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臂丛阻滞术后镇痛术是外周神经阻滞术后镇痛 (PatientControlledNervesAnalgesia ,PC NA)的方法之一 ,近年来有关硬膜外腔阻滞术后镇痛术 (PCEA)和经静脉给药术后镇痛术(PCIA)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多 ,而对于臂丛阻滞术后镇痛鲜有报道。我科自 2 0 0 1年 8月—2 0 0 2年 7月间开展臂丛阻滞术后镇痛 6 4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上肢手术病人 96例 ,ASAⅠ级~Ⅱ级 ,其中男 6 3例 ,女 3 3例 ,平均年龄 42 .48岁± 1 2 .6 2岁 ,平均体重 6 2 .52kg±1 1 …  相似文献   

2.
吗啡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报道较多 ,而用于臂丛阻滞术后镇痛报道较少 [1] 。我们于 1 998年 1月— 1 999年 1 2月将吗啡用于臂丛阻滞术后镇痛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 ASA1~ 2级、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90例 ,男女不限 ,年龄 1 6~ 60岁 ,体重 40~ 75kg,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各 45例 ,手术时间均 <3h。取阻滞完善者各40例行统计学处理。1 .2 方法 两组均选用锁骨上肌间沟入路 ,穿刺成功后注入0 .2 5%~ 1 %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合剂 30 ml(含 1 /2 0万肾上腺素 ) ,A组 (观察组 )中加入吗啡 2 mg,B…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行持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CPNA)在上肢手术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总结。方法:将我院麻醉科2011年3-5月收治的38例行上肢手术且接受术后镇痛的患者随机分为CPNA组(持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与PCSA组(皮下自控镇痛)。CPNA组采用静脉留置针于肌间沟穿刺,予以持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PCSA组患者采用皮下注射舒芬太尼自控镇痛。手术结束后4、12、24、48h行静态和动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VASm),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术后4个时间点CPN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PCSA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C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手术后持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CPNA)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1日在我院行上肢手术的68例患者,其中34例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作为观察组,34例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镇痛效果优良率为97.06%,对照组术后镇痛优良率为76.47%,两组患者术后镇痛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Ramesay镇静评分为2.09±0.51与2.52±0.1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是上肢术后理想的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5.
李爱霞  易蓉  吴新海 《当代医学》2021,27(14):53-5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上肢手术患者术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单侧上肢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右美托咪定镇痛.两组患者均接受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术毕患者清醒后自控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术后4、8、12、24、48 h时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术后24、36和48 h患侧肢体运动时NRS评分,不良反应情况及术后48 h镇痛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术后4、8、12、24、48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36和48 h,观察组患侧肢体运动时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上肢手术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中效果显著,术后镇痛时间长,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吗啡不同给药方式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72例ASA Ⅰ-Ⅱ级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实施上胶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6例.A组在局麻药内加吗啡3.5mg,B组术毕将吗啡3.5mg注入患侧肌间沟(锁骨中点上1.5cm处)行臂从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及副作用.结果:A组综合镇痛质量优于B组,镇痛时间长于B组;A、B两组术后恶心发生率分别为13.9%和16.7%,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16.7%和19.4%,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小剂量吗啡术前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术后镇痛明显优于术后给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断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次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给予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术后4 h、8 h、12 h、24h、36 h时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4 h、8 h、12 h、24 h、36 h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断指再植术患者采用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术后能起到一定镇痛作用,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次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小儿上肢手术神经阻滞及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山东省寿光市中医医院小儿上肢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A,B 2组(n=40),传统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组(B组)。分别行臂丛阻滞静脉PCA术后镇痛和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及术后持续臂丛镇痛,观察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B 2组完全阻滞例数分别为35、38例,术后镇痛满意例数分别为32、37例。与A组相比B组在完全阻滞例数和术后镇痛满意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行臂丛神经阻滞及连续阻滞术后镇痛可以安全的应用于儿童前臂手术及镇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后路与传统前外侧路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关节镜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后路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P组)和前外侧路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I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入室后在超声引导下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同时留置神经阻滞导管,操作完成后于全身麻醉下行肩关节镜手术,术后通过神经阻滞导管进行术后镇痛。记录两组患者放置神经阻滞导管时间、穿刺深度和神经阻滞导管留置深度;记录术后6、12、18、24、36、48h 静息和运动VAS;记录术后48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情况、更换敷贴次数及患者满意度评分;记录运动阻滞、不良事件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I组比较,P组穿刺及置管深度更深(P<0.01),术后12、18、24、36h静息及运动状态VAS更低(P<0.05);与I组比较,P组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及更换敷贴次数更少,导管移位、脱出及穿刺点渗液发生率更低,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后路与前外侧路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均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肩关节镜手术术后镇痛,但后路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更好,导管位置更加稳固,不易移位、渗液及脱出,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后镇痛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择期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组(观察组)和静脉镇痛组(对照组),每组2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静息及运动时的疼痛视觉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静脉自控镇痛组,不良反应少于静脉自控镇痛组.结论超声引导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术后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优于静脉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11.
罗哌卡因连续臂丛阻滞用于术后镇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求一种上肢手术后镇痛效果好,方法简便,全身不良反应少的镇痛方法。方法:选择上肢手术病例40例,采用连续臂丛阻滞,术后用镇痛泵2ml/h连续输注0.15%罗哌卡因 地塞米松0.1mg/ml镇痛。记录术后VAS(视觉模拟评分)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的病人术后镇痛效果皆满意,患肢随意运动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连续臂丛阻滞用于上肢手术术后镇痛,方法简便,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斜角肌间沟留管臂丛阻滞在手外科术后的应用覃纲(广西民族医院麻醉科)关键词臂丛阻滞麻醉;斜角肌颈斜角肌间沟(以下简称肌沟)法壁丛神经阻滞早已广泛用于临床,且麻醉效果肯定;肌沟穿刺留管连续臂丛阻滞用于术后镇痛,临床少有报道。作者用深静脉穿刺留置针给20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单次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对于肘关节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早期功能锻炼效果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80例ASAⅠ~Ⅱ择期行肘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连续臂丛阻滞组( C组)及静脉镇痛组( I组),C组于术后采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法,I组术后采用单次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的镇痛、镇静、肘关节功能锻炼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均显示C组明显低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除了术后2h的静止和运动VAS疼痛评分以及术后2h的Ramsay镇静评分同I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点的静止和运动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均低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点Broberg和Morr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可为肘关节手术提供更加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因大量应用中枢性镇痛药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4.
随着健康理念的深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肩关节镜手术广泛开展.肩袖损伤术后会引起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功能康复和对手术的满意度.目前临床上应用多种方法缓解术后疼痛,包括阿片类药物镇痛(opioid analgesia)、非阿片类药物镇痛(nonopioid analgesia)、肩峰下或关节腔内局部麻醉药物浸润[sub-acromial (bursal) or intra-articular infiltration of local anaesthetic,SBB]、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nterscalene bra-ehial plexus block,ISB)、肩胛上神经阻滞(suprascapular nerve block,SSNB)或伴腋神经阻滞(axillary nerve block,ANB)、低温疗法及多模式镇痛(multimodal anesthesia,MMA)等.本文对各种缓解术后疼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罗哌卡因臂丛阻滞及术后自控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等效剂量的罗哌卡因(A组)与布比卡因(B组)用于臂丛阻滞行上肢手术及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EA),对比观察有效性、安全性及镇痛作用、运用阻滞和副作用的异同,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臂丛阻滞及术后自控镇痛的可行性。结果:两组阻滞均可达C5-T1平面,镇痛效果良好,起效时间无差异,上肢运动阻滞及副作用A组明显低于B组,因此,罗哌卡因因其心脏毒性、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均低于等效剂量的布比卡因,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臂丛阻滞及术后病人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行持续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在上肢手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上肢手术60例,随机分为布比卡因镇痛组(B组,n=20)、罗哌卡因镇痛组(R组,n=20)和镇痛对照组(C组,n=20)。术后C组患者按常规每天1—2次肌注哌替啶60—80mg止痛;B组及R组分别先给0.15%布比卡因和0.15%罗哌卡固10ml负荷剂量行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接着以5ml/h速度行持续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镇痛。分别于术后0,2,4,6,8,12,16,24,36,48h进行VAS记分,B组和R组在术后4h还采用文献[2]方法进行感觉和运动阻滞强度描述。结果:B组及R组镇痛效果均佳(VAS<3),又明显好于C组(P<0.05),B组与R组之间镇痛效果及感觉和运动阻滞强度无明显差别。结论:持续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在上肢术后镇痛中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用0.15%罗哌卡因与0.15%布比卡因5ml/h的镇痛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17.
吗啡布比卡因臂丛麻醉与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吗啡布比卡因混合液用于臂丛麻醉与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从而研究吗啡布比卡因用于臂丛麻醉与镇痛的机理。方法:将50例ASA Ⅰ-Ⅱ级病人,随机均分为2组。A组(对照组):0.375%布比卡因,B组(观察组):0.375%布比卡因+2mg吗啡。用不同麻醉药25~35ml作臂丛神经阻滞,注药后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麻醉与术后镇痛持续时间(P<0.01)。结果:含有吗啡的B组麻醉与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未加用吗啡的A组。结论:除中枢神经系统外,周围神经系统也可能存在多种阿片样物质和阿片受体。  相似文献   

18.
经肌间沟连续臂丛阻滞用于断指(肢)再植麻醉和术后镇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华  陶国才 《重庆医学》2003,32(12):1712-1714
目的 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用于断指 (肢 )再植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的优缺点。方法  5 4例急诊断指再植病人随机分为A (颈部硬膜外 )、B (连续臂丛阻滞 )两组 ,测定麻醉前、术后血氧饱和度 (SpO2 )、血压 (BP)、心率 (HR)、心电图 (ECG)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同时记录VAS评分、麻醉显效时间、感觉阻滞完善程度 ,局麻药及辅助用药量。结果 起效及感觉阻滞完善时间B组明显快于A组 (P <0 .0 5 )。局麻药用量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术中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均满意 ,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连续臂丛阻滞起效快、镇痛较完善、可连续阻滞 ,操作简便。对循环、呼吸功能影响小 ,临床未见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可推广应用于断指再植手术麻醉和术后止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用于断指 (肢 )再植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的优缺点。方法 将 5 4例急诊断指再植病人随机分为A(颈部硬膜外 )、B(连续臂丛阻滞 )两组 ,测定麻醉前、术后血氧饱和度 (SPO2 )、血压 (BP)、心率 (HR)、心电图 (ECG)的变化及不良反应 ,同时记录VAS评分、麻醉显效时间、感觉阻滞完善程度、局麻药及辅助用药量。结果 起效及感觉阻滞完善时间B组明显快于A组 (P <0 .0 5 ) ,局麻药用量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术中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均满意 ,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连续臂丛阻滞起效快 ,镇痛较完善 ,可连续阻滞 ,操作简便 ,对循环、呼吸功能影响小 ,临床未见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可推广应用于断指再植手术麻醉和术后止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静脉留置针连续臂丛阻滞及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与效果。方法:上肢手术54例,全部采取肌间沟臂丛入路,其穿刺方法、无痛技术均与传统肌间沟阻滞一致,仅所用穿刺针不同。取22G头皮式留置针,入肌间沟获得异感后,退出针梗先给予局麻药20ml(0.8%利多卡因+0.3%罗哌卡因混合液),然后再留管3M胶固定,视阻滞情况和手术时间追加5~10ml/次。术后镇痛48h。结果:全部病例取得良好麻醉效果,术后镇痛效果满意,无异常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结论:肌间沟入路动静脉留置针连续臂丛阻滞及术后镇痛,既能满足临床麻醉的需要,而且还可延长臂丛阻滞时间,提高臂丛阻滞的可控性,且操作简便,取材方便,值得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