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年来 ,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研究 ,虽然至今尚无特效药物 ,但还是取得了很大进展 ,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 ,很具有特色和优势。1 西医治疗目前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主要是抗病毒、调节免疫、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由于其发病机制是HBV的感染在肝细胞内持续复制和表达 ,诱发机体免疫应答造成肝的炎症损伤 ,所以此病的根本治疗 ,在于抗病毒和调节免疫功能以达到清除HBV。从HBV复制和表达的过程来看 ,HBVDNA进入细胞核内变为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 ,是HBV复制的原始模板 ,所以清除cccDNA最为重要 …  相似文献   

2.
用地高辛素探针原位杂交检测慢性HBV感染者肝内HBV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HBVDNA评价病毒复制状态。发现肝内HBVDNA阳性肝细胞,在14例肝组织病变不活动的HBeAg阳性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AsC)呈弥漫性分布;而在HBeAg阳性或阴性活动性肝病病人均聚合分布于肝细胞坏死区。上述慢性感染者98%血清HBVDNA阳性。说明HBV复制与肝组织病变有关但非肝损伤直接原因。16例HBeAg阴性AsC中,9例肝内仅见局灶性HBVDNA阳性肝细胞,其中4例血清HBVDNA阳性,说明部分HBeAg阴性AsC也存在极低水平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傅青春  陈成伟 《肝脏》2000,5(3):165-167
慢性HBV感染的治疗策略主要是在出现不可逆性肝损害前抑制HBV复制。近 5年已有许多新的抗病毒药和免疫调节疗法进入临床试验 ,其中拉米夫定已被许多国家批准使用。一、抗病毒药和cccDNA在HBV持续感染中的作用许多新的抗病毒药可迅速降低血清HBVDNA水平 ,但短期 (3~ 6个月 )治疗后的HBeAg清除率很低 ,其原因是肝细胞核中存在共价闭合环状HBVDNA(cccDNA) ,它是前基因RNA和HBVmRNA的转录模板 ,由于大多数抗病毒药对cccDNA不起作用 ,所以停药后血清HBVDNA很快复现。理论上 ,药物…  相似文献   

4.
用地高辛素探针原位杂交检测慢性HBV感染者肝内HBV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清HBV DNA评价病毒复制状态。发现肝内HBV DNA阳性肝细胞,在14例肝组织病变不活动的HBeAg阳性慢属于无症状HBV携带者(AsC)呈弥漫性分布;而HBeAg阳性或阴性活动性肝病病人均聚合分布于肝细胞坏死区。上述慢性感染者98%血清HBVDNA阳性。说明HBV复制与肝组织病变有关但非肝损伤直接原因。1  相似文献   

5.
巢式PCR证明肝癌细胞有HBV─DNA复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肝癌细胞和癌旁组织HBV_DNA复制状况。方法32例手术肝癌标本作癌及癌旁组织巢式PCR,用特制引物,目的基因为HBV的cccDNA。同时作HBAg免疫组化。结果5/32(例)的肝癌组织,10/32的癌旁组织呈cccDNA(+)。阳性者其HBAg阳性率亦较高。结论首次证明肝癌细胞有HBV复制模板-cccDNA,是肝癌细胞有HBV复制的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的联合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最后10年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抗病毒治疗地位的确定以及α-干扰素(IFN-α)和新核苷拟似药的应用改善了慢性HBV感染的自然病史和预后。但现有的抗病毒治疗尚存在以下问题[1]:第一,难以根除病毒。HBV基因组在肝细胞内形成共价闭锁环状结构,即cccDNA。HBVcccDNA被包装入微染色体并定位于细胞核内后,作为模板,在细胞多聚酶的作用下生成前基因RNA,进而复制出新的病毒。由于cccDNA不直接参与HBV DNA的复制,因此常规抗病毒药物对其无效。乙型肝…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cccDNA研究现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前 ,将嗜肝DNA病毒科分为两个属 :正嗜肝DNA病毒属 (人乙型肝炎病毒、土拨鼠肝炎病毒、地松鼠肝炎病毒 )、禽嗜肝DNA病毒属 (鸭乙型肝炎病毒 )。以人乙型肝炎病毒 (HBV)为例 ,其基因组DNA是双链松弛环状分子 (relaxedcircularDNA ,rcDNA)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 1 .6~ 2 .0 )×1 0 9,相当于 32 0 0bp。其双链DNA是不对称的 ,一条为长链 ,另一条为短链。长链为负链 ,具有固定长度 ,约 3.2kb。短链为正链 ,具有可变的长度 ,为 5 0 %~ 99%长链的长度。两链DNA通过 5′端2 5 0~ 30 0个互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cAg与HBV复制指标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11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HBcAg检测,并同时进行酶联法乙肝五项、地高辛法HBVDNA检测,其中237例进行乙肝DNA聚合酶(DNAP)检测.结果HBcAg阳性组的HBVDNA检出率(776%),明显高于HBcAg阴性组(355%,P<001);在HBcAg阴性组中,抗HBe阳性者仍能检出299%(44/147)HBVDNA者阳性;HBeAg,HBcAg均阳性者其HBVDNA和DNAP的检出率高达859%;其他依次为HBeAg、抗HBe和HBcAg均阳性者714%,抗HBe,HBcAg阳性者692%,HBeAg阳性,HBcAg阴性者684%,抗HBe阳性,HBcAg阴性者276%.结论血清HBVDNA,DNAP,HBeAg和HBcAg均是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敏感指标,抗HBe的出现并不表示病毒复制停止,应参考其他病毒复制指标情况.各种指标的不同组合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患者体内病毒复制状况.  相似文献   

9.
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9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HBV标志与HBV复制及HBVDNA的关系。选择单一HBV感染者 867例及HBV标志阴性者 4 3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BVDNA ,并比较HBV标志不同模式与HBVDNA定量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HBVDNA定量阳性者只出现于以下 3种HBV标志模式中 :HBsAg、HBeAg及抗 HBc阳性 ,HBsAg、抗 HBe阳性及抗 HBc阳性和HBsAg及抗 HBc阳性 ,3种HBV标志模式中HBVDNA阳性率分别是 98.8% ( 32 3/ 32 7) ,16.2 % ( 57/ 351)和 39% ( 4 1/10 5) ,且这 3种…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水平与血清HBeAg和肝损害程度的关系,应用定量PCR检测180例慢乙肝患者的血清HBVDNA含量。结果显示血清HBeAg阳性组HBVDNA含量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从基因定量水平进一步证实了血清HBeAg确是反映乙肝病毒复制的良好指标。180例患者中有289%HBeAg阴性,部分病例HBVDNA水平还较高。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血清HBVDNA含量逐渐下降,而血清HBVDNA含量与ALT、AST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人的肝移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继东 《肝脏》2001,6(2):122-122
一、乙型肝炎病人的肝移植问题由于存在肝外HBV复制 (例如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骨髓 ) ,再加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乙型肝炎病人接受肝移植后HBV再感染的发生率高达 80 %。肝移植后 3年内HBV的再感染率与术前病毒复制水平有关 :术前HBeAg阳性、HBVDNA阳性 (杂交法 )的患者再感染率最高为 83 % ,术前HBeAg阴性、HBVDNA阴性 (杂交法 )肝硬化者为 5 8% ,术前同时合并HDV感染者为 32 % (HDV可干扰HBV的复制 )。但是 ,暴发性乙型肝炎病人虽然术前病毒复制活跃且肝损害严重 ,但其复发率最低 (16 % )。肝移植…  相似文献   

12.
HBV的复制过程认识抗HBV药物的作用,效果和抗HBV的策略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4  
不同的抗HBV药物对HBV有不同的作用靶位,通过不同的作用靶位,可以抑制HBV的复制和表达,在临床上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要了解抗HBV药物的作用靶位,必须首先了解HBV的复制和表达过程。HBV进入人体的靶细胞(如肝细胞等),脱去外壳后,HBV*!DNA进入细胞核内成为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作为HBV复制的原始模板,转录成为各种不同分子量的HBVRNA,主要的有3.5Kb RNA、2.4Kb RNA和2.1Kb RNA。3.5KbRNA称为HBV前基因组,它可以作为HBVDNA的模板,逆转录成…  相似文献   

13.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心肌组织中HBV DN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18例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石蜡包埋心、肝组织中的HBV DNA,并与其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结果作了比较。二组引物检测的结果表明:在肝组织中均有HBV感染,其中5例有HBV复制。心肌组织中HBV DNA的检出率为55.6%,不存在HBV的复制。心脏病理检查可见一些非特异性改变,如脂变、水肿和纤维素样坏死等。病理变化与心电图、临床症状、体征及PCR检测结果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从机体清除乙型肝炎病毒的规律探讨抗病毒治疗的新策略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乙型肝炎患者自体每日可清除外周血中大量乙型肝炎病毒(HBV)根据最近对HBV在人体内动力学研究,HBV的半衰期为 26.4 h,病毒存活期为 36.6 h,日更新率为48%,所以控制人体病毒感染的关键在于清除HBV CCC DNA,抑制病毒复制[1,2]。根据目前研究,可能通过两种途径清除 HBV cccDNA,即非溶细胞性及溶细胞性,而且以前者为主[3]。至于其具体途径目前尚不完全了解。但是肝脏及肝细胞在清除 HBV ccc DNA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无庸置疑的。 一、非溶细胞性清除HBV和细胞因子 自从…  相似文献   

15.
我们应用Nested-PCR法检测了45例甲到戊型标志物均阴性的肝炎患者和44例献血员血清中的TTVDNA。资料与方法:45例肝炎患者均为我院传染科或门诊病人,血清经ELISA法检测抗-HAV,HBsAg,HBcAb,抗-HCV,抗-HEV均阴性,PCR检测HBVDNA,HCVRNA均阴性。44例某院献血员检测抗-HAV,HBsAg,HBcAg,HBcAb,抗-HCV,抗-HEV为阴性,肝功能正常。抽提标本血清DNA进行Nested-PCR:以RD037和RD038为引物进行第一次PCR,再以R…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与DNA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区.约有1亿人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HBV感染后血清学检测组合的标志模式多且复杂.由于PCR方法的引入,可以直接检测病毒核酸(DNA)[1],所以对患者体内HBV复制及传染性有了更深刻地认识.然而,由于基层单位开展PCR检测受到条件限制,仅以血清学检测结果作为实验诊断依据,可能会出现漏检.因此,将HBVDNA与血清学标志物(HBVM)进行对比分析,对临床诊断HBV感染及治疗效果的判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和血清HBV DNA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建丽  王顺安 《肝脏》1999,4(1):40-42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HBsAg携带率高达10%,在患者血清和肝组织中HBVDNA是HBV感染和复制的特异性标志[1],本研究用PCR法比较肝组织和血清中HBVDNA,结合临床病理检查结果,以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BVDNA复制情况及肝组织HBVDNA在HBV低水平感染中的意义。材料和方法一、实验材料本研究共收集65例我科1993~1997住院患者肝穿刺肝组织及对应血清标本。其中急性肝炎1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3例,慢性肝炎36例,慢性重型肝炎9例,肝炎后肝硬化和/或肝…  相似文献   

18.
应重视对隐匿性乙型肝炎的诊断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HBsAg阴性不能排除HBV感染已经成为共识 ,尤其在HBV感染的高发地区。自 1978年Hoofnagle等首次报告抗 HBc阳性的供血者可导致受者HBV感染以来[1] ,大量文献报道证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 ,是临床不明原因慢性肝炎的常见病因。HBsAg阴性的HBV感染文献常称为隐匿性 (occult)、沉默性 (silent)或潜在性 (latent)HBV感染 ,是指血清HBsAg阴性 ,而应用PCR技术检测血清和 (或 )肝组织中HBVDNA阳性。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可检出血清HBV标志 ,包括抗 HBs(+ )、抗 HBc(+ …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S区编码产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为了进一步明确 HBV基因组 S区编码产物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的临床价值,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检测 90份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标本HBsAg·PHSA-Re、Pre-S1和 Pre-S2,并与 HBVM及 HBVDNA PC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抗 HBc、HBsAg·PHSA-Re、HBVDNA(PCR)及 Pre-S2的阳性检出率为最高,分别为87.8%、73.3%、72.2%和64.4%,以HBVDNA作为HBV感染的金标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HBsAg·PHSA-Re与 HBVDNA和HBeAg的符合率最高,分别为 76.7 %和 74.7 %;MBsAg·PHSA-Re与 HBVDNA具有高度相关性。HBsAg·PHSA-Re做为早期诊断HBV感染及判断是否具有传染性方面,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血清学指标,Pre-S2也可作为HBV复制活跃的标志之一,用于急慢性肝炎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0.
拉米夫定长期治疗复发病例中HBV YMDD基序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拉米夫定为核苷类似物 ,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复制有抑制作用 ,近年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移植术后防治HBV再感染。有报道在长期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部分患者中出现耐药 ,耐药的产生与病毒多聚酶编码区的变异有关。我们检测了 4例拉米夫定治疗复发患者的HBVDNA ,了解变异的发生情况 ,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4例患者为 1997年始在我院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 ,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2 4岁 (中位数 )。治疗前HBsAg、HBeAg、抗 HBc和血清HBVDNA均为阳性 ,其他肝炎病毒标志为阴性 ,血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