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及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90例,按照其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5例)、双支病变组(35例)和三支病变组(20例),观察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并分析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及心肌梗死(AMI)组hs-CRP水平的关系.结果 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中hs-CRP浓度比单支病变组显著升高(P<0.01).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组及AMI组的hs-CRP水平比SA组明显升高,AMI组比UA组显著升高.结论 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及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密切的联系,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变化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及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90例,按照其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5例)、双支病变组(35例)和三支病变组(20例),观察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并分析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及心肌梗死(AMI)组hs-CRP水平的关系。结果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中hs-CRP浓度比单支病变组显著升高(P<0.01)。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组及AMI组的hs-CRP水平比SA组明显升高,AMI组比UA组显著升高。结论 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及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密切的联系,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差异,探讨炎症反应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CH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检测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MI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以及60名正常者(对照组)血清hs-CRP、IL-6浓度,并结合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析不同类型CHD患者血清hs-CRP和IL-6浓度差异,对血清hs-CRP、IL-6及冠状动脉病变积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HD组患者血清hs-CRP、IL-6显著高于对照组[(5.1±2.4)mg/Lvs(2.3±1.2)mg/L、(16±4)ng/Lvs(12±3)ng/L],均P<0.01。AMI组与UAP组间血清hs-CRP、IL-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SAP组(P<0.05),SAP组血清hs-CRP、IL-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s-CRP与IL-6显著正相关(r=0.55,P<0.01)。血清hs-CRP、IL-6分别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和0.43,P值均<0.01。结论不同类型CHD患者炎症反应水平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越广泛,血清hs-CRP、IL-6水平增高显著,血清hs-CRP、IL-6增高可能是CHD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许涛  刘和俊 《安徽医药》2016,20(2):308-311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稳定性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该院治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1例为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8例为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0例为SAP组,同期因胸痛疑似冠心病住院并行CAG检查单支血管狭窄<50%或者无狭窄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IL-18、MMP-9浓度,采用凝固法检测患者血浆Fib含量,并分析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结果 (1)AMI组、UAP组患者血清IL-18、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Fib较对照组、SAP组明显增高(P<0.05)。相比UAP组,AMI组患者血清IL-18、血浆Fib水平明显增高(P<0.05);(2)三支病变组血清IL-18、MMP-9、血浆Fib明显高于单支和双支病变组(P<0.05),且双支病变组血浆Fib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3)极重度病变组血清IL-18、MMP-9、血浆Fib明显高于轻度、中度和重度病变组(P<0.05)。重度病变组血清IL-18、MMP-9、血浆Fib明显高于轻度病变组,且血浆Fib明显高于中度病变组(P<0.05);(4)血清IL-18、MMP-9、hs-CRP、血浆Fib与Gensini积分之间具有正相关性(P<0.01)。结论 血清IL-18、MMP-9、血浆Fib的增加与ACS的发生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心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134例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急性心梗(AMI)37例,不稳定性型心绞痛(UA)56例,稳定型心绞痛(SA)41例和64例正常对照组分别用散射比浊法及免疫发光分析法定量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变化。结果 AMI组的cTnT值较UA组、SA组及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UA组、SA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值在AMI组、UA组、SA组、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nT对急性心肌梗死有诊断价值,同时结合hs-CRP的检测,对心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在冠心病(CH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0例CHD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各30例,运用免疫比浊法测量hs-CRP、DD,运用凝血酶凝固时间测量FIB,并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AMI组、UA组的血清hs-CRP、FIB、DD的水平比SA组、对照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A组的血清hs-CRP的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SA组的FIB、DD水平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患者的血清hs-CRP、FIB、DD检测,可反映出CHD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坚平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735-273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g)检测的意义.方法 15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各50例,采用ELASA双抗夹心法检测D-D水平,CLAUSE法检测Fg水平.结果 SA组D-D水平与UA组、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40、18.334,均P<0.01);UA组D-D水平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40,P<0.01).SA组Fg水平与UA组、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76、11.730,均P<0.01);UA组Fg水平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1,P<0.01).D-D水平: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17、15.603,均P<0.01);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662,P<0.01).Fg水平: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87、11.855,均P<0.01);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9,P<0.01).结论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D-D、Fg水平有较大差异,且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D-D和Fg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在不同类型冠心痛中的变化和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6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67例,AMI患者59例,入院12h内采血,测定hs-CRP浓度,并记录其住院及随访期间的心脏性猝死、发生心肌梗死及再发梗死、心绞痛等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AMI组hs-CRP水平高于UA组、SA组和对照组(P<0.01);UA组hs-CRP水平高于SA组(P<0.05)和对照组(P<0.01);且hs-CRP升高者心脏事件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升高.结论 hs-CRP浓度在AMI及UA患者急性发作期明显升高,且与心脏事件发生危险性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安萍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6):2432-2433
目的 通过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探讨ACS与Hcy的相关性.方法 将95例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4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55例)并与30名冠脉造影正常者进行对照,测定各组Hcy值.同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观察组分为单支病变组(28例),双支病变组(36例)以及多支病变(31例)三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CS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MI组高于UA组(P<0.05);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多支病变组Hcy高于双支病变组(P<0.05),多支病变组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结论 ACS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并且Hcy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情况呈正比,测定血清Hcy水平可能对ACS的预防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hs-CRP、IL-18及TNF-α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确诊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100例设为试验组,并同时选择该院体检中心的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hs-CRP、IL-18及TNF-α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hs-CRP、IL-18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IL-18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714,P〈0.05),hs-CRP水平与TNF-α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714,P〈0.05),IL-18水平与TNF-α水平亦呈明显正相关(r=0.599,P〈0.05)。结论血清中hs-CRP、IL-18及TNF-α水平显著升高,三者水平呈正相关,有助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1.
白晓谊  刘美霞  米杰 《河北医药》2006,28(12):1138-1139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6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6例,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PAPP-A和IL-6水平.结果 ACS组PAPP-A和IL-6的浓度显著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后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ACS患者PAPP-A和IL-6之间存在直线正相关关系(r=0.62,P<0.01).结论 PAPP-A和IL-6是与ACS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相关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王晓华  冯慧  刘树琴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4):3363-3365
目的 探讨炎性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对60例ACS[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7例]和4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45例健康人群,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6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及其在ACS中的相互关系.结果 ACS组血清hs-CRP、IL-6浓度明显高于SAP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AMI组血清hs-CRP、IL-6浓度又明显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血清hs-CRP与IL-6呈正相关(r=0.836).结论 血清hs-CRP、IL-6水平可判断斑块的稳定性,且在ACS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ACS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CD40L、IL-6和TNF-α在冠心病(CHD)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为CHD患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和评估预后提供重要实验指标。方法收集CHD患者100例纳入实验组,实验组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每组各50例;将本院门诊体检健康者50例纳入对照组,两组间性别和年龄差异无显著性。在临床治疗前,从研究对象的肘静脉抽取空腹静脉血3mL,离心收集血清,分装保存。采用市售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清中sCD40L、IL-6和TNF-α,进行酶标仪比色,直线回归处理数据。结果实验组(包括SA和UA组)sCD40L、IL-6和TNF-α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与UA组之间比较差别并不显著(P>0.05);血清中sCD40L、IL-6和TNF-α三者两两之间呈高度直线相关。结论血清sCD40L、IL-6和TNF-α水平测定可早期反应CHD的病理生理过程,对CHD的诊断具有实用价值,可作为CHD患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和评估预后等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16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hs-CRP的浓度(入院后24 h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5例,急性心肌梗死(AM)32例,并以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析治疗前后hs-CRP水平。结果AMI组、UA组、SA组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AMI组和U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AMI组、UA组、SA组相互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在冠心病急性发作期有增高,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检测hs-CRP对冠心病的诊断、筛查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梅建华  阮振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770-177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的不同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心病健康体检者26例为对照组。设正常冠状动脉(0支病变)26例,1支病变39例,2支病变30例,3支病变21例。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hs-CRP浓度。结果:AMI组高于UA组、SA组及对照组(均P〈0.01);UA组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1);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支病变组高于2支病变组(P〈0.05)及1支病变组和0支病变组(均P〈0.01);2支病变组高于0支病变组(P〈0.05),与1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支病变组高于0支病变组(P〈0.05)。结论:hs-CRP水平在冠心病患者急性炎症反应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中起重要作用,并与动脉粥样硬化范围有关。CRP既是冠心病病变的致病因子,也是冠心病病变的预测因子,同时在临床实践中也可作为治疗的一个新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比较健康老年人与冠心病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30例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1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10例,30例健康对照组Ctrl组。每位入选者年龄均大于60岁。采用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水平。结果AMI组、UAP组及SAP组IL-6及TNF-α血清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5);AMI组、UAP组IL-6及TNF-α血清水平高于SAP组(P〈0.05)。结论血清IL-6及TNF-α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发病过程,其水平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可能为早期发现老年冠心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TNF-α、IL-6、IL-8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成凤  陈永生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0):1457-1459
目的:讨论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IL-8)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浓度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76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9例;90例非ACS患者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41例,冠脉造影正常者2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上述病例的血清TNF-α、IL-6、IL-8浓度。结果:(1)冠心病组(SAP组、UAP组、AMI组、OMI组)血清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CS组(UAP组、AMI组)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显著高于非ACS组(SAP组、OIM组);AMI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与OMI组血清TNF-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而IL-6、IL-8差异显著。(2)SAP组与UAP组冠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NF-α、IL-6、IL-8参与冠心病的形成,并且在AC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血清TNF吨浓度将有助于诊断和预测ACS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M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血小板CD62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MI血管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100例男性MI患者,依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脉造影证实狭窄程度在70%以上)分为三组: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多支血管病变组,测定三组患者血清hs.CRP、IL-6和血小板CD62p水平,并分析其与MI血管病变程度的相关性.选取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以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IL.6,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CD62p指标.结果 三组MI患者hs-CRP、IL-6和血小板CD62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且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上述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1).结论 MI患者hs-CRP、IL-6和血小板CD62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MI血管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总胆红素(TBIL)、尿酸(U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入选对象经临床及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后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检测各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BIL、UA及血脂等生化指标变化.结果:与SAP组及对照组比较,AMI组和UAP组血清MMP-9、TNF-α、hs-CRP、TBIL及UA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对照组比较,仅血清hs-CR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MP-9、hs-CRP和TNF-α水平的升高可作为提示斑块不稳定的标志;血清UA、TBIL升高提示机体应激情况下氧化程度加重,同时代偿性抗氧化能力亦加强.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患者D-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62例CHD患者,根据病情将其分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组(ACS组)24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38例,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control组),分别测定DD、Fg和hs-CRP的水平.结果 ACS组和SA组DD、Fg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ACS组DD、Fg和hs-CRP水平也明显高于SA组(P<0.01);冠心病患者DD、Fg和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 DD、Fg和hs-CRP与冠心病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预测冠心病发生和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