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州地区肺炎链球菌TEM基因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肺炎链球菌(Sp)是否存在TEM基因及其流行状况。方法 对2002年9月至2003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标本中分离到的23株Sp进行β-内酰胺酶TEM全长基因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及扩增产物序列与美国GenBank已登录的TEM基因序列比较分析。结果 23株Sp中21株检出TEM基因(阳性率91.3%)。有1株(株号SR017,青霉素耐药)TEM基因序列与已登录的均不相同,存在编码子第182位ATG[M]→ATA[Ⅰ]有义突变,为TEM基因家族新成员,并成功以TEM-129型登录GenBank(登录号:AY452662);其余20株TEM基因均为TEM-1亚型,1号株(株号SR001)TEM-1型序列也以首次发现于Sp登录GenBank(登录号:AY392531)。结论 从Sp中检出β-内酰胺酶TEM基因,其携带率达91.3%,其基因型有TEM-129和TEM-1型。这一发现丰富了对Sp青霉素耐药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肺炎链球菌L型对人淋巴细胞因子分泌刺激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细胞壁缺陷肺炎链球菌刺激人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作用。方法 用青霉素诱导肺炎链球菌形成L型,分离稳定L型纯培养物。将热灭活的肺炎链球菌的细菌型及稳定L型菌液分别与人淋巴细胞混合,体外37℃培养24 h,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物上清中IL-1β和TNF-α含量。结果 L型肺炎链球菌处理的人淋巴细胞培养物上清中IL-1β含量为(29.303±2.812)~(69.894±2.358)pg/mL、TNF-α含量为(38.467±2.208)~(74.329±2.283)pg/mL,明显低于其亲代细菌型肺炎链球菌处理的人淋巴细胞(P<0.05),且与菌液浓度呈相关性(r分别为0.969和0.960)。结论 肺炎链球菌L型仍然具有刺激人淋巴细胞分泌IL-1β和TNF-α的免疫原性,但较其亲代细菌型的免疫原性降低。  相似文献   

3.
1株携带6种β-内酰胺酶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对亚胺培南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KPN)β-内酰胺酶产生状况。方法对1株KPN用PCR法进行了16种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LEN、OKP、CTX-M-1群、CTX-M-2群、CTX-M-9群、OXA-1群、OXA-2群、OXA-10群、PER、GES、VEB、CARB、DHA、ACT-1)检测。结果检测显示TEM、SHV、CTX-M-1群、CTX-M-9群、OXA-1群、DHA等6种阳性。结论该株KPN同时携带6种β-内酰胺酶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肺炎克雷伯菌(DRK)获得性耐药基因及相关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携带状况及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 20株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均分离自医院2015年1-12月住院患者痰标本,用K-B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24种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11种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10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阳性耐药基因测序后直接作BLAST比对,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UPGMA法)。结果 20株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均耐药,但对碳青霉烯类均敏感;20株菌均检出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阳性率为100.0%,共检出6种β-内酰胺酶基因,blaDHA群基因检出率为最高90.0%;每株也均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阳性率为100.0%,共检出4种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ant(3″)-Ⅰ群基因检出率为最高90.0%,但16SrRNA甲基化基因未检出;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每株也均有检出,共检出7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其中tnp513、IS26、IS903、ISEcp1、intⅠ1阳性率均为100.0%,trbC阳性率95.0%;样本聚类分析显示,该组菌株有明显的聚集性,分A与B二个群,B群又可分为B-1、B-2两个亚群,B-2亚群存在二个克隆传播,其中5-6号株均携带10种基因,4-7-8-9-13-14-15-16-17-18-19-20号株均携带9种基因。结论 20株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同时携带了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是对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该组菌检出的2个克隆高度疑似医院感染,同一克隆菌株携带相同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SREBP-1a基因-36delG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市西城区厂桥社区人群筛检出的、未经药物治疗的322例高脂血症患者、51例临界高脂血症患者及164名血脂正常者为研究对象,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SREBP-1a基因-36delG位点多态性.结果SREBP-1a基因-36delG等位基因频率在血脂正常组、临界高脂血症组和高脂血症中分别为9.5%、11.8%和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正常组和临界高脂血症患者中血清TC、LDL-C、HDL-C、TG、ApoA I和Apo B水平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高脂血症患者中,女性-36delG携带者血清TC水平低于G /G 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血脂指标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REBP-1a的G /G 基因型可能与女性高脂血症患者血清TC水平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苯并(a)芘的神经行为毒性及其与CYP1A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从某钢铁公司焦化厂选择200名健康成年男性焦炉工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资料以及与本研究相关的基本信息;用WHO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NCTB)测试焦炉工神经行为功能。收集研究对象的班后尿和肘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尿中1-羟基芘(1-OhP)的水平;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CYP1A1基因3′非编码区MspI位点多态性;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ASA)方法检测CYP1A1基因第7外显子Ile-Val位点多态性。[结果]MspI位点野生型(m1/m1)、杂合型(m1/m2)、突变型(m2/m2)个体间神经行为功能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外显子Ile-Val位点野生型(Ile/Ile)、杂合型(Ile/Val)、突变型(Val/Val)个体间上述指标比较,突变型(Val/Val)倒序数字跨度得分低于野生型(Ile/Il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并(a)芘可引起接触人群神经行为功能损害,可能与CYP1A1第7外显子Il...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妊娠期感染B族链球菌(GBS)毒力基因分布及25羟基维生素D2[25(OH)D2]、趋化细胞因子配体1(CCL-1)、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2年2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进行生殖道GBS培养呈阳性的妊娠期孕妇作为病例组(102例),同期进行生殖道GBS培养呈阴性的妊娠期孕妇作为对照组(115例)。统计妊娠期GBS阳性孕妇毒力基因分布情况,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25(OH)D2、CCL-1、ASO水平和妊娠结局,对比不同妊娠结局孕妇血清25(OH)D2、CCL-1、ASO水平,并予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25(OH)D2、CCL-1、ASO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妊娠期孕妇GBS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102例妊娠期GBS阳性孕妇检出的毒力基因以CAMP、cyl E、hyl B为主;病例组血清25(OH)D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CL-1、AS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羊水污染、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妊娠结局组血清25(OH)D2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IMP-1型基因存在情况以及omp K36膜孔蛋白基因变异状况。方法:收集绍兴市人民医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6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多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A类、B类、C类、D类等四类40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omp K36膜孔蛋白基因。结果:20株多耐药肺炎克雷伯菌A类至D类β-内酰胺酶基因均有检出,A类酶检出TEM 20株,VEB 2株,KPC 2株,B类酶检出IMP 1株,C类酶检出DHA 6株,D类酶检出OXA-1 2株,其余34种β-内酰胺酶基因均未检出。20株多耐药肺炎克雷伯菌omp K36膜孔蛋白基因检测和测序存在突变或缺失。发现1株同时检出TEM-1型A类β-内酰胺酶基因、IMP-1型B类β-内酰胺酶基因和DHA-1型C类β-内酰胺酶基因,并发现膜孔疍白基因omp K36缺失。结论:产β-内酰胺酶和膜孔蛋白缺陷和缺失,也许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从肺炎克雷伯菌中查出IMP-1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在国内少见报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烧伤患者分离株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药物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0株铜绿假单胞菌烧伤患者分离株β-内酰胺类(TEM、SHV、GES、CARB、IMP、VIM、DHA、oprD2)、氨基糖苷类(aac(6')-I b、aac(6')-Ⅱ、ant(3")-I、arraA)和磺胺(sull)等常见耐药基因.结果 20株中,TEM阳性17株(85%),aac(6')-I b阳性17株(85%),sull阳性18株(90%),ant(3")-I阳性2株(10%),而CARB、aac(6')-Ⅱ基因20株均为阳性(100%),oprDz基因均缺失(100%),其余基因为阴性,同一患者不同部位和时间分离株耐药基因可不同.结论 CARB、aac(6')-Ⅱ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烧伤患者分离株中流行,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特别是其连续分离株的耐药基因检测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0-2007年佛山市甲1亚型(H1N1)毒株流行情况及其HA1基因变异情况。方法用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采用血球凝集抑制试验进行型别鉴定,选取每年2~4株甲1亚型毒株的细胞培养物提取病毒核酸,进行HA1基因的逆转录,对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及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病毒分离结果显示2000-2007年间甲1亚型流感病毒在佛山市人群中的流行是间断性的,只在2000、2001、2005、2006年4个年份分离到甲1亚型流感毒株。毒株的HA1区氨基酸序列与流感疫苗推荐株A/New Caledonia/20/99和A/Solomon Islands/3/2006相比,同源性分别为97.2%~99.7%和97.2%~98.5%。氨基酸残基平均替换数随年份的推移而增加,只有2006年的毒株在抗原决定簇发生了替换。结论与疫苗株比较,佛山市的甲1亚型流感毒株抗原性已逐渐发生了改变,应密切注意疫苗对毒株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永康地区2018—2020年住院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流行情况及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2020年在永康市妇幼保健院住院诊治的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200例。收集患儿发病的年龄、时间、实验室检查结果, 观察其流行特点。根据患儿是否并发肺炎分为非肺炎组143例和肺炎组57例, 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1岁感染肺炎链球菌患儿占比最高, 为64.00%(128例), 冬季发生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占比最高, 为57.00%(114例)。2018年感染肺炎链球菌儿童占比最高, 为48.00%(96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1岁、咳嗽、呼吸困难、外周血WBC<15 ×109/L、降钙素原(PCT)≥0.5 μg/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80 mg/L均是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OR=12.074~37.306, 95%CI:5.830~87.989)。结论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流行可随年龄、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密切关注<1岁、咳嗽和呼吸困难的患儿, 监测患儿外周血WBC、PCT和hsCR...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重度支原体肺炎患儿感染模式识别受体-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视磺酸可诱导基因-1(RIG-1)蛋白表达,旨在分析两者在支原体肺炎感染中的价值,从而早期诊断、评价病情。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12月该院重度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50例作为观察组,与同期选取健康体检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研究对象MDA5和RIG-1蛋白表达。结果观察组急性期和恢复期MDA5、RIG-1蛋白表达分别达(15.16±3.86)ng/ml、(12.42±3.11)ng/ml和(11.48±2.51)ng/ml、(5.81±2.33)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6.37±2.06)ng/ml和(2.68±1.35)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24、20.30;13.11、9.06,均P<0.05)。且观察组急性期MDA5和RIG-1蛋白表达高于观察组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5、8.22,均P<0.05)。MDA5、RIG-1表达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r=0.63,P<0.01)。结论模式识别受体的MDA5和RIG-1表达可作为早期诊断重度支原体肺炎感染及评价病情的重要指标,加强两者的检测有助于及时掌握病原菌入侵状况和组织稳态信息,及时采取靶向治疗杀灭病原菌、恢复机体稳态,协作患儿度过危险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利用基因重组方法生产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衍生物的最佳表达及纯化条件。方法 选用大肠埃希菌偏爱密码子,以含人GLP-1的质粒为模板,用重叠PCR方法合成全长人GLP-1衍生物基因,并定向插入到高效表达载体pMFH中,用大肠埃希菌BL21进行表达,融合蛋白经Ni-NTA柱纯化后,用C18 Sep-Pak反相柱脱盐,然后融合蛋白经甲酸水解,水解产物经Ni-NTA柱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纯化、制备后,目的肽由质谱鉴定。结果 利用载体pMFH在BL21中,GLP-1衍生物的最佳诱导表达温度为37℃、诱导剂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的最佳浓度为0.6 mmol/L,最佳诱导表达时间为6 h;HPLC分析和制备GLP-1衍生物最佳洗脱条件为:30 min线性梯度洗脱,流动相A(100%乙腈)由10%至70%,流动相B(100%水,0.1%三氟乙酸)由90%至30%;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280 nm;质谱鉴定GLP-1衍生物的分子量为5548Da,与理论值相符合。结论 在最佳表达及纯化条件下可得到高产量和高纯度(>98%)的GLP-1衍生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28天短期重复暴露,探讨DEHP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发育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7~9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灌胃玉米油)和低、中、高剂量染毒组(每天灌胃DEHP10、100和1000mg/kg),每组10只,动态观察动物一般状况、体重变化。28天后断头处死大鼠,测定睾丸组织脏器系数;对睾丸和附睾进行病理学观察。提取睾丸组织的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通过PCR扩增产物比较DEHP不同剂量染毒对StAR、CYP19a1和CYP11a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随着DEHP剂量增加,大鼠体重增长受限(F=3.54,P0.05);睾丸重量及其脏器系数降低,且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F=105.545,P0.05);DEHP可使大鼠睾丸和附睾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在中、高剂量组尤为明显;RT-PCR检测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YP19a1及CYP11a1基因表达降低,而StAR基因表达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DEHP对青春期雄性大鼠的生殖系统发育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导致睾丸重量降低,发育不全。DEHP及其代谢产物可能通过影响CYP19a1和CYP11a1等芳香化酶的基因表达,干扰内分泌平衡而使青春前期雄性大鼠产生生殖系统的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15.
李鹏  钟才高  王安  关岚  肖芳  邹悦  杨渊 《卫生研究》2012,41(3):385-389
目的探讨hOGG1基因在Cr(Ⅵ)诱导线粒体DNA氧化损伤中的修复作用。方法取不同浓度的Cr(Ⅵ)(0、2、8和32μmol/L)处理L-02肝细胞24h,分别测定细胞内活性氧簇(ROS)与hOGG1 mRNA表达水平和线粒体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与hOGG1基因表达的人类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蛋白(hOGG1蛋白)水平。结果 8μmol/L和32μmol/L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内ROS平均水平及线粒体内8-OhdG平均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而hOGG1基因mRNA水平和线粒体内hOGG1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2μmol/L剂量组两者水平均上升(P<0.05),32μmol/L剂量组两者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Cr(Ⅵ)可诱导细胞内ROS水平增加,引起线粒体DNA氧化损伤,而hOGG1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影响了线粒体DNA的修复能力。hOGG1基因在Cr(Ⅵ)诱导线粒体DNA氧化损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探讨ppk1基因缺失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ESBLs-UPEC)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课题为实验性研究, 2021年3至4月期间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检验科临床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型为TEM合并CTX-M-14型)的大肠埃希菌, 命名为UE210113, 并采用自杀质粒同源重组技术构建ppk1基因敲除株Δpk1并同时构建回补株Δpk1-C, 用于开展研究ppk1基因对ESBLs-UPEC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使用Vitek2 Compact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UE210113、Δpk1 及Δpk1-C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UE210113、Δpk1 及Δpk1-C的 ESBLs、外膜蛋白以及主动外排系统基因进行定量分析。通过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 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 与UE210113相比, Δpk1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妥布霉素、米诺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性增强(Z=-2.121, P<0.05;Z=-2.236, P<0.05;Z=-2.236, 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1株产ESBLs、AmpC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1株大肠埃希菌对1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6种耐药基因:qnrA、qnrB、qn rC、qnrS、qepA、aac(6 ')-Ⅰ b,并对qnrB、aac(6')-Ⅰ b基因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 该菌株除对碳青霉烯类、酶抑制剂复合抗菌药物类敏感外,对其余药物均耐药;PCR发现该菌株同时携带qnrB和aac(6')-Ⅰ b,经测序并分别与已在美国国立信息中心登录的DQ303921 (qnrB4)和EF375621 [aac(6') -Ⅰ b-suzhou]型比对,同源性均>99.0%.结论 该菌株多药耐药的机制与产ESBLs、AmpC酶及携带qnrB4和aac(6')-Ⅰ b基因有关;该研究是第一篇从1株产ESBLs、AmpC酶大肠埃希菌中检出同时携带qnrB4和aac(6')-Ⅰ b-suzhou型基因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苯并(a)芘[B(a)P]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中p53蛋白、p53磷酸化水平及亚细胞分布和活化蛋白-1(AP-1)活性的改变,以及p53与AP-1的上下游关系。方法转染p53小干扰RNAp53 siRNA质粒(p53-H)、载体CMV的HELF细胞(HELF/CMV)和转染AP-1荧光报告质粒的HELF细胞(AP-H)无血清培养48h后,加入2μmol/L B(a)P作用24h,用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p53蛋白及p53磷酸化的改变,利用细胞核、细胞浆分离技术观察其亚细胞定位,用荧光检测法检测AP-1的相对活性。用AP-1的化学抑制剂curcumin抑制其活性,用p53的化学抑制剂pifithrin-α(PFT)抑制其表达,观察了二者的上下游关系。结果2μmol/L B(a)P作用24h后细胞内p53蛋白及p53蛋白20位丝氨酸磷酸化水平增加,并且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AP-1的活性增加。抑制AP-1活性后,对B(a)P诱导的p53蛋白含量增加没有明显的影响;抑制p53表达后,对B(a)P诱导的AP-1活性的增加没有明显影响。结论B(a)P通过AP-1非依赖的信号通路引起人胚肺成纤维细胞p53蛋白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