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中国人的额中缝,先后有陆振山、张光武、丁世海、杜百廉、张泽普、刘庆麟、作过观察报导。本文报告成都地区颅骨的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测国人额中缝变异的发生率和分类情况。材料考察标本来源于学院解剖标本库的200个颅骨中筛选出的12例额中缝尚未愈合的枯骨标本(未成人1例),性别未作分析。方法采用人类学非测量观察和体质测量考察方法。结果非测量观察发现12例额中缝变异标本中有1例疑似未成年人颅骨,其余11例属于成年。在200例颅骨中额中缝出现率考察:总概率为6.0%,属于完全性额中缝11例(5.5%),属不完全额中缝1例(0.5%)。12例额中缝颅型观察:属于长头型4例(占33%),中头型5例(占42%),短头型3例(占25%)。额中缝外形分类:微波型3例(占25%),浅锯齿型5例(占42%),深锯齿型4例(占33%)。额中缝前后连接类型考察:前后十字型8例(占66.6%),前错位3例(占25%),后错位1例(占8.3%)。体质测量:对11例完整性额中缝其中9例进行了测量统计,平均数为122.7 mm。X-影像考察:对2号和4号完整性额中缝标本进行前正位X-影像平片观察分析,发现2例额中缝影像均为连续锯齿型,其缝间嵌合边缘形态与相邻矢状缝形态结构相似,未见缝间骨阴影。结论根据以上考察结果初步分析,额中缝变异的发生,可能系额骨发生过程中,两侧骨化中心分别骨化,后期中央额缝没有骨性融合的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3.
脑颅由8块扁骨及不规则骨构成,这些骨两两之间连接处留有缝隙,被结缔组织填充,即为颅缝。矢状缝是自眉间沿颅穹隆至枕骨的骨缝,矢状缝的前1/3即额中缝,在两侧额骨之间,2岁闭合前额骨与额骨组成部分矢状缝连接,2岁后闭合,额骨与顶骨仅组成冠状缝连接。作者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发现一颅的额骨额中缝完全未闭,较为罕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解剖了成年尸体25具(男19具,女6具)。测量了脊髓各节段长,左脊神经根长以及脊髓颈、腰膨大部和胸髓最小部的矢状径、冠状径和周径,并且还测量了骶前脊柱长和脊柱全长。发现脊髓各节段长的曲线有两个高峰。第1高峰在第7胸髓另一高峰在第5颈髓。脊神经根的长度,以腰、骶脊神经根最长,其次是胸脊神经根,而以颈脊神经根最短。还见到上、下脊神经后根间有交通支,这一交通支以颈部最多,其次是腰部,再次是骶部,而以胸部最少。在25 例左侧 C_1的脊神经后根中,发现17例无 C_1后根,缺如率占68.00%。  相似文献   

5.
国人乙状结肠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乙状结肠的形态、长度及其下端位置等各书描述差异较大。对于这些差异的原因曾有过一些研究,有人认为与种族有关,有人认为与发生有关。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国内尚缺,为此,我们对国人乙状结肠的形态,长度,上下端的位置以及肠系膜的宽度进行了观察和测量。材料和方法本文用了102具甲醛固定过的成人尸体(男95,女7),打开其腹腔后首先观察乙状结肠的形态和上下端的位置,然后测量肠管及其系膜的宽度。由于本文女性材料较少,故未作性别比较。  相似文献   

6.
国人冠状动脉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早在1538年,Vesalius已提出心脏的血液供应为冠状动脉。最近Максименков指出心脏的血液供应除冠状动脉外,尚有附加血管(如支气管动脉与纵隔动脉)参加。冠状动脉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当此动脉有血栓形成或梗塞,可导致死亡。心血管的形态学研究,特别有关传导系的血液供应,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近世纪来,国外许多学者从解剖学,比较解剖学,人类学,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等方面,对此血管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西北地区国人正常髌股关节CT影像相关解剖学测量数据在不同性别间差异,为人工膝关节假体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7年5月—8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招募的78名志愿者156侧正常膝关节CT影像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美国GE Revolution CT机,对78名志愿者自髂棘至足底进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两侧髌骨厚度、髌骨关节面厚度、髌骨宽度、髌骨外侧关节面宽度、髌骨纵向长度、髌骨关节面长度、股骨左右径、股骨前后径、前股骨偏心距、滑车沟角。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性别间各观测指标的差异;应用线性回归模型控制年龄、身高、体质量偏倚,再次分析不同性别间各测量指标的差异,并对所有观测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78名志愿者,不同性别间年龄、身高、体质量、BM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70、17.602、11.366、4.377,P值均<0.01)。在控制年龄、身高、体质量偏倚前,男性髌骨厚度、髌骨关节面厚度、髌骨宽度、髌骨外侧关节面宽度、髌骨纵向长度、髌骨关节面长度、股骨左右径、股骨前后径、前股骨偏心距分别为(22.39±1.53)mm、(11.75±0.94)mm、(47.04±2.81)mm、(27.18±2.16)mm、(45.18±2.74)mm、(30.60±2.28)mm、(86.31±3.94)mm、(66.76±3.26)mm、(6.37±1.38)mm,均明显大于女性的(19.75±1.29)mm、(10.91±0.95)mm、(40.47±2.30)mm、(23.37±1.61)mm、(38.74±2.51)mm、(26.76±1.70)mm、(74.28±3.00)mm、(60.07±2.89)mm、(5.63±1.3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692、5.582、16.024、12.518、15.303、11.969、21.545、13.581、3.381,P值均<0.01);控制偏倚后,髌骨关节面厚度和前股骨偏心距男性、女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他指标男性、女性之间差异仍均有统计学意义(t=2.057、6.581、5.207、4.673、3.045、8.053、2.331,P值均<0.05)。而滑车沟角男性为139.43°±4.78°,女性为138.29°±4.22°,无论是否控制年龄、身高、体质量偏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滑车沟角与年龄、髌骨关节面厚度、前股骨偏心距之间呈负相关,其他观察指标之间均呈正相关。在呈正相关的指标中,前股骨偏心距与其他指标相关系数均<0.30,呈弱相关性;滑车沟角除与髌骨外侧关节面宽度相关系数为0.32外,与其他指标相关系数均<0.30,呈弱相关性。结论 不同性别间正常髌股关节CT影像相关解剖学测量数据存在差异,即使在同样大小的股骨或髌骨时,前股骨偏心距与滑车沟角也可能存在较大的变异性。因此,在设计膝关节假体时不仅要根据性别不同满足患者的需要,同时应注意股骨前髁设计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有材料是在西安地区收集的成套骨骼,我们就202付(男115,女87)404侧中国成年人干燥肩胛骨进行了观察和统计,性别是按全身骨骼人类学的性别特征确定的。方法是根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编写的《人体骨骼测量方法》进行的。根据以往的报导,肩胛冈分为四型,第Ⅰ型较多见于欧洲人,第Ⅱ型多见于尼格罗人,第Ⅲ型多见于美拉尼西亚人,第Ⅳ型多见于日本人。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的肩胛冈存在五型,除以往报导的四型外,还发现第Ⅴ型,即横置S型,第Ⅰ型呈梭形,冈的形状由细到粗,然后再变细。第Ⅱ型呈细杆形,冈的全身都较细。第Ⅲ型呈粗杆形,整个冈体都显粗大。第Ⅳ型呈棒锤形,冈体逐渐由细到粗。第Ⅴ型为横置S形。横置S型肩胛冈的形态特点及其与其他各型的区别如下:第Ⅰ—Ⅳ型的肩胛冈的行径都是直线,由靠近脊柱缘三角平面处起始,水平外行或斜向外上方。但横置S型肩胛冈的走行不是直线,而是呈横置S形,即肩胛冈的内侧凸向尾端,外侧凸向颅端。横置S型肩胛冈的生现率:男性观察230例,出现26例,出现率为11.3±2.1%,其中男左观察115例,出现8  相似文献   

9.
对55例中国成人胸导管另加65例胸导管胸段进行了观察和测量。1.乳糜池的出现率为54.5%,以纺缍形最多。根据三淋巴干汇合成乳糜池的形式不同而分为三型,其中以三干直接汇入池者最多(53.3%),无乳糜池者(45.5%)也可分为五种型式。2.胸导管的胸部以正常型最多(97.5%),另有双干型、分叉型和右位型各1例。3.胸导管颈段单干单开口最多,共39例。胸导管颈段弓形最高点以平第七颈椎平面最多(76%)。胸导管以汇入左静脉角占多数(56.5%)。测量了乳糜池的长、宽径和胸导管两端的口径,以及胸导管汇入处附近的大静脉的口径。  相似文献   

10.
国人大脑深静脉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立体显微镜下解剖了50侧大脑半球的大脑深静脉,同时应用灌注、厚切片、透明等方法观察了死后24小时内的11个新生儿的大脑深静脉,结果为: 一、大脑内静脉主要由丘纹上静脉弯曲向内后方形成。按其接受属支的不同,可以分为六型。在室间孔后缘起始的占80.00%±5.66;在丘脑前1/3处和中1/3处起始的分别占12.00%±4.60和8.00%±3.84,其静脉角的位置均向后移。对丘纹上静脉、透明隔静脉、脉络膜丛上静脉等的位置行程及汇流情况进行了统计与描述。二、基底静脉由大脑前静脉、大脑中深静脉和侧脑室下静脉合成。侧脑室下静脉汇入基底静脉的占96.00%±2.77;大脑前静脉和大脑中深静脉参与形成基底静脉的分别只占70.00%±6.48和68.00%±6.60,其它直接注入附近硬膜静脉窦。三、在透明冠状厚切脑片中,可见侧脑室外侧角以外的髓质内有纵行吻合静脉,收集髓质内的辐射状小静脉,汇流于丘纹上静脉、透明隔静脉和侧脑室内侧静脉等。并证实髓质内辐射状小静脉与引向大脑表面的浅静脉是互相交错和吻合的。  相似文献   

11.
<正> 人体解剖学和神经解剖学,对脊髓形态结构的描述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对脊髓的研究与脑相比,相对来说是比较少,而且主要是在对脊髓下端的观察,有 Thomas(1894),Mc Cotter(1916),Needles(1935)①Reimann(1944)②,杨立民等(1982)③王启华等(1983)④上海第二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1960)⑤对脊髓的研究作了较为全面的报导。本文就20例  相似文献   

12.
国人延髓动脉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观察了110例成人脑标本的延髓外部动脉;采用动脉X线造影法和透明法,在20例人脑标本上观察了延髓内部动脉的形态和供应。将延髓表面分为四区,供应各区的外部动脉可分为相应的4群。前正中群和前外侧群动脉主要来自脊髓前动脉,前正中群动脉供应舌下神经核、内侧丘系及部分锥体束等中缝两侧结构;前外侧群动脉供应大部分锥体束;外侧群动脉来自椎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基底动脉和小脑下前动脉,主要供应网状结构、脊髓丘脑束、三叉神经脊束及核、迷走神经背核等;后群动脉来自脊髓后动脉和小脑下后动脉,主要供应薄、楔束核等。本文还讨论了延髓外侧区的血液供应及“终动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国人肾动脉系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动脉的变异是腹主动脉分支中最为常见的。根据临床方面的资料,变异的肾动脉往往是肾积水的成因之一,因而在手术时早被外科学家所注意。根据文献的记载,可将进入肾胜的动脉分为二类:第一类指起源于腹主动脉经肾门而进入肾脏者称为臂动脉;第二类是指起于腹主动脉或其分支,但不经肾门而入肾者名为肾付动脉或肾迷走动脉。肾动脉的变异情况,在各家所报导的资料中亦并不一致。就肾动脉的支数而言,据TOHKOB氏的研究,一侧肾脏有二支肾动脉者占20%;Seldowitsch氏的资料则占30.5%;  相似文献   

14.
<正> 本文观察了164例成年头骨额鼻缝,113例头骨颅顶缝。结果:1.额鼻缝直线型占16.46±2.90%;弧线型占39.03±3.81%;曲折线型占44.51±3.88%。2.颅顶缝微波型占12.39±3.10%;深波型占46.02±4.68%;锯齿型占33.63±  相似文献   

15.
我们按照《人体骨骼测量方法》标准就银川地区收集的164个成年头骨额鼻缝及113个头骨颅顶缝形态类型分别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一.额鼻缝:观察额鼻缝的走向一般连同两侧额颌缝一起考虑。根据实际观察可分为三种情况:(一)直线型:额鼻缝和两侧额颌缝约成一连续的水平线,共27例,占16.46±2.90%;(二)弧线(或弓形)型:整个额鼻缝呈现弧形上凸,64例,占39.03±3.81%;(三)曲折线型:额鼻缝呈曲折线上凸,形似字形,共73例,占44.51±3.88%。在上述三型中以曲折线型者多见,弧线型者次之,直线型者更少。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40例成人和19例小儿(0~1岁)的完整脑标本进行研究,沿大脑间裂和小脑间裂作脑的正中矢状切面。测量了胼胝体干厚度,胼胝体跨径,胼胝体干距脑上缘,胼胝体膝距脑前极,压部距脑后极,胼胝体干距中间块,压部距松果体,胼胝体嘴距前连合之间的距离。 1.胼胝体距周围结构的距离见(表1):  相似文献   

17.
国人骶骨的观察与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作者观察测量了203个国人的骶骨。2.骶管平均高度是66.8毫米;入口横径平均为31.0毫米,矢状径平均为14.0毫米;出口矢状径平均为5.9毫米,小于2.0毫米者占5.0%。3.骶裂孔可分为三角形23.0%,尖长形19.4%,方形11.3%,长方形11.3%,马蹄形20.0%,其他15.0%为变异的不规则形。4.在骶骨上测量了上下位骶后孔之间的距离及左右位骶后孔之间的距离。5.就203个国人骶骨岬观察的结果,具有重岬者占11.8%;其中85.7%为正常的单岬;于产科内诊测量骨盆入口直径时,应注意重岬。6.耳状面下缘位于第3骶椎中部以下者,男性占74.0%,女性占66.0%,耳状面下缘位于第3骶椎中部以上者,女性占34.0%,而男性为26.0%,女性的耳状面短于男性的耳状面,由于女性骨盆上所有关节面比较男性短的原故。7.骶骨最大高径平均为108.0毫米;上部最大幅径平均为111.0毫米;中部幅径平均为85.0毫米;最高曲径平均为119.0毫米;骶基矢状径平均为31.0毫米,幅径平均为50.0毫米。8.骶骨指数平均为102.7,骶幅指数平均为76.6,骶曲指数平均为110.2,骶骨曲差指数平均为1.85,骶基指数平均为63.3。9.骶骨与骶部麻醉有很大的关系,Trotter及Letterman和卜国铉均曾论及,作者检查203个骶骨中,亦发见阻碍针刺的各种情况,认为在进行国人骶管阻滞麻醉时,应注意下列几点:a)测定骶裂孔位置时,勿误将裂孔边缘的结节状隆起(158.0%)认为骶角,可摸测骶中嵴的末端膨大(58.0%)作为辅助的标志。但也有呈一对结节将隆起者(16.0%)。b)针刺宜在正中线进行,裂孔常有高低位置不同,先从低位针刺,(方形及三角形骶裂孔共占34.3%)再渐行高位针刺(长方形,尖长形及马蹄形骶裂孔共占50.7%)。c)针刺受阻时,应考虑其他15.0%的骶裂孔的变异形状或针刺不入亦应考虑骶裂孔尖端矢状径小于2.0毫米。 d)针刺后软部组织肿胀而药液外漏时应考虑到骶管后壁的全部开放或部份缺裂的情况共占25.5%,不过其中17.5%为骶管后壁上部的裂口,对此并无妨碍。  相似文献   

18.
胃的血供极其丰富,按照传统概念,大约有十二支有关动脉。然而“胃后动脉”自从1740年Wolther首先发现,到1745年Haler命名以来,作为胃血供的一个分支,虽然有一些学者对它作了解剖学上的描述,但是由于对胃后动脉认识不足,往往产生概念上的混乱、如:Testut(3)称之为“ramus escphagastric posterior ascendens”;姜殿辅、谷川(日)氏的“胃上极动脉”;Michels的“Accessory left gastric Artery"等,众说纷云。  相似文献   

19.
我们用广州地区收集的成人尸体100具(男76,女24),解剖后在原位对肠系膜下静脉的类型、汇注及交通支进行了观测。结果如下:1.肠系膜下静脉的类型:肠系膜下静脉起自直肠上静脉,越小骨盆上口后进入腹腔,在腹膜后沿输尿管内侧上行,沿途接受来自乙状结肠、降结肠和结肠左曲的静脉支形成基本模式。根据这些静脉支汇入肠系膜下静脉时所形成的一级属支的数  相似文献   

20.
<正> 观察1600个成人颅骨,顶间骨(或叫顶枕间骨,因秘鲁土著印加族多有之,又称印加骨,一般认为其纵、横径均应大于2厘米)出现率2.94%,皆在上项线上方,其中27.69%与最上项线交叉。同时观察60例7~38周龄胎颅枕鳞骨化情况,认为顶间骨是由于枕横裂未融合及异常骨化中心出现所致,并提出枕鳞上、下部间融合线在上项线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