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胃癌手术患者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硬膜外腔阻滞复合全麻和单纯全麻。记录各时段的平均动脉(MAP)、心率(HR)和AAI。结果两组患者AAI在T2时间点与T1比较,AAI均显著性降低(P<0.01),并随着患者镇静程度加深明显降低;在T3时GA组显著性升高;在T5时,两组均较T4显著性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AAI对指导临床用药和麻醉深度监测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72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n=36):静脉全麻组(G组)和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组).所有患者静脉全麻使用丙泊酚靶控输注,于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d1(T2)、术后d3(T3)、术后d5(T4)5个时间点抽取肘静脉血5 mL测定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结果]与T0相比较,两组患者T1和T2时刻外周血的CD3+、CD4+及CD4/CD8值均明显下降,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G组相比,GE组T3~T4时刻CD4及CD4/CD8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较有利于促进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T细胞亚群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在高血压患者阴式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阴式子宫切除术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单纯全麻组(B组)两组。A组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 )方式镇痛,B组术后采用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 )方式镇痛。分别于麻醉前(T0),气管插管1 min后(T1),手术开始3 min后(T2),切除子宫后(T3),清醒拔管后(T4)记录心率(HR)、收缩压(SBP)以及舒张压(DBP)的变化,并观察术中肌松效果,全麻镇静镇痛药用量、术毕自主呼吸恢复及清醒拔管时间。并且比较两组术后镇痛的患者满意度。【结果】 B组患者在 T2,T3,T4时的 HR、SBP、DBP均明显高于A组( P <0.05);A组的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剂量明显低于B组( P <0.05);A组患者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拔管时间也明显短于B组( P <0.05);A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评价高于B组( 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能有效减少高血压患者阴式子宫切除术中应激反应、其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与肌松完善,术毕清醒拔管快,术后镇痛满意度高,是此类患者手术比较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胃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将90例择期施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单纯全麻组(B组),每组45例,分别记录麻醉前、插管中、探查和拔管时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与麻醉前比较,A组术中各时点MAP、HR各观察时点均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比单纯全麻能较好地抑制胃癌根治术的应激反应,患者能安全顺利通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高血压患者妇科手术对循环的影响。方法:插管全麻组(G组)、插管全麻加硬膜外阻滞组(GE组)、喉罩全麻组(L组)、喉罩全麻加硬膜外阻滞组(LE组)各25例。GE、LE患者入手术室后行硬膜外穿刺,各组均于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或置入喉罩。结果:LE组的ABP、HR在置入/取出喉罩及切皮开腹各时点均无异常波动,而L、G组显著高于麻醉前(P〈0.05),全麻药用量和术毕清醒时间LE组均少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喉罩通气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高血压患者妇科手术中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循环功能及血气的影响。方法:28例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组(GE组)和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组(G组),每组14例。GE组于T7-8间隙硬膜外穿刺麻醉平面上达T4,下达T12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分别监测并记录人工气腹前和气腹后1、2、3h的MAP、ECG、HR、SpO2及PaCO2的情况,并同时于各时间点抽取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G组除无硬外阻滞及需术中及时补充芬太尼外。余与GE组同。结果:于气腹后1、2、3h时G组MAP、HR均较气腹前升高(P〈0.05),GE组MAP较气腹前仅有轻微变化(P〉0.05),HR较气腹前降低(P〈0.05),而两组间比较,MAP、HR差异有显著性(P〈0.05);气腹后1、2、3h两组PaCO2值与气腹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气腹后3hpH值均低于正常值。与气腹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可有效地维持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循环功能相对稳定,但气腹后3hpH值低于正常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联合麻醉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与PaO2的变化。方法:28例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联合麻醉组(GE组)和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组(G组),每组14例。GE组于T7、8间隙硬膜外穿刺麻醉平面上达T4、下达T12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分别监测并记录人工气腹前和气腹后1、2、3h的MAP、ECG、HR、SpO2及PETCO2的情况,并同时于各时间点抽取血样进行血气分析;G组除无连硬外阻滞及需术中及时补充芬太尼外,余与GE组同。结果:于气腹后1、2、3h时G组MAP、HR均较气腹前升高(P〈0.05),GE组MAP较气腹前仅有轻微变化(P〉0.05),HR较气腹前降低(P〈0.05),面两组间比较,MAP、HR差异有显著性(P〈0.05);气腹后1、2、3h PaCO2值与气腹前比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气腹后3hpH值低于正常值,与气腹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可有效地应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中3种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麻醉组、全麻组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3组,对3组患者的手术后呕吐恶心状况、躁动情况、手术中肌松效果以及血液流变学、收缩压、舒张压的改变情况进行对比与观察。结果气腹后10 min ,硬膜外阻滞麻醉组与全麻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高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麻醉组与全麻组的舒张压与麻醉前比较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腹后60 min方面,硬膜外阻滞麻醉组与全麻组的舒张压与收缩压明显高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以及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气后20 min ,3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手术后24 h内全麻组的呕吐恶心发生率明显高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与硬膜外阻滞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硬膜外阻滞麻醉组的躁动以及肌松发生率明显高于全麻组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式,在手术期间能使患者的呼吸循环保持平稳,且不容易出现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围术期不同时点的血栓前状态指标变化的影响,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围术期卒中发生高危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Societyof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I~Ⅱ级且择期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24例,术前均无心、肺、脑合并症,将其随机分为3组: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n=8),全麻组(n=8),硬膜外阻滞组(n=8)。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采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硬膜外阻滞选用0.375%布比卡因;全麻组采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硬膜外阻滞麻醉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硬膜外阻滞选用0.5%布比卡因。分别在诱导前(T1)、诱导后(T2)(硬膜外阻滞麻醉组为手术开始即刻)、术毕即刻(T3)、术后72h(T4)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yonWillebrandfactor,vwF)、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一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complexes,TAT)、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的变化。结果:(1)vWF:T2时全麻组vWF水平显著高于其他2组;T3时全麻组vWF水平显著高于硬膜外阻滞麻醉组,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和硬膜外阻滞麻醉组间无显著差异。(2)FIB:3组各时间点组间无显著差异。(3)DD:T2时全麻组DD水平显著高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4)TAT:3组各时间点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与单纯全麻相比,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和单纯硬膜外阻滞能减少因手术应激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以及血小板活化、降低围术期老年患者的高凝状态,但不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纤溶状态,故这两种麻醉方法有利于维持患者的凝血、纤溶、抗凝系统的动态平衡,降低围术期卒中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提早拔除气管内插管的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4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Ⅰ)和对照组(Ⅱ)。两组均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Ⅰ组患者在腹膜关闭完成后即提早拔除气管内插管。Ⅱ组患者在皮肤缝合完成后拔除气管内插管。结果:拔除气管内插管后两组间SBP、DBP、MAP、HR、CVP及术毕至离开手术室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老年患者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提早拔除气管内插管是值得推荐使用的安全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荣花  张新建  盛莉 《临床医学》2011,31(10):52-53
目的探讨不同插管方法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人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LE)、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ET)和表面麻醉处理后行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LET)三组,每组40例。诱导前行第9~10胸椎间隙硬膜外阻滞,1.7%~2.4%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LE组置入喉罩,ET组气管插管,LET组插管前行2%利多卡因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分别于麻醉前(T0)、插管(罩)前后(T1、T11)、切皮前后(T2、T22)、腹腔探查前后(T3、T33)、拔管(罩)前后(T4、T44)观察三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变化。结果三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ET和LET组内、组间MAP、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T和LET组内、组间比较MAP、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差异在插管(罩)前后和拔管(罩)前后。结论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和应用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气管导管插管也可减少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手术患者6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行全麻,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T1、T2、T3各点的SBP、DBP、HR等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与单纯全麻对患者术中的影响,并总结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上腹部手术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联合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纯气管内全麻。对插管前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联合组插管前后生命体征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插管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且联合组的术后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缩短。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适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术中生命体征稳定。护理人员要重视患者术中体位和心理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患者术后意识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复合组)和单纯全麻组(对照组)各45例。复合组选T5-T6或T6-T7间隙硬膜外腔穿刺,置管平卧后注入1%利多卡因与0.2%地卡因混合液4ml试验剂量,待麻醉效果确切后进行全麻诱导,两组全麻诱导用药相同。术中麻醉维持:复合组术中用微泵持续输注异丙酚1.5-2mg/(kg.h),吸入异氟醚(呼气末浓度0.3-0.6MAC),并间断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结果复合组术后全麻用药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或P〈0.05):术毕至自主呼吸恢复、指令睁眼、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明显缩短(P〈0.05或P〈0.01),且复合组围拔管期平均动脉压(MAP)、HR平稳;而对照组MAP在拔管前5min、拔管时、拔管后5min均明显高于入室基础值或复合组同一时段值(P〈0.05或P〈0.01),HR变化尤以拔管时增加最为明显,与基础值和复合组同一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显著减少全麻用药量,有利于开胸术后早期清醒与拔管;由于术后实施硬膜外镇痛,可提高呼吸效率,更有利于开胸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后腹腔镜肾脏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在后腹腔镜下行肾脏手术的患者40例,ASAI~I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全麻组(G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组(GEA组),每组20例。GA组患者给予常规全麻诱导,气管内插管,术中以丙泊酚、瑞芬太尼及顺式阿曲库铵持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术后行PCA。GEA组患者先行硬膜外麻醉,待硬膜外阻滞平面确定后,再行全麻诱导(同GA组),气管内插管,术中以丙泊酚持续静脉泵注及间断硬膜外追加罗哌卡因维持麻醉,并根据手术需要间断静注小剂量顺式阿曲库铵,术后行PCEA。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心率、血压、拔管时间、全麻药用量及血管活性药的使用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情况,并行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烦躁的发生率。结果T。时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O.05),GA组T1,T2及T3时均较T0时显著升高(P〈0.05),亦明显高于GEA组同时间点指标值(P〈0.05)。GEA组全麻药物用量明显少于GA组(P〈O.05)。GEA组患者拔管时间明显短于GA组(P〈0.05)。阿托品、麻黄碱的用药情况差异无意义(尸〉0.05)。术后镇痛效果比较:术后镇痛12h、24hVAS评分GEA组低于GA组(P〈O.05)。术后12h、24h烦躁的发生率GEA组低于GA组(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差异无意义(P〉O.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后腹腔镜肾脏手术,可减轻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减少术中全麻药用量,缩短拔管时间,且术后镇痛更加完善,同时降低术后烦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以104例择期行肺癌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胸腔镜下进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行全麻。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HR、BP等各项指标基本稳定。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11例血压偏高,观察组患者有5例血压偏低。对照组双腔支气管插管成功且双肺分隔良好39例(75.00%),观察组49例(94.23%)。所有患者均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在术后完全清醒,顺利康复出院。胸腔镜下行肺癌手术采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以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60例ASAI~Ⅱ级的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A组和气管插管全麻的B组,每组30例,记录2组麻醉前气腹后即刻,气腹后30min,及术毕的平均脉压(MAP)心率(HR),听觉诱发电位(AAI),及未梢血糖Glu,结果2组各时间总的AAI值元显著性差异(P)0.05,气腹后即刻A组MAP、HR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以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单纯的气管插管全麻腹腔镜手术更有效地抑制术中二氧化碳气腹所得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为镇静深度监测指标,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异氟醚麻醉时电针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上腹部手术,实施硬膜外阻滞复合异氟醚麻醉的患者24例。根据异氟醚肺泡最低有效浓度(MAC)随机分为Ⅰ组(0.4MAC)、Ⅱ组(0.6MAC)、Ⅲ组(0.8MAC)3组。术中针刺合谷、内关穴,记录各个时间点从I、BIS的变化。结果:电针后,3组BIS以及Ⅱ组、Ⅲ组AAI均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AAI与电针前即刻相比,除在电针时有显著升高(P〈0.05),2min后恢复,其余各个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针在硬膜外阻滞复合异氟醚麻醉状况下对镇静深度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病人硬膜外阻滞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32例择期腹部手术老年病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组(GE组)和单纯丙泊酚靶控输注组(G组),每组各16例。GE组于T8~9间隙硬膜外穿刺后注入1%利多卡因8~10mL,麻醉平面满意后开始全麻诱导。全麻诱导均予丙泊酚靶控输注,血浆靶浓度设定为2.5μg/mL。分别监测和记录入室后(t0)、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即刻(t3)及插管后3min(t4)时的MAP及HR,记录病人意识消失的时间及意识消失时的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部位浓度。结果:GE组MAP、HR较G组稳定,t1时GE组MAP下降明显,t2时两组MAP和HR均明显降低,t3时G组MAP和HR有明显升高,而GE组较平稳,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GE组病人意识消失所需的时间明显比G组短,意识消失时的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也明显比G组低(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老年病人全麻诱导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的不良应激反应,能维持循环功能相对稳定。[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行盆腔深部手术中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实验组)全麻联合硬膜外组,B组(对照组)单纯全麻。连续监测Bp、HR、SpO2分别于麻醉前诱导后、插管后即刻、插管后5分钟、插管后并作好记录。结果:A组血压、心率均较B组稳定(P<0.05)而B组则显著升高。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盆腔深部手术时对循环系统影响小,苏醒快且平稳,是一种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