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院自 1995年 3月至 2 0 0 0年 11月共施行心脏瓣膜手术 98例 ,进行了早期随访并对早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早期死亡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98例中 ,男 4 0例 ,女 58例 ;平均年龄 32 .4 (16~ 6 0 )岁。风心病单纯二尖瓣狭窄(MS) 2 0例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MS +MI)47例、其中 3例并有三尖瓣重度返流 (TR) ,联合瓣膜病变 15例 ,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AS +AI) 5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I)合并室间隔缺损 (VSD)、动脉导管未闭 (PDA)各 1例 ;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一少见的闭合性心脏瓣膜损伤的手术方式及效果作一总结.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1987年6月至2008年11月心脏瓣膜损伤患者32例,其中男28例,女4例,年龄21~48岁,外伤发生至手术处理18 d至4年.结果 围手术期全组患者全部存活,手术效果满意.随访1个月至22年,1例术后27个月死于脑出血,1例术后7年不明原因猝死,死因考虑为卡瓣可能性大.结论 闭合性心脏瓣膜损伤在胸部外伤中占重要地位,但又是往往被忽视的一组疾病.因此正确认识和及时、正确的处理将减少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4.
冯燕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6):1333-1333,1340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对于晚期恶病质心脏瓣膜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5例晚期恶病质心脏瓣膜疾病患者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存活13例,存活率为86.67%;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围术期准备、监护、营养支持以及适宜的手术时机选择是保障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206例65岁以上老年人心脏瓣膜置换术的近期疗效。方法:从1994年1月至2006年7月,我院共为206例65岁以上(65~80岁)老年患者施行瓣膜置换术,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MVR)97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58例,三尖瓣置换术(TVR)3例,二尖瓣及主动脉双瓣置换术(DVR)43例,二尖瓣及三尖瓣置换术(MVR TVR)1例,主动脉带瓣人造血管置换4例,同期行二尖瓣整形(MVP)21例,三尖瓣整形(TVP)6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32例,左心房血栓清除26例,左心耳接扎34例。其中采用人工机械瓣23枚,生物瓣227枚。结果:本组早期死亡16例(7.8%),其余190例痊愈出院。结论:随着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的成熟和完善,高龄老年瓣膜置换术是安全有效的;高龄老年换瓣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关键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6.
重症心脏瓣膜病人瓣膜置换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人瓣膜置换的手术治疗和围术期处理。【方法】1997年1月至2005年12月重症心脏瓣膜病人72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男35例,女37例,年龄18~68岁,术前心功能Ⅲ级28例,Ⅳ级44例。二尖瓣置换39例,其中5例为再次手术,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25例,其中再次手术2例。同时施行三尖瓣成形51例,左房血栓清除15例,左房成形12例,冠状动脉搭桥2例。【结果】早期死亡5例(6.9%),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呼吸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是主要并发症。【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置换应注重术前准备,适当选择手术时机,合理纠正病变及加强术后并发症处理可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7.
冯均庆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6):122-124
目的:比较瓣膜置换同期行射频消融与单纯瓣膜置换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3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心脏停搏时间、术中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术毕即刻窦性心律恢复率为90.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右房内径、左房内径和肺动脉收缩压均明显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升高,其中治疗组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瓣膜置换术中联合应用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可明显改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术后早期护理措施,提高术后监护效果。有预见性地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韩永红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20):2748-2749
目的:总结47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手术前后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47例患者及家属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相关的健康知识指导。结果:47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均出院,没有发生血栓栓塞、出血、瓣膜功能失效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贯穿整个住院过程的健康教育,能建立一种信任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健康宣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向人工瓣膜替换术后患进行健康宣教的目的、内容及方法。方法:对施行心脏瓣膜替换术的371例进行健康宣都,着重进行抗凝指导,结果:371例术后均用华法林终身抗凝,因服用华法林并发出血9例,其中脑出血5例,消化道出血4例,治愈5例。结论:心脏瓣膜替换术后要加强健康宣教,着重抗凝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出院后复查凝血酶原时间。 相似文献
14.
超声评价心脏瓣膜功能的临床价值赵秀凤,董超,李燕随着心血管科学的不断发展,超声心动图(UCG)评价心脏瓣膜功能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为了进一步认识超声评价瓣膜功能的改变与临床的关系,作者对104例治疗前的心脏瓣膜病患者的UCG表现与治疗方式的选择进行对...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也随之增多。由于现代手术技术不断进步,监护技术日益提高,间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已列为常规手术.虽然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风险大,护理难度大,但是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本组病人均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现将监护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顺-逆-温灌注技术在重症心脏瓣膜疾病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比较30例大左室瓣膜置换术的灌注方法,以探讨体外循环中应用不同停搏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30例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径均>6 5 mm,心功能 ~ 级,左室肥厚伴劳损或伴脏器功能损害。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 组采用顺逆温灌技术; 组采用冷血顺灌,两组间病程、性别、年龄、左室及瓣膜病变程度、心功能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 .0 5 ) ,有可比性。见表1。1.2 心肌停搏液灌注方法: 组于升主动脉阻断后先从主动脉根部灌注4∶1高钾冷血停搏液(K 2 2 m mol/ L,即氧合血与含钾停搏液以4∶1比例混合,灌注管置于4℃冰水中) ,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注射用磷酸肌酸钠(PC)对于置换术的麻醉与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芬太尼、咪唑安定加肌松药以及持续泵入丙泊酚麻醉。但剂量及具体注射方法不同,观察组:应用小剂量芬太尼、咪唑安定加肌松药静注,异氟醚间断吸入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肌松药静注,异氟醚间断吸入麻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静脉滴注PC用于心肌保护。比较两组患者血浆肿瘤坏死性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及血清心肌肌钙蛋自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浓度,综合以上检测指标判断PC药物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的IL-6水平和IL-8水平在升主动脉开放1 h后以及6 h后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在诱导时和切皮时血压及心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两组患者在术后各个时段血清cTnI、CK-MB、CK浓度有明显差异。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降低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血浆TNF-α、IL-8、IL-6水平的效果明显,从而有效降低手术中炎症的产生,对机体的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抗凝治疗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提高远期手术疗效。方法 把1995~2000年成功接受瓣膜置换术的264例患者出现的出血/栓塞发生率与2001~2004年接受该类手术同时进行严密有计划健康教育和随访指导的231例患者出现的出血/栓塞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第1组出血/栓塞发生率为12.9%,第2组出血/栓塞发生率为3.5%,卡方检验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心脏瓣膜置换抗凝治疗的患者进行科学系统有效的健康教育,是巩固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