”态养生观者强调运动锻炼、工作多思、营养、社会接触等等;“静”态养生观者提倡静坐、恬淡、寡欲、素食、节食等等。两者孰优孰劣?笔者认为,“动”与“静”两者无优劣之分,也不矛盾,而是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要想获得良好的养生效果,必须动静结合。古人云:“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中医认为,人体是由“形”和“神”构成的。两者统一  相似文献   

9.
蒙医整骨是以蒙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从蒙医整体性观念出发,动静结合,以喷酒捋抚、手法复位、外固定、喷酒按摩、功能锻炼为主,辅之以药物、饮食为一体的骨折无创伤复位传统疗法.其精髓为“三诊、六则、九结合”.在基础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上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并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10.
张华国 《养生月刊》2008,29(3):203-207
太极拳宗师王宗岳在其《太极拳论》开篇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动之则分(开),静之则合。”这段话有多种含义,其中“动之则开,静之则合”。说的就是太极拳。这是250年前对太极拳的总结性立论,是迄今解读太极拳的基本准则。这立论是有外延、内涵的辩证的两句话。即动与静是辩证统一的,外延是太极拳动法,内涵则有形与质,形体的组成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朱丹溪的宇宙动静观、阴阳动静观以及“相火”动静论,与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宇宙的恒动推衍人身阴阳之动静、相火之动静,提出了生理与病理之相火、精神与疾病之关系及养心寡欲的养生观,对医学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风病动静辨治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斌 《陕西中医》1989,10(7):303-304
中风发病急,证情复杂,可呈“动”、“静”两种不同类证。根据亢害承制理论,治则应以动为主者,治之以静;以静为主者,治之以动。作者认为,从微观病机入手,以虚实动静为总纲,指导中风病辨证论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动静结合"理论最早起源于古代哲学思想,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其《太极图说》中说,"无极而生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历代医家将"动静结合"作为骨伤科认识疾病的基本观点之一,是治疗骨伤科疾病的基本思路[1]。姚新苗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浙江省国医名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相似文献   

14.
罗华 《中医药导报》2002,8(5):296-296
传统保健体育的核心是强调形神的动静。辩证的形神动静是传统保健体育的指导思想 ,其中“精神极欲静 ,气血极欲动”是传统保健体育养生的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15.
慢性腹泻属于中医“久泻”范畴,其病位在肠,病变脏腑在脾,并且与肝、肾相关。张声生教授主张“以静制动、动静结合”,在辨证的基础上精准用药,治疗慢性腹泻时运用动静药物,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将药物根据阴阳动静属性进行区分,以“静为主,动为辅”,在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肝郁脾虚等证候中,静药可以发挥健脾益气、温阳涩肠、健脾柔肝等作用,动药多发挥化湿行气、通阳散寒、行气解郁等作用。“动静”药物的结合,实际上也是“动静”治法的结合,临床中应用广泛。深入学习、传承张声生教授“动静结合”的中医治疗思路,可以更好地理明疾病的病机及灵活掌握配伍用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养生防病是自古以来人们孜孜追求的目标,《内经》倡导形神共养。形属阴,阴主静,故形易静难动,宜以动养之;神属阳,阳主动,故神易动难静,宜以静养之。动以养形,以形养神,动中有静;静以养神,以神养形,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形神合一。只有形神协调,才是一个健康的生命体。  相似文献   

17.
养生防病是自古以来人们孜孜追求的目标,《内经》倡导形神共养。形属阴,阴主静,故形易静难动,宜以动养之;神属阳,阳主动,故神易动难静,宜以静养之。动以养形,以形养神,动中有静;静以养神,以神养形,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形神合一。只有形神协调,才是一个健康的生命体。  相似文献   

18.
中医"动静观"理论主要涉及"阳动阴静"和"阴阳平衡"两方面内容,结合动静思想认为小儿喘息的发生与外邪引动伏痰密切相关,本文提出从中医"动静观"理论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的诊疗思路与策略。认为"宿痰"的动静是导致疾病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病机总属小儿体内阳气的变动,病位与五脏相关。治疗上以"巧视动静、掌握时机"为治疗原则,即发作期主动,以祛邪当先;缓解期主静,以治本为主。另有暴喘而作、迁延难愈者当从肝论治,急投息风解痉之品,以达"动极者镇之以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经间期的三大矛盾病变.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用来分析经间排卵期的活动部位、强弱,及其内部联系以及动态形成失常、子宫活动失常等等。众所周知,经间排卵活动呈纲组状.而纲媪状活动的部位.首重心脑.其次才是冲任厥少经络.以及卵子的动态。但活动必须建立在静的前提下.亦即是说在静中求动。然而动是主要的.绝对的,动的强弱.及其与静的联系等等至关重要。故动静矛盾占首位。以临床观察所得.动静矛盾的病变在于动之不足.不足则难以排出卵子,其次是动之太过,再次是动态失调;  相似文献   

20.
罗华 《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5):296-296,299
传统保健体育的核心是强调形神的动静。辩证的形神动静是传统保健体育的指导思想,其中“精神极欲静,气血极欲动”是传统保健体育养生的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